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5527发布日期:2018-11-24 12:3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能够开合的电子设备上,其可以相对翻转的屏幕部分和主机部分都是通过转轴机构实现转动连接的。

在现有技术中,虽然转轴机构的结构多种多样,但是其在电子设备上的安装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对称设置的方式,导致转轴机构的安装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审美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转轴机构采用了新型的安装方式,令电子设备外形结构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具有第一侧部;

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一侧部连接;

第二本体,具有和所述第一侧部匹配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本体能相对所述第一本体运动,至少能让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一夹角或不同于所述第一夹角的第二夹角;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部或所述第二侧部的中点非对称设置。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其中:

所述第一本体为板状形态,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侧部为所述板状形态的侧边区域;

所述第二本体为板状形态,具有相反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二侧部为所述板状形态的侧边区域;

所述第一夹角或所述第二夹角为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的夹角,所述第一基准面为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平面,所述第二基准面为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之间的平面。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其中,

所述连接装置偏离所述第一侧部或所述第二侧部的中点设置;或,

所述连接装置相对所述第一侧部或所述第二侧部的中点对称设置,但是所述连接装置的功能机构关于所述第一侧部或所述第二侧部的中点非对称设置。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功能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机构;

第二转轴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机构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轴机构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一转轴机构的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转轴机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机构上的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所述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通信连接。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内腔的开口,使得所述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输出的媒体信息能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被感知。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其中,

所述第一转轴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能够设置导线的连接模组,所述连接模组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机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转轴机构的第一端;

其中,所述连接模组包括:

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

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

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并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并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连接模组中设置有排布所述导线的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包括排布第一导线的第一走线通道和排布第二导线的第二走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线用于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所述第二导线用于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的第二多媒体输出模组。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走线通道包括:进线通道,开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出线通道,开设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连通通道,连通所述进线通道和所述出线通道,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所述第一走线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第二通道段,为开设所述进线通道,并与所述第一通道段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段为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外壁上的走线槽,并且所述第二通道段内设置有挡圈,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挡圈,以防止所述第二导线从所述第一通道段中脱出。

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其中,

所述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为扬声器;

所述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套,设置方式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设置在所述连接模组和所述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的连接部位;或,

设置在所述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上,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接触。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部和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部通过连接装置实现连接,使得第二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运动,并通过运动至少能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或不同于第一夹角的第二夹角,更重要的是,连接装置在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上设置时,连接装置关于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的中点非对称设置,相对于现有的对称设置形式,电子设备的外形结构更加新颖,结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用户更加多样化的审美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和弹性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与转轴机构、连接模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连接模组与第一导线、第二导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连接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1-图9中:

1-第一转轴机构,2-第二转轴机构,3-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4-开口,5-连接模组,6-第一导线,7-第二导线,8-进线通道,9-连通通道,10-出线通道,11-挡圈,12-弹性套,13-连接板,14-连杆,15-第一本体,16-第二本体;

101-第一壳体,201-第二壳体,501-第一连接件,502-第二连接件,503-第一支撑件,504-第二支撑件,505-第一凸块,506-第二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转轴机构采用了新型的安装方式,令电子设备外形结构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主要包括第一本体15、第二本体16和连接装置,其中,第一本体15具有可以与连接装置连接的第一侧部,第二本体16具有可以与连接装置连接的第二侧部,当连接装置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连接时,则实现了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的连接,并且通过连接装置连接的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能够相对运动,其运动方式至少能让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此两个夹角的大小不同,即通过连接装置的连接使得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之间至少能够相对转动以实现两者之间夹角的调节,并令连接装置关于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的中点非对称设置,从而使电子设备的外形结构更加新颖,结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用户更加多样化的审美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第一本体15为板状形态,具有相反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侧部为板状形态的侧边区域;同样的,第二本体16为板状形态,具有相反的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二侧部为板状形态的侧边区域;第一夹角或第二夹角为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的夹角,该第一基准面为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在的平面)的平面,第二基准面为第三面和第四面之间(包括第三面和第四面所在的平面)的平面。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上述的第一本体15即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机部分,而第二本体16则为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部分。当然,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为其他设备,例如翻盖手机等。

