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73516发布日期:2019-01-02 23:2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又名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项链、手链、服饰及鞋等。

智能穿戴领域已被大家所熟知,尤其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产品也是受到国内外诸多厂商的追捧。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

目前智能手表创新乏力,智能手表的表盘设计实现也比较平庸,当前所有智能手表的表盘显示都是比较统一的平面显示设计,如果有比较新颖的创意,或许能唤起智能手表的新的发展。当前智能手表表盘显示方案,简单来说分为两大类:

一、平面图像显示方案:即在表盘上显示平面图像。

二、平面图像显示+机械设计:在平面显示图像的基础上,结合硬件设计,实现一定程度的立体表面显示效果。

智能手表作为智能穿戴领域的代表作品,其发展遭遇瓶颈,成为一个鸡肋产品,缺乏创新。与腕表相比,其平面显示的效果也比较低端,不能凸显智能手表的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可穿戴设备显示屏的立体化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模型创建引擎保存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上的一个或多个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每个显示要素具有唯一的标识;

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引擎保存显示屏默认状态下显示的各个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各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

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上电,向显示引擎发送上电显示指令;

显示引擎接收该上电显示指令,根据自身保存的显示屏默认状态下显示的各个显示要素的标识,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各显示要素对应的立体模型,根据自身保存的显示屏默认状态下各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

显示引擎接收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对应显示要素的更改后的立体模型,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

所述立体模型包括:立体静态模型、立体动画模型、立体光照模型等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

所述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平移指令,则继续捕捉用户在显示屏上的触摸轨迹,当触摸停止时,将停止位置作为平移位置,将显示要素的标识和平移位置携带在平移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且,

所述显示引擎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包括:显示引擎将从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的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与平移位置对应位置处。

所述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旋转指令,将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旋转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或者,

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放大或缩小指令,则将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放大或缩小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

所述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确定该位置处对应两个前后显示的显示要素,记录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前后置换指令,则将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前后置换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

所述显示引擎接收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对应显示要素的更改后的立体模型,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包括:

显示引擎接收到该前后置换指令后,根据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确认该两显示要素当前在显示屏上的前后关系,然后确定该两显示要素进行前后置换后的前后关系,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该两显示要素的前后置换后的前后关系对应的立体模型,并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所述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若用户先后触摸了显示屏的两个位置,则确定该两显示位置对应的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相互交叠指令,则将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相互交叠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

所述显示引擎接收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对应显示要素的更改后的立体模型,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包括:

显示引擎接收到该相互交叠指令后,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该两显示要素相互交叠的立体模型,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光照条件发生变化,向可穿戴设备的光传感器获取当前光照参数,将该光照参数携带在立体光照模型更改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显示引擎接收该立体光照模型更改指令,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当前显示屏上各显示要素与当前光照参数对应的立体光照模型,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光照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确定该位置处对应两个前后显示的显示要素,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删除指令,则将该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删除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显示引擎接收该删除指令,确定该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将该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从显示屏上该位置处删除。

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

所述显示要素包括如下之一或任意组合:

手表品牌logo、装饰性物件、时间刻度、时针、分针、秒针、心率图、天气模型、电池状态模型、日期模型、表针轨迹、装饰性物件动画。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

立体模型创建引擎,用于保存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上的一个或多个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每个显示要素具有唯一的标识;

信息处理引擎,用于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上电,向显示引擎发送上电显示指令;

显示引擎,用于保存显示屏默认状态下显示的各个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各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接收信息处理引擎发来的上电显示指令,根据自身保存的显示屏默认状态下显示的各个显示要素的标识,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各显示要素对应的立体模型,根据自身保存的显示屏默认状态下各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

所述信息处理引擎进一步用于,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

所述显示引擎进一步用于,接收信息处理引擎发来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对应显示要素的更改后的立体模型,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

所述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检测到用户触摸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平移指令,则继续捕捉用户在显示屏上的触摸轨迹,当触摸停止时,将停止位置作为平移位置,将显示要素的标识和平移位置携带在平移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且,

所述显示引擎将从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的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与平移位置对应位置处。

所述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旋转指令,将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旋转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或者,

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放大或缩小指令,则将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放大或缩小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

所述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确定该位置处对应两个前后显示的显示要素,记录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前后置换指令,则将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前后置换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且,

所述显示引擎接收到该前后置换指令后,根据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确认该两显示要素当前在显示屏上的前后关系,然后确定该两显示要素进行前后置换后的前后关系,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该两显示要素的前后置换后的前后关系对应的立体模型,并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所述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若检测到用户先后触摸了显示屏的两个位置,则确定该两显示位置对应的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相互交叠指令,则将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相互交叠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且,

