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7882发布日期:2018-10-23 21:4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化的普及,数字资产作为一种新兴资产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在传统的数字资产系统中,一个商家发行的数字资产,如商业积分、游戏币等,只能在商家自身的用户群中流通,在不同用户群之间流通时,需要经过第三方的中转机构,这限制了数字资产的应用范围;而且,数字资产只能通过资产发行、商品兑换、积分结算等有限的渠道进行流通,其他渠道,如普通客户之间的资产转移等,难以在流通中发挥作用;此外,如果流通过程涉及不同类型的数字资产,那么数字资产需要暂时转移到专门的兑换机构,方可完成资产间的转换。这使得用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资产转移。

区块链技术是时下最新兴的技术,其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在数字资产流通中不同客户群的资产流通需要一个第三方的中转机构、即便相同的客户群内要完成不同类型数字资产的转换需要中转到专门的兑换机构,使得数字资产流通整体上的流通效率和处理速度十分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及系统通过将各个用户、资产发行方、监管方等多方引入到同一个区块链网络中,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方法,实现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及系统,实现数字资产的发行、转移甚至销毁的快速有效进行,不再依赖第三方的中转机构;所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包括:

认证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身份;

接收认证通过的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下发用户指令;所述用户指令包括资产发行指令、资产转移指令以及资产销毁指令;

根据用户指令生成流通记录,所述流通记录包括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的签名;

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检测到流通记录已在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后,更新资产转移发起方用户的账户余额。

进一步的,在根据用户指令生成流通记录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认证通过的用户身份,判断所述发起方用户是否需要N个第三方认证后才可下发用户指令;

若需要,确定需要认证的N个第三方,根据用户身份以及拟下发的用户指令构造签名请求,并将所述签名请求发送至所述N个第三方进行认证;

接收所述N个第三方的每一个的认证结果及其对应的第三方签名信息;并将所述第三方签名信息附加到所述用户指令中;

其中,N≥1,且N为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发起方用户需要N个第三方中的M个认证后即可下发用户指令;当接收到N个第三方中的M个认证结果及其对应的M个第三方签名信息后,即将所述M个第三方签名信息附加到所述用户指令中;并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中,其中1≤M≤N,且M为整数;

进一步的,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内容确定向区块链网络发送该用户指令生成的流通记录的风险等级;所述风险等级根据预设规则综合多个风险因素而获得;所述风险因素包括发起方用户的信用等级低于预设阈值、接收方用户的信用等级低于预设阈值、涉及数字资产高于预设阈值、数字资产类型为预设的高风险类型以及发起方或接收方IP异常;

当所述风险等级高于预设风险阈值时,暂停数字资产流通,并向发起方用户进行提示警报;

当所述风险等级低于预设风险阈值时,继续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流通记录的风险等级,对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对流通记录达成共识的节点数量进行调整;当风险等级在某个基础等级上每高出X个等级,需达成共识的节点数量按预设规则在当前节点数量增加Y个;

进一步的,在所述用户指令为资产发行指令时,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流通记录构造签名请求,所述签名请求包含资产发行流通记录的详细信息;将所述签名请求发送至第三方进行评估,判断所述资产发行的合规性;所述合规性的判断包括所述发起方用户是否发行数字资产的资质、所述发起方用户的账户资产是否足够发行流通记录中的资产数量以及流通记录中的汇率是否正确;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指令为资产发行指令时,所述更新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的账户余额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接收来自购买方用户的资产转账,所述资产转账包括货币以及数字资产的转账;根据所述资产转账及汇率计算购买方用户购买的数字资产数量;

根据购买方用户购买的数字资产数量创建交易流通记录,将所述交易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检测到流通记录已在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后,更新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的账户余额;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指令为资产转移指令时,所述生成的流通记录还包括交易接收方用户的账户地址、发起方用户转移数字资产的类型以及金额;