在上述形态中,第一面和第二面分别指的是板状第一本体15上的面积最大的两个面,同样的,第三面和第四面也分别指的是板状第二本体16上的面积最大的两个面,这些面可能是不平整的表面,但可以将其视为平面,该被视为平面的面,可以是不平整表面的平均面(即位于不平整表面上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中点所在的平面),或者也可以是平均面的平行面,或者还可以是不平整表面上面积较大的平整部分所在的平面。进一步的,如果将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均视为平面,则上述的第一基准面即为第一面或第二面中的一者,第二基准面积为第三面或第四面中的一者,再或者也可以令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为上述提到的平均面、平行面等。

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的相对运动方式,包括两者之间依据连接装置相对转动,即通过连接装置的连接,能使电子设备具有下列姿态中的至少两种:

第二面和第三面相对,且第二面和第三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阙值,该第一阙值可以为10度,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此种形态为笔记本电脑的闭合形态;

第一面和第四面相对,且第一面和第四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阈值,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此时的笔记本电脑为主机部分和屏幕部分背靠背的形态,即平板形态;

第一面和第四面相对,且第一面和第四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此第二阙值可以为90度,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此时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部分相对于主机部分翻转的角度为90度~350度,将此种状态的笔记本电脑置于桌面上时,笔记本电脑处于站立状态,其形态类似于帐篷,并且屏幕位于外侧面上;

第二面和第三面夹角大于第二阙值,小于第三阈值,此第三阙值可以为180度,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此时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部分相对于主机部分翻转的角度为90度~180度,将此种状态的笔记本电脑置于桌面上,并令主机部分平放于桌面上,则屏幕部分处于便于人眼观看的倾斜位置,笔记本电脑以正常的笔记本形态进行工作,如图1所示。

从上述多种姿态中可以看出,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此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部分和主机部分之间能够实现360度的旋转,由于此种360度旋转的笔记本电脑具有上述多种工作姿态,满足了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所以优选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为能够实现360度旋转的笔记本电脑。

此外,由于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的相对运动方式使得电子设备具有上述姿态中的至少两种,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仅具有上述姿态中的某几种,例如令电子设备仅具有闭合形态和正常的笔记本形态。当电子设备为仅具有闭合形态和正常的笔记本形态的笔记本电脑时,该笔记本电脑可以为非360度旋转的笔记本电脑。

当然,在具有上述姿态的基础上,电子设备也可以不为笔记本电脑,例如令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均为显示屏,即电子设备为两个显示屏通过连接装置转动连接的设备。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上设置该连接装置时,在非对称设置的前提下,连接装置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

令连接装置在整体上偏离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的中点设置,即,使连接装置位于中点的一侧,或者可以理解为组成连接装置的各功能机构之间的对称中心点不为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的中点,或者各功能机构之间关于任意一点都不对称,也就是说,无论组成连接装置的各功能机构如何设置,连接装置在整体上均呈现为非对称;

或者,令连接装置在整体上关于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的中点对称设置,而组成该连接装置的各功能机构则关于此中点非对称设置,即不同的功能机构分别位于中点的两侧,且与中点的距离不同。

上述设置方式,均为连接装置的非对称设置方式,且均能够保证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之间的顺利转动,但基于与其他组件更好配合的考虑,本实施例优选第二种设置方式,即连接装置整体上关于中点对称设置,但其各功能机构则非对称设置。

另外,上述设置方式中的非对称,包括多种情况的非对称,例如可以仅为相同部件之间设置位置的非对称(即ab-ab的设置方式,在“ab-ab”中,横线可以理解为对称重点,而a和b则分别指的是同一部件的不同两端,或者不同的两个部件),也可以为相同部件之间的镜面对称(即ab-ba的设置方式),还可以为所有细节、所有结构的镜面对称(也即ab-ba的设置方式)等。

