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辨识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9172发布日期:2019-05-03 21:3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指纹辨识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纹辨识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键帽单元以及指纹辨识芯片的指纹辨识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普及,指纹辨识模块的应用密度也有显着的提升。举例而言,具有指纹辨识功能的芯片可以被整合至各种电子装置上,以赋予电子装置更加多元的功能。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将指纹辨识功能整合至具有按压功能的组件,例如键盘的按键上时,仍然具有亟待克服的技术难题。举例而言,现有技术中多是将指纹辨识芯片作为额外的组件而设置在供用户按压的键帽以及用以支撑键帽以及电路板等组件的支撑件之间。然而,上述制造方式存在指纹辨识芯片与其他组件密合度较差或制造过程较为复杂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指纹辨识模块。本发明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可以通过其结构设计而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且键帽单元与指纹辨识芯片之间具有较佳的密合度。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指纹辨识模块,其包括一键帽单元以及一指纹辨识芯片。键帽单元包括一容置空间以及对应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一第一表面。指纹辨识芯片具一第二表面。所述指纹辨识芯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指纹辨识芯片的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紧密邻设于所述键帽单元的所述第一表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键帽单元还具有一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面相反的一支撑面以及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支撑面的至少一支撑件,所述容置空间以及所述第一表面是位于所述按压面与所述支撑面之间,所述第一表面围绕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指纹辨识芯片还具有一感应面以及与所述感应面相对的一背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间贯穿所述键帽单元,且所述指纹辨识芯片的所述感应面被所述容置空间所裸露。

更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空间从所述支撑面向内凹设而形成一凹槽,且所述凹槽具有被所述支撑面所围绕的一开口以及对应于所述开口的一第三表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辨识芯片的所述感应面紧密邻设于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三表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键帽单元还包括一黏着层,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黏着层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键帽单元具有贯穿所述键帽单元且连接于所述按压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多个通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辨识模块还进一步包括:一光固化层,所述光固化层设置在所述键帽单元的所述按压面以及所述指纹辨识芯片的所述感应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键帽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的一第一卡固单元,且所述指纹辨识芯片通过所述第一卡固单元而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固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卡固件,且每个所述第一卡固件具有一第一止推面,所述第一止推面紧贴于所述指纹辨识芯片的所述背面的至少一部分以支撑所述指纹辨识芯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键帽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第二卡固单元,所述第二卡固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卡固件,每个所述第二卡固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止推面,每个所述第二止推面与所述指纹辨识芯片相互顶抵,且所述键帽单元的所述按压面与每个所述第二卡固件的一上表面齐平。

更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辨识芯片被卡固在所述第一卡固单元与所述第二卡固单元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辨识芯片还具有一感应面以及与所述感应面相对的一背面,所述第二表面环绕所述感应面与所述背面,且所述感应面根据一接触操作对应产生一感应信号。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其能通过“所述指纹辨识芯片的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紧密邻设于所述键帽单元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技术方案,以确保指纹辨识芯片与键帽单元之间的密合度。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的其中一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的其中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中的键帽单元、指纹辨识芯片以及光固化层的剖面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中的键帽单元及指纹辨识芯片的其中一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中的键帽单元及指纹辨识芯片的另一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中的键帽单元的其中一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键帽单元的上视示意图。

图9为图7中ix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结构与指纹辨识芯片组合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中的键帽单元以及指纹辨识芯片的其中一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示的键帽单元以及指纹辨识芯片的组合的上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x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键帽单元以及指纹辨识芯片的组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指纹辨识模块”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请先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辨识模块m。如图1所示,指纹辨识模块m可以包括键帽单元1、指纹辨识芯片2、可挠性电路板3以及支撑板4。如图2及图3所示,指纹辨识芯片2设置于键帽单元1与可挠性电路板3之间,而可挠性电路板3设置于指纹辨识芯片2与支撑板4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除了可以通过指纹辨识芯片2来达到指纹辨识的效果之外,还可以通过键帽单元1与设置在键帽单元1下方的其他组件(例如可挠性电路板3)而发挥传统键盘的按键的功用。

具体来说,在本发明中,指纹辨识模块m的键帽单元1可以由塑料材料所形成。举例而言,键帽单元1可以由pom(聚缩醛,polyoxymethylene)、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是pc(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等材料所形成。另外,指纹辨识芯片2可以是以塑料材料作为基板而制造而成的指纹辨识芯片。在本发明中,键帽单元1的材质以及指纹辨识芯片2的种类都不在此限制。