所述接收方用户检测到流通记录已在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后,更新接收方用户的账户余额;所述接收方用户检测到流通记录的方式包括根据接收的发起方用户发送的流通记录的拷贝信息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检测以及实时读取区块链网络中最新区块以获得涉及自身的交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方所需数字资产类型与所述发送方转移的数字资产类型不相同时,所述生成的流通记录还包括接收方所需数字资产类型与发送方转移的数字资产类型间的汇率以及根据汇率计算的接收方接收的数字资产类型对应的金额;

进一步的,所述汇率的获取方式包括访问可信第三方以获取不同数字资产间的实时汇率以及根据多种数字资产发行方的预先约定设置对应数字资产间的汇率;所述根据多种数字资产发行方的预先约定设置对应数字资产间的汇率可根据市场动态情况不定期调整,所述调整方式包括根据从第三方获取的实时汇率进行替换以及由多个数字资产发行方协商后手动调整;

进一步的,通过多个汇率获取方式获取汇率,使得每两种数字资产间的实时汇率存在多个时,在所述多个实时汇率间选择一个最优汇率;所述选择方式包括根据预设规则自动选择最优汇率以及将所述多个实时汇率呈现给用户,并根据用户反馈的选择结果确认最优汇率;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指令为资产销毁指令时,所述生成的流通记录还包括发起方用户的私钥、待销毁的数字资产类型及金额;

进一步的,在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监管规则对所述流通记录进行监管确认,若所述流通记录不符合预设的监管规则,则需要求所述发起方用户反馈包括资产流通目的的详细资产流通信息,并将所述资产流通信息及对应的流通记录发送至第三方监管部门进行确认;

若确认通过,则继续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若确认不通过,则终止此次资产流通。

所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系统包括:

身份认证模块,所述身份认证模块用于对登陆所述系统的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UI模块,所述UI模块包括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界面,所述UI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并将反馈信息在交互界面上呈现给用户;所述用户指令包括资产发行指令、资产转移指令以及资产销毁指令;

区块链交互模块,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用于与所述系统所在的区块链网络进行通信和交互;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用于根据UI模块接收的用户指令生成流通记录,并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用于查询区块链网络中已达成共识的流通记录;

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每个账户对应的数字资产余额信息;所述存储模块用于根据交易结果更新对应账户的数字资产余额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兑换模块,所述兑换模块用于提供不同数字资产间的汇率;所述兑换模块获取汇率的方式包括访问可信第三方以获取不同数字资产间的实时汇率以及根据多种数字资产发行方的预先约定设置对应数字资产间的汇率;所述根据多种数字资产发行方的预先约定设置对应数字资产间的汇率可根据市场动态情况不定期调整,所述调整方式包括根据从第三方获取的实时汇率进行替换以及由多个数字资产发行方协商后手动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兑换模块同时通过多个汇率获取方式获取汇率,使得每两种数字资产间的实时汇率存在多个,所述兑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多个实时汇率间选择一个最优汇率;所述选择方式包括根据预设规则自动选择最优汇率以及所述兑换模块将所述多个实时汇率发送至所述UI模块并根据UI模块反馈的用户自主选择结果确认最优汇率;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风险控制模块以及监管模块;

所述风险控制模块用于评估每一笔数字资产流通交易的风险,并生成对应的风险等级;

所述监管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判断规则判断每一笔数字资产流通交易的合法性,并针对判断为不合法的数字资产流通交易向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发送停止交易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监管模块包括报警子模块,所述监管模块将判断为不合法的数字资产流通交易的交易信息发送至报警子模块;所述报警子模块用于将不合法的交易信息发送至监管部门;所述交易信息包括交易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以及交易的数字资产额度和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风险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内容确定向区块链网络发送该用户指令生成的流通记录的风险等级;所述风险等级根据预设规则综合多个风险因素而获得;所述风险因素包括发起方用户的信用等级低、接收方用户的信用等级低、涉及数字资产高于预设阈值、数字资产类型为预设的高风险类型以及发起方或接收方IP异常;

当所述风险等级高于预设风险阈值时,暂停数字资产流通,并通过UI模块向发起方用户进行提示警报;

进一步的,所述风险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流通记录的风险等级,对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对流通记录达成共识的节点数量进行调整;当风险等级在某个基础等级上每高出X个等级,需达成共识的节点数量按预设规则在当前节点数量增加Y个;

