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事件构建方法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33756发布日期:2018-12-01 00:3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事件构建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件。例如,在生产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对生产的过程进行管理。在商业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需要管理商业项目的各个环节和进度。针对不同类型或不同特点的事件,现有技术中存在不同的管理软件系统。

以aps系统为例,其是一种高级生产计划排程系统,该系统能够配置物、资源能力和工序工艺等,偏向于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在aps等系统中,创建事件的管理列表后,事件中各要素的属性以特定的方式排列并展现出来,此时管理列表的模型比较固化,如果事件中的要素的属性发生变化或属性和事件需要进一步细化管理,用户往往无法调整管理列表的结构。

至于各类任务、项目管理,如日历、行事历、project等,虽然种类繁多,设置事件和任务上的自由度尚可,提供协助人查询和提醒功能,缺乏事件内在逻辑多层次以及严谨流向的关联。软件使用需要专门技能。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因事件过程涉及太多复杂要素,尤其是人们对于事物关系的理解,一方面由于对于事物、资源、能力的概念范围定义变化万千,另一方面事物变化过程属于动态过程,上述方法和系统多是静态或者弱动态,且算法和界面逻辑缺乏普适的统一内在逻辑,只实现或者部分实现从侧面支撑人们做事,处于辅助的角色,未能对事件创造价值过程提供普适的全程支撑方法。

因此,对能够保证事前方案计划清晰、准备充分,事中资源能力充分约束保证、即时指引,无限伸缩,而事后结果清晰,方法循环重用优化,因果关联的较优全事件过程系统性解决技术方案未能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事件的构建方法,克服现有事件管理系统程式化严重,不易根据事件的特性和变化动态调整和对事件细节进行细分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事件构建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创建的事件,所述事件包括构成所述事件的要素信息;

根据所述事件的要素信息,构建所述事件的过程结构图并输出给用户;

所述过程结构图包括第一要素模块和第二要素模块,所述第一要素模块用于表示所述事件的主要素,所述第二要素模块依附于所述第一要素模块,用于表示所述事件的从要素;

接收用户发起的对所述第一要素模块的n级分解操作,从所述第一要素模块分解出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所述第一子要素模块用于表示其所在级次的主要素,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和/或,接收用户发起的对所述第二要素模块的m级分解操作,从所述第二要素模块分解出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所述第二子要素模块用于表示其所在级次的从要素,所述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可选地或优选地,在分解一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之时和/或之后,还分解出该级次的从要素模块,从要素模块依附于该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用于表示该级次的从要素。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接收用户发起的对所述第一要素模块的n级分解操作,从所述第一要素模块分解出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包括:

分解出一级第一子要素模块后,先接收用户发起的对该级第一子要素模块的分解操作,再从该第一子要素模块分解出下一级第一子要素模块,重复分解操作直至分解出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和/或,

所述接收用户发起的对所述第二要素模块的m级分解操作,从所述第二要素模块分解出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包括:分解出一级第二子要素模块后,先接收用户发起的对该级第二子要素模块的分解操作,再从该级第二子要素模块分解出下一级第二子要素模块,重复分解操作直至分解出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接收用户发起的对所述第一要素模块的n级分解操作,从所述第一要素模块分解出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的分解级数n,一次性根据所述级数n自动分解出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和/或,

所述接收用户发起的对所述第二要素模块的m级分解操作,从所述第二要素模块分解出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子要素模块的分解级数m,一次性根据所述级数m自动分解出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

可选地或优选地,第一级第一子要素模块嵌套在初始创建的第一要素模块内,在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中,后一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嵌套在前一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内;和/或

第一级的第二子要素模块嵌套在初始创建的第二要素模块内,在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中,后一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嵌套在前一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内。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要素模块所表示的主要素为事件的过程要素,反映动态的属性,所述第二要素模块所表示的从要素为事件的静态要素,反映静态的属性。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同一第一要素模块中并列执行k次n级分解操作,形成k组由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组成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组;k次中每次n级分解操作中的n值相同或不同;k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建立至少两组第一子要素模块组中第一子要素模块之间的流向关系。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过程结构图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要素模块,每个第一要素模块中均接收用户发起的对该第一要素模块的n级分解操作以分解出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每个第一要素模块中的n值相同或不同;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至少两个第一要素模块中第一子要素模块之间的流向关系。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同一第二要素模块中并列执行l次m级分解操作,形成l组由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组成的第二子要素模块组;l次中每次m级分解操作中的m值相同或不同;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预定义列表;所述预定义列表中包括预定义要素模块和/或由预定义要素模块构成的事件数据;

