一种确定正态型单元后续备件需求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98743发布日期:2018-11-02 21:1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设备保障性能设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确定正态型单元后续备件需求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单元和备件都是新品”是绝大多数备件需求量计算方法的前提假定,此时计算所得的备件需求量结果称之为初始备件方案,所谓“初始”即单元处于初始零时刻、刚开始工作的意思。如果把已工作一段时间的单元视为新品,用于计算后续备件需求量的话,则会导致备件数量偏少、保障不足的风险;如果把已工作一段时间的单元索性视为故障件,用于计算后续备件需求量的话,则会导致备件数量偏多、过度保障的情况。

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某单元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且还未发生故障,仍能在下一任务期间继续使用,可称为“(旧品)单元”。因此,如何计算“(旧品)单元+(新品)备件”情况下的后续备件需求量,相比初始备件的计算问题,是一个更为普遍的问题。理论上,只有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单元,其后续备件可以采用初始备件需求量计算方法。

正常使用的机械件如汇流环、齿轮箱、减速器等,其寿命一般服从正态分布,寿命服从正态分布的单元,简称正态型单元,本发明针对正态型单元给出了一种后续备件需求量计算方法。

记正态型单元的寿命z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中μ为寿命均值;σ2为寿命的方差,针对具体的正态型单元,这两个参数是确定的,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f(z):

假定单元已经正常工作了时间t1且未发生故障,剩余寿命记为t1,即单元寿命为t1+t1,剩余寿命指单元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且未发生故障条件下,还能再次正常工作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正态型单元后续备件需求量的方法,解决不能准确计算“(旧品)单元+(新品)备件”情况下的后续备件需求量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确定正态型单元后续备件需求量的方法,包括设置初始值步骤、计算剩余寿命失效度步骤、计算保障概率步骤和判断步骤,其特征在于:

(1)设置初始值步骤:

设置保障概率目标值p0,0<p0<1,置备件需求变量j=0;

(2)计算剩余寿命失效度步骤:

计算剩余寿命失效度f(x|t1):

式中,x为时间变量,且x>0,t1为单元已经正常工作时间,μ为寿命均值;σ2为寿命的方差,y为自变量;

(3)计算保障概率步骤:

计算备件数量为j时的保障概率p:

上式中,f(x|t1)为步骤(2)中的剩余寿命失效度,tw为单元下一任务的计划工作时间,tw>0;

(4)判断步骤:

判断是否p≥p0,是则得到的j值即为备件需求量,否则将j+1的值赋予j,转步骤(3)。

步骤(3)中,剩余寿命失效度f(x|t1)体现了“旧品单元”已工作时间t1对后续备件需求量的影响,且步骤(3)把备件需求量计算中原本复杂的j+1重积分问题简化成一个二重积分问题。

本发明考虑了已工作一段时间的“旧品单元”对后续备件需求量的影响,能准确计算后续备件需求量及其备件数量对应的保障概率,避免了备件数量偏少、保障不足的风险,也避免了备件数量偏多、过度保障的问题;为实现装备的精确保障奠定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某单元的寿命服从正态分布n(1000,2202),该单元已累计正常工作时间t1为750h,预计下一任务该单元的计划工作时间tw为2500h,要求备件保障概率≥0.85,计算为该任务准备的后续备件需求量,包括以下步骤:

(1)设置初始值步骤:

设置保障概率目标值p0=0.85,置备件需求变量j=0;

(2)计算剩余寿命失效度步骤:

计算剩余寿命失效度f(x|750):

(3)计算保障概率步骤:

计算备件数量为j时的保障概率p:

上式中,tw为单元下一任务的计划工作时间;

(4)判断步骤:

判断是否p≥p0,是则得到的j值即为备件需求量,否则将j+1的值赋予j,转步骤(3)。

步骤(3)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的保障概率模拟结果是采用仿真方法模拟得到的;

表1计算结果

从表1可知,备件需求量为3时,保障概率能满足不低于0.85的保障概率要求,且由式(3)计算的保障概率与模拟结果极为吻合。

当备件数量为j时,模拟一次保障过程的仿真方法如下:

(1)产生1个随机数simt1,用于模拟已正常工作t1的单元寿命,simt1服从正态分布n(μ,σ2),且simt1>t1;

(2)判断是否j>0,是则进行步骤(3),否则转步骤(4);

(3)产生j个随机数simtk(1≤k≤j),用于模拟j个备件的寿命,simtk服从正态分布n(μ,σ2),令转步骤(5);

(4)如果j=0,则令simt=simt1-t1;转步骤(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