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口分离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0598发布日期:2018-11-17 00:1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口分离的mock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被应用到了智能设备上。开发人员在开发软件项目时,往往需要开发前端页面和后端。前端主要是指的软件页面的结构、外观等视觉表现,前端开发则是网站或者软件的前台代码实现的;后端开发主要是与数据库进行交互以处理相应的业务逻辑。

目前在前后端开发过程中,需要后端开发完成后,返回数据,前端才可以进行开发,这样需要前端开发人员不仅仅要关注页面处理,还需要了解逻辑及嵌套数据等工作需求,同样后端开发人员也需要对前端的技术要有所了解,由于开发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会增加出错的概率,使得开发效率降低,并且,在后端开发完成后才能进行前端开发会使得开发成本增加,并且耗时较长降低开发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口分离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实现了提高前后端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减少开发成本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口分离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将开发项目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api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进行定义,通过定义后的api将所述前端和后端进行分离;

生成待测数据的模拟数据;

将所述模拟数据通过数据定义后的api分别发送至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

通过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对所述模拟数据进行并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将开发项目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api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进行定义,通过定义后的api将所述前端和后端进行分离,包括:

获取开发项目中的各个api的接口描述信息和参数信息;

将待处理的api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进行接口描述信息和参数信息的数据格式定义,得到定义后的api;

通过所述定义后的api将开发项目中的前端和后端进行分离。

优选地,所述生成待测数据的模拟数据,包括:

按照数据测试需求将所述待测数据进行数据模拟,生成初始模拟数据;

对所述初始模拟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所述模拟数据。

优选地,还包括:

对所述定义后的api的接口信息和参数信息进行监测和维护。

优选地,还包括:

生成模拟数据处理结果的消息触发指令,根据所述消息触发指令将所述模拟数据的处理结果发送至预设的接收端。

一种接口分离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分离模块,用于将开发项目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api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进行定义,通过定义后的api将所述前端和后端进行分离;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待测数据的模拟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模拟数据通过数据定义后的api分别发送至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对所述模拟数据进行并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分离模块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开发项目中的各个api的接口描述信息和参数信息;

定义单元,用于将待处理的api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进行接口描述信息和参数信息的数据格式定义,得到定义后的api;

分离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定义后的api将开发项目中的前端和后端进行分离。

优选地,所述生成模块包括:

模拟单元,用于按照数据测试需求将所述待测数据进行数据模拟,生成初始模拟数据;

转换单元,用于对所述初始模拟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所述模拟数据。

优选地,还包括:

维护单元,用于对所述定义后的api的接口信息和参数信息进行监测和维护。

优选地,还包括: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生成模拟数据处理结果的消息触发指令,根据所述消息触发指令将所述模拟数据的处理结果发送至预设的接收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预先对开发项目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api进行数据格式的定义,这样在定义完成api后可以将前端与后端进行分离,然后将待测数据生成模拟数据,利用模拟数据完成前端和后端的数据测试处理,这样可以使得前端和后端进行数据的并行处理,进而可以在前后端数据处理开发完成后进行相应程序的联调和测试,可以保证了前端和后端开发人员只进行自己范畴内的数据处理,无需关注彼此的技术减少了出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前后端分离后对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接口分离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接口分离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设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接口分离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开发项目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api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进行定义,通过定义后的api将所述前端和后端进行分离;

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网站和移动端都需要进行数据交互和对接,通常会使用rest编写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需要对针对维护的api进行模拟测试及接口数据的使用,也就是一个软件或者系统的开发项目中会有多个模块的前端和后端数据的对接,而每个模块都需要通过api实现数据的对接和传递,先要明确找到需要进行维护也就是要进行测试或者处理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api,然后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对该api接口进行数据接口定义,这样可以将前端与后端进行分离。

其中,前端和后端均可部署在web容器中或者在对应的服务器上。前端主要是指的软件页面的结构、外观等视觉表现,前端开发则是网站或者软件的前台代码实现的;后端开发主要是与数据库进行交互以处理相应的业务逻辑。

s12、生成待测数据的模拟数据;

