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膜、接触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5818发布日期:2018-12-11 23:3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导电性膜、接触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电极线的导电性膜、具备该导电性膜的接触面板以及具备该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接触面板为输入设备来使用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以及与显示面板重叠的上述接触面板。作为在接触面板上的手指等的接触位置的检测方式,广泛使用将手指等与接触面板的操作面接触来作为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的静电电容方式。在静电电容方式的接触面板中,接触面板所具备的导电性膜具备沿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沿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的多个第2电极、以及被第1电极和第2电极夹着的透明电介质层。而且,基于按照每个第1电极检测到1个第1电极与多个第2电极的各个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操作面上的手指等的接触位置。

在这样的导电性膜的一例中,第1电极和第2电极的各个电极由细线状的多个电极线构成,该电极线由银、铜等金属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使用金属作为电极线的材料,由此,能够获得在检测接触位置时的迅速的响应性、较高的分辨能力,并且能够实现接触面板的大型化、制造成本的削减。

可是,在由吸收或反射可见光的金属形成电极线的构成中,从接触面板的操作面来观察,多个第1电极和多个第2电极形成电极线图案,该电极线图案是构成这些电极的电极线相互交叉的图案。另一方面,即使在层叠有接触面板的显示面板上,也形成有沿第1方向和第2方向划分多个像素的黑矩阵为栅格状的图案的像素图案。

此时,从接触面板的操作面来观察,电极线图案具有的周期构造和像素图案具有的周期构造重叠,由此具有2个周期构造的偏离感应出干扰条纹(moire)的情况。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时,产生显示装置所视觉辨认的图像的品质的降低。因此,电极线图案的形状、周期被设定为在使电极线图案与像素图案重合时难以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的形状、周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6725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电极线图案的一例是栅格状的图案。例如,构成第1电极的多个第1电极线形成1个栅格图样,构成第2电极的多个第2电极线也形成相同的栅格图样。而且,作为电极线图案,形成有与第1电极线形成的栅格图样以及第2电极线形成的栅格图样的各个图样相比周期小的栅格图样。

在此,如上述所示,在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夹着透明电介质层。而且,对于观察者来说,第1电极位于透明电介质层的近前侧,第2电极位于透明电介质层的后侧。因此,以透明电介质层的厚度、光在透明电介质层的界面处的弯曲为起因,对于观察者来说,具有如下情况:看起来第2电极线相对第1电极线的位置相对于设计上的位置即理想的位置产生偏离。例如,通常,从正面观察导电性膜的整体的情况下,第1电极线和第2电极线以形成规定的电极线图案的方式重叠。然而,在近年的显示装置的大型化的倾向的情况下,导电性膜的整体不限定被包含在实际观察显示装置的观察者的正面的区域。在导电性膜中,观察者的视线相对于从观察者的正面离开的区域例如位于观察者的视野的边缘部的区域的角度变成相对导电性膜的表面倾斜的角度。因此,受到透明电介质层的厚度、光的弯曲的影响,能够看出上述视野的边缘部的区域中的第2电极线相对于第1电极线的位置与从正面观察该区域的情况不同。

因此,即使第1电极线和第2电极线设计为在电极线图案的整体构成均匀的栅格,并且,该栅格具有难以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的周期、倾斜度,对于观察者来说,也具有观察到该栅格变形的情况。结果是可能发生如下情况:局部地产生与设计上的周期不同的周期的反复构造而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由于电极线的配置的密度看起来不均匀而感到明亮度的不均。这样的现象导致在显示装置被视觉辨认的图像的品质的降低。尤其是,当第2电极线与第1电极线看起来重叠时,容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性膜、接触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能够抑制在显示装置被视觉辨认的图像的品质的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导电性膜是配置在接触面板上的导电性膜,其中,具备:透明电介质层,具有第1面和作为与上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2面,上述第1面是相对于上述第2面被配置在上述接触面板的操作面侧的面;第1栅格,由配置在上述第1面的多个第1电极线构成;以及第2栅格,由配置在上述第2面的多个第2电极线构成,上述第2栅格包含放大区域,上述第1栅格包含夹着上述透明电介质层而与上述放大区域重叠的对置区域,上述对置区域中多个上述第1电极线排列的方向之一是排列方向,在上述排列方向上,上述放大区域中的上述第2电极线的排列间隔比上述对置区域中的上述第1电极线的排列间隔大,并且,在将上述放大区域和上述对置区域从相对于这些区域而言的正面的位置观察时,1个上述第2电极线位于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相互相邻的2个上述第1电极线之间。

根据上述构成,在观察者从能够处于的任意观察位置、即与相对于放大区域以及对置区域而言的正面不同的位置观察到这些区域的情况下,在与第1栅格相同的面内被视觉辨认出的第2栅格的栅格线的像看起来相对于实际的第2栅格的栅格线向接近观察者的正面位置的方向偏离。此外,第2栅格的栅格线的像看起来接近于将与第1栅格相同的栅格图样的栅格在第1面内与第1栅格重合后的图案中的该栅格的栅格线的位置。因此,抑制了在作为电极线图案而想要视觉辨认出将与第1栅格相同的的栅格图样的第2栅格重合于第1栅格后的图案的情况下、在放大区域以及对置区域中观察者所视觉辨认出的第1电极线的像和第2电极线的像之间的距离从理想的距离偏离。因此,抑制了视觉辨认出的电极线图案成为相对于理想的电极线图案变形(日语:崩れた)的图案,所以在使用了具有这样的导电性膜的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中能够抑制视觉辨认出的图像的品质的降低。

在上述构成中,可以是,上述第2栅格具有基准栅格被放大后得到的栅格图样,所述基准栅格是具有与上述第1栅格相同的栅格图样的虚拟的栅格。

根据上述构成,第2栅格的图案的制作是容易的。

在上述构成中,上述基准栅格定位为,上述基准栅格的栅格点位于上述第1栅格的栅格内的中央部,通过上述第1栅格和上述基准栅格的组合而构成新的栅格,上述第2栅格具有以上述基准栅格所处的区域的内部的点为中心、将上述基准栅格放大后的栅格图样。

根据上述构成,越从上述点远离,作为想使观察者视觉辨认出的图案的基准栅格的栅格线和被放大的图案中的与该栅格线相当的第2栅格的栅格线之间的距离越具有变大的倾向。越从观察者的正面位置远离,则作为实际的栅格线的位置与被视觉辨认出的栅格线的像的位置之间的偏离的位置差越变大,对此,通过将上述点设定为位于观察者的正面,能够在位置差的变大的区域中将基准栅格的栅格线与第2栅格的栅格线的位置的差变大。结果,能够抑制如下情况,即:因与距正面位置的距离相应的位置差的扩大,观察者所视觉辨认出的第1电极线的像和第2电极线的像之间的距离从理想的偏离变大。