进一步的,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用于根据身份认证模块获得的用户身份,判断所述发起方用户是否需要N个第三方认证后才可下发用户指令;

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身份以及拟下发的用户指令构造签名请求,并将所述签名请求发送至所述N个第三方进行认证;

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用于接收所述N个第三方的每一个的认证结果及其对应的第三方签名信息;并将所述第三方签名信息附加到所述用户指令中;

其中,N≥1,且N为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用于在接收到N个第三方中的M个认证结果及其对应的M个第三方签名信息后,即将所述M个第三方签名信息附加到所述用户指令中;并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中,其中1≤M≤N,且M为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根据所述流通记录构造签名请求,所述签名请求包含资产发行流通记录的详细信息;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用于将所述签名请求发送至第三方进行评估,判断所述资产发行的合规性;所述合规性的判断包括所述发起方用户是否发行数字资产的资质、所述发起方用户的账户资产是否足够发行流通记录中的资产数量以及流通记录中的汇率是否正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给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及系统通过将各个用户、资产发行方、监管方等多方引入到同一个区块链网络中,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方法,实现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及系统,实现数字资产的发行、转移甚至销毁的快速有效进行,不再依赖第三方的中转机构;所述方法及系统通过预设规则完成自行的资产监管和风险管理,并有机的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动态的调整管理方式;所述系统的应用方可以是发行数字资产的商家、也可以是顾客,可以是商品的卖家、也可以是卖家,可以是监管部门也可以是任何第三方,这使得整个系统的应用环境及使用场景蕴含着非常大的前景。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需要第三方认证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包括风险控制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系统的结构图;以及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包含多种模块布置方法的数字资产流通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通过将各个用户、资产发行方、监管方等多方引入到同一个区块链网络中,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方法,实现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实现数字资产的发行、转移甚至销毁的快速有效进行,不再依赖第三方的中转机构;所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包括:

步骤110,认证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身份;

所述验证用户身份的方式有多种,以本实施例为例,包含但不限于如下方法:

方法1:全体用户的身份信息被汇总在后台数据库中,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信息后,将其与数据库中已有的信息相对比,对比通过的用户完成认证,并可调用相对应的用户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任意合法用户都可以使用和登陆该方法对应的系统;

方法2:特定用户的身份信息以硬件或软件的形式写死在系统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部分合法用户被允许使用和登陆该方法对应的系统;

方法3:用户的身份信息被存储在磁卡等移动介质上,通过对比持卡用户输入的信息和移动介质上保存的信息,来认证用户身份。这里,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是“用户名+口令”,也可以是指纹、人脸等多种类型。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都对应一个或多个公私钥对。用户在通过身份验证后,就可以使用对应的私钥签发资产流通交易。可选地,用户也可以自行创建、更新公私钥对,但是,用户创建的每个公私钥对总是和用户的身份信息绑定。因此,通过用户提供的公钥,能够识别出用户的具体身份。

所述用户可以是发行数字资产的商家、也可以是顾客,可以是商品的卖家、也可以是卖家,可以是监管部门也可以是任何第三方,所述方法基于区块链技术,使得在使用本发明中的用户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都处于去中心化的平等位置,任何有需求进行数字资产流通的用户均可通过本发明实现。

步骤120,接收认证通过的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下发用户指令;

因用户身份不同、权限不同,为保证整个区块链网络的秩序,需先确认登陆的用户是否有独立发送用户指令的权限;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21,根据认证通过的用户身份,判断所述发起方用户是否需要N个第三方认证后才可下发用户指令;

若不需要,则该用户有可以独立发送用户指令的权限,通过验证可继续下发用户指令;

若需要,步骤122,确定需要认证的N个第三方,根据用户身份以及拟下发的用户指令构造签名请求,并将所述签名请求发送至所述N个第三方进行认证;

所述N个第三方可以同为登陆本发明的系统的用户;通过同一区块链网络与所述N各第三方进行通信;

步骤123,接收所述N个第三方的每一个的认证结果及其对应的第三方签名信息;并将所述第三方签名信息附加到所述用户指令中;