根据用户发起的植入指令,将所述预定义要素模块植入到所述过程结构中形成第一要素模块、第二要素模块、第一子要素模块和/或第二子要素模块,和/或植入所述事件数据。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发起的备份指令,将已经创建的第一要素模块、第二要素模块、第一子要素模块和第二子要素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模块和/或所述事件数据备份到所述预定义列表中,以便用户再次植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过程结构图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要素模块,当备份所述第一要素模块时,将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要素模块封装成一个单元备份到所述预定义列表中、发送到服务器和/或保存到用户终端。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对过程结构图的分层操作,所述分层操作将所述过程结构图分解为至少两层,每层过程结构图均包含和该层对应的第一要素模块和/或第二要素模块。

所述分层操作包括:根据过程结构图中的数据结构,将过程结构图向下层映射以形成下层的过程结构图,和/或将过程结构图向上层映射以形成上层的过程结构图。

可选地或优选地,由用户发起的至少一个操作由至少两个用户在不同网络节点分布式完成。

可选地或优选地,构成所述事件的要素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输入的事、输入的物、输出的事、输出的物,过程约束条件、所述事件的相关角色、实施所需的资源、事件的名称、可量化的目标、验收标准以及验收方法。

可选地或者优选地,构成所述事件的每个n级第一子要素模块设置为唯一模块,即第一子要素模块只表示事件过程要素,以事件过程动态属性为纲,该n级第一子要素模块的从要素模块包括资源模块、输入物模块、输出物模块、事件过程指标等反映事物静态属性的静态模块,即以事件静态属性为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可被计算机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所述程序在运行时执行以上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事件的构建方法,首先根据用户输入的事件要素创建事件过程结构图,在过程结构图中包括第一要素模块和第二要素模块,第一要素模块反映事件的主要素,第二要素模块依附于第一要素模块,反映从要素。用户可以对第一要素模块或第二要素模块发起多级分解操作,具体分解的级数可以由用户根据事件的特点、变化过程、发展进程以及想要细化的程度无限分解,每次分解用户都可以对事件中的要素进行再次的细化和定义。

因此,无论事件发生怎样的动态变化,需要的细化程度多么细微,用户都可以通过分解的方式将事件进行不断的具体化,实现了对事件的动态性、变化性和无限细化的灵活调整,即实现了对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的无限任意伸缩性清晰解析和构建重组。

另外,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对所创事件过程结构图作出多层次分解形成事件层,各层次事件之间能实现上下级的自由调整,用户通过这种事层分解操作完成事件设想、方案、计划、行动、结果的闭环和/或迭代,不断优化事件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事件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事件的过程结构及一种分解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事件的另一种分解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子要素模块的一种流向关系的构建示意图;

图5为第一子要素模块的另一种流向关系的构建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事件构建方法中,预定义列表的构建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事件构建方法中,预定义列表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8为分布式操作的系统架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事层展开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事层展开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领域事层展开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首先,需要的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事件构建方法,可以按照下文实施例中的步骤流程编程为软件,在计算机上运行,作为任何一种事件的管理软件使用。所述事件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研发、制造过程管理、个人事务管理、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等。

本发明实施提供一种事件的构建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用户创建的事件,所述事件包括构成所述事件的要素信息。

构成所述事件的要素信息,根据事件的种类、性质等可以有多种。要素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输入的事或物。例如,在构建一个生产事件时,输入的事可以是生产流程的一个步骤,输入的物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原料、设备等。

过程约束条件。过程约束条件指的是对事件的过程设定约束,以保证事件在约束的条件下完成。以构建生产事件为例,约束条件可以是某一生产步骤中对零件的加工指标、精度等。

输出的事或物,为事件完成后得到事或物,这些事或物是该事件的最终结果,也可以作为中间结果作为下一个事件的输入。仍以构建生产事件为例,输出的事或物可以是加工出的某一设备,以服务项目事件为例,输出的事可以为向某人或组织交付的某种服务。

事件的相关角色,如执行、组织、计划、管理、监控该事件的人或组织名称,身份信息等。

实施所需的资源,如原材料资源(以及资源的明细)、人力资源(数量、明细)、设备资源、场地资源(包括地理位置)等。

要素信息还可以包括和事件有关的多种属性要素,如:

事件的名称;

可量化的目标,如生产产品的产量、质量规格等。

验收标准以及验收方法,如施工建设事件中的验收方法、产品生产事件中的检测方法等。

在以上各种要素中,有一些用于表示事件的过程,反映事件的动态属性,如事件过程的名称、过程的实施方法、过程的动态参数等。有一些用于表示事件静态属性,如输入物、输出的物、使用的资源等。

用户创建事件时,步骤s1可以预先提供给用户一个可编辑的列表,以供用户在列表中执行编辑操作,输入事件的要素信息。要素信息可以先只输入部分,剩余的要素信息可以在创建过程结构图(如下文叙述)后再供用户编辑。

接下来,方法进行到步骤s2:根据所述事件的要素信息,构建所述事件的过程结构图并输出给用户;过程结构图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要素模块,第一要素模块还关联多个第二要素模块。第一要素模块用于表示事件主要素,反映事件的纲要、主干、脉络等。第二要素模块依附于第一要素模块存在,用于表示事件的从要素,反映事件的从属属性。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要素模块可以反映一个事件的过程,第二要素模块表示在过程当中涉及的物、资源等要素的属性。即以事件的过程或进程为主干,以输出物、输入物等静态的要素属性为主干上的“枝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静态的“物”为纲,作为第一要素模块,“物”中所涉及的过程为“目”,作为第二要素模块。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哪种要素为主要素,哪种要素为从要素。

过程结构图的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过程结构图100包括一个构成第一要素模块的过程框,过程框内分布有多个第二要素模块,这些第二要素模块可以按照预定的格式排列,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改变第二要素模块的位置。各第二要素模块之间可以有明显的界线,也可以没有或淡化。每个第二要素模块中的信息可以包含一类要素信息,也可以包含多类要素信息。用户创建事件后,事件涉及的各个要素都显示在事件框内,用户可以明确知悉完成事件需要注意的要素,通过分别实现各个要素来确保事件保质保量的完成。第一要素模块和第二要素模块被设计为可编辑模块,用户可以改变其中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步骤s1中还可包括接收用户的编辑操作更改第一要素模块和/或第二要素模块内的内容。

当创建多个第一要素模块时,如果第一要素模块的内容反映的是事件的过程,在步骤s2中还可以建立各个第一要素模块之间的流向关系。流向关系反映了两个第一要素模块之间的执行顺序。在这种情况下,上一个第一要素模块中,要素信息的输出事和/或物往往作为下一个第一要素模块的输入事和/或物。将一整个事件拆分成多个第一要素模块,可以将事件分解为多个流程来完成,更有利于精细地管理事件。流向关系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如用定向的箭头连接两个第一要素模块的过程框,或者采用树形图,树形图的每个节点就是一个第一要素模块,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枝杈就是流向关系。

接下来,方法进行到步骤s3:接收用户发起的对所述第一要素模块的n级分解操作,从所述第一要素模块分解出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n级第一子要素模块还包含第n级的从要素模块;从要素模块依附于该级第一子要素模块,用于表示该级第一子要素模块的从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n的取值对于用户来说可以是任意的。通过n级分解操作,用户可以在第一要素模块下分解出任意个按照级次排序的第一子要素模块。例如,一级分解操作就是从第一要素模块中分解出一级第一子要素模块101,其包含一级从要素模块102。各第一子要素模块也可以被设计为可编辑的。二级分解操作就是在一级第一子要素模块101的基础上再分解出二级第一子要素模块201,其包含二级从要素模块202,以此类推迭代,可以分解出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图2中用省略号表示n次分解,得到最后一级第一子要素模块及其从要素模块)。每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中包含了和该级次对应的从要素模块。每个级次的从要素模块是其上一个级次的从要素模块的细化,也可以包含上一级从要素模块中没有包含的要素内容。通过这种n级分解的操作,用户可以将一个第一要素模块中的内容无限分解,当事件中的要素发生动态变化时,通过分解事件,可以把第一要素模块进一步分解,将动态变化的内容编辑到下一级的第一子要素模块中。当事件中的要素不通过细化明确就会影响事件的完成质量或进度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分解第一要素模块,将细化和进一步明确的内容编辑入下一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中。所以,用户对事件的管理具有很高的自由度,管理事件不再遵循程式化,而是根据事件的特点和变化,深度挖掘事件的细节。