所述显示引擎接收到该相互交叠指令后,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该两显示要素相互交叠的立体模型,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所述信息处理引擎进一步用于,检测到光照条件发生变化,向可穿戴设备的光传感器获取当前光照参数,将该光照参数携带在立体光照模型更改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且,

所述显示引擎进一步用于,接收该立体光照模型更改指令,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当前显示屏上各显示要素与当前光照参数对应的立体光照模型,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光照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所述信息处理引擎进一步用于,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确定该位置处对应两个前后显示的显示要素,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删除指令,则将该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删除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

所述显示引擎进一步用于,接收到该删除指令,确定该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将该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从显示屏上该位置处删除。

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

本发明能够实现可穿戴设备显示屏的立体化显示效果,使得可穿戴设备的显示更加丰富、多样化、更加真实自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一的智能手表的表盘示例图;

图5-1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二的智能手表的表盘示例图一;

图5-2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二的智能手表的表盘示例图二;

图6-1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三的智能手表的表盘示例图;

图6-2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三的智能手表的表盘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方法流程图,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1: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模型创建引擎保存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上的一个或多个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每个显示要素具有唯一的标识,其中,立体模型采用立体显示渲染技术创建。

立体模型包括:立体静态模型、立体动画模型、立体光照模型等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对于一个显示要素,其立体模型可以包括:立体静态模型、立体动画模型、立体光照模型等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

立体静态模型是相对立体动画模型而言的。立体静态模型是静态模型,没有动画效果;而立体动画模型是动态的,具有动画效果,例如心脏跳动模型。

立体光照模型是一个显示要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立体模型。例如:在白天的不同时段以及晚上,一个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的高度、宽度以及阴影位置都是不同的。

步骤102: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引擎保存显示屏默认状态下显示的各个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各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

步骤103: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上电,向显示引擎发送上电显示指令。

步骤104:显示引擎接收该上电显示指令,根据自身保存的显示屏默认状态下显示的各个显示要素的标识,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各显示要素对应的立体模型,根据自身保存的显示屏默认状态下各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

步骤105: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

步骤106:显示引擎接收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对应显示要素的更改后的立体模型,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

在实际应用中,步骤105可具体包括: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平移指令,则继续捕捉用户在显示屏上的触摸轨迹,当触摸停止时,将停止位置作为平移位置,将显示要素的标识和平移位置携带在平移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同时,

步骤106可具体包括:显示引擎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包括:显示引擎将从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的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与平移位置对应位置处。

在实际应用中,步骤105还可具体包括: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旋转指令,将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旋转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或者,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放大或缩小指令,则将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放大或缩小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

在实际应用中,步骤105还可具体包括: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确定该位置处对应两个前后显示的显示要素,记录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前后置换指令,则将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前后置换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同时,

步骤106具体包括:显示引擎接收到该前后置换指令后,根据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确认该两显示要素当前在显示屏上的前后关系,然后确定该两显示要素进行前后置换后的前后关系,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该两显示要素的前后置换后的前后关系对应的立体模型,并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在实际应用中,步骤105还可具体包括:若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先后触摸了显示屏的两个位置,则确定该两显示位置对应的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相互交叠指令,则将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相互交叠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同时,

步骤106具体包括:显示引擎接收到该相互交叠指令后,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该两显示要素相互交叠的立体模型,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法还可包括: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光照条件发生变化,向可穿戴设备的光传感器获取当前光照参数,将该光照参数携带在立体光照模型更改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显示引擎接收该立体光照模型更改指令,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当前显示屏上各显示要素与当前光照参数对应的立体光照模型,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光照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法还可包括: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确定该位置处对应两个前后显示的显示要素,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删除指令,则将该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删除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显示引擎接收该删除指令,确定该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将该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从显示屏上该位置处删除。

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显示要素可包括如下之一或任意组合:手表品牌logo、装饰性物件、时间刻度、时针、分针、秒针、心率图、天气模型、电池状态模型、日期模型、表针轨迹、装饰性物件动画。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方法流程图,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01:预先采用opengl、vulkan等立体显示渲染技术,创建智能手表表盘的一个或多个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并将创建的一个或多个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保存到智能手表的立体模型创建引擎中,其中每个显示要素具有唯一的标识。

立体模型包括:立体静态模型、或/和立体动画模型、或/和立体光照模型等。对于一个显示要素,其立体模型可以包括:立体静态模型、立体动画模型、立体光照模型等中的一个或任意组合。

