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机房气流组织和温度计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61469发布日期:2018-10-26 19:21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中心机房气流组织和温度计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心机房气流组织和温度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机房专用空调属于工艺性空调,与舒适性空调存在明显差异。数据中心机房内设备散热量极大,热流密度较高,显热量占总能量的90%,几乎无潜热;舒适性空调的显热量一般只占总能量的60%~70%。因此,数据中心机房专用空调只需要考虑显热排除,无需考虑潜热问题,机房专用空调具有大风量、小焓差的特点。目前数据中心机房专用空调制冷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上送风方式、地板下送风方式、列间空调送风方式。上送风方式存在送风容易受物件影响、冷热空气短路现象、制冷效率低等缺点;下送风方式存在易聚集灰尘、送风不畅、制冷不均匀等缺点。相比于前两种送风方式,列间空调外型尺寸与通信行业标准机柜的外型尺寸协调,可任意放置于机柜排列中间或两端,解决了冷热气流短路的问题,保障了服务器机柜温度的均匀,降低了局部热点温度。

在决定采用哪一种空调送风方式前,先用仿真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计算,将最终得出的结果相互比较,选择最优的一种送风方式。这样可以在建立数据中心前就能知道数据中心散热情况与能耗大小,进而选择针对性方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心机房气流组织和温度计算方法,其能方便快捷的计算出机房内的气流组织和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心机房气流组织和温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中心机房的物理模型;

2)建立数值模型,获得给定的边界条件;

3)进行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若在误差范围内,则计算结束并获得中心机房气流组织和温度;若在误差范围以外,则分析原因,对物理模型和/或数值模型进行调整继续计算。

优选地,物理模型包括如下部件:中心机房的墙壁、冷通道、热通道、盲板、机柜、刀片机和空调;空调出风口排列在同一侧,冷通道处在出风口侧,即冷空气由出风口吹出,形成冷通道;空调回风口在机柜背部,冷空气由出风口吹出,穿过位于其一侧的机柜,回到回风口,热通道处于回风口侧;刀片机从距离机柜底部50mm处开始,每隔50mm布置一个,总数为20个;盲板处于机柜上部,在距离最上一层刀片机50mm处,加上盲板,防止热空气回流。

优选地,计算气流组织时,采用标准k-ε模型计算湍流;计算温度时,采用求解能量方程计算;电子元器件的散热计算时,采用牛顿冷却定律计算对流热换。

优选地,给定的边界条件包括:空调的送风口、回风口;中心机房的墙壁、机柜壁面;刀片机表面和机柜背部风扇压力阶跃值。

优选地,物理模型的尺寸为:机房长×宽×高:5400mm×2350mm×2400m;机柜外壳长×宽×高:1000mm×600mm×2050mm;刀片机长×宽×高:800mm×600mm×50mm;空调送风口长×宽:400mm×800mm;冷通道长×宽×高:5400mm×800mm×2400m;热通道长×宽×高:5400mm×550mm×2400mm。

优选地,数值模型中,标准k-ε模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模型中ε定义为:

湍动粘度μt定义为:

湍流脉动动能k方程:

湍流耗散率ε方程:

式中,c1ε、c2ε、c3ε为经验常数,值分别为1.44、1.92、0.09;σk、σε分别为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对应的普朗特数,值分别为1.0、1.3;

数值模型中,能量方程计算如下:

式中,μt为湍流黏性系数(pa·s);sh为体积热源源项;pr为湍流普朗特数;

数学模型中,对流热换计算采用公式如下:

qα=αa(tw-tf)

qα=αa(tw-tf)

式中,qα为单位间内的对流热换量(w),qα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对流热换量(w/m2),tw为固体壁面温度(℃),tf为流体温度(℃),α为对流热换系数(w/(m2·℃)),a为对流热换面积(m2)。

优选地,给定的边界条件的如下:送风口风速2m/s、温度为18℃、湍动能为0.0191、湍动能耗散率为0.01162;回风口压力2pa;墙壁初始温度为18℃;机柜壁面和盲板为无滑移绝热壁面;刀片机表面面热流密度为250(w/m2);机柜背部风扇压力阶跃值为6pa;机柜前边的铁网采用多孔阶跃模型来模拟;

机柜背部的风扇模数值模型为:

其中,δp是压力阶跃,fn压力阶跃多项式系数,v是垂直于风扇的最大流体速度。

机柜前边的铁网的多孔阶跃模型为:

式中,c2可由经验公式得出:

式中,dx为多孔板厚度,取值为2mm;为多孔板孔隙率,取值为0.75;c1为经验参数,取值为0.98。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建立数值模型中心机房满足以下要求时,可对中心机房进行仿真:

(1)空调房间气流视为稳态湍流,空气流速较小;