在上述构成中,可以是,从与上述第1面对置的方向观察,上述内部的点是基准点,在上述第1面内,与上述基准点远离的点是对象点,观察者在与上述第1面对置的一侧、从相对于上述基准点而言的正面的位置观察上述对象点的情况下,上述第1面中在上述对象点的位置被视觉辨认出的上述第2面内的构造物的像的位置与上述第2面中的该构造物的位置的、沿着上述第1面的方向上的偏离是位置差,上述第2栅格具有以如下倍率将上述基准栅格放大后得到的栅格图样,所述倍率为使上述基准栅格中的位于上述对象点的部分因放大而配置在从上述对象点偏离了上述位置差后的位置的倍率。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对象点处观察者所视觉辨认出的第2栅格的像的位置从想要使观察者视觉辨认出的图案即基准栅格的栅格线的位置偏离。此外,通过将对象点设为想要抑制电极线图案的变形的区域中的距基准点最远的点,能够抑制在该区域的整体中,视觉辨认出的电极线图案成为相对于理想的电极线图案发生变形后的图案。

在上述构成中,可以是,上述第2栅格相对于上述基准栅格的放大的倍率在以上述内部的点为中心的各方向上是一定的。

根据上述构成,第2栅格的图案的制作是容易的。

在上述构成中,可以是,上述第2栅格相对于上述基准栅格的放大的倍率在以上述内部的点为中心的各方向的一部分上,与其他的方向不同。

根据上述构成,按照配置有第1栅格以及第2栅格的区域的大小和形状、使用了具备导电性膜的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相对于观察者而配置的位置等,能够实现第2栅格的图案的细微的设定,以在第1面内的各区域中抑制视觉辨认出的第2栅格的栅格线的像从理想的图案发生偏离。

在上述构成中,可以是,上述第2栅格相对于上述基准栅格的放大的倍率随着从上述内部的点远离而变大。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将上述点设定为位于观察者的正面,能够在位置差变大的区域中将基准栅格的栅格线和第2栅格的栅格线之间的位置的差变大。从而,能够抑制如下情况,即:因与距正面位置的距离相应的位置差的扩大,观察者所视觉辨认出的第1电极线的像和第2电极线的像之间的距离从理想的偏离变大。

在上述构成中,可以是,上述第2栅格包含上述第2电极线的排列间隔不同的多个区域,这些区域至少一个是上述放大区域。

根据上述构成,按照配置有第1栅格以及第2栅格的区域的大小和形状、使用了具备导电性膜的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相对于观察者配置的位置等,能够实现第2栅格的图案的细微的设定,以在第1面内的各区域中抑制视觉辨认出的第2栅格的栅格线的像从理想的图案发生偏离。

解决上述课题的接触面板具备上述导电性膜、覆盖上述导电性膜的罩层、对上述第1电极线构成的电极和上述第2电极线构成的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进行测定的周边电路。

根据上述构成,在接触面板中能够抑制视觉辨认出的电极线图案成为相对于理想的电极线图案发生了变形的图案。因此,在具备这样的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中,能够抑制视觉辨认出的图像的品质的降低。

解决上述课题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具有以栅格状配置的多个像素并显示信息;接触面板,透射由上述显示面板显示的上述信息;以及控制部,控制上述接触面板的驱动,上述接触面板是上面说明过的接触面板。

根据上述构成,可实现能够抑制被视觉辨认的图像的品质的降低的显示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由显示装置视觉辨认的图像的品质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于显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表示显示装置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中的导电性膜的平面构造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中的接触面板的电气构成的示意图。

图5是放大表示一实施方式中的传感电极的构成的图。

图6是放大表示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电极的构成的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实际的驱动电极线的位置与被视觉辨认的驱动电极线的像的位置的偏离的图。

图8是表示设计上的驱动电极线与传感电极线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被观察者视觉辨认的驱动电极线的像与传感电极线的像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电极线的位置与被视觉辨认的驱动电极线的像的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中的由传感电极和驱动电极构成的电极线图案的图。

图1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中的放大率的设定所使用的参数的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中的显示装置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中的显示装置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2,对导电性膜、接触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各图是为了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接触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而示意地表示这些构成的图,各图所示的构成所具有的各部位的大小的比率具有与实际的比率不同的情况。

[显示装置的构成]

参照图1,对显示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例如具备将作为液晶面板的显示面板10和接触面板20通过没有图示的1个透明粘接层贴合而成的层叠体,进而,还具备用于驱动接触面板20的电路、和对接触面板20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另外,在显示面板10和接触面板20的相对的位置通过框体等其他构成而被固定的前提下,还可以省略上述透明粘接层。

在显示面板10的表面划分出大致矩形形状的显示面,在显示面显示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等信息。

构成显示面板10的构成要素从距接触面板20远的构成要素开始按顺序如以下那样排列。即,按照距接触面板20从远到近的顺序,配置有下侧偏光板11、薄膜晶体管(以下为tft)基板12、tft层13、液晶层14、滤色器层15、滤色器基板16以及上侧偏光板17。

它们之中,在tft层13以矩阵状配置有构成子像素的像素电极。另外,滤色器层15所具有的黑矩阵具有由具有矩形形状的多个单位栅格构成的栅格形状。而且,黑矩阵通过这样的栅格形状,划分出具有矩形形状的多个区域,作为与子像素的各像素面对的区域,黑矩阵所划分的各区域配置有将白色光变成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任意颜色的光的着色层。

另外,在显示面板10为输出有色的光的el面板,且为具有输出红色的光的红色像素、输出绿色的光的绿色像素以及输出蓝色的光的蓝色像素的构成时,还可以省略上述的滤色器层15。此时,在el面板中相互相邻的像素的边界部分作为黑矩阵而发挥作用。另外,显示面板10还可以是通过放电而发光的等离子面板,在这种情况下,对红色的荧光体层、绿色的荧光体层以及蓝色的荧光体层进行划分的边界部分作为黑矩阵而发挥作用。

接触面板20是静电电容方式的接触面板,是导电性膜21和罩层22通过透明粘接层23贴合而成的层叠体,具有对显示面板10显示的信息进行透射的光透射性。

详细来说,在构成接触面板20的构成要素中,从与显示面板10接近的构成要素开始,按顺序配置有透明基板31、多个驱动电极31dp、透明粘接层32、透明电介质基板33、多个传感电极33sp、透明粘接层23以及罩层22。其中,透明基板31、驱动电极31dp、透明粘接层32、透明电介质基板33、以及传感电极33sp构成导电性膜21。

透明基板31具有对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所显示的图像等信息进行透射的光透射性以及绝缘性,并与显示面的整体重叠。透明基板31例如由透明玻璃基板、透明树脂膜、硅基板等基材构成。作为透明基板31所使用的树脂,例如,列举出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pp(polypropylene)、ps(polystyrene)等。透明基板31还可以是由1个基材构成的单层构造体,还可以是重叠2个以上的基材而成的多层构造体。