不可以独立发送用户指令的用户在拥有了足够第三方的签名信息后,即获得了N个第三方允许后,即可下发用户指令了;

进一步的,很多情况下,如要凑齐所有要求的N个第三方的签名信息可能花费时间较长,而对应的用户可能需要小于N的多个第三方的签名信息即可证明其拟发送的用户指令的合理性,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起方用户需要N个第三方中的M个认证后即可下发用户指令;当接收到N个第三方中的M个认证结果及其对应的M个第三方签名信息后,即将所述M个第三方签名信息附加到所述用户指令中;并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中,其中1≤M≤N,且M为整数;

所述没有独立发送用户指令的权限的用户预先设定好N个第三方,并向着N个第三方同时发送签名请求,接收到其中的M个反馈后即可下发用户指令,这样提高了运算的速度,也避免了存在坏点第三方影响用户的权限请求。

步骤130,根据用户指令生成流通记录,所述流通记录包括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的签名;

进一步的,因数字资产流通伴随着风险,故在生成流通记录后,对所述流通记录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31,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内容确定向区块链网络发送该用户指令生成的流通记录的风险等级;

所述风险等级根据预设规则综合多个风险因素而获得;所述风险因素包括发起方用户的信用等级低于预设阈值、接收方用户的信用等级低于预设阈值、涉及数字资产高于预设阈值、数字资产类型为预设的高风险类型以及发起方或接收方IP异常;

步骤132,判断风险等级是否高于预设风险阈值;

当所述风险等级高于预设风险阈值时,暂停数字资产流通,并向发起方用户进行提示警报;

当所述风险等级低于预设风险阈值时,继续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进一步的,为保证风险规避,针对风险等级低于预设风险阈值的数字资产流通,根据所述流通记录的风险等级,对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对流通记录达成共识的节点数量进行调整;即风险等级越高,需要达成共识的节点数量就越多;以本实施例为例,当风险等级在某个基础等级上每高出X个等级,需达成共识的节点数量按预设规则在当前节点数量增加Y个;

进一步的,对所述流通记录进行监管确认:

根据预设的监管规则对所述流通记录进行监管确认,若所述流通记录不符合预设的监管规则,则需要求所述发起方用户反馈包括资产流通目的的详细资产流通信息,并将所述资产流通信息及对应的流通记录发送至第三方监管部门进行确认;

若确认通过,则继续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若确认不通过,则终止此次资产流通。

步骤140,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对所述流通记录达成共识;因区块链网络技术的特性,任何区块链网络中的用户均可查询区块确认流通记录是否达成共识;

步骤150,检测到流通记录已在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后,更新资产转移发起方用户的账户余额。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指令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发行指令、资产转移指令以及资产销毁指令;本实施例以此三种指令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资产发行指令需要用户自身有发行数字资产的权限,所述用户指令为资产发行指令时,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根据所述流通记录构造签名请求;所述签名请求包含资产发行流通记录的详细信息;

将所述签名请求发送至第三方进行评估,判断所述资产发行的合规性;所述合规性的判断包括所述发起方用户是否发行数字资产的资质、所述发起方用户的账户资产是否足够发行流通记录中的资产数量以及流通记录中的汇率是否正确;

在这里,所述第三方可以是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机构、评级机构等;同样的,上述第三方可以通过使用本发明对应的方法及系统完成合规性判断;

例如,第三方机构认定该发起方用户具有发行数字资产的资质、且该用户有资格发行3000枚数字货币,并确认数字货币到人民币的汇率为10:1,则判断合规性无误,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回发起方用户;

若判断所述资产发行的合规性无误,则可继续执行步骤140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中;

若判断所述资产发行的合规性存在问题,则暂停数字资产流通,并向发起方用户进行提示警报;

进一步的,在步骤150所述更新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的账户余额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接收来自购买方用户的资产转账,所述资产转账包括货币以及数字资产的转账;根据所述资产转账及汇率计算购买方用户购买的数字资产数量;

根据购买方用户购买的数字资产数量创建交易流通记录,将所述交易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检测到流通记录已在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后,更新资产流通发起方用户的账户余额。