特别地,当第一要素模块表示事件的过程要素,即动态要素,第二要素模块表示事件的静态要素时,通过对第一要素模块的不断分解,用户不必担心动态要素不断变化对管理事件产生的麻烦,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分解到合适的级次,并且,伴随动态要素的静态要素也可以在相应的层级随之不断具体化。无论事件经过多少级分解,所有的第一子要素模块都会归结于第一要素模块。即第一要素模块不仅是第一子要素模块的总纲领,也是各第一子要素模块及其从要素的总根源。

例如,假设用户创建一个事件,其第一要素模块表示“加工零件”这一过程要素。以该过程要素为脉络,第一要素模块中包含了零件的原材料(输入物)、加工成品(输出物)、加工设备等静态的属性作为多个依附于第一要素模块的第二要素模块。用户需要更精细化地管理加工零件这个事件时,可以将第一要素模块进行下一级分解,分解为筛选原料、金属热处理、材料成型、抛光4个并列的第一子要素模块。4个第一子要素模块之间用箭头建立起流向关系。金属热处理中又包含的热处理设备、工具、金属锭这三个从要素模块,用于表示热处理这个子事件的静态属性(当然其他几个第一子要素模块也可以包含从要素模块,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示例只是简单描述了对“加工零件”这一事件的一级分解操作,当然还可以进行更多层级的分解。经过这种分解,就把一个加工零件的事件更加细化,生产零件的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就可以对该事件进行更细致的监控和规划,形成的方案可操作性就更高,得到的产品品质越符合预期的标准。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构成所述事件的每个n级次第一子要素模块设置为唯一模块,即第一子要素模块只表示事件过程要素,以事件过程动态属性为纲,该n级第一子要素模块的从要素模块包括资源模块、输入物模块、输出物模块、事件过程指标等反映事件静态属性的模块。

除了步骤s3外,方法还可以与步骤s3相互独立地执行步骤s4:接收用户发起的对所述第二要素模块的m级分解操作,从所述第二要素模块30分解出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301(如图3所示,左上角的第二要素模块被多次分解,不断在其中依照级次嵌套第二子要素模块);所述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步骤s4与s3的区别在于,对第二要素模块发起无限分解的操作,而不是分解第一要素模块。步骤s4的目的与s3基本相似,也是为了不断细化事件,只不过从构建逻辑上不是以第一要素模块的分级为主线,而是以第二要素模块为主线。在一些情形中,用户需要对事件的从属要素进一步细化,但是细化和调整的程度还达不到需要对主导要素结构调整的程度,此时用户可以只输入分解第二要素模块的操作。虽然同样是表示要素的从属地位,为了方便区别,将直接分解第二要素模块得到的子要素模块称为第二子要素模块。直接分解第一要素模块得到的第一子要素模块中的从要素称为从要素模块。

应当理解的是,步骤s3和s4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步骤,其可以同时存在于方法中,也可以择一存在。如果同时存在,两个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没有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s3的具体实现两种方式,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第一种方式中,步骤s3包括s31:分解出一级第一子要素模块后,先接收用户发起的对该级第一子要素模块的分解操作,再从该第一子要素模块分解出下一级第一子要素模块,重复分解操作直至分解出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在这第一种方式中,第一子要素模块的分解需要每分解一次,用户主动执行一次分解操作。如采用事件框的形式构建第一要素模块,用户在分解第一级的第一子要素模块时,在第一要素模块内创建出第一级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当用户需要分解出第二级第一子要素模块时,需要再次主动发起分解操作(如点击第一级第一子要素模块中的创建按钮),在接收到再次分解的操作后,将第一级的第一子要素模块进行分解,创建出第二级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即在第一种方式中,第一子要素模块的的分解需要用户进行迭代操作,接收用户对前一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分解操作后再执行分解命令。第一种方式允许用户分解出某一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后,经过思考或等待事件要素的动态变化,在需要细化时再进行进一步的分解,调整的灵活性较好。

第二种方式中,步骤s3包括s32: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的分解级数n,一次性根据所述级数n自动分解出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第二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一子要素模块的分解是一次性的自动分解,用户分解出n个级次只需要一次分解操作。仍以事件框作为第一要素模块的形式为例,当检测到用户输入的分解级次后,以循环嵌套的方式自动分解出第一级至第n级的第一子要素模块。这种方式的不需要用户执行重复迭代的操作,当用户对第一要素模块的层级架构预先进行判断,进而预先确认分解的级次后,可以自动分解出和第一要素模块层级架构对应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结构。