同一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可有多个,每个对应不同的显示参数,显示参数包括:静态参数、或/和动画参数、或/和光照参数等。

例如:同一显示要素的立体静态模型可有多个,每个对应不同的静态参数,静态参数例如:缩放倍数、旋转角度等;

同一显示要素的立体动画模型可有多个,每个对应不同的动画参数,动画参数例如:旋转、心跳频率(如:不同心跳频率下的心脏跳动模型)等。

同一显示要素的立体光照模型可有多个,每个对应不同的光照参数如:光照角度等。

立体模型创建引擎可具备交互接口,以供开发人员编辑显示要素的自定义立体模型,也可提供操作接口,以供使用者操作,如供使用者触摸调表针以便校准时间等。

表盘上的显示要素包括:品牌logo、装饰性物件、时间刻度、时针、分针、秒针、心率图(包括心率指示、刻度、指针和心脏跳动模型)、天气模型(包括温度显示、刻度、指针和天气情况简图)、电池状态模型(包括:电量、刻度、指针和小电池图标)以及日期模型(包括日期、星期等)中的一个或任一组合。

表盘上相关模型的动画效果,如动态调整光线、表针轨迹、装饰性物件动画等之一或任意组合。

步骤202:在智能手表的显示引擎中保存表盘默认状态下显示的各个显示要素的标识、各显示要素对应的立体模型的类型以及各显示要素在表盘上的位置。

其中,立体模型的类型包括:立体静态模型、立体动画模型以及立体光照模型等。

步骤203:智能手表的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智能手表上电,向智能手表的显示引擎发送上电显示指令。

步骤204:智能手表的显示引擎接收该上电显示指令,在自身保存的表盘默认状态下显示的各个显示要素的标识和各显示要素对应的立体模型的类型,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各显示要素对应的立体模型,根据自身保存的表盘默认状态下各显示要素在表盘上的位置,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表盘的对应位置上。

步骤205: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发送要更改显示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

更改方式如:平移、旋转、缩放、删除、前后置换、或相互交叠等。

例如: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长按(按压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长)表盘上某一位置,则从自身保存的按压操作指令集(如:平移、旋转、缩放、删除、前后置换、相互交叠等)显示在表盘上,待用户选择某一操作指令后,将按压位置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用户选择的操作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

步骤206:显示引擎接收要更改显示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对应显示要素的更改后的立体模型,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表盘的对应位置上。

例如: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长按(按压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长)表盘上某一位置,则从自身保存的按压操作指令集显示在表盘上,则:

1)若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选择了平移指令,则之后信息处理引擎捕捉用户手指在表盘上的触摸轨迹,当用户手指触摸停止时,将停止位置作为平移位置,将用户初始按压位置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和平移位置携带在平移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显示引擎接收到该平移指令后,根据显示要素的标识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该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将该立体模型显示在表盘上与平移位置对应位置处;

2)若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选择了旋转指令,则将用户按压位置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旋转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显示引擎接收到该旋转指令后,根据显示要素的标识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该显示要素的旋转立体模型,将获取的旋转立体模型显示在表盘上该显示要素的原位置处;

3)若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选择了放大(或缩小)指令,则将用户按压位置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放大(或缩小)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显示引擎接收到该放大(或缩小)指令后,根据显示要素的标识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该显示要素的放大(或缩小)立体模型,具体地,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发送携带放大指示和该显示要素标识的立体模型获取指令,然后将获取到的放大(或缩小)立体模型显示在表盘上该显示要素的原位置处。具体地,将获取的放大(或缩小)立体模型与该显示要素的原立体模型的显示中心对齐后进行显示;

4)若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用户选择了删除指令,则将用户按压位置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删除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显示引擎接收到该删除指令后,将该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从表盘上删除;

5)若用户长按位置处对应两个前后显示的显示要素,且用户选择了前后置换指令,则信息处理引擎将用户按压位置对应的两个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前后置换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显示引擎接收到该指令后,根据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确认该两显示要素当前的前后关系,然后确定该两显示要素进行前后置换后的前后关系,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该两显示要素的前后置换后前后关系对应的立体模型,具体地,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发送携带该显示要素标识和前后关系(如:哪个显示要素在前、哪个显示要素在后的指示)的立体模型获取指令,并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表盘上对应位置处;

6)若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先后长按了表盘的两个位置,且用户选择了相互交叠指令,则信息处理引擎将用户两次按压位置对应的两个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相互交叠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显示引擎接收到该指令后,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该两显示要素相互交叠后的立体模型,具体地,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发送携带该两显示要素标识和相互交叠指示的立体模型获取指令,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表盘上对应位置处,例如:默认将交叠叠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第一次按压位置处,或者默认将相互交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第二次按压位置处。