透明基板31中的与显示面板10相反一侧的面设定为驱动电极面31s,在驱动电极面31s配置有多个驱动电极31dp。多个驱动电极31dp以及在驱动电极面31s没有配置驱动电极31dp的部分通过1个透明粘接层32与透明电介质基板33贴合。

透明粘接层32具有对显示面所显示的图像等信息进行透射的光透射性,透明粘接层32例如使用聚醚类粘接剂、丙烯酸类粘接剂等。

透明电介质基板33具有对显示面所显示的图像等信息进行透射的光透射性、以及适于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检测的电容率。透明电介质基板33例如由透明玻璃基板、透明树脂膜、硅基板等基材构成。作为透明电介质基板33所使用的树脂,例如列举出pet、pmma、pp、ps等。透明电介质基板33还可以是由1个基材构成的单层构造体,还可以是重叠2个以上的基材而成的多层构造体。

多个驱动电极31dp通过透明粘接层32与透明电介质基板33贴合,结果是,在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与透明基板31面对的面即背面排列有多个驱动电极31dp。

透明电介质基板33中的与透明粘接层32相反一侧的面即表面设定为传感电极面33s,在传感电极面33s配置有多个传感电极33sp。即,透明电介质基板33被多个驱动电极31dp和多个传感电极33sp夹着。多个传感电极33sp以及在传感电极面33s没有配置传感电极33sp的部分通过1个透明粘接层23与罩层22贴合。

透明粘接层23具有对显示面所显示的图像等信息透射的光透射性,对于透明粘接层23,例如使用聚醚类粘接剂、丙烯酸类粘接剂等。作为透明粘接层23而使用的粘接剂的种类可以是湿式层压粘接剂,还可以是干式层压粘接剂、热层压粘接剂。

罩层22由强化玻璃等玻璃基板、树脂膜等形成,罩层22中的与透明粘接层23相反一侧的面作为接触面板20的表面即操作面20s而发挥作用。在导电性膜21中,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是相对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背面而位于接触面板20的操作面20s侧的面。

另外,上述构成要素之中,还可以省略透明粘接层23。在省略了透明粘接层23的构成中,在罩层22所具有的面中与透明电介质基板33对置的面设定为传感电极面33s,通过在传感电极面33s形成的1个薄膜的图案形成,形成出多个传感电极33sp即可。

另外,在制造接触面板20时,还可以采用导电性膜21和罩层22通过透明粘接层23贴合的方法,作为与这样的制造方法不同的其他例,还可以采用以下的制造方法。即,在树脂膜等罩层22直接或者隔着基底层形成由铜等导电性金属构成的薄膜层,在薄膜层上形成具有传感电极33sp的图案形状的抗蚀剂层。随后,通过使用氯化铁等的湿式蚀刻法,将薄膜层加工成多个传感电极33sp,获得第一膜。另外,与传感电极33sp相同地,在作为透明基板31而发挥作用的其他树脂膜形成的薄膜层被加工成多个驱动电极31dp,获得第二膜。而且,第1膜和第2膜以夹着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方式,通过透明粘接层23、32相对透明电介质基板33被粘贴。

[导电性膜的平面构造]

参照图2,以传感电极33sp与驱动电极31dp的位置关系为中心,对导电性膜21的平面构造进行说明。另外,图2是从与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对置的方向观察导电性膜21的图,双点划线所包围的沿横向延伸的各个带状区域表示配置1个传感电极33sp的区域,双点划线所包围的沿纵向延伸的各个带状区域表示配置1个驱动电极31dp的区域。另外,将传感电极33sp以及驱动电极31dp的数量简化表示。

此外,为了便于理解传感电极33sp和驱动电极31dp的结构,仅针对图2中位于最上侧的传感电极33sp,用粗线表示构成传感电极33sp的传感电极线,仅针对图2中位于最左侧的驱动电极31dp,用细线表示构成驱动电极31dp的驱动电极线。

如图2所示,在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传感电极面33s,多个传感电极33sp的每一个具有沿着作为1个方向的第1电极方向d1延伸的带形状,并且,沿着与第1电极方向d1正交的第2电极方向d2排列。各传感电极33sp与相邻的其他传感电极33sp彼此绝缘。

各传感电极33sp包括多个传感电极线33sr。多个传感电极线33sr中,包括沿着第1交叉方向c1延伸的多个传感电极线33sra、和沿着与第1交叉方向c1正交的第2交叉方向c2延伸的多个传感电极线33srb。第1交叉方向c1不同于第1电极方向d1及第2电极方向d2中的任一个,是相对于它们的方向中的任一个都倾斜的方向。此外,第2交叉方向c2也不同于第1电极方向d1及第2电极方向d2中的任一个,是相对于它们的方向中的任一个都倾斜的方向。

多个传感电极线33sra与多个传感电极线33srb交叉,从而在传感电极面33s,形成了矩形栅格状的图案。

传感电极线33sr的形成材料使用铜、银、铝等的金属膜,传感电极线33sr例如通过将成膜于传感电极面33s的金属膜利用蚀刻进行构图而形成。在各传感电极33sp的第1电极方向d1的一个端部,传感电极线33sr与按每个传感电极33sp设置的传感焊盘33p连接。并且,多个传感电极33sp的每一个经由传感焊盘33p,分别地与作为接触面板20的周边电路的一例的检测电路连接,被检测电路测定电流值。

在透明基板31的驱动电极面31s,多个驱动电极31dp的每一个具有沿第2电极方向d2延伸的带形状,并且,沿第1电极方向d1排列。各驱动电极31dp与相邻的其他驱动电极31dp彼此绝缘。

各驱动电极31dp包括多个驱动电极线31dr。多个驱动电极线31dr中,包括沿第1交叉方向c1延伸的多个驱动电极线31dra、和沿第2交叉方向c2延伸的多个驱动电极线31drb。多个驱动电极线31dra和多个驱动电极线31drb交叉,从而在驱动电极面31s,形成了矩形栅格状的图案。

驱动电极线31dr的形成材料使用铜、银、铝等的金属膜,驱动电极线31dr例如通过将成膜于驱动电极面31s的金属膜利用蚀刻进行构图而形成。在各驱动电极31dp的第2电极方向d2的一个端部,驱动电极线31dr与按每个驱动电极31dp设置的驱动焊盘31p连接。并且,多个驱动电极31dp的每一个经由驱动焊盘31p,分别地与作为接触面板20的周边电路的一例的选择电路连接,通过接受选择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而被选择电路选择。