所述用户指令为资产转移指令时,所述生成的流通记录还包括交易接收方用户的账户地址、发起方用户转移数字资产的类型以及金额;

与资产发行不同,进行资产转移在下达用户指令时即已明确接收方用户的信息;所述接收方用户检测到流通记录已在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后,更新接收方用户的账户余额;

在系统层面上,发起方用户和接收方用户可能使用同一区块链交互模块,也可能使用两个不同的区块链交互模块;若使用同一区块链交互模块,那么在发起方用户发送流通记录到区块链网络中时,相当于发起方用户和接收方用户的区块链交互模块都开始在区块链网络中检测是否有节点达成共识(因为是同一个);当使用不同的区块链交互模块时,所述接收方用户检测到流通记录的方式包括根据接收的发起方用户发送的流通记录的拷贝信息在区块链网络中进行检测以及实时读取区块链网络中最新区块以获得涉及自身的交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方所需数字资产类型与所述发送方转移的数字资产类型不相同时,所述生成的流通记录还包括接收方所需数字资产类型与发送方转移的数字资产类型间的汇率以及根据汇率计算的接收方接收的数字资产类型对应的金额;

进一步的,所述汇率的获取方式包括访问可信第三方以获取不同数字资产间的实时汇率以及根据多种数字资产发行方的预先约定设置对应数字资产间的汇率;所述根据多种数字资产发行方的预先约定设置对应数字资产间的汇率可根据市场动态情况不定期调整,所述调整方式包括根据从第三方获取的实时汇率进行替换以及由多个数字资产发行方协商后手动调整;

进一步的,通过多个汇率获取方式获取汇率,使得每两种数字资产间的实时汇率存在多个时,在所述多个实时汇率间选择一个最优汇率;所述选择方式包括根据预设规则自动选择最优汇率以及将所述多个实时汇率呈现给用户,并根据用户反馈的选择结果确认最优汇率;

所述预设规则如汇率望大或汇率望小等;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指令为资产销毁指令时,所述生成的流通记录还包括发起方用户的私钥、待销毁的数字资产类型及金额;

所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方法,给出了在去中心化思想下实现数字资产快速流通的方法,所述方法无需经过中转机构或兑换机构等的复杂转换,利用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完成点到点的数字资产流通交易;所述方法还包括了风险控制、汇率计算、监管确认等机制,保证了数字资产流通交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所述方法的用户可以是发行数字资产的商家、也可以是顾客,可以是商品的卖家、也可以是卖家,可以是监管部门也可以是任何第三方,使得数字资产可以在任意角色间自由流动,从而极大拓广了资产的流通渠道。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流通系统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身份认证模块401,所述身份认证模块401用于对登陆所述系统的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

UI模块402,所述UI模块402包括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界面,所述UI模块402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并将反馈信息在交互界面上呈现给用户;所述用户指令包括资产发行指令、资产转移指令以及资产销毁指令;

区块链交互模块403,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403用于与所述系统所在的区块链网络进行通信和交互;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403用于根据UI模块402接收的用户指令生成流通记录,并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所述区块链网络410;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403用于查询区块链网络410中已达成共识的流通记录;

进一步的,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403用于根据身份认证模块401获得的用户身份,判断所述发起方用户是否需要N个第三方认证后才可下发用户指令;

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403用于根据用户身份以及拟下发的用户指令构造签名请求,并将所述签名请求发送至所述N个第三方进行认证;

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403用于接收所述N个第三方的每一个的认证结果及其对应的第三方签名信息;并将所述第三方签名信息附加到所述用户指令中;

其中,N≥1,且N为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403用于在接收到N个第三方中的M个认证结果及其对应的M个第三方签名信息后,即将所述M个第三方签名信息附加到所述用户指令中;并将所述流通记录发送至区块链网络410中,其中1≤M≤N,且M为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403根据所述流通记录构造签名请求,所述签名请求包含资产发行流通记录的详细信息;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403用于将所述签名请求发送至第三方进行评估,判断所述资产发行的合规性;所述合规性的判断包括所述发起方用户是否发行数字资产的资质、所述发起方用户的账户资产是否足够发行流通记录中的资产数量以及流通记录中的汇率是否正确;