和对第一要素模块的分解方式类似,对第二要素模块的分解操作也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在第一种方式中,步骤s4包括s41:分解出一级第二子要素模块后,先接收用户发起的对该级第二子要素模块的分解操作,再从该级第二子要素模块分解出下一级第二子要素模块,重复分解操作直至分解出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该步骤类似于步骤s31中的迭代操作,即第二子要素模块的的分解需要用户进行迭代操作,接收用户对前一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分解操作后再执行分解命令。

在第二种方式中,步骤s4包括s42: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要素模块的分解级数m,一次性根据所述级数m自动分解出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该步骤类似于上述步骤s32,即根据输入的级数对第二子要素模块一次性分解。

第一子要素模块与其上一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有多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级第一子要素模块嵌套在初始创建的第一要素模块内,在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中,后一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嵌套在前一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内。即第一要素模块在n级分解后,以循环嵌套的结构图输出给用户(如图2所示)。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对第一子要素模块的放大操作,以将被选定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的显示尺寸放大,方便用户观察到第一子要素模块中的内容,避免第一子要素模块级次过多造成观察和修改要素内容的困难。观察或修改结束后,还可以检测对第一子要素模块的缩小操作,将第一子要素模块还原为初始的显示结构。除了以上的嵌套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树形图、分级列表等方式构建第一子要素模块之间的结构。

相似地,第二子要素模块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循环嵌套(如图3所示)。即第一级的第二子要素模块嵌套在初始创建的第二要素模块内,在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中,后一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嵌套在前一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内。

事件中的各要素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联系的,一个事件中可能会存在多个子事件,多个子事件之间往往也是具有联系的,如执行的顺序性等。特别是当要素表征事件的过程时,对于顺序的条理性要求就更高。并且,事件分解的越细致,子事件之间的联系可能就会越复杂,越难以理清子事件之间的联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建立事件流向的步骤,该步骤包括以下两种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第一种:建立同一第一要素模块内,并列第一子要素模块的流向关系。第二种:建立不同第一要素模块内,并列第一子要素模块的流向关系。当第一要素模块和第一子要素模块表示事件的过程属性,第二要素模块和第一子要素模块的从要素模块表示事件的的静态属性时,结合流向关系的建立,就形成了以事件的过程为主线的管理架构,经过不断纵深地分解主线要素和从属要素,实现了对事件无限纵深的管理,这种纵深既能反映在事件的过程上,又能反映在事件的静态要素上。

在第一种建立流向关系的方式中,方法在步骤s2后还包括:在同一第一要素模块中并列执行k次n级分解操作,形成k组由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组成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组;k次中每次n级分解操作中的n值相同或不同;k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接着,建立至少两组第一子要素模块组中第一子要素模块之间的流向关系。

以k=2为例,可以在一个首次创建的第一要素模块中并列的创建两组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组。假设第一组的n值取3,第二组的n值取4,即第一个第一子要素模块组中包含3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第二个第一子要素模块组中包含4个第一子要素模块。在两组第一子要素模块组之间构建流向关系,可以明确第一子要素模块的执行顺序,使得用户按照次序更精细地控制事件执行的进程。

流向关系的建立方式可以有多种,以最后可以形成第一子要素模块的流向图为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建立流向关系包括:接收用户拖动流向线的操作,确认流向线起点位置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和终点位置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将并列的第一子要素模块用流向线401链接起来(如图4所示)。每一级的第一子要素模块都可以和另外一组事件单元组中同级或不同级的第一子要素模块链接起来。仍以前述k=2,第一组n=3,第二组n=4为例。第一组的二级第一子要素模块可以链接到第二组的二级第一子要素模块上。第一子要素模块链接后形成流向关系,无论用户对事件进行怎样的细分,都可以将细分的事件用流向关系链接起来,清晰地建立起细分第一子要素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户可以清楚地理清事件内部要素的内在联系。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流向关系也可以采用树形图,如树形图的每个节点表示第一子要素模块,各节点之间的连线(树形图中的枝杈)表示第一子要素模块之间的流向关系。

在第二种方式中,所述过程结构图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要素模块,每个第一要素模块中均接收用户发起的对该第一要素模块的n级分解操作以分解出n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每个第一要素模块中的n值相同或不同;方法在步骤s2后还包括:

建立至少两个事件单元中第一子要素模块之间的流向关系。

本步骤与第一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建立的并非同一第一要素模块内第一子要素模块之间的联系,而是建立不同第一要素模块(如两个相邻的第一要素模块)之间的联系。例如,在首次创建过程中,在过程结构图中输出了两个第一要素模块a和第一要素模块b(如图5所示)。第一要素模块a和第一要素模块b之间具有从前向后的流向关系。在第一要素模块a中有n1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在第一要素模块b中有n2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建立n1个级次第一子要素模块和n2个级次的第一子要素模块之间的流向关系。用户将一个事件分解成多个第一要素模块,并对每个第一要素模块细化(即分解)后,还可以将分解后的第一子要素模块联系起来,同样有助于清楚地理清事件内部要素的内在联系。流向关系的建立方式可以有多种,具体如第一种方式中的相关描述。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二要素模块中也可以并列地执行分解操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同一第二要素模块中并列执行l次m级分解操作,形成l组由m个级次的第二子要素模块组成的第二子要素模块组;l次中每次m级分解操作中的m值相同或不同;l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除了上述步骤s1-s4外,在创建事件单元、第一要素模块、第二要素模块、第一子要素模块、从要素模块,第二子要素模块的过程中,如图6所示,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提供预定义列表;所述预定义列表中包括预定义要素模块或者是由多个预定义要素模块构成的整个事件的事件数据。

如图7所示预定义列表500中包括预定义要素模块501,预定义的要素模块包括用户编辑的要素信息,例如,对于生产零部件的事件,用户可以在预定义列表中创建一个生产原料要素模块,输入具体的原料要求、生产过程约束条件、产出物质量标准的要素信息。

接下来,方法进行到s6:根据用户发起的植入指令,将所述预定义要素模块植入到所述过程结构中形成第一要素模块、第一子要素模块、第二要素模块、第二子要素模块和/或从要素模块。或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整个事件数据植入。所述的事件数据包含了事件数据的数据结构,即构建和组织事件数据的方式,所以当植入整个事件数据时,相当于将整个事件的数据结构也植入进来,数据是以结构化的方式直接植入利用,而非凌乱的碎片信息,用户可以直接调用整个事件数据,避免碎片化数据降低系统的运算效率,还可缩短用户再次编辑事件数据结构的操作流程。

植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检测用户对预定义要素模块的拖拽操作,根据拖拽操作轨迹将模块移动到过程结构图中与相应要素模块对应的位置。建立预定义列表后,用户在执行创建或分解操作时,可以将常用的要素信息直接从列表中移动到过程结构图中,不需要重复输入编辑要素信息,提高了事件构建效率。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提供预定义列表的基础上,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7:根据用户发起的备份指令,将已经创建的第一要素模块、第一子要素模块、从要素模块、以及第二子要素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模块备份到所述预定义列表中(如图7从第一子要素模块引向预定义列表的箭头方向所示),以便用户再次植入。对一些已经创建的要素模块,可以形成用户管理事件的成熟记录。将这种记录作为一个整体添加到预定义列表后,当用户再处理类似事件时,可以直接导入使用,或者只需要进行微小的修改或调整,充分挖掘了已创建事件的利用价值,使得事件被分解后,又可以作为集合体循环使用。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过程结构图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要素模块时,如果需要备份所述第一要素模块,步骤s7还包括:将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要素模块封装成一个单元备份到所述预定义列表中或上传到服务器上或保存到用户终端本地。在整个事件中,第一要素模块是比较上位的级别,而这些第一要素模块还可以再进行集成,集合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备份,或者是上传到服务器上供其他的用户使用。当某一用户需要完成一个事件,但是对事件的具体细节,即各种要素、流向关系等都不关心时,可以直接在服务器上调用封装的事件单元。用于调用完整的事件,可以传承前人、借鉴他人、减少盲目失败成本,并且消灭了无法掌握事件的细节要素造成的、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梗阻成本。从社会层面来讲,可以消除信息传递变形中间环节,只保留社会价值创造过程,并减少社会运营和管理成本,减少重复发生错误,减少湮灭成本。

