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期刊优秀论文的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08464发布日期:2018-12-08 07:2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期刊优秀论文的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论文评价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引入时间标准化体系的期刊优秀论文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报道和传播学科领域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术水平不断的提高,科技论文的质量势必需要提升。为了吸引优秀稿源,加快提升论文的质量,各类学术期刊都出台多种论文奖励政策,大多是通过评选优秀论文来实现,可见,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论文评价体系对评选优秀论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论文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目前优秀论文的评选多以下载量、引用频次等因素为依据。然而,由于每篇论文发表的年份或月份不一致,导致评价时的不对等,发表时间越早,其下载量、引用频次等指标越有优势,存在潜在的不公正影响;其次,论文参考未必都以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方式体现,尤其面向生产一线、政府或企事业管理决策部门等等,参考学术论文就是为了生产实际更为方便、快捷、经济效益更好,或使决策部门的决策方案更为科学合理。因此,如何引入评价指标时间标准化体系,构建一套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论文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期刊优秀论文的评价方法。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期刊优秀论文的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多篇论文各自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所述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用于评价论文的优劣;分别计算多篇论文各自的时间标准化折算系数;所述折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ki=(t-ti)/∑(t-ti)i=1……n,式中:t为评价年度第一期论文刊出时间到评价时间的时间距离,ti为论文刊出时间;分别将多篇论文各自包含的所述评价指标原始数据与多篇论文各自包含的所述折算系数相乘获得各自的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采用距离综合评价法对获得的多篇论文各自的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进行计算,获得多篇论文优劣的评价排序结果。优选的:所述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包含多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分别将多篇论文各自包含的所述多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与多篇论文各自包含的所述折算系数分别相乘获得各自的多个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优选的:所述多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包括下载量原始数据、引用频次原始数据、在线阅读数原始数据、收藏数原始数据、评论条数原始数据以及推荐量原始数据。优选的:所述距离综合评价法包括:构建基于距离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矩阵,并将各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进行归一化变化后得到标准化数据矩阵;利用标准化数据矩阵计算得到最优方案向量和最劣方案向量;分别计算多篇论文各自与最优方案向量和最劣方案向量的距离,并分别计算得到多篇论文各自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对获得的多篇论文各自的相对接近程度进行排序获得评价排序结果。优选的:构建基于距离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矩阵的公式为:x'=(x'ij)n×m式中:n为论文篇数,m为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的个数;归一化变化公式为:标准化数据矩阵为:y'=(y'ij)n×m。优选的:利用标准化数据矩阵计算得到最优方案向量和最劣方案向量,包括:最优向量(zmax)和最劣向量(zmin)分别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获得:zmax=(y'max1,y'max2,y'max3,y'max4,y'max5,y'max6....y'maxm)zmin=(y'min1,y'min2,y'min3,y'min4,y'min5,y'min6....y'maxm)第i个评价论文与最优和最劣的方案距离分别用如下公式计算:优选的:并分别计算得到多篇论文各自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包括:相对接近度由下式计算得到:式中,ci为第i个评价论文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当ci值越大,则评价论文评价效果越好排序越靠前。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期刊优秀论文的评价方法,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多篇论文各自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所述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用于评价论文的优劣;分别计算多篇论文各自的时间标准化折算系数;所述折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ki=(t-ti)/∑(t-ti)i=1……n,式中:t为评价年度第一期论文刊出时间到评价时间的时间距离,ti为论文刊出时间;分别将多篇论文各自包含的所述评价指标原始数据与多篇论文各自包含的所述折算系数相乘获得各自的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采用距离综合评价法对获得的多篇论文各自的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进行计算,获得多篇论文优劣的评价排序结果。本申请提供的期刊优秀论文的评价方法,引入评价指标时间标准化体系,提供了一套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论文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以使论文的优劣评价更科学合理,更具有说服力。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期刊优秀论文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期刊优秀论文的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获取多篇论文各自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所述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用于评价论文的优劣;分别计算多篇论文各自的时间标准化折算系数;所述折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ki=(t-ti)/∑(t-ti)i=1……n,式中:t为评价年度第一期论文刊出时间到评价时间的时间距离,ti为论文刊出时间;分别将多篇论文各自包含的所述评价指标原始数据与多篇论文各自包含的所述折算系数相乘获得各自的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采用距离综合评价法对获得的多篇论文各自的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进行计算,获得多篇论文优劣的评价排序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包含多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分别将多篇论文各自包含的所述多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与多篇论文各自包含的所述折算系数分别相乘获得各自的多个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所述多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包括下载量原始数据、引用频次原始数据、在线阅读数原始数据、收藏数原始数据、评论条数原始数据以及推荐量原始数据。