同时,上述的非对称还主要体现在各功能机构的外露部件上,例如外露的壳体、外露的电子器件等,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不可见结构件(例如走线通道、转轴等)、电子器件(例如天线、数据线等)则可以为非对称设置,也可以为对称设置。

本申请中,非对称设置指的是电子设备外观上的结构、器件等在宏观上的设置方式,即可以被一般使用者直接感知的设置方式,而一些细节的非对称设置,例如壳体上花纹线条的非对称设置、大量相同结构(例如小孔)的少量分布不均匀、器件关于中点偏离几毫米等改进,均不在本申请所说的非对称设置的范围之内。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上述结构中的功能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机构1;第二转轴机构2,与第一转轴机构1同轴设置,并且该第二转轴机构2的长度不同于第一转轴机构1的长度,其中,第一转轴机构1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二转轴机构2包括第二壳体201,长度不同主要体现在第一壳体101的长度不同于第二壳体201的长度。本实施例中,非对称设置可以仅通过前述内容中提到的设置位置的非对称来进行体现,但为了更加突出非对称设置的方式,同时也为了与其他组件(例如后续提到的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更好的进行装配,还进一步的优选功能机构的自身长度不同,即令第一转轴机构1和第二转轴机构2的长度不同,主要体现在两者壳体的长度不同,从而在设置位置和结构两方面上均体现出非对称设置。

令功能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机构1和第二转轴机构2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转轴机构的数量还可以为更多个,对此不作限定。

因为第一转轴机构1和第二转轴机构2的长度不同,具体的可以令第一转轴机构1的长度大于第二转轴机构2的长度,或者令第二转轴机构2的长度大于第一转轴机构1的长度,而其他组件(例如后续提到的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又设置在长度较大的转轴机构上,所以其他组件有可能设置在第一转轴机构1上,也有可能设置在第二转轴机构2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壳体101的长度大于第二壳体201的长度,并使其他组件与第一转轴机构1进行组装。

此第一转轴机构1优选为能够实现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相对360度翻转的双轴同动机构,同样的,第二转轴机构2也优选为能够实现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相对360度翻转的双轴同动机构,并且同轴设置的第一转轴机构1和第二转轴机构2中,一者的两个转轴与另一者的两个转轴一对一的同轴设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优化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电子设备中优选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机构1上的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如图3-图6所示,该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与第一本体15或第二本体16通信连接。由于第一转轴机构1的长度大于第二转轴机构2的长度,导致其具有相对较大的安装空间,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且对安装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在第一转轴机构1上设置了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该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能够配合电子设备的其他模组进行工作。

另外,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不仅可以仅设置在长度较大的第一转轴机构1上,而且也可以设置在长度较小的第二转轴机构2上,或者令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为多个,并在两个转轴机构上均有设置。当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为多个时,这些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可以为相同的类型,例如均为后续提到的扬声器或显示屏,也可以为不同的类型,例如一个或一部分为扬声器,另一个或另一部分为显示屏等。

并且,当转轴机构为大于两个的更多个时,多个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可以在多个转轴机构上自行随意配置,例如,三个转轴机构上都设置有扬声器,或都设置有显示屏,或其中的一者上设置扬声器,另两者上设置显示屏等。进一步的,在三个转轴机构上都设置有扬声器的基础上,还可以令三者上的扬声器中,位于左侧一者上的为左声道扬声器,位于右侧一者上的为右声道扬声器,中间一者上的则为低音扬声器等。

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同样具有多种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优选将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设置在第一壳体101的内腔中,并且第一壳体101上开设有连通内腔的开口7,使得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输出的媒体信息能在第一壳体101的外部被感知,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优选将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设置在第一壳体101的内腔中,是因为第一壳体101的内腔中具有多余的安装空间,可以实现安装空间的充分利用,还能够通过第一壳体101的覆盖,对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提供防护,并且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外形美观程度,所以优选此种设置方式。由于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输出的媒体信息需要被用户感知,为了保证其正常工作,所以在第一壳体101上开设了开口7,令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输出的媒体信息能够通过该开口7被用户在第一壳体101之外感知。