从与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对置的方向来看,传感电极33sp与驱动电极31dp相互重合的部分是由图2的双点划线划分的具有四边形状的电容检测部nd。1个电容检测部nd是1个传感电极33sp与1个驱动电极31dp立体交叉的部分,是能够检测在接触面板20中使用者的手指等触摸的位置的最小单位。

对于传感电极面33s以及驱动电极面31s的每一个,设定基准点rp。从与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对置的方向来看,传感电极面33s的基准点rp与驱动电极面31s的基准点rp一致。换言之,基准点rp对由传感电极线33sr构成的图案和由驱动电极线31dr构成的图案的每一个而设定,基准点rp从相对于包含基准点rp的区域而言的正面位置来看是1个点。基准点rp被设定为,当观察者在通常的观察位置观察显示装置100时,位于观察者的正面。例如,对于具有平均身高的观察者而言,通常的观察位置是最容易观察在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上显示的图像的位置。例如,基准点rp位于传感电极面33s的中央、并且位于驱动电极面31s的中央。

另外,作为传感电极线33sr以及驱动电极线31dr的形成方法,不限于上述的蚀刻,也可以使用例如印刷法等其他方法。

[显示面板的平面构造]

参照图3,对显示面板10中的滤色器层15的平面构造、即显示面板10的像素排列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滤色器层15的黑矩阵15a具有由具有沿上述第1电极方向d1和上述第2电极方向d2排列的矩形形状的多个单位栅格构成的栅格图案。1个像素15p由沿着第1电极方向d1而连续的3个单位栅格构成,多个像素15p沿着第1电极方向d1及第2电极方向d2呈栅格状排列。

多个像素15p分别由用于显示红色的红色着色层15r、用于显示绿色的绿色着色层15g、以及用于显示蓝色的蓝色着色层15b构成。在滤色器层15中,例如,红色着色层15r、绿色着色层15g以及蓝色着色层15b沿着第1电极方向d1依次重复排列。此外,多个红色着色层15r沿第2电极方向d2连续地排列,多个绿色着色层15g沿第2电极方向d2连续地排列,多个蓝色着色层15b沿第2电极方向d2连续地排列。

1个红色着色层15r、1个绿色着色层15g以及1个蓝色着色层15b构成1个像素15p,多个像素15p在维持着第1电极方向d1上的红色着色层15r、绿色着色层15g以及蓝色着色层15b的排列顺序的状态下,沿着第1电极方向d1排列。此外,换言之,多个像素15p被配置为沿第2电极方向d2延伸的条状。

像素15p的沿第1电极方向d1的宽度是第1像素宽度wp1,像素15p的沿第2电极方向d2的宽度是第2像素宽度wp2。第1像素宽度wp1以及第2像素宽度wp2分别被设定为与显示面板10的大小及显示面板10所要求的分辨率等相对应的值。

[接触面板的电气结构]

参照图4,将接触面板20的电气结构,与显示装置100具备的控制部的功能一起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作为静电电容方式的接触面板20的一例,说明互容方式的接触面板20的电气结构。

如图4所示,接触面板20具备选择电路34及检测电路35作为周边电路。选择电路34被与多个驱动电极31dp连接,检测电路35被与多个传感电极33sp连接,显示装置100具备的控制部36被与选择电路34及检测电路35连接。

控制部36生成并输出用于使选择电路34开始生成针对各驱动电极31dp的驱动信号的开始定时信号。控制部36生成并输出用于使选择电路34从第1个驱动电极31dp1朝向第n个驱动电极31dpn将被供给驱动信号的对象依次扫描的扫描定时信号。

控制部36生成并输出用于使检测电路35开始检测流过各传感电极33sp的电流的开始定时信号。控制部36生成并输出用于使检测电路35从第1个传感电极33sp1朝向第n个传感电极33spn将检测的对象依次扫描的扫描定时信号。

选择电路34根据控制部36输出的开始定时信号,开始驱动信号的生成,根据控制部36输出的扫描定时信号,从第1个驱动电极31dp1朝向第n个驱动电极31dpn对驱动信号的输出目的地进行扫描。

检测电路35具备信号取得部35a和信号处理部35b。信号取得部35a根据控制部36输出的开始定时信号,开始取得在各传感电极33sp处生成的作为模拟信号的电流信号。并且,信号取得部35a根据控制部36输出的扫描定时信号,从第1个传感电极33sp1朝向第n个传感电极33spn对电流信号的取得源进行扫描。

信号处理部35b对信号取得部35a取得的各电流信号进行处理,生成作为数字值的电压信号,将生成的电压信号向控制部36输出。这样,选择电路34和检测电路35通过从对应于静电电容的变化而改变的电流信号生成电压信号,测定驱动电极31dp与传感电极33sp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

控制部36根据信号处理部35b输出的电压信号,检测在接触面板20中使用者的手指等触摸的位置,将检测出的位置的信息用于在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上显示的信息的生成等各种处理。另外,接触面板20不限于上述的互容方式的接触面板20,也可以是自容方式的接触面板。

[传感电极以及驱动电极的结构]

参照图5及图6,对传感电极33sp以及驱动电极31dp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传感电极33sp的一部分的图,图6是表示驱动电极31dp的一部分的图。

如图5所示,从与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对置的方向来看,在传感电极面33s,配置了具有矩形栅格图样的传感栅格33sl。传感栅格33sl由沿第1交叉方向c1延伸的多个传感电极线33sra、和沿第2交叉方向c2延伸的多个传感电极线33srb构成。多个传感电极线33sra沿着第2交叉方向c2平行地排列,多个传感电极线33srb沿着第1交叉方向c1平行地排列。

传感栅格33sl中的传感电极线33sr的排列间隔即传感栅格间隙ps在第1交叉方向c1及第2交叉方向c2中的任一个上都是一定的,传感栅格33sl的单位栅格从相对于单位栅格而言的正面的位置来看具有1边的长度为传感栅格间隙ps的正方形形状。

如图6所示,从与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对置的方向来看,在驱动电极面31s,排列了具有矩形栅格图样的驱动栅格31dl。驱动栅格31dl由沿第1交叉方向c1延伸的多个驱动电极线31dra、和沿第2交叉方向c2延伸的多个驱动电极线31drb构成。多个驱动电极线31dra沿着第2交叉方向c2平行地排列,多个驱动电极线31drb沿着第1交叉方向c1平行地排列。

驱动栅格31dl中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排列间隔即驱动栅格间隙pd在第1交叉方向c1以及第2交叉方向c2中的任一个上都是一定的,驱动栅格31dl的单位栅格从相对于单位栅格而言的正面的位置来看具有1边的长度为驱动栅格间隙pd的正方形形状。驱动栅格间隙pd比传感栅格间隙ps大。