承上所述,指纹辨识芯片2还可以具有设置在背面22(标示于图4中)的多个焊垫20,可挠性电路板3可以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焊垫20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挠性电路板3可以通过异方性导电膜(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acf,图中未显示),并经过低温热压步骤而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焊垫20相互连接。

除此之外,可挠性电路板3还可以通过黏着剂而与支撑板4相互连接。举例而言,可以采用市售黏着剂来将可挠性电路板3与支撑板4相互结合在一起。如此一来,支撑板4可以用以支撑可挠性电路板3以及可挠性电路板3上方的其他组件(例如键帽单元1以及指纹辨识芯片2)。须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撑板4为选择性的组件。举例而言,键帽单元1也可以通过其支撑件15(显示于图3与图4中)而直接连接其他组件。有关支撑件15的细节将于稍后叙述。支撑板4可以由金属材料或是塑料材料所制成,而金属材料可以是,例如,铁或是铁合金。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

接下来,将详细叙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中的键帽单元1以及指纹辨识芯片2之间的设置关系,以及键帽单元1以及指纹辨识芯片2各自的结构设计。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中的键帽单元1、指纹辨识芯片2以及光固化层5的剖面分解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还可以包括光固化层5。光固化层5可以设置于键帽单元1以及指纹辨识芯片2上。光固化层5是由光固化材料所形成,举例而言,光固化材料可以是可经过紫外光固化(uv-curable)的材料。光固化层5可以对指纹辨识模块m提供保护的效果,例如防污、防尘、防泼水以及防指纹等。

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除了通过指纹辨识芯片2而具有指纹辨识的功能之外,键帽单元1还可以供用户按压而发挥传统键盘的按键的功效。因此,如图4所示,指纹辨识模块m的键帽单元1是包括按压面11以及与按压面11相反的支撑面12。换句话说,按压面11是用以供使用者手指按压的表面,而支撑面12则是用以将键帽单元1支撑于其他组件(例如可挠性电路板3以及/或是支撑板4)。

另外,键帽单元1还包括位于按压面11与支撑面12之间的第一表面13以及对应于第一表面13的容置空间14。举例而言,第一表面13围绕所述容置空间14。因此,第一表面13可以是键帽单元1的内环绕面。键帽单元1的容置空间14是用以容置指纹辨识芯片2,而第一表面13可以用以界定出容置空间14。容置空间14可以由贯穿孔或是凹槽所形成。容置空间14的不同实施方式将于稍后叙述。

除此之外,键帽单元1还具有设置于支撑面12上的至少一支撑件15。支撑件15的数量以及形成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加以限制。举例而言,支撑件15可以是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支撑面12上,例如,支撑件15是在形成键帽单元1的时候一体成型地被形成。配合图3所示,键帽单元1可以具有4个支撑件15,使得键帽单元1同时具有容置指纹辨识芯片2、供用户按压以及通过支撑件15被支撑于其他组件(例如支撑板4)上的多种功能。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5可以用以与键盘的按键的剪刀脚结构相互连接。

通过在键帽单元1的支撑面12上设置支撑件15,本发明的指纹辨识模块m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键帽单元与支撑件分别形成再进行组装的产品是具有较低的组装复杂度,也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请同样参阅图4,指纹辨识芯片2具有感应面21、与感应面21相对的背面22以及环绕感应面21与背面22的第二表面23。换句话说,第二表面23环绕感应面21与背面22。另外,感应面21根据接触操作对应产生感应信号,例如,使用者的手指接触感应面21而使得指纹辨识芯片2发挥指纹辨识的功能。

举例而言,指纹辨识芯片2可以具有长方体的形状,而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以及背面22可以分别是长方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而指纹辨识芯片2的第二表面23则可以是包括长方体的四个侧表面的外环绕面。