优选的,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为与第一本体15(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此第一本体15为主机部分)通信连接的扬声器,用以提高电子设备的音响效果,而开口7则为出音孔,并且为了得到更好的美观效果,还令出音孔为呈矩阵排布的多个,全部出音孔在第一壳体101上的分布面积大于扬声器所对应的壳体面积。

此外,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还可以为与第二本体16(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此第一本体15为屏幕部分)通信连接的显示屏,以扩展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而开口7则为用户观看显示界面的窗口。当然,此显示屏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一壳体101的内部,而是铺设在第一壳体101的外表面上。

具体的,令第一转轴机构1的第一端与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连接,第二转轴机构2的第二端与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连接,连接位置为如图1、图2、图4和图5中设置有连接板13的部位。此种设置方式,在非对称设置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限定了两个转轴机构与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的连接位置,即第一转轴机构1和第二转轴机构2与本体(包括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的连接位置是对称的。具体的是,第一转轴机构1的第一端为其两端中距离第二转轴机构2更远的一端(可以称为a端),第一转轴机构1的第二端则为其两端中距离第二转轴机构2更近的一端(可以称为b端),第二转轴机构2的第一端为其两端中距离第一转轴机构1更近的一端(同样可以称为a端),第二转轴机构2的第二端为其两端中距离第一转轴机构1更远的一端(同样可以称为b端),则上述设置方式为ab-ab,而第一转轴机构1和第二转轴机构2与本体的连接端分别为b端和a端,这两端位于连接装置整体结构的两端,其关于连接装置的中心点对称。

基于连接端部对称的结构,本实施例还进一步优选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模组5,该连接模组5连接第一转轴机构1的第二端(b端)和第二转轴机构2的第一端(a端),即位于第一转轴机构1和第二转轴机构2之间,如图1、图1、图2、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其具体包括:第一连接件501,连接第一壳体101的第二端;第二连接件502,连接第二壳体201的第一端;第一支撑件503,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501和第二连接件502,并与第一本体15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504,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501和第二连接件502,并与第二本体16固定连接。在此结构中,第一连接件501和第二连接件502分别用于与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1连接,第一支撑件503和第二支撑件504的相同之处是设置方式相同,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件501和第二连接件502,并能够相当于第一连接件501和第二连接件502转动,而不同之处则是第一支撑件503用于与第一本体15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504用于与第二本体16固定连接。因为连接装置分布在整个第一侧壁和整个第二侧壁上,导致第一转轴机构1(更具体的是第一壳体101)的长度较大,其在转动过程中,可能会因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令第一壳体101发生震动,并且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内部的扬声器在放音时也会造成第一壳体101的震动,所以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出现,提高工作稳定性,在第一转轴机构1和第二转轴机构2之间设置了连接模组5,此连接模组5不仅实现了第一转轴机构1和第二转轴机构2的对接,而且还将其对接端与第一本体15和第二本体16连接,实现了对接端的固定。此外,在不考虑上述因素的前提下,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模组5,而是令第一转轴机构1和第二转轴机构2直接对接。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501上设置有凸出其表面并用于与第一壳体101的内壁接触的第一凸块505;第二连接件502上设置有凸出其表面并用于与第二壳体201的内壁接触的第二凸块506,如图4和图8所示。由于第一支撑件503和第二支撑件504需要相对于第一连接件501和第二连接件502进行转动,所以设置第一凸块505和第二凸块506,能够使得第一壳体101与第一连接件501之间、第二壳体201与第二连接件502之间具有更大的装配间隙,避免第一壳体101与第一连接件501、第二壳体201与第二连接件502之间由于紧密贴合而与转动的第一支撑件503和第二支撑件504发生摩擦,避免第一支撑件503和第二支撑件504发生磨损,也避免噪音的产生,同时还使得第一支撑件503和第二支撑件504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件501和第二连接件502更加顺畅的进行转动。