这里,相对于第1交叉方向c1以及第2交叉方向c2的每一个、将传感栅格33sl错开半个传感栅格间隙ps而配置的虚拟栅格是基准栅格40kl。基准栅格40kl即是具有与传感栅格33sl相同的栅格图样、在沿着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的方向上配置在与传感栅格33sl不同的位置上的虚拟栅格的图案。图6中,将基准栅格40kl用双点划线表示。基准栅格40kl在维持着沿该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的方向上的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位于传感电极面33s及驱动电极面31s中的任一个。

驱动栅格31dl具有以基准点rp为中心、分别沿着第1电极方向d1和第2电极方向d2而在驱动电极面31s将基准栅格40kl以规定的倍率放大后得到的栅格图样。该规定的倍率是放大率er,驱动栅格间隙pd是对传感栅格间隙ps乘以放大率er而得到的值。

另外,基准栅格40kl可以是由不具有线宽的理想直线的组合构成的栅格,传感电极线33sr的线宽和驱动电极线31dr的线宽可以一致。

[电极线图案形成的像]

参照图7~图10,对传感电极线33sr与驱动电极线31dr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电极线在外观上形成的像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传感电极线33sr与驱动电极线31dr之间存在有透明电介质基板33。并且,传感电极线33sr被配置在比驱动电极线31dr靠近操作面20s的位置、即靠近观察者ob的位置。在此,在与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即传感电极面33s正交的方向与观察者ob的视线方向所成的角即视觉辨认角θ为不同于0°的角度的区域中,从位于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背面的驱动电极线31dr出来的光id从透明电介质基板33透射后弯曲而前进至观察者ob。此外,从传感电极线33sr出来的光is不受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厚度及弯曲的影响而前进至观察者ob。光id、is例如是被各电极线31dr、33sr反射的光。

在观察者ob将由传感电极线33sr和驱动电极线31dr构成的图案作为1个图案来识别时,观察者ob将传感电极线33sr的像和驱动电极线31dr的像作为位于1个平面内的像来把握。例如,在将传感电极线33sr的像ms和驱动电极线31dr的像md作为位于传感电极面33s内的像来把握时,传感电极线33sr的像ms在传感电极线33sr实际存在的位置被视觉辨认到。另一方面,驱动电极线31dr的像md在光id的路径与传感电极面33s相交的位置被视觉辨认到。像md被视觉辨认到的位置处的视觉辨认角θ即视觉辨认角θd为不同于0°的角度时,在传感电极面33s,从视觉辨认角θ为0°的正面位置fn朝向像md被视觉辨认到的位置的方向是观察方向da,观察方向da上的像md的位置不同于实际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观察方向da上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观察方向da上,像md的位置相对于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背面的实际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位置,向接近正面位置fn的方向偏离。例如,在观察方向da对于观察者ob而言是从下朝上的方向时,观察方向da上的像md的位置比实际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位置向下侧偏离。该观察方向da上的像md的位置与实际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位置之差为位置差δl。视觉辨认角θd越大、即越从正面位置fn远离,则位置差δl越大。

结果,在观察方向da上,传感电极线33sr的像ms与驱动电极线31dr的像md之间的距离相比于实际的传感电极线33sr与驱动电极线31dr之间的距离,偏离位置差δl。因此,即便考虑干扰条纹等地设定了传感电极线33sr与驱动电极线31dr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视觉辨认角θ不同于0°的区域中,由传感电极线33sr和驱动电极线31dr构成的图案看起来也是与作为理想图案的设计图案不同的图案。

例如,如图8所示,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传感电极线33sr和驱动电极线31dr隔开一定间隔在观察方向da上交替地排列配置。在图8中,为了容易地识别出传感电极线33sr和驱动电极线31dr,用黑粗线来表示传感电极线33sr,用白空心线来表示驱动电极线31dr。在从这些电极线的配置区域中的视觉辨认角θ不同于0°的位置观察的情况下,与从正面观察的情况相比,如图9所示,驱动电极线31dr看起来偏离了位置差δl。例如,在观察方向da相对于观察者ob而言是从下朝上的方向时,与从正面观察的情况相比,驱动电极线31dr看起来位于降低了位置差δl的位置。

在此,参照图10来说明用于抑制在视觉辨认角θ不同于0°的区域中由传感电极线33sr和驱动电极线31dr构成的图案看起来是不同于理想图案的图案的对策。即,如图10所示,在观察方向da上,以使驱动电极线31dr的像md的位置成为理想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位置sn的方式将实际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位置设为比理想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位置sn更从正面位置fn远离的位置即可。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驱动栅格31dl设为基准栅格40kl被放大后得到的图案来实现这样的构成。

另外,在图7以及图10中,为了便于理解而省略接触面板20所具有的透明电介质基板33以外的基板等层进行了说明。此外,在电极线与透明电介质基板33之间存在的粘接层的厚度是很微小的,因此,粘接层小到了可忽略给位置差δl带来的影响的程度。

[作用]

参照图11,基于上述的原理,继续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膜21中,传感栅格33sl和驱动栅格31dl以从正面观察时基准点rp一致的方式重叠,构成电极线图案。图11是将传感栅格33sl和驱动栅格31dl与基准栅格40kl一并示出的图,示出了从正面观察图11中的各区域的情况下的传感栅格33sl与驱动栅格31dl之间的配置、即实际的位置处的传感栅格33sl与驱动栅格31dl的重叠。此外,在图11中,为了容易地识别出传感电极线33sr和驱动电极线31dr,而用粗黑线来表示传感电极线33sr,用白空心线来表示驱动电极线31dr。另外,在之前的图6以及图11中,为了便于理解驱动栅格31dl与基准栅格40kl之间的位置差而示出了夸大了放大率er的图案。

在从正面观察电极线图案所包含的各区域的情况下,在各区域中,在沿着第1交叉方向c1延伸的2个传感电极线33sr、即沿着第2交叉方向c2排列的2个传感电极线33sr之间,存在有沿着第1交叉方向c1延伸的1个驱动电极线31dr。此外,从正面观察各区域的情况下,在各区域中,在沿着第2交叉方向c2延伸的2个传感电极线33sr、即沿着第1交叉方向c1排列的2个传感电极线33sr之间,存在有沿着第2交叉方向c2延伸的1个驱动电极线31dr。