(2)空调房间气密性良好,门窗漏风影响较小,可忽略;

(3)空调房间气流流场的湍流粘性视为具有各向同性;

(4)空调房间气流的流动为低速不可压缩,故由流体粘性力做功引起的耗散热影响较小,可忽略;

(5)空调房间空气符合boussinesq假设,即流体密度的变化仅对浮升力产生影响,考虑浮升力的影响;

(6)为了简化问题,忽略墙体、内热源之间的辐射换热;

(7)空气的相对湿度对室内气流组织影响很小,可忽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其能方便快捷的计算出机房内的气流组织和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仿真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中进行数值测量的点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中心机房物理模型模型的示意图。

其中,图3中:11、出风口;12、盲板;13、回风口;14、机房;15、刀片机;16、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中心机房气流组织和温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中心机房的物理模型;

2)建立数值模型,获得给定的边界条件;

3)进行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若在误差范围内,则计算结束并获得中心机房气流组织和温度;若在误差范围以外,则分析原因,对物理模型和/或数值模型进行调整继续计算。

物理模型包括如下部件:中心机房14的墙壁、冷通道、热通道、盲板12、机柜、刀片机15和空调;空调出风口11排列在同一侧,冷通道处在出风口11侧,即冷空气由出风口11吹出,形成冷通道;空调回风口13在机柜背部,冷空气由出风口11吹出,穿过位于其一侧的机柜,回到回风口13,热通道处于回风口13侧;刀片机15从距离机柜底部50mm处开始,每隔50mm布置一个,总数为20个;盲板12处于机柜上部,在距离最上一层刀片机1550mm处,加上盲板12,防止热空气回流。

计算气流组织时,采用标准k-ε模型计算湍流;计算温度时,采用求解能量方程计算;电子元器件的散热计算时,采用牛顿冷却定律计算对流热换。

给定的边界条件包括:空调的送风口、回风口;中心机房的墙壁、机柜壁面;刀片机表面和机柜背部风扇压力阶跃值。

物理模型的尺寸为:机房长×宽×高:5400mm×2350mm×2400m;机柜外壳长×宽×高:1000mm×600mm×2050mm;刀片机长×宽×高:800mm×600mm×50mm;空调送风口长×宽:400mm×800mm;冷通道长×宽×高:5400mm×800mm×2400m;热通道长×宽×高:5400mm×550mm×2400mm。

数值模型中,标准k-ε模型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模型中ε定义为:

湍动粘度μt定义为:

湍流脉动动能k方程:

湍流耗散率ε方程:

式中,c1ε、c2ε、c3ε为经验常数,值分别为1.44、1.92、0.09;σk、σε分别为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对应的普朗特数,值分别为1.0、1.3;

数值模型中,能量方程计算如下:

式中,μt为湍流黏性系数(pa·s);sh为体积热源源项;pr为湍流普朗特数;

数学模型中,对流热换计算采用公式如下:

qα=αa(tw-tf)

qα=α(tw-tf)

式中,qα为单位间内的对流热换量(w),qα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对流热换量(w/m2),tw为,固体壁面温度(℃),tf为流体温度(℃),α为对流热换系数(w/(m2·℃)),a为对流热换面积(m2)。

给定的边界条件的如下:送风口风速2m/s、温度为18℃、湍动能为0.0191、湍动能耗散率为0.01162;回风口压力2pa;墙壁初始温度为18℃;机柜壁面和盲板为无滑移绝热壁面;刀片机表面面热流密度为250(w/m2);机柜背部风扇16压力阶跃值为6pa;机柜前边的铁网采用多孔阶跃模型来模拟;

机柜背部风扇模数值模型为:

其中,δp是压力阶跃,fn压力阶跃多项式系数,v是垂直于风扇的最大流体速度。

机柜前边的铁网的多孔阶跃模型为:

式中,c2可由经验公式得出:

式中,dx为多孔板厚度,取值为2mm;为多孔板孔隙率,取值为0.75;c1为经验参数,取值为0.98。

建立数值模型中心机房满足以下要求,

(1)空调房间气流视为稳态湍流,空气流速较小;

(2)空调房间气密性良好,门窗漏风影响较小,可忽略;

(3)空调房间气流流场的湍流粘性视为具有各向同性;

(4)空调房间气流的流动为低速不可压缩,故由流体粘性力做功引起的耗散热影响较小,可忽略;

(5)空调房间空气符合boussinesq假设,即流体密度的变化仅对浮升力产生影响,考虑浮升力的影响;

(6)为了简化问题,忽略墙体、内热源之间的辐射换热;

(7)空气的相对湿度对室内气流组织影响很小,可忽略。

测量点风速和温度值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见下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