除了以上介绍的对过程结构图的分级操作外,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在创建过程结构图后,还包括对过程结构图的分层操作。分级的操作是对事件的不断分解,而分层操作是对事件管理维度的不断展开。例如,一个事件的过程结构图经过分层后,可以自上而下依次分为方案层、计划层和实例层。所述方案层用于配置事件的整体方案,所述计划层为方案层的下一个维度,为实现方案所制定的计划,实例层为计划层的下一个维度,用于展现按照计划操作的具体实例。方案层、计划层和实例层各自都包含第一要素模块和/或第二要素模块,都可以进行上述方法中描述的n级分解操作和/或m级分解操作。

在从上一层过程结构图分解到下一层过程结构图时,既可以从上一层的第一要素模块分解,也可以从第一要素模块的第一子要素模块分解,第一子要素模块反映了该层过程结构图(第一要素模块)的细节,从细节入手再进行层次的分解(向下分解出事件层),用户不仅可以从宏观上管理事件的层次维度(从第一要素模块入手),还可以从微观细节入手对层次维度进行管理(从第一子要素模块入手),管理方式灵活自由,满足用户从多角度实现结构化的管理思维。此外,每一层中的过程结构图数量不作限制,可以分解出多个过程结构图。

分层操作的展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分层操作包括将首层创建的过程结构图进行至少一次的分层展开,上下两层过程结构图之间用连线连接。展开的方式为立体展开,即构建xyz三轴坐标的立体空间,旋转过程结构图的角度,使过程结构图所在的平面发生立体转动,每分解一层过程结构图,就以平行于上一层过程结构图方式,在上一层过程结构图的下方创建下层的过程结构图。这种创建方式的好处在于,不占用过多的平面空间,使得平面空间尽可能用于展示分级操作的内容,当用户只需要了解某一层的事件内容时,只需要在平面状态下浏览、操作。当需要浏览、操作其他层的事件内容时,对过程结构图执行旋转操作,根据旋转操作指令将视图旋转到立体状态,然后选择其他层后,根据选择指令切换到该层的平面浏览视图。另外,立体展开事件层的空间感可以让用户一目了然地理清事件层的上下层次。在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上下层的过程结构图还根据用户的拖拽操作等进行位置调整,实现了事件层次的自由调换。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法还包括对多层事件层的折叠操作,例如可以在每一层过程结构图的预设位置创建折叠和展开虚拟按键,该折叠和展开虚拟按键用于点击后将(已经显示出来的)下一层的过程结构图折叠到上一层,或者将该层的过程结构图(在未显示下一层事件层的状态下)展开到下一层。设置折叠和展开虚拟按键进一步节约了视图的占用空间,使得浏览、操作事件内容时的界面更加整洁,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转动视图进行展开。

当然,以上只是示例性地介绍了一种事件层的展开方式,其他的展开方式亦可。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分层操作包括:根据过程结构图中的数据结构,将过程结构图向下层映射以形成下层的过程结构图,和/或将过程结构图向上层映射以形成上层的过程结构图。如前所述,分层操作是对事件管理维度的不断展开,因此,上层的过程结构图和下层的过程结构图在逻辑结构上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每建立一层新的过程结构图,就需要重新编辑其中的所有内容和逻辑关系,对用户来说工作量会非常庞大,而且可能会因为没有理清上下层事件之间的逻辑,造成逻辑关系和数据结构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分层时,根据过程结构图中的数据结构形成上下层之间逻辑关系的映射。以从上层的过程结构图展开为下层的过程结构图为例,可以将上层过程结构图中的各要素模块对应的映射到下层过程结构图,保留各要素模块之间的逻辑结构,这样用户可以直接修改下层过程结构图中的具体内容,而不用再调整各要素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只需要进行小幅度的调整。比如,上层事件的过程结构图表示事件的计划,其中包括第一要素模块a、b、c,此时可以将第一要素模块a、b、c及其之间的流向关系映射到下一层形成下层过程结构图,用户再对第一要素模块a、b、c的内容进行编辑,形成第一要素模块a、b、c的具体实施过程,完成下层过程结构图(实例层的构建)。这一过程中,用户不需要再次创建要素模块和逻辑关系,只需要修改内容即可,减少了操作量,避免了上下层之间逻辑结构不一致。类似地,用户也可以把下层的过程结构图向上映射形成上层的过程结构图,用户再对上层过程结构图中对应的数据进行修改和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上层映射到下层可以理解为对事件的演绎,由下层映射到上层可以理解为对事件的归纳。