基准栅格40kl是在传感电极面33s中想要观察者ob视觉辨认到的理想的驱动栅格31dl的图案,将传感栅格33sl与基准栅格40kl在1个平面内重叠而成的图案是想要观察者ob视觉辨认到的理想的电极线图案。将传感栅格33sl与基准栅格40kl在1个平面内重叠了的情况下,传感栅格33sl中的电极线交叉的点即栅格点位于基准栅格40kl的栅格内的中央部,基准栅格40kl的栅格点位于传感栅格33sl的栅格内的中央部。并且,传感栅格33sl和基准栅格40kl通过这些栅格的组合而构成具有矩形栅格图样的新的栅格即复合栅格。该复合栅格中的单位栅格具有1边的长度为传感栅格间隙ps的一半长度的正方形形状。第1电极方向d1与第1交叉方向c1所形成的角度、以及第2电极方向d2与第2交叉方向c2所形成的角度优选设定成在将黑矩阵15a所形成的矩形栅格与复合栅格重叠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抑制干扰条纹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栅格31dl是基准栅格40kl在驱动电极面31s中以基准点rp为中心放大而成的图案。因此,在以基准点rp成为正面位置fn的方式由观察者ob观察电极线图案时,在观察方向da上,实际的驱动栅格31dl的栅格线的位置相对于与放大前的该栅格线相应的基准栅格40kl的栅格线的位置,向从正面位置fn远离的方向偏离。根据这样的构成,驱动栅格31dl的栅格线的像看起来在观察方向da上相对于实际的驱动栅格31dl的栅格线向接近正面位置fn的方向、即接近基准栅格40kl的栅格线的方向偏离。因而,抑制了在传感电极面33s上观察者ob看到的驱动栅格31dl的像与基准栅格40kl之间在观察方向da上的位置偏离。即,抑制了观察方向da上的驱动栅格31dl的像的位置与理想的驱动栅格31dl的位置之间的偏离,抑制了观察方向da上的传感电极线33sr的像与驱动电极线31dr的像之间的距离从理想的距离偏离。因而,抑制了视觉辨认到的电极线图案相对于理想的电极线图案成为变形的图案,因此,抑制了在电极线图案中因局部地视觉辨认到与设计上的周期不同的周期的重复构造而导致视觉辨认到干扰条纹、因电极线的配置密度看起来不均匀而导致感觉到亮度不均。结果,抑制了在显示装置100中视觉辨认到的图像的品质低下。

在此,如上述那样,驱动栅格31dl是基准栅格40kl以基准点rp为中心放大而成的图案,基准点rp是当观察者ob在通常的观察位置观察显示装置100时成为正面位置fn的位置。在这样的构成中,大致是,越是远离基准点rp,则基准栅格40kl与实际的驱动栅格31dl之间的位置差、即基准栅格40kl的栅格线与和放大后的该栅格线相应的驱动电极线31dr之间的距离越大。如前面所说明的那样,越是远离正面位置fn,则驱动电极线31dr的像与实际的驱动电极线31dr之间的位置差δl越大。因而,如果是在观察方向da上越是远离基准点rp则实际的驱动电极线31dr相对于基准栅格40kl的栅格线越向从正面位置fn离开的方向远离的构成,那么,在位置差δl变大的部分,实际的驱动电极线31dr与基准栅格40kl的栅格线之间的位置差变大。因而,抑制了因位置差δl的扩大引起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像的位置偏离的扩大,可靠地抑制了观察者ob看到的驱动栅格31dl的像与基准栅格40kl在观察方向da上的位置偏离。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栅格31dl的图案虽是利用将基准栅格40kl以基准点rp为中心按照放大率er一样地放大这样的简易的手法而得到的图案,但根据与基准点rp之间的距离而可靠地抑制了视觉辨认到的电极线图案相对于理想的电极线图案成为变形的图案。

在此,参照图12对放大率er的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首先,规定对象点np,该对象点np为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即传感电极面33s内的点。对象点np为,当观察者ob从基准点rp成为正面位置fn的位置观察显示装置100时,想要对视觉辨认到的电极线图案相对于理想的电极线图案偏离进行抑制的区域之中距基准点rp最远的点。例如,对象点np可以是位于传感电极面33s的端部的点,也可以是位于观察者ob的视界的端部的点,还可以是与观察者ob在操作面20s中为了进行操作而触摸的范围的端部的点对应的点,还可以是视觉辨认角θ成为15°以上60°以下的范围内的规定的值的点。

接着,计算对象点np处的位置差δl。以下,使用具体例对位置差δl的计算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简化计算,利用通过省略接触面板20所具有的透明电介质基板33以外的基板等层而单纯化了的模型来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设为对象点np相对于正面位置fn位于铅垂方向的上侧。而且设为,在与传感电极面33s正交的方向上从观察者ob的眼睛起至传感电极面33s为止的距离即对置距离d1为300mm,在沿着传感电极面33s的方向上从观察者ob的眼睛起至对象点np为止的距离即观察高度h1为400mm。此外设为,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厚度t1为0.1mm,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弯曲率n1为1.6。

基于对置距离d1以及观察高度h1,利用反三角函数,对象点np处的视觉辨认角θ被计算为53.1°。即,从位于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背面的驱动电极线31dr经由对象点np而到达观察者ob的光的弯曲角θ2为53.1°。并且,该光的入射角θ1、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弯曲率n1、弯曲角θ2以及空气的弯曲率n2满足:n1×sinθ1=n2×sinθ2,因此,在将空气的弯曲率n2设为1.0时,计算为sinθ1=0.5、θ1=30°。基于入射角θ1以及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厚度t1,利用三角函数,位置差δl被求出为0.058mm。

另外,上述的位置差δl的计算方法为一例,也可以使用不同于上述参数的参数来计算位置差δl。

放大率er被设定成如下倍率,即:在沿着传感电极面33s的方向上、使基准栅格40kl之中位于对象点np的部分在用放大率er对基准栅格40kl进行了放大的情况下被配置在从对象点np离开位置差δl的位置处。例如,放大率er由er(%)=(h1+δl)×100/h1的式子来表示。

通过这样设定放大率er,在对象点np处,观察者ob看到的驱动栅格31dl的像与基准栅格40kl之间的位置偏离得以抑制,即,在想要抑制电极线图案的变形的整个区域中,抑制了视觉辨认到的电极线图案相对于理想的电极线图案成为变形的图案。

在第1实施方式中,透明电介质基板33为透明电介质层的一例。并且,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为第1面的一例,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背面为第2面的一例,传感栅格33sl为第1栅格的一例,传感电极线33sr为第1电极线的一例。此外,驱动栅格31dl为第2栅格的一例,驱动电极线31dr为第2电极线的一例。另外,在相互相邻的传感电极33sp之间可能存在有用于绝缘的电极线的切口,这样的切口也被包含在内的1个栅格图样是传感栅格33sl以及基准栅格40kl所具有的栅格图样。同样,在相互相邻的驱动电极31dp之间可能存在有用于绝缘的电极线的切口,这样的切口也被包含在内的1个栅格图样是驱动栅格31dl所具有的栅格图样。此外,在构成传感栅格33sl以及驱动栅格31dl的电极线33sr,31dr中也可以含有相对于周围被绝缘的电极线。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所列举的效果。