又例如:在户外环境中,光照条件下,用户抬腕,智能手表的信息处理引擎检测到该抬腕行为,向智能手表的光传感器获取当前光照参数,将该光照参数携带在立体光照模型获取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显示引擎接收该指令,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获取当前表盘上各显示要素与当前光照参数对应的立体光照模型,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光照模型显示在表盘上对应位置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位于可穿戴设备上,该装置主要包括:立体模型创建引擎31、信息处理引擎32和显示引擎33,其中:

立体模型创建引擎31,用于保存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上的一个或多个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每个显示要素具有唯一的标识,其中,立体模型采用立体显示渲染技术创建。

信息处理引擎32,用于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上电,向显示引擎发送上电显示指令。

显示引擎33,用于保存显示屏默认状态下显示的各个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各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接收信息处理引擎32发来的上电显示指令,根据自身保存的显示屏默认状态下显示的各个显示要素的标识,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31获取各显示要素对应的立体模型,根据自身保存的显示屏默认状态下各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

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处理引擎32进一步用于,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33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且,

显示引擎33进一步用于,接收信息处理引擎32发来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31获取对应显示要素的更改后的立体模型,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

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处理引擎32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33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检测到用户触摸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平移指令,则继续捕捉用户在显示屏上的触摸轨迹,当触摸停止时,将停止位置作为平移位置,将显示要素的标识和平移位置携带在平移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33,且,

显示引擎33将从立体模型创建引擎31获取的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与平移位置对应位置处。

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处理引擎32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33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旋转指令,将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旋转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33;或者,

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则确定该位置处对应的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放大或缩小指令,则将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放大或缩小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33。

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处理引擎32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33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确定该位置处对应两个前后显示的显示要素,记录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前后置换指令,则将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前后置换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33;且,

显示引擎33接收到该前后置换指令后,根据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确认该两显示要素当前在显示屏上的前后关系,然后确定该两显示要素进行前后置换后的前后关系,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31获取该两显示要素的前后置换后的前后关系对应的立体模型,并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处理引擎32检测到用户输入显示更改指令,确定该指令对应的显示要素以及更改方式,向显示引擎33发送确定的各显示要素的标识以及更改方式包括:

若检测到用户先后触摸了显示屏的两个位置,则确定该两显示位置对应的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相互交叠指令,则将该两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相互交叠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33;且,

显示引擎33接收到该相互交叠指令后,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31获取该两显示要素相互交叠的立体模型,将获取到的立体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处理引擎32进一步用于,检测到光照条件发生变化,向可穿戴设备的光传感器获取当前光照参数,将该光照参数携带在立体光照模型更改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33;且,

显示引擎33进一步用于,接收该立体光照模型更改指令,向立体模型创建引擎31获取当前显示屏上各显示要素与当前光照参数对应的立体光照模型,将获取到的各显示要素的立体光照模型显示在显示屏上对应位置处。

在实际应用中,信息处理引擎32进一步用于,检测到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一位置处,确定该位置处对应两个前后显示的显示要素,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删除指令,则将该显示要素的标识携带在删除指令中发送给显示引擎33;

显示引擎33进一步用于,接收到该删除指令,确定该显示要素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将该显示要素的立体模型从显示屏上该位置处删除。

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

图4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一的智能手表的表盘示例图。该表盘中,表针、背景等均为全立体模型,且不同立体模型可以相互叠加。其中的立体模型可以进行相应操作,如其中天气插件和健康插件之间可互相平移、置换,其中的刻度可旋转、相互交叠等,立体模型还可有阴影、光照、动态效果等各种立体效果。

图5-1和5-2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二的智能手表的表盘示例图。该表盘中无表针,背景等均为全立体模型,且不同立体模型可以相互叠加。其中的立体模型可以进行相应操作,如平移、旋转、前后置换,相互交叠等,从侧面看,可以看到该立体模型有深度效果,还可有阴影、光照、动态效果等各种立体效果。

图6-1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三的智能手表的表盘示例图。该表盘中,表针、背景等均为全立体模型。其中的立体模型可以进行相应操作,如平移、旋转、前后置换,相互交叠等,从侧面看,可以看到该立体模型还可有阴影、光照、动态效果等各种立体效果。从侧面看过去,有一定的光影效果,表针的阴影也会投射到立体模型中处于表针下方的部件上。图6-2为本发明应用示例三的智能手表的表盘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应用本发明,使得可穿戴设备的显示更加立体、丰富、多样化、更加真实自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