上述结构中,优选第一凸块505与第一连接件501为一体结构,第二凸块506与第二连接件502为一体结构,并且材质均为聚甲醛。一体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牢固性,而聚甲醛材质具有较高的耐磨性,不仅提高了第一壳体101与第一连接件501、第二壳体201与第二连接件502的连接效果,而且也使得第一支撑件503、第二支撑件504与第一连接件501、第二连接件502的转动连接更加可靠。

本实施例中,在设置有连接模组5的基础之上,还通过该连接模组5实现走线。

因为在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的走线,都是通过转轴实现的,此种设置方式并不适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所以基于设置有两个转轴机构、两个转轴机构中的一者长度较大、连接模组5位于两个转轴机构之间的新型设置方式,设计了通过此连接模组5实现走线的方式。并且,通过连接模组5实现了新方向的走线,即不仅包括从第一本体15向第二本体16的走线方向,还包括从第一本体15向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的走线方向。

具体的是,连接模组5中设置有排布导线的走线通道,如图7所示,走线通道包括排布第一导线6的第一走线通道和排布第二导线7的第二走线通道,第一导线6用于通信连接第一本体15和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第二导线7用于通信连接第一本体15和设置在第二本体16上的第二多媒体输出模组。其中,优选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和第二多媒体输出模组的类型不同,例如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可以为前面所说的输出音频的扬声器,而第二多媒体输出模组则可以为显示图像、视频的显示屏,更优选该显示屏即为电子设备自身的显示屏(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该显示屏即为屏幕部分上的显示屏)。当然,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和第二多媒体输出模组也可以为相同的类型,例如均为显示屏等。另外,无论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和第二多媒体输出模组为不同的类型还是相同的类型,与其连接的导线(即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7),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导线,例如均为usb数据线,也可以是针对传输数据的不同而采用的不同类型、粗细不同的导线,也就是说,设置在第一走线通道和第二走线通道内的导线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通道结构中,第二走线通道包括:进线通道8,开设在第一支撑件503上;出线通道10,开设在第二支撑件504上;连通通道9,连通进线通道8和出线通道10,开设在第一连接件501和/或第二连接件502上,如图7和图8所示。当第二多媒体输出模组优选为电子设备本身的显示屏时,通过第二走线通道的第二导线7即为视频连接线,其从第一本体15中引出后,依次经过进线通道8、连通通道9和出线通道10后进入到第二本体16中。又由于其传输的数据量相对较大,如果使用一根导线传输这些数据,会导致第二导线7的截面积较大(即第二导线7较粗),其不易在走线通道中穿过,所以本实施例优选采用截面积相对较小的两根导线来实现视频数据的传输,基于此,令两个连接件上均开设有连通通道9,以分别布置两根导线,而进线通道8和出线通道10则均为与两个连通通道9都连通的t型通道,如图7所示。

第一走线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开设在第一连接件501上;第二通道段,为开设在第一支撑件503上的进线通道8,并与第一通道段连通;其中,第一通道段为开设在第一连接件501外壁上的走线槽。第一走线通道用于布置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与第一本体15通信连接的较细导线,为了节省空间,同时也便于导线的排布,本实施例优选第二通道段即为开设在第一支撑件503上的进线通道8,即第一走线通道与第二走线通道共用部分通道。第一导线6的刚从第一本体15中引出的部分,与第二导线7一同进入该进线通道8中以实现走线。而在第一连接件501上,没有专门用于排布第一导线6的走线通道,并且由于第二导线7又完全占据了开设在第一连接件501上的连通通道9的空间,所以需要在第一连接件501上专门开设第一通道段,又由于连通通道9已经占据了第一连接件501的绝大部分体积,所以为了更合理的排布第一导线6,本实施例优选第一通道段为开设在第一连接件501的外壁上的长条形走线槽,第一导线6卡设在此走线槽中。第一导线6在排布时,首先经过进线通道8,然后进入到走线槽中,并通过走线槽最终进入到第一壳体101的内腔中以与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连接。