在本发明中,指纹辨识芯片2是设置在键帽单元1的容置空间14内,且指纹辨识芯片2的第二表面23的至少一部分紧密邻设于键帽单元1的第一表面13。举例而言,当本发明的指纹辨识模块m是以使得按压面11与感应面21都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式设置时,第一表面13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可以是小于指纹辨识芯片2的第二表面23(即长方体的侧表面)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如此一来,指纹辨识芯片2的第二表面23的至少一部分紧贴键帽单元1的第一表面13。举例而言,如本发明图10所示,指纹辨识芯片2的第二表面23的一部分紧贴键帽单元1的第一表面13,而另一部分则由键帽单元1裸露。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指纹辨识芯片2的背面22与键帽单元1的支撑面12可以是齐平。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指纹辨识芯片2的第二表面23的至少一部分紧密邻设于键帽单元1的第一表面13,可以采用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技术来形成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组合件。嵌入成型为射出成型技术的一种,此种成型方式主要包括先将嵌入件设置于模穴内,再以塑料材料充填模穴,使得嵌入件与填充于模穴中的塑料材料相互结合而形成组合件。

具体而言,当采用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技术来形成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组合件时,可以先将指纹辨识芯片2作为嵌入件而设置在模穴内,再以塑料材料(如先前所述的abs、pom或pc等材料)填充模穴而形成键帽单元1。如此一来,指纹辨识芯片2与键帽单元1之间会是紧密邻设(紧贴)而不具有缝隙。

值得注意的是,当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之间是紧密邻设而不具有缝隙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是可以达到防止静电,或是防止灰尘进入组合件的缝隙中的效果。另外,采用嵌入成型来型成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组合件可以使得指纹辨识模块m的结构更为稳固,且是具有较低的组装成本。

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先形成键帽单元1,再将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结合。本发明不在此限制。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图4只是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事实上,在第一实施例中,键帽单元1的具体结构以及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之间的设置关系可以经过调整。

在第一实施例中,键帽单元1中的容置空间14是贯穿键帽单元1。换句话说,键帽单元1具有破孔结构而形成用以容置指纹辨识芯片2的容置空间14。如此一来,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是通过容置空间14而裸露于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上。

接下来,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中的键帽单元1及指纹辨识芯片2的其中一组合剖面示意图。比较图5与图4可知,图5与图4所显示的实施方式的主要差异处在于键帽单元1的结构设计。在图4所显示的实施方式中,键帽单元1可以只通过第一表面13而与指纹辨识芯片2相互接触(相互紧密邻设),使得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相互固定而构成结合件。

在图5所显示的实施方式中,键帽单元1还具有设置在支撑面12上的第一卡固单元121。指纹辨识芯片2通过第一卡固单元121而固定于容置空间14内。具体来说,在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相互结合后,在使用过程中,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都会承受下压的力量(例如使用者手指向下按压而形成的力量),而可能导致指纹辨识芯片2向下移动并脱离键帽单元1。因此,在键帽单元1的支撑面12上设置第一卡固单元121可以更有效地将指纹辨识芯片2固定于容置空间14内。

如图5所示,第一卡固单元121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卡固件1211。两个第一卡固件1211可以是设置在分别邻近指纹辨识芯片2的相对两侧的位置,借此提供平均的支撑作用。具体来说,第一卡固单元121可以包括设置在对应于指纹辨识芯片2的不同侧的两个或三个卡固单元121,以有效支撑并固定指纹辨识芯片2。

第一卡固单元121的第一卡固件1211的具体结构可以依据需求加以调整。举例而言,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卡固件1211是一凸块,且每个凸块是具有第一止推面12111。如图5所示,第一止推面1211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背面22是朝向相反的方向,如此一来,第一止推面12111可以紧密邻设于(紧贴于)指纹辨识芯片2的背面22的至少一部分以支撑指纹辨识芯片2。

然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固件1211也可以是围绕容置空间14所形成的条状结构,例如肋条(rib)。事实上,只要可以有效地将指纹辨识芯片2固定于容置空间14内,第一卡固件1211的结构可以加以调整。

接下来,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中的键帽单元1及指纹辨识芯片2的另一组合剖面示意图。比较图6与图4及图5可知,图6所示的键帽单元1的结构与图4及图5所示不同。具体来说,图6所示的键帽单元1除了具有如图5所示的第一卡固单元121之外,还具有设置在第一表面13的第二卡固单元131。

详细来说,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键帽单元1包括设置在第一表面13的第二卡固单元131,且第二卡固单元131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卡固件1311。事实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可以通过第一卡固单元121来防止指纹辨识芯片2受到下压的力而脱离键帽单元1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二卡固单元131来避免指纹辨识芯片2在使用或是组装的过程中受到上推的力而向上(由支撑面12朝向按压面11的方向)脱离键帽单元1。