(1)从正面观察导电性膜21的各区域,驱动电极线31dr的排列间隔大于传感电极线33sr的排列间隔,在彼此相邻的两个传感电极线33sr之间存在一个驱动电极线31dr。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视觉辨认角θ不同于0°的区域,驱动栅格31dl的栅格线的像看起来相对于实际的驱动栅格31dl的栅格线而言向靠近正面位置fn的方向偏离,因此传感电极线33sr的像与驱动电极线31dr的像的距离偏离理想的距离的情况得以抑制。因此,被视觉辨认到的电极线图案成为相对于理想的电极线图案发生了变形的图案的情况得以抑制,因此由显示装置100视觉辨认的图像的品质降低的情况得以抑制。

(2)驱动栅格31dl是作为具有与传感栅格33sl相同的栅格图样的虚拟的栅格的基准栅格40kl被放大后得到的图案,因此容易制作驱动栅格31dl的图案。

(3)基准栅格40kl定位为,基准栅格40kl的栅格点位于传感栅格33sl的栅格内的中央部,并且根据传感栅格33sl与基准栅格40kl的组合而构成新的栅格。并且,驱动栅格31dl是基准栅格40kl以基准栅格40kl所处的区域的内部的点即基准点rp为中心被放大后得到的图案。根据这样的结构,存在越是远离基准点rp则基准栅格40kl与驱动栅格31dl的栅格线的距离越是增大的趋势。因此,通过将基准点rp设定成位于观察者ob的正面,由于在位置差δl增大的区域,基准栅格40kl与驱动栅格31dl的栅格线的位置之差增大,因此因与自正面位置fn的距离相应的位置差δl的扩大而导致传感电极线33sr的像与驱动电极线31dr的像的距离与理想距离的偏离增大的情况得以抑制。

(4)驱动栅格31dl是作为放大率er而以如下倍率将基准栅格40kl放大后得到的图案,所述倍率为使基准栅格40kl中的位于对象点np的部分因放大而被配置到从对象点np偏离了位置差δl的位置的倍率。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对象点np处观察者ob看到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像的位置从理想的驱动栅格31dl即基准栅格40kl的栅格线的位置偏离的情况切实地得以抑制。并且,通过将对象点np设为想抑制电极线图案变形的区域中最远离基准点rp的点,该区域整体中被视觉辨认的电极线图案成为相对于理想的电极线图案而言变形了的图案的情况得以抑制。

(5)驱动栅格31dl相对于基准栅格40kl的放大的倍率在以基准点rp为中心的各方向上是一定的。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制作驱动栅格31dl的图案。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可如下地进行变更而实施。

·放大率er还可以按照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方法来设定。即,驱动栅格31dl还可以是基准栅格40kl按照与以对象点np处的位置差δl为基准所设定的倍率不同的倍率被放大的图案。放大率er只要是如下倍率即可,即:在从正面观察电极线图案所包含的任意区域的情况下,驱动栅格31dl构成为在该区域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传感电极线33sr之间存在一个驱动电极线31dr。根据这样的驱动栅格31dl,沿着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表面的方向上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位置从基准栅格40kl的栅格线的位置起在小于基准栅格40kl的栅格点之间的距离的2分之1的范围内向远离基准点rp的方向离开。因此,与作为驱动栅格31dl而使用与基准栅格40kl一致的图案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观察者ob看到的驱动栅格31dl的像与基准栅格40kl的位置的偏离的大小。尤其是,即使放大率er是与以对象点np处的位置差δl为基准来设定的倍率不同的倍率,与作为驱动栅格31dl而使用与基准栅格40kl一致的图案的情况相比,驱动电极线31dr看起来与传感电极线33sr重叠的情况也得以抑制。因此,在将电极线图案与像素图案重合时看到干扰条纹的情况得以抑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栅格31dl是基准栅格40kl在第1电极方向d1和第2电极方向d2上以相等的倍率被放大后得到的图案。即,驱动栅格31dl是基准栅格40kl维持其纵横比而被放大后得到的图案,驱动栅格31dl相对于基准栅格40kl的放大倍率在以基准点rp为中心的各方向上是一定的。

取而代之,驱动栅格31dl还可以是基准栅格40kl根据方向而以不同的倍率被放大的图案。即,驱动栅格31dl相对于基准栅格40kl的放大倍率还可以在以基准点rp作为中心的各方向的一部分上,与其他方向不同。例如,根据接触面板20的操作面20s的形状以及大小、显示装置100相对于观察者ob的位置即显示装置100被设置的位置等,在以基准点rp作为中心的方向且对观察者而言的上下左右倾斜的方向中,基准栅格40kl的放大倍率还可以在位置差δl增大的方向上增大。

此外,基准栅格40kl的放大倍率还可以沿着一个方向而变化。例如,随着远离基准点rp,基准栅格40kl的放大倍率还可以增大,通过在以基准点rp作为中心的所有方向上实施这样的倍率的变化,基准栅格40kl的放大倍率还可以从基准点rp按照放射状扩展的方式增大。

·还可以是驱动栅格31dl的一部分为基准栅格40kl的被放大了的图案,驱动栅格31dl的另一部分为与基准栅格40kl一致的图案。例如,还可以是,在驱动栅格31dl中,基准点rp的周围是与基准栅格40kl一致的图案,对象点np的周围是基准栅格40kl的被放大后的图案。此外,还可以是,驱动栅格31dl被分为多个区域,包含基准点rp的区域是与基准栅格40kl一致的图案,该区域的周围的区域是基准栅格40kl的被放大后的图案。例如,还可以是,驱动栅格31dl沿着对观察者ob而言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各方向被三等分而被分为9个区域,中央的区域是与基准栅格40kl一致的图案,包围中央区域的8个区域是基准栅格40kl的被放大后的图案。此外,还可以是,驱动栅格31dl是基准栅格40kl的被放大的图案所处的区域且具有其放大率er彼此不同的多个区域。

·根据上述的变形例,驱动栅格31dl还可以包含驱动电极线31dr的排列间隔不同的多个区域。即,第1交叉方向c1上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排列间隔还可以在驱动栅格31dl内变化,第2交叉方向c2上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排列间隔也可以在驱动栅格31dl内变化。此外,例如还可以是随着远离基准点rp,第1交叉方向c1以及第2交叉方向c2的各方向上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排列间隔变大。

·还可以是,在驱动栅格31dl的一部分区域,在从正面观察该区域的情况下,在彼此相邻的两个传感电极线33sr之间不存在一个驱动电极线31dr。例如,根据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厚度、接触面板20的大小等,放大率er被较大地设定的情况下,在驱动栅格31dl的端部的区域,从正面观察不限于在所有彼此相邻的两个传感电极线33sr之间各存在一个驱动电极线31dr,在彼此相邻的两个传感电极线33sr的组中可以包含在其间不存在驱动电极线31dr的组。