为了保证第一导线6的走线可靠性,还在第二通道段(即进线通道8内)内增设了挡圈11,该挡圈11的外壁与进线通道8的内壁贴合连接,如图5、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7均穿过该挡圈11,之后再分别进入到第一通道段和连通通道9中。第一导线6在进入到第一通道段中之前,先穿过挡圈11,通过挡圈11对第一导线6形成阻挡,以防止第一导线6从第一通道段中脱出至第一连接件501之外。

此外,挡圈11还优选为橡胶材质,其在阻挡第一导线6的同时,还能够将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7与进线通道8的内壁隔离,避免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7与进线通道8的内壁摩擦造成磨损。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501和第二连接件502通过圆套结构分别与第一支撑件503和第二支撑件504上的圆管结构转动的套接,并且在圆套结构上还开设有理线槽,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7均穿过该理线槽,以避免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7与第一连接件501、第二连接件502的孔口发生摩擦而造成导线的损伤。

而当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为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外侧的显示屏时,第一导线6进入到第一壳体101的内腔后再从内腔中穿出。

更加优选的,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套12,如图3、图4和图6所示,设置方式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设置在连接模组5和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的连接部位;或,

设置在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上,并与第一壳体101的内壁接触。

当优选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为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内的扬声器时,优选该扬声器为截面形状呈椭圆形的筒状结构,由于扬声器在放音时会震动,所以为了避免震动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使扬声器通过弹性套12与其他部件连接、接触。在一种设置方式中,将弹性套12设置在连接模组5和第一多媒体输出模组3的连接部位,具体的是令扬声器的一端伸入到弹性套12内,连接模组5的第一连接件501的一端也伸入到弹性套12内,通过弹性套12实现两者的弹性连接,此弹性套12在起到连接作用的同时,还能够缓冲扬声器的震动,以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的,还令弹性套12为多个,其中一者在连接扬声器和第一连接件501同时,其他的弹性套12则套设在扬声器的外侧,从而使得弹性套12的外壁凸出扬声器的外壁,并使这些弹性套12的外壁与第一壳体101的内壁接触,如图6所示,从而通过弹性套12将扬声器悬置于第一壳体101的内腔中,以使这些弹性套12起到减震、缓冲作用的同时还起到支撑、连接、固定的作用。此外,由于连接扬声器和第一连接件501的弹性套12也是套设在扬声器的外壁上,所以其也能够与第一壳体101接触,并起到支撑、连接、固定的作用。

具体的,优选弹性套12为三个,一者位于扬声器的一端并连接扬声器和第一连接件501,一者位于扬声器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壳体101接触,以对扬声器起到支撑、连接、减震、缓冲和固定的作用,同时扬声器的中间部位也设置有一个弹性套12,其同样与第一壳体101接触,从而起到支撑、连接、减震、缓冲和固定的作用。

此外,第一壳体101为采用两个半管段拼合而成的管状壳体,当扬声器通过弹性套12与第一壳体101接触时,本实施例还优选弹性套12与扬声器、第一壳体101均为密封接触,从而通过两个相邻设置的弹性套12、扬声器的外壁和第一壳体101的内壁围成空气的回流空间,从而进一步的减少震动的发生。

在扬声器靠近连接模组5的一端通过弹性套12与第一连接件501柔性连接的同时,扬声器远离第一连接件501的另一端,即靠近第一转轴机构1的一端,在通过弹性套12与第一壳体101连接的同时,还通过连杆14实现与第一转轴机构1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此连杆14的一端与第一转轴机构1连接,另一端抵接在扬声器的端部上。此种采用连杆14与第一转轴机构1连接、采用弹性套12与连接模组5连接的方式,不仅可以通过连杆14更好的实现扬声器的稳固安装,而且通过另一端的柔性连接还可以保证扬声器的正常振动,使得对扬声器的连接效果和扬声器的工作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兼顾。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电子设备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