存储模块404,所述存储模块404用于存储每个账户对应的数字资产余额信息;所述存储模块404用于根据交易结果更新对应账户的数字资产余额信息;

所述每个账户对应一个或多个用户,即多个用户在有权限的情况下,可以调用或更改同一账户;所述每个用户对应一个或多个账户,即同一用户可以与多个账户关联,管理多个账户;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兑换模块405,所述兑换模块405用于提供不同数字资产间的汇率;所述兑换模块405获取汇率的方式包括访问可信第三方以获取不同数字资产间的实时汇率以及根据多种数字资产发行方的预先约定设置对应数字资产间的汇率;所述根据多种数字资产发行方的预先约定设置对应数字资产间的汇率可根据市场动态情况不定期调整,所述调整方式包括根据从第三方获取的实时汇率进行替换以及由多个数字资产发行方协商后手动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兑换模块405同时通过多个汇率获取方式获取汇率,使得每两种数字资产间的实时汇率存在多个,所述兑换模块405用于在所述多个实时汇率间选择一个最优汇率;所述选择方式包括根据预设规则自动选择最优汇率以及所述兑换模块405将所述多个实时汇率发送至所述UI模块402并根据UI模块402反馈的用户自主选择结果确认最优汇率;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风险控制模块406以及监管模块407;

所述风险控制模块406用于评估每一笔数字资产流通交易的风险,并生成对应的风险等级;

所述监管模块407用于根据预设的判断规则判断每一笔数字资产流通交易的合法性,并针对判断为不合法的数字资产流通交易向所述区块链交互模块403发送停止交易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监管模块407包括报警子模块,所述监管模块407将判断为不合法的数字资产流通交易的交易信息发送至报警子模块;所述报警子模块用于将不合法的交易信息发送至监管部门;所述交易信息包括交易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以及交易的数字资产额度和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风险控制模块406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指令内容确定向区块链网络410发送该用户指令生成的流通记录的风险等级;所述风险等级根据预设规则综合多个风险因素而获得;所述风险因素包括发起方用户的信用等级低、接收方用户的信用等级低、涉及数字资产高于预设阈值、数字资产类型为预设的高风险类型以及发起方或接收方IP异常;

当所述风险等级高于预设风险阈值时,暂停数字资产流通,并通过UI模块402向发起方用户进行提示警报;

进一步的,所述风险控制模块406根据所述流通记录的风险等级,对所述区块链网络410中对流通记录达成共识的节点数量进行调整;当风险等级在某个基础等级上每高出X个等级,需达成共识的节点数量按预设规则在当前节点数量增加Y个;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包含多种模块布置方法的数字资产流通系统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系统的各个模块,可以分布在客户端501以及服务器端502两部分内,客户端501部署在用户直接使用的设备上,如个人计算机501a、手机501b、平板电脑501c、嵌入式设备501d等,而服务器端502位于远端的服务器;多个客户端501通过计算机网络503,共用同一个服务器端502而具体每一部分包含哪些模块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例如,我们可以只把UI模块安装在客户端501,其他模块全都安装在服务器端503,从而节省用户设备的存储资源,这尤其适合手机等移动设备。

再如,我们可以把UI模块和身份认证模块安装在客户端501,其他模块安装在服务器端503,用户直接在本地完成身份验证,从而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再如,由于存储模块、身份认证模块、风险评估模块、监管模块会占用一定的存储资源,并消耗额外的网络带宽,可以把以上四个模块部署在服务器端503,而把其他模块安装在客户端501。客户端501既能够访问远程的服务器端503,其中的区块链交互模块也能够访问区块链网络。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既可以是独立的应用,也可以集成进其他的产品中。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步骤编号仅用于区别各步骤,而并不用于限制各步骤之间的时间或逻辑的关系,除非文中有明确的限定,否则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包括各种可能的情况。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公开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公开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公开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系统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公开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公开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公开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系统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系统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的前提下,可以作出若干改进、修改、和变形,这些改进、修改、和变形都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