事实上通过第一卡固单元121与第二卡固单元131的配合,指纹辨识芯片2是与键帽单元1相互固定。换句话说,指纹辨识芯片2被卡固在第一卡固单元121与第二卡固单元131之间。

举例而言,第二卡固件1311可以是沿着键帽单元1的第一表面13设置。换句话说,第二卡固件1311可以围绕设置于容置空间14内的指纹辨识芯片2而在容置空间14的周缘形成一圈凸肋。更进一步而言,第二卡固单元131是围绕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有效通过第二卡固单元131的设置固定指纹辨识芯片2,同时确保第二卡固单元131的设置不会影响指纹辨识模块m的使用感受与效能,除了使第二卡固单元131的每个第二卡固件1311上表面13112与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平行之外,指纹辨识芯片2靠近感应面21的结构也需要加以调整。

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固单元131是包括设置于第一表面13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的两个第二卡固件1311。每个第二卡固件1311具有长条状的形状,且各自具有一个第二止推面13111。每个第二止推面13111与指纹辨识芯片2相互顶抵。

在本发明中,“第二止推面13111”可以是由两个以上沿着不同平面延伸的表面而形成,而不限定于单一平整表面。如图6所示,第二止推面13111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表面所形成,这两个表面分别与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以及键帽单元1的第一表面13相互平行。

然而,针对第二止推面13111的具体结构,本发明中并不加以限制。图6所显示的实施方式是例示一种具有较佳止推效果的第二止推面的13111结构。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由两个相互垂直的表面所形成的第二止推面13111可以对指纹辨识芯片2施予不同方向(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的力,如此一来,可以更稳固地将指纹辨识芯片2固定于容置空间14内。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止推面13111也可以是一个与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以及键帽单元1的第一表面13都不互相平行也不垂直的接触面。

如前所述,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与每个第二卡固件1311的上表面13112齐平。为了达到上述结构设计,在采用第二卡固件1311来辅助固定指纹辨识芯片2时,必需要在形成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结合件之前,对指纹辨识芯片2的结构进行设计与调整,使得指纹辨识芯片2在接近第二卡固件1311处的结构得以和第二卡固件1311相互匹配(match)。举例而言,参阅图6,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的周缘可以经过裁切而形成阶梯状的结构。在如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edge)是经过材切而形成阶梯状的结构,以用以与第二卡固件1311的第二止推面13111相互配合。

进一步而言,为了制造如图6所示的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组合件,可以事先对指纹辨识芯片2进行裁切,再将经过材切的指纹辨识芯片2设置于模具的模穴中,最后填入用以型成键帽单元1的塑料材料。如此一来,通过此嵌入成型技术所形成的组合建中,键帽单元1将会具有与指纹辨识芯片2相互配合的第二卡固单元131。

通过如图6所示的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设计,指纹辨识模块m中的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组合件的结构强度可以被有效提升。如此一来,在制造、运输、贮存以及使用过程中,指纹辨识芯片2不易由键帽单元1脱离。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请参阅图7至图13。图7至图13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细节。首先,比较图7与图4可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键帽单元1的结构设计。具体来说,第一实施例中的键帽单元1是具有破孔的设计,即,容置空间14是贯穿键帽单元1,且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被容置空间14所裸露。相对地,在第二实施例中,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之间具有一薄层结构18。薄层结构18的细节将于稍后叙述。

事实上,由图7的内容可知,在第二实施例中,容置空间14从支撑面12向内凹设而形成凹槽,且凹槽具有被支撑面12所围绕的开口142以及对应于开口142的第三表面141。换句话说,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容置空间14是凹槽内部的空间。因此,在图7中,是以容置空间的组件符号(14)来标示凹槽所在的位置。

请同时参阅图7至图10。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中的键帽单元1的其中一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键帽单元的上视示意图。图9为图7中ix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结构与指纹辨识芯片2组合的放大示意图。

在图7至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键帽单元1并未经过破孔,而在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之间仍具有薄层结构18,薄层结构18可以是层状塑料材料。如前所述,凹槽具有被支撑面12所围绕的开口142以及对应于开口142的第三表面141,且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紧密邻设于(紧贴于)凹槽的第三表面141。

具体来说,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也可以通过嵌入成型而共同型成一个组合件。举例而言,在制造过程中,是先将指纹辨识芯片2设置在模具的模穴中,并对模具的结构以及指纹辨识芯片2的设置位置进行设计而预留将形成于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与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之间的塑料材料(薄层结构18)的空间。如此一来,在进行嵌入成型之后,可以形成如图7所示的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组合件。

