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61465发布日期:2018-10-26 19:2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安装工程钢结构吊装就位的施工过程,传统的施工过程中,仅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编制的施工方案进行钢结构吊装就位的施工,在具体进行施工时可能会出现因施工人员对图纸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的施工错误,对施工进度和工程成本造成不利影响。

新技术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应用,bim模型包含着构件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三维可视化施工模拟动画更直观的表达钢结构吊装就位的具体施工过程,从而避免一些没必要的错误,提高效率,给工程建设带来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施工过程中,仅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编制的施工方案进行钢结构吊装就位的施工,在具体进行施工时可能会出现因施工人员对图纸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的施工错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依据设计图纸分别在autodeskrevit、tekla中创建具有相同的标高轴网系统;

步骤2.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在autodeskrevit中创建主体结构三维模型;

步骤3.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在tekla中创建钢结构三维模型;

步骤4.应用bim技术信息数据之间的共享功能,将tekla创建的钢结构三维模型导入至autodeskrevit中与主体结构三维模型进行整合,然后进行三维漫游检测,确定钢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精确对接;

步骤5.分别将主体结构模型和钢结构模型导入navisworks中进行钢结构吊装就位的动画仿真模拟;

步骤6.进行专家论证该动画仿真模拟方案的可行性;

步骤7.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和现场施工。

优选的,在步骤1中,先在tekla中建立轴网,然后将tekla文件利用ifc共通格式档案的汇入与导出功能导出,并将其导入autodeskrevit中识别,根据识别后的点确定autodeskrevit中的原点。

优选的,在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创建三维模型在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创建。

优选的,在步骤4中,所述bim技术信息数据共享和模型链接整合,包括所有bim技术软件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和模型链接整合。

优选的,在步骤4中tekla输出钢结构模型时为ifc格式,通过revitimportfromteklatorevit插件,在autodeskrevit的附加模块中使用tekla输入功能接收ifc文件。

优选的,在步骤5中,所述进行动画模拟,不单指在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动画模拟,是指bim技术中所有能进行动画模拟的软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利用bim技术软件创建主体结构、钢结构三维模型,创建三维可视化仿真施工动画模拟,确保准确无误后,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更加清楚直观的表达施工过程,避免错误,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依据设计图纸分别在autodeskrevit、tekla中创建具有相同的标高轴网系统;

步骤2.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在autodeskrevit中创建主体结构三维模型;

步骤3.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在tekla中创建钢结构三维模型;

步骤4.应用bim技术信息数据之间的共享功能,将tekla创建的钢结构三维模型导入至autodeskrevit中与主体结构三维模型进行整合,然后进行三维漫游检测,确定钢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精确对接;

步骤5.分别将主体结构模型和钢结构模型导入navisworks中进行钢结构吊装就位的动画仿真模拟;

步骤6.进行专家论证该动画仿真模拟方案的可行性;

步骤7.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和现场施工。

其中,在步骤1中,先在tekla中建立轴网,然后将tekla文件利用ifc共通格式档案的汇入与导出功能导出,并将其导入autodeskrevit中识别,根据识别后的点确定autodeskrevit中的原点;在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创建三维模型在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创建;在步骤4中,所述bim技术信息数据共享和模型链接整合,包括所有bim技术软件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和模型链接整合;在步骤4中tekla输出钢结构模型时为ifc格式,通过revitimportfromteklatorevit插件,在autodeskrevit的附加模块中使用tekla输入功能接收ifc文件;在步骤5中,所述进行动画模拟,不单指在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动画模拟,是指bim技术中所有能进行动画模拟的软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吊装就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依据设计图纸分别在Autodesk Revit、Tekla中创建具有相同的标高轴网系统;步骤2.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在Autodesk Revit中创建主体结构三维模型;步骤3.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在Tekla中创建钢结构三维模型;步骤4.应用BIM技术信息数据之间的共享功能,将Tekla创建的钢结构三维模型导入至AutodeskRevit中与主体结构三维模型进行整合,然后进行三维漫游检测,确定钢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精确对接;步骤5.分别将主体结构模型和钢结构模型导入Navisworks中进行钢结构吊装就位的动画仿真模拟;步骤6.进行专家论证该动画仿真模拟方案的可行性;步骤7.进行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和现场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王申杰;路希鑫;孙强;潘翔;史庆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15
技术公布日:2018.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