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盖板与玻璃贴合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4891发布日期:2018-10-16 20:57阅读:14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保护片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盖板与玻璃贴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电子产品为了降低成本和安全性考虑(头碰测试要求),将触摸屏使用的材料由玻璃盖板通过光学透明胶与玻璃的触摸功能片贴合,改为使用注塑的塑料盖板与玻璃触摸功能片贴合,但由于注塑的塑料盖板要求极高的透明度和很好的强度,一般注塑的塑料材料会选择pc或者亚克力,但由于这几种材料一般在常温下会吸收空气中的湿气,当塑料盖板片与玻璃贴合后,在50度以上的温度时,塑料中的湿气会释放,使贴合后的产品出现大面积的气泡和脱开。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是直接将注塑的注塑盖板1′通过光学胶3′与玻璃功能片4′贴合,在高温的使用条件下,注塑盖板1′与光学胶3′之间会产生气泡,造成产品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塑料盖板与玻璃贴合的方法,能有效解决普通塑料盖板通过光学透明胶与玻璃功能片贴合后,在高温状态下产生气泡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料盖板与玻璃贴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塑料盖板的一面上涂覆一层树脂硬化层;步骤b、在树脂硬化层上涂覆透明光学胶;步骤c、在透明光学胶上贴合玻璃功能片,并脱泡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塑料盖板的贴合方法,在塑料盖板的一面上设有树脂硬化层,使得塑料盖板素材与透明光学胶隔离,不但可以达到阻止塑料盖板中的湿气释放,达到高温状态下产品不会出现气泡问题的目的,还可以达到抗刮的效果,提高产品的制程良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树脂硬化层是通过uv固化形成硬化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树脂硬化层固化形成硬化层更加快速、稳定。

进一步地,步骤c中,具体采用压力脱泡机进行脱泡处理,并且脱泡时加热温度为40~60℃,脱泡腔内施加气压的强度为0.4~0.6mpa,脱泡时间为20~40分钟。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塑料盖板和玻璃功能片用透明光学胶贴合后,在贴合过程中这三种材料的贴合表面会有少量残余空气存在,不能顺利的完全排出,以致形成气泡,通过压力脱泡机对气泡加热加压处理,能有效的使得气泡完全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树脂硬化层通过喷涂或滚涂的方法涂于所述塑料盖板的一面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得树脂硬化层能更加方便、稳定、快速、均匀的涂覆到塑料盖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树脂硬化层为聚丙烯酸酯、丙烯酸单体以及光固化剂的混合液体硬化而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在塑料盖板上形成硬化层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的阻止塑料盖板中的湿气释放,以及抗刮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液体的混合比例为:聚丙烯酸酯40~65%,丙烯酸单体40~50%,光固化剂2~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聚丙烯酸酯、丙烯酸单体以及光固化剂的这种混合比例设置,可以使得聚丙烯酸酯作为硬化液的主体,分子量大,粘度高,便于均匀涂布,并很好的控制硬化层的厚度在合理范围,比例太高或太低都将影响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丙烯酸单体可作为产生硬化及致密性的主要物质,在uv紫外光以及固化剂的作用下产生固化反应后,单体分子之间交联结合,产生一定硬度的膜层并有很好的致密性,并提高硬化层的表面能量,使与贴合的透明光学胶有更好的粘结力,如果比例太少,固化后的硬度和致密性将达不到要求,如果比例过高,硬化层将变脆,在稍有外力折弯的情况下硬化层会开裂,一般丙烯酸单体占总混合体的一半左右;光固化剂在uv紫外光作用下,产生自由基,使丙烯酸单体分子之间结合交联完成整个硬化液的硬化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树脂硬化层厚度为10~20μ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树脂硬化层的厚度太厚会影响玻璃功能片通过透明光学胶与塑料盖板贴合的效果变差,树脂硬化层的厚度太薄会影响对塑料盖板与透明光学胶的隔离效果,阻止塑料盖板素材中的湿气释放效果变差,而这种树脂硬化层的厚度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既能保证塑料盖板与透明光学胶的贴合效果,又能有效阻止塑料盖板素材中的湿气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功能片为玻璃触摸功能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满足电子产品的触摸屏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塑料盖板的贴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塑料盖板优选地贴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塑料盖板,2、树脂硬化层,3、透明光学胶,4、玻璃功能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2所示,一种塑料盖板与玻璃贴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塑料盖板1的一面上涂覆一层树脂硬化层2;步骤b、在树脂硬化层2上涂覆透明光学胶3;步骤c、在透明光学胶3上贴合玻璃功能片4,并脱泡处理。本发明塑料盖板的贴合方法,在塑料盖板1的一面上设有树脂硬化层2,使得塑料盖板1素材与透明光学胶3隔离,不但可以达到阻止塑料盖板1中的湿气释放,达到高温状态下产品不会出现气泡问题的目的,还可以达到抗刮的效果,提高产品的制程良率。