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更多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一步的,所述距离综合评价法包括:构建基于距离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矩阵,并将各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进行归一化变化后得到标准化数据矩阵;利用标准化数据矩阵计算得到最优方案向量和最劣方案向量;分别计算多篇论文各自与最优方案向量和最劣方案向量的距离,并分别计算得到多篇论文各自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对获得的多篇论文各自的相对接近程度进行排序获得评价排序结果。构建基于距离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矩阵的公式为:x'=(x'ij)n×m式中:n为论文篇数,m为评价指标折算后数据的个数;归一化变化公式为:标准化数据矩阵为:y'=(y'ij)n×m。利用标准化数据矩阵计算得到最优方案向量和最劣方案向量,包括:最优向量(zmax)和最劣向量(zmin)分别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获得:zmax=(y'max1,y'max2,y'max3,y'max4,y'max5,y'max6....y'maxm)zmin=(y'min1,y'min2,y'min3,y'min4,y'min5,y'min6....y'maxm)第i个评价论文与最优和最劣的方案距离分别用如下公式计算:并分别计算得到多篇论文各自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包括:相对接近度由下式计算得到:式中,ci为第i个评价论文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当ci值越大,则评价论文评价效果越好排序越靠前。为了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假设有n篇评价论文、6个评价指标。首先确定期刊论文优劣的主要评价指标期刊论文种类较多,但每种期刊均有其领域的代表性,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每种期刊的特色选取较易获取的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灌溉排水学报》为例确定下载量、引用频次、在线阅读数、收藏数、评论条数、推荐量为论文优劣的主要评价指标,并且认为所有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是相同的。评价指标的时间标准化由于每篇论文发表的月份(年份)不一致,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对等,发表时间越早,其下载量、引用频次、在线阅读数等数值越大,评价为优的可能性越大;为了避免这种不对等,更科学地评价论文的优劣,引入评价指标的时间标准化体系,即将每个指标均进行时间标准化,均乘以时间折算系数,其时间折算系数计算公式为:ki=(t-ti)/∑(t-ti)i=1……n,(1)其中ki为时间折算系数,t为评价年度第一期论文刊出时间到评价时间的时间距离(月份),ti为论文刊出时间(月份)。然后用各个指标乘以时间折算系数,将各个指标进行时间标准化处理,避免时间的不均衡影响。基于距离综合评价法的论文优劣综合评价距离综合评价法是根据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是在现有的对象中进行相对优劣的评价,其基本步骤如下:1)构建原始评价矩阵,将原始矩阵标准化处理后,找出有限方案中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用最优向量和最劣向量表示):有n篇评价论文、6个评价指标,原始评价指标的数据可写为矩阵x'=(x'ij)n×6。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变换,构造出标准化后的矩阵,即归一化得到矩阵y'=(y'ij)n×6后,其各评价指标的最大和最小值构成的最优(zmax)和最劣向量(zmin)分别为:zmax=(y'max1,y'max2,y'max3,y'max4,y'max5,y'max6)(3)zmin=(y'min1,y'min2,y'min3,y'min4,y'min5,y'min6)(4)分别计算各评价论文与最优和最劣的方案距离,与最优点越近越好,与最劣点越远越好。第i个评价论文与最优和最劣的方案距离分别用式(5)和式(6)计算,3)根据距离综合评价法计算各评价论文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ci,最后通过对计算所得相对接近度进行排序实现优秀论文的综合评价,相对接近度由式(7)计算得到:式中,ci为第i个评价论文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当ci值越大,则说明评价论文评价效果越好。下面以2016年度论文为例,进行优秀论文的综合评价方法阐述。以《灌溉排水学报》2016年度发表的10篇论文作为评价对象,并根据前述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出的指标数据,将其作为算例,对各篇论文进行综合评价。1、不考虑刊出时间的论文优劣评价综合考虑论文的下载量、引用频次、在线阅读数、收藏数、评论条数、推荐量,作为论文优劣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如下:表1不同论文原始评价数据论文编号下载量引用数在线阅读收藏数评论条数推荐量p11225231563p21205412485p3199447921p4106452831p52193311242p61673251564p7165362995p81373411851p91353382341p101203583131构建基于距离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矩阵,并将各指标进行归一化变化后得到如式(8)标准化矩阵:利用标准化数据矩阵计算得到最优方案(zmax)和最劣方案向量(zmin):zmax=(0.4522,0.4287,0.4493,0.5472,0.5231,0.5455)zmin=(0.2189,0.2572,0.1667,0.1412,0.1162,0.1091)计算10篇论文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并计算得到10篇论文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ci后,对ci进行排序实现论文优劣的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及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表2论文优劣综合评价结果ci的值越大,表明评价值越优。从综合评价结果看,论文p2的综合评价结果最优,论文p7次之,且前两者之间的ci值相差很小,论文p4最差。由此可知,在不进行时间标准化前,论文的优劣排序为p2>p7>p6>p10>p1>p9>p5>p8>p3>p4。2、考虑刊出时间的论文优劣评价引入评价指标时间标准化体系,对论文各个指标进行时间标准化折算处理,本研究评价论文的刊出时间为ti=(7,3,3,3,5,8,1,4,1,4),根据式(1)计算时间折算系数为ki=(0.0846,0.1045,0.1045,0.1045,0.0945,0.0796,0.1144,0.0995,0.1144,0.0995)。然后将原始数据进行时间标准化折算,其结果为表3所示。表3不同论文时间标准化折算后评价数据构建基于距离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矩阵,并将各指标进行归一化变化后得到如式(9)标准化矩阵:利用标准化数据矩阵计算得到最优方案(zmax)和最劣方案向量(zmin):zmax=(0.4291,0.4492,0.4925,0.5378,0.5872,0.6182)zmin=(0.2130,0.2054,0.1350,0.1457,0.1191,0.1075)计算10篇论文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并计算得到10篇论文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ci后,对ci进行排序实现论文优劣的综合评价,计算结果及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表4时间标准化折算后论文优劣综合评价结果同样ci的值越大,表明评价值越优。从综合评价结果看,论文p2的综合评价结果最优,论文p7次之,且前两者之间的ci值相差很小,论文p5最差。由此可知,进行时间标准化后,论文的优劣排序为p2>p7>p10>p9>p1>p6>p3>p8>p4>p5。对比表3和表4可以看出,论文的优劣排序有所调整,可见时间标准化折算对论文优劣的评价有影响,使论文的优劣评价更科学合理,更具有说服力。总之,本申请提供的期刊优秀论文的评价方法,引入评价指标时间标准化体系,提供了一套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论文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以使论文的优劣评价更科学合理,更具有说服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