由于在定义api接口过程中,后端开发还尚未完成,所以需要按照预先定义的规范编写一些假数据,已完成后续的前端开发或者后端调试,该假数据也就是模拟数据,采用了mock数据,即根据给定的接口格式进行mock测试(就是在实现以及测试过程中,对于不易构造或不易获取的对象,用一个虚拟的对象来创建以便测试的测试方法)实现ui开发。

s13、将所述模拟数据通过数据定义后的api分别发送至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

s14、通过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对所述模拟数据进行并行处理。

前端部分可进行基于mock数据的模拟测试,并可根据情况对模拟数据进行修改;还可进行后端接口的请求测试与响应结果展示。同样的,后端也可以基于mock数据进行处理和调试。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分离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预先定义的api将在开发项目过程中的前端和后端进行了分离,实现了前端和后端的并行处理,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提高了开发效率并降低了开发成本。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中所述将开发项目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api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进行定义,通过定义后的api将所述前端和后端进行分离,可以包括:

获取开发项目中的各个api的接口描述信息和参数信息;

将待处理的api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进行接口描述信息和参数信息的数据格式定义,得到定义后的api;

通过所述定义后的api将开发项目中的前端和后端进行分离。

具体的,通过程序中内置swaggerui开源组件,通过编辑表单的方式创建基于swaggerui的数据文档,也就是接口数据的mock定义及接口参数的定义,从而可以在线预览和测试,并且在线编辑结局了swaggereditor学习成本高及代码集成不好维护的问题。

api文档应具备直接执行能力,这种能力类似word,wiki等是无法提供。swaggerui就是这样一种利器,基于html+javascript实现,倾向于在线文档和测试,使用和集成十分简单,能容易地生成不同模块下的api列表,每个api接口描述和参数、请求方法都能定制并直接测试得到直观的响应数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中所述生成待测数据的模拟数据,包括:

按照数据测试需求将所述待测数据进行数据模拟,生成初始模拟数据;

对所述初始模拟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所述模拟数据。

具体的,对于模拟数据也就是维护好的mock数据进行json和cdoxml格式的相互转换,因为对于多种数据交互的平台及系统过程中,存在多种数据格式,在各数据相互交互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对应格式的转换,可以适用于多种数据交互平台及系统的使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中,还包括:

对所述定义后的api的接口信息和参数信息进行监测和维护。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中,还包括:

生成模拟数据处理结果的消息触发指令,根据所述消息触发指令将所述模拟数据的处理结果发送至预设的接收端。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针对开发项目中的api接口进行维护和参数调整便于对后续开发项目的使用,也可以对开发项目进行分类及分项目操作接口的维护处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及开发项目功能分不同的模块,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生成的消息触发指令可根据功能添加相应的对应项目的开发成员的联系方式,进行站内信、邮件等通知功能,方便团队的合作。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预先对开发项目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api进行数据格式的定义,这样在定义完成api后可以将前端与后端进行分离,然后将待测数据生成模拟数据,利用模拟数据完成前端和后端的数据测试处理,这样可以使得前端和后端进行数据的并行处理,进而可以在前后端数据处理开发完成后进行相应程序的联调和测试,可以保证了前端和后端开发人员只进行自己范畴内的数据处理,无需关注彼此的技术减少了出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前后端分离后对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实施例二

与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接口分离的数据处理方法相对应,本发明的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接口分离的数据处理装置,参见图2,包括:

分离模块1,用于将开发项目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api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进行定义,通过定义后的api将所述前端和后端进行分离;

生成模块2,用于生成待测数据的模拟数据;

发送模块3,用于将所述模拟数据通过数据定义后的api分别发送至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

处理模块4,用于通过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对所述模拟数据进行并行处理。

具体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模块1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开发项目中的各个api的接口描述信息和参数信息;

定义单元,用于将待处理的api按照预设的数据格式进行接口描述信息和参数信息的数据格式定义,得到定义后的api;

分离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定义后的api将开发项目中的前端和后端进行分离。

具体的,所述生成模块2包括:

模拟单元,用于按照数据测试需求将所述待测数据进行数据模拟,生成初始模拟数据;

转换单元,用于对所述初始模拟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得到所述模拟数据。

对应的,还包括:

维护单元,用于对所述定义后的api的接口信息和参数信息进行监测和维护。

相应的,还包括: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生成模拟数据处理结果的消息触发指令,根据所述消息触发指令将所述模拟数据的处理结果发送至预设的接收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通过预先对开发项目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api进行数据格式的定义,这样在定义完成api后可以将前端与后端进行分离,然后将待测数据生成模拟数据,利用模拟数据完成前端和后端的数据测试处理,这样可以使得前端和后端进行数据的并行处理,进而可以在前后端数据处理开发完成后进行相应程序的联调和测试,可以保证了前端和后端开发人员只进行自己范畴内的数据处理,无需关注彼此的技术减少了出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前后端分离后对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