在步骤a的具体操作中,所述树脂硬化层2是通过uv固化形成硬化层,可以使得树脂硬化层2固化形成硬化层更加快速、稳定。

在步骤c中,具体采用压力脱泡机进行脱泡处理,并且脱泡时加热温度为40~60℃,脱泡腔内施加气压的强度为0.4~0.6mpa,脱泡时间为20~40分钟,在塑料盖板1和玻璃功能片4用透明光学胶3贴合后,在贴合过程中这三种材料的贴合表面会有少量残余空气存在,不能顺利的完全排出,形成气泡,通过压力脱泡机对气泡加热加压处理,能有效的使得气泡完全排出。优选地,采用压力脱泡机时,加热温度为50℃,压强为0.5mpa,脱泡时间为30分钟,脱泡效果会更好。

在树脂硬化层2涂覆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树脂硬化层2可以通过喷涂或滚涂的方法涂于塑料盖板1的一面上。树脂硬化层2喷涂或滚涂的设置,可以使得树脂硬化层2能更加方便、稳定、快速、均匀的涂覆到塑料盖板1上。

为了使得在塑料盖板1上形成硬化层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的阻止塑料盖板1中的湿气释放,以及抗刮的效果更好,所述树脂硬化层2优选地为聚丙烯酸酯、丙烯酸单体以及光固化剂的混合液体硬化而成。

优选地,混合液体的混合比例为:聚丙烯酸酯40~65%,丙烯酸单体40~50%,光固化剂2~5%。通过聚丙烯酸酯、丙烯酸单体以及光固化剂的这种混合比例设置,可以使得聚丙烯酸酯作为硬化液的主体,分子量大,粘度高,便于均匀涂布,并很好的控制硬化层的厚度在合理范围,比例太高或太低都将影响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丙烯酸单体可作为产生硬化及致密性的主要物质,在uv紫外光以及固化剂的作用下产生固化反应后,单体分子之间交联结合,产生一定硬度的膜层并有很好的致密性,并提高硬化层的表面能量,使与贴合的透明光学胶有更好的粘结力,如果比例不够,固化后的硬度和致密性将达不到要求,如果比例过高,硬化层将变脆,在稍有外力折弯的情况下硬化层会开裂,一般丙烯酸单体占总混合体的一半左右;光固化剂在uv紫外光作用下,产生自由基,使丙烯酸单体分子之间结合交联完成整个硬化液的硬化过程。

以下给出混合体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混合比例为,聚丙烯酸酯45%,丙烯酸单体50%,光固化剂5%,无硬化层的塑胶表面硬度只有1hb,采用上述混合比例后,硬化层的表面硬度可达3h;无硬化层的塑胶表面能量低于30达因/cm,采用上述混合比例后,硬化层的表面能量可达35达因/cm。

实施例二:混合比例为,聚丙烯酸酯58%,丙烯酸单体40%,光固化剂2%,无硬化层的塑胶表面硬度只有1hb,采用上述混合比例后,硬化层的表面硬度可达3h;无硬化层的塑胶表面能量低于30达因/cm,采用上述混合比例后,硬化层的表面能量可达35达因/cm。

实施例三:混合比例为,聚丙烯酸酯50%,丙烯酸单体47%,光固化剂3%,无硬化层的塑胶表面硬度只有1hb,采用上述混合比例后,硬化层的表面硬度可达3h;无硬化层的塑胶表面能量低于30达因/cm,采用上述混合比例后,硬化层的表面能量可达35达因/cm。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硬化层2的厚度太厚会使得玻璃功能片4通过透明光学胶3与塑料盖板1贴合的效果变差,树脂硬化层2的厚度太薄会影响对塑料盖板1与透明光学胶3的隔离效果,阻止塑料盖板1素材中的湿气释放效果变差,而这种树脂硬化层的厚度为10~20μm时,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既能保证塑料盖板与透明光学胶的贴合效果,又能有效阻止塑料盖板素材中的湿气释放。

为满足电子产品的触摸屏使用需求,玻璃功能片4可以为玻璃触摸功能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普通塑料盖板1通过光学透明胶与玻璃功能片4贴合在高温下产生气泡等,可靠性不过关的问题。当塑料盖板1在贴合使用前,使用喷涂或滚涂的方法在贴合的一面做上一层极薄的高透明的硬化层,此硬化层的材料为厚度约15μm作用的高密树脂材料,树脂材料硬度达到3h,不但可以达到阻止塑料盖板1中的湿气释放,还可以达到抗刮的效果,提高产品的制程良率。做好硬化层后再通过透明的光学胶与玻璃功能片4贴合,脱泡后做成产品,用于车载等要求较高的使用场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现了很好解决传统方法塑料盖板1用水胶与玻璃贴合高温时产生气泡的问题,使产品适用于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并可用于塑料盖板1与玻璃触摸功能片贴合的触摸产品,应用于车载或者工控高温高湿的使用环境要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