此外,在事件层映射的过程中,分层操作还可以包括设置过滤、置换、增补等附加条件,对映射的事件层进行调整后再映射,以满足不同事件层的特点。比如,上层的过程结构图中包括3种要素信息,在映射到下层时,既可以过滤掉部分的要素信息再映射,也可以增补一些要素信息后再映射,或者是置换某一要素信息后再映射。

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事件层可以自上而下分为方案层、计划层、实施层、总结层、改进建议层。用户通过事件层的构建能够完成事件设想、方案、计划、行动、结果的闭环和/或迭代,从管理的维度上不断优化事件过程。如图9所示,最上层为方案层,方案层映射分解出计划1和计划2二个计划,构成计划层,计划1事件下方分解出实例1.1、实例1.2和实例1.3等实例层。如图10所示,最上层仍然为方案层,方案层分解出计划1和计划2二个计划,构成计划层,计划1的过程结构图中包含了第一子要素模块,即计划1.2,从计划1.2再分层,分解出实例1.2.1,实例1.2.2和实例1.2.3等;计划2的过程结构图中包含第一子要素模块计划2.3,从计划2.3再分层,分解出实例2.3.1,实例2.3.2和实例2.3.3等。当然,以上计划层、实例层的数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行选择构建,尤其是实例层的数量可以有很多,附图中因为空间有限,只示出了若干个,实例层后面的省略号表示还可以有更多数量。如图11所示,包括领域1和领域2两个并列的方案(当然也可以是多个),领域1和领域2这两个方案均包含各自的计划层和实例层,结构与图9、10类似。该两个领域既可以是用户自己构建的,也可以是植入的。例如,如果一个用户只擅长领域1的事件,而在完成一个项目时还需要构建领域2的事件时,可以从上文叙述的预定义列表中植入由他人构建的、整个领域2事件的数据库。通过将不同领域的事件数据库整体植入或并列构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除了能够在单一事件领域实现二维的纵深管理(级次的分解),分解事层实现三维的立体化管理,还能够跨领域进行管理,实现了对事件的四维管理模式,填平了各领域事件之间的管理鸿沟。

在第一要素模块或第二要素模块被分解后,分解的级次或事件层越多,事件的要素和内在联系就越复杂,一个用户的精力和思维能力有限,往往无法精确管理事件的每个细节和细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上文述及的各步骤中,由用户发起的至少一个操作由至少两个用户在不同网络节点分布式完成。如对第一要素模块的n级分解操作,对第二要素模块的m级分解操作,第一要素模块流向关系的建立、第一子要素模块流向关系的建立、各级次要素模块的植入和备份、事件层的展开分解等,都可以通过多个用户在一个网络系统的不同网络节点共同实施完成。采用分布式的方式执行分解操作,能够调动不同用户的参与,充分利用大众的智慧来完善事件的精细化管理过程。

如图8所示,假设在一个分布式网络中存在多个节点,每个节点由一个用户操作(用户a、用户b和用户c)。所述的由用户发起的至少一个操作由至少两个用户在不同网络节点分布式完成包括:

接收各节点对第一要素模块、第一子要素模块、第二要素模块和/或从要素模块的分解、编辑或流向建立操作。根据上述操作创建过程结构图中未生成的模块和/或流向关系,或修改由其他用户生成的模块和/或流向关系,即根据不同节点的操作修改同一事件的过程结构中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特别是事件为大规模的项目时,多个节点的用户可以为不同的层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创建不同层级用户对事件的管理权限,根据最高层级的用户操作对第一要素模块、第二要素模块进行创建和调整,实现事件的顶层设计。根据次高层级的用户操作,依据其所在层级对对应的n级第一要素模块、从要素模块、m级第二子要素模块的内容进行创建和调整。这样可以根据人的能力、职务级别分工,有层次的参与事件的分解过程,特别是对一些大型项目,既可以由领导者完成顶层设计,又可以满足一线的生产者或实施者等其他参与者完成细节的规划、调节与管理。以上管理权限的设置也可以应用于事层的构建。如分配给不同层级用户以不同层次过程结构图的管理权限。

以上提供的事件构建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的步骤流程编制为计算机程序,形成软件产品。软件在运行在计算设备上时,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执行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可由计算机程序执行的程序,所述的程序被编制为能够执行上述所述的事件构建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量子硬件、光子硬件、生物计算机、电子硬件、人工生物智能硬件等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机器人,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