请参阅图8。如图8所示,由于在第二实施例中键帽单元1并未进行破孔,在俯视图中仅可观察到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另外,图8中的虚线显示出在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下方的容置空间14(凹槽)的位置。

接下来,请特别参阅图9及图10。图9为图7中ix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且在图10中则进一步显示设置在图7所示的键帽单元1的容置空间14内的指纹辨识芯片2。如图9及图10所示,指纹辨识芯片2的第二表面23是紧密邻设于键帽单元1的第一表面13,而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是紧密邻设于于键帽单元1的凹槽(容置空间14)的第三表面141。如此一来,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组合件的结构设计同样能达到产品中无缝隙而防静电及灰尘进入,以及组装容易的效果。

值得一题的是,即使在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面21与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之间存在有薄层结构18,此薄层结构18的厚度应足以让指纹辨识芯片2可进行指纹辨识的操作。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薄层结构18的厚度,即按压面11与感应面21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例如,介于0.05及0.25毫米(mm)之间。上述范围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接下来,请参阅图11至图13。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中的键帽单元1以及指纹辨识芯片2的其中一组合剖面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键帽单元1以及指纹辨识芯片2的组合的上视示意图,而图13为图11中x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至图13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比较图11与图7可知,图11与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主要差异处在于图11中的键帽单元1是具有多个位于按压面11上的通孔16。具体而言,键帽单元1具有贯穿键帽单元1且连接于按压面11与第三表面141之间的多个通孔16。

事实上,通孔16的设计可以使得指纹辨识芯片2的感应效果更为显着。如图12所示,由俯视图的内容可知,键帽单元1的按压面11在对应于容置空间14的部分具有多个通孔16。有关通孔16的结构设计、设置方式(排列方式)与成型方法,在本发明中都不加以限制,而图中所示的结构只是通孔16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举例而言,多个通孔16可以通过后续加工程序而形成。例如,通孔16例如可通过雷射雕刻、模具射出等成形结构、机械冲压或类似器具物理性破坏来形成。上述加工程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接下来请参阅图14。图14为图13所示的键帽单元1以及指纹辨识芯片2的组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换句话说,图14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在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键帽单元1还包括黏着层17,且键帽单元1的第一表面13位于黏着层17上。具体而言,在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键帽单元1除了包括由塑料材料所形成的主体之外,还包括设置在靠近支撑面12的一侧的黏着层17。键帽单元1可以通过黏着层17而与指纹辨识芯片2相互固定,而避免在制造或是使用过程中指纹辨识芯片2脱离键帽单元1。

进一步而言,图14所示的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的组合件中的不同组件可以是分开形成。举例而言,可以先通过射出成型来形成不含有黏着层17的键帽单元1。接着,将黏着层17设置在靠近支撑面12的一侧,而黏着层17裸露的表面为键帽单元1的第一表面13。最后,将指纹辨识芯片2设置在容置空间14中,并使得指纹辨识芯片2的第二表面23紧密邻设于位于黏着层17上的第一表面13。如此一来,在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仍然可以确保指纹辨识芯片2与键帽单元1之间的密合度而达到防止静电,或是防止灰尘进入的效果。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其能通过“指纹辨识芯片2的第二表面23的至少一部分紧贴键帽单元1的第一表面13”的技术方案,以确保指纹辨识芯片2与键帽单元1之间的密合度。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所提供的指纹辨识模块m是包括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且指纹辨识芯片2是固定于键帽单元1的容置空间14内。在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是通过嵌入成型而在形成键帽单元1的同时使得指纹辨识芯片2与键帽单元1彼此固定而形成组合件。通过对键帽单元1的细部结构设计,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有效避免在制造或是使用过成中指纹辨识芯片2自键帽单元1脱离,借此大幅提升产品的稳定性。

再者,在本发明中,是将本身已具有支撑件15的键帽单元1与指纹辨识芯片2相互结合而形成组合件。如此一来,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结构一般是包括按压用的键帽、芯片及具有支撑脚的支撑板的组合结构,本发明的指纹辨识模块m的制造成本较低、复杂度低、组装精准度更高,且通过使得指纹辨识芯片2与键帽单元1之间不具有缝隙的特征,还可以避免灰尘或是水气等外来物侵入指纹辨识模块m的内部,借此确保了指纹辨识模块m的使用效能。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