·驱动栅格31dl还可以是基准栅格40kl将和基准点rp不同的点作为中心而放大的图案。显示装置100根据用途及设置位置等其使用不限于观察者ob从确定了的位置观察。在驱动栅格31dl为将基准栅格40kl放大了的图案,且从正面观察电极线图案所包含的任意区域的情况下,只要是在该区域在彼此相邻的两个传感电极线33sr之间存在一个驱动电极线31dr的结构,则在观察者ob能够处于的任何观察位置,能够减小观察者ob看到的驱动栅格31dl的像与基准栅格40kl的位置的偏离的大小。

·概括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关键是驱动栅格31dl包含满足以下结构的放大区域即可。即,在传感栅格33sl中,将夹着透明电介质基板33而与放大区域重叠的区域设为对置区域,将对置区域中的传感电极线33sr的排列方向的一个设为排列方向。此时,在排列方向上,放大区域中的驱动电极线31dr的排列间隔比对置区域中的传感电极线33sr的排列间隔大,并且,在对放大区域和对置区域从相对于这些区域而言的正面的位置观察时,排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传感电极线33sr之间存在一个驱动电极线31dr。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从观察者ob能够处于的任何观察位置观察放大区域以及对置区域的情况下,能够减小观察者ob看到的驱动栅格31dl的像与基准栅格40kl的位置的偏离的大小。因此,在放大区域以及对置区域被视觉辨认到的电极线图案成为相对于理想的电极线图案发生变形的图案的情况得以抑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交叉方向c1以及第2交叉方向c2的各方向是排列方向的一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传感栅格33sl以及驱动栅格31dl分别是单位栅格为正方向的矩形栅格。不限于此,传感栅格33sl以及驱动栅格31dl各自的单位栅格也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菱形。即,上述栅格各自还可以是四边形栅格。此外,由传感栅格33sl与基准栅格40kl的重合而形成的电极线图案即理想的电极线图案也只要是构成四边形栅格的图案即可,其单位栅格不限于正方形,还可以是长方形及菱形。

·传感电极33sp延伸的方向即第1电极方向d1与驱动电极31dp延伸的方向即第2电极方向d2还可以不正交,这些方向只要交叉即可。另外,在第1电极方向d1与第2电极方向d2正交的结构中,容易得到传感电极33sp与驱动电极31dp重合的电极线图案,此外,在制造导电性膜21时,容易对齐传感电极33sp与驱动电极31dp的位置。此外,传感电极33sp延伸的方向与传感电极33sp的排列方向还可以不彼此正交,这些方向只要交叉即可。同样,驱动电极31dp延伸的方向与驱动电极31dp的排列方向还可以不彼此正交,这些方向只要交叉即可。

此外,传感电极线33sr和驱动电极线31dr延伸的方向即第1交叉方向c1以及第2交叉方向c2还可以是与第1电极方向d1以及第2电极方向d2一致的方向。但是,若第1交叉方向c1以及第2交叉方向c2是与第1电极方向d1以及第2电极方向d2不同的方向,则黑矩阵15a所形成的矩形栅格图样即沿着第1电极方向d1及第2电极方向d2延伸的矩形栅格图样与由传感栅格33sl以及驱动栅格31dl构成的电极线图案所形成的栅格图样的干扰所引起的干扰条纹的产生得以抑制。

·如图13所示,在构成接触面板20的导电性膜21中,还可以没有透明基板31以及透明粘接层32。在这样的结构中,在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面中,与显示面板10对置的背面被设定为驱动电极面31s,在驱动电极面31s上存在驱动电极31dp。并且,透明电介质基板33中的与背面相反侧的面即表面是传感电极面33s,在传感电极面33s上存在传感电极33sp。另外,在这样的结构中,驱动电极31dp例如通过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一个面上所形成的一个薄膜通过蚀刻进行图案化而形成,传感电极33sp例如通过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另一面上所形成的一个薄膜通过蚀刻进行图案化而形成。

另外,如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在传感电极33sp和驱动电极31dp形成在彼此不同的基材上的结构中,与在一个基材的两个面上形成有电极线的结构相比,容易形成电极线。

·如图14所示,还可以在接触面板20中从靠近显示面板10的构成要件依次形成有驱动电极31dp、透明基板31、透明粘接层32、透明电介质基板33、传感电极33sp、透明粘接层23、罩层22。

在这样的结构中,例如,驱动电极31dp形成在透明基板31的作为驱动电极面31s的一个面上,传感电极33sp形成在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作为传感电极面33s的一个面上。并且,在透明基板31中与驱动电极面31s相反侧的面和在透明电介质基板33中与传感电极面33s相反侧的面通过透明粘接层32而粘接。在该情况下,由透明基板31、透明粘接层32以及透明电介质基板33构成透明电介质层,透明电介质基板33的传感电极面33s是第1面的一例,透明基板31的驱动电极面31s是第2面的一例。

在透明电介质层由多个层构成的情况下,即在传感电极33sp与驱动电极31dp之间存在多个层的情况下,也优选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计算对象点np处的位置差δl,根据位置差δl设定放大率er。

即,观察者ob在透明电介质层的与第1面对置的一侧从相对于基准点rp而言的正面的位置观察对象点np的情况下,第1面上对象点np的位置处被视觉辨认出的第2面内的构造物的像的位置与第2面上的该构造物的位置的沿着第1面的方向上的偏离是位置差δl。此外,优选的是,驱动栅格31dl是,基准栅格40kl中的处于对象点np的部分因放大而从对象点np仅偏离了位置差δl的位置上配置的倍率。

·显示面板10和接触面板20可以不是个别地形成的,接触面板20也可以与显示面板10一体地形成。这样的构成中,例如,能够设为导电性膜21中多个驱动电极31dp位于tft层13,另一方面多个传感电极33sp位于滤色器基板16和上侧偏光板17之间的内嵌(incell)型的构成。或者可以是导电性膜21位于滤色器基板16和上侧偏光板17之间的外挂(oncell)型的构成。在这样的构成中,被驱动电极31dp和传感电极33sp夹着的层构成透明电介质层。

符号说明

d1…第1电极方向,d2…第2电极方向,da…观察方向,c1…第1交叉方向,c2…第2交叉方向,ob…观察者,nd…电容检测部,np…对象点,rp…基准点,fn…正面位置,θ…视觉辨认角,δl…位置差,10…显示面板,11…下侧偏光板,12…薄膜晶体管基板,13…tft层,14…液晶层,15…滤色器层,15p…像素,16…滤色器基板,17…上侧偏光板,20…接触面板,21…导电性膜,22…罩层,23…透明粘接层,31…透明基板,31s…驱动电极面,31dp…驱动电极,31dr…驱动电极线,31dl…驱动栅格,33…透明电介质基板,33s…传感电极面,33sp…传感电极,33sr…传感电极线,33sl…传感栅格,34…选择电路,35…检测电路,36…控制部,40kl…基准栅格,100…显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