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红外触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2229发布日期:2018-12-14 21:3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抗干扰红外触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红外线触控装置,具体为一种抗干扰红外触摸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线技术触摸屏由装在触摸屏外框上的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应元件构成,在屏幕表面上,形成红外线探测网,触摸物体可阻挡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进而触点的位置被转化成触控的坐标位置而实现操作的响应。在红外线式触控屏上,屏幕的四边排布的电路板装置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

基于红外线技术触摸屏的原理,可以将其与投影仪结合,在户外搭建可以互动的触摸投影屏幕。该设备由投影仪与红外触控仪组成,红外线发射元件与接收感应元件安装在红外触控仪上。该设备相较于其他触控屏的优点在于,体积小易搬运;投放的图像大,适用范围广,以普通的墙面作为投射主体;成本低,投影仪加上红外触控仪的成本远比同等尺寸的其他类型的触控屏成本低。存在的问题是:投影仪投放画面到墙面上时,由于户外的墙面多数凹凸不平,当红外触控仪安装后有部分红外线始终被墙面的凸起遮挡,导致红外触控仪在该凸起所在的水平线与垂直线上都无法正常感应。该凸起所在的位置在本方案中称之为死点。遇到该情况的常规做法是关闭该死点对应的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应元件,但该方式无疑降低了红外触控仪的感应精度,且在墙面死点过多的情况,红外触控仪会有大面积的区域无法感应,导致红外触控仪精度严重下降,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安装后发现墙面死点较多的情况下,能够自行调整确保红外触控仪依然能正常运作的抗干扰红外触摸装置。

本发明提供基础方案是:抗干扰红外触摸装置,包括投影仪与红外触控仪,所述红外触控仪包括红外触控框、安装座以及伸缩件,所述安装座固定于墙面上,所述伸缩件一端连接安装座,另一端连接红外触控框,所述红外触控框上设有若干的红外线发射件与若干的红外线接收感应件,所述红外线发射件发射的红外线平行于墙面;

还包括触控调控模块,用于根据红外线接收感应件的感应到墙面上有超过设定数量的死点时,控制伸缩件伸长使红外触控框与墙面的距离增大,直至墙面上死点的数量等于或小于设定的数量时,控制伸缩件停止伸长。

原理:发现死点较多后,触控调控模块使红外触控框与墙面的间距扩大,使红外线发射件发射的红外线矩阵能够逐渐远离墙面,当红外线矩阵与墙面的距离能大于凸起与墙面间距离时,就能消除凸起造成的死点。因为加大红外触控框与墙面的距离后影响红外触控仪的精度,因此根据实际的情况设定可以接受的凸起,避免因少数凸起的原因过度影响了红外触控仪的精度。

因为红外线发射件与红外线接收感应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才能保证红外触控仪正常使用。所以本方案中红外线发射件与红外线接收感应件固定在红外触控框上,使二者位置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备相对于墙面的距离,在精度与实用性上取得平衡,使方案可以在墙面凸起较多的情况下正常使用。

进一步,红外触控框上设置涂刷辊,所述涂刷辊的下端面与红外线矩阵重合,所述涂刷辊表面粘附有色粘胶。

有益效果:初步完成红外触控框与墙面距离的调控,使红外触控框高于多数凸起,剩下少数凸起由涂刷辊进行标识。标识过程:涂刷辊会随着红外触控框一同上升,涂刷辊从一端滑动到另一端后,高于涂刷辊的凸起将会被涂覆有色粘胶,有色粘胶能标识凸起位置,方便安装人员对凸起进行处理,由于是物理的涂刷,不受红外触控仪本身性能缺陷的限制,所以能将墙面上所有的凸起显示。

进一步,所述投影仪包括校正投影模块,所述校正投影模块用于根据红外线接收感应件的感应情况确认墙面上的死点的位置,并根据死点的位置控制投影仪在死点处投射十字投影。有益效果:十字投影标识死点的位置,供工作人员寻找,同时在工作人员对墙面凸起进行处理时,投影同时也及时反映凸起的情况,当凸起被处理后,十字投影是否存在显示了凸起的处理情况。

进一步,还包括反射件,反射件包括壳体、粘接垫、横向反射组件以及竖向反射组件,所述粘接垫固定在壳体的下端面,粘接垫固定在墙面上,粘接垫的端面上设有螺栓孔,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在粘接垫上,横向反射组件与竖向反射组件均固定在壳体内,所述横向反射组件内设有横向光通道,所述横向光通道中部拱起,横向光通道设有横向进光口与横向出光口,红外线发射件发射的红外线从横向进光口射入,从横向出光口射出,横向光通道使红外线在射入前同射入后共线;所述竖向反射组件内设有竖向光通道,所述竖向光通道中部拱起,竖向光通道设有竖向进光口与竖向出光口,红外线发射件发射的红外线从竖向进光口射入,从竖向出光口射出,竖向光通道使红外线在射入前同射入后共线。

问题:红外接触框与墙面距离过大会影响红外触控仪的精度,其原因在于使用者用手或者其他工具阻挡红外线时,通常不是以垂直于墙面的方式接触墙面,而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手指触碰墙面的方式为例,使用时,使用者以为的触控点是指尖触碰墙面的位置,由于手指触碰墙面时多数为倾斜状,同时红外线矩阵距离墙面的距离过大,导致实际的触控点为指尖以上的指节,这就造成预想触控点与实际触控点的偏差。综上所述红外线矩阵距离墙面越远,红外触控仪的触控精度就越低。

有益效果:为了避免因墙面上局部的几个不易排除的凸起,致使红外接触框与墙面间的距离过大,设置了反射件,反射件的作用:由反射件覆盖凸起,由反射件的横向发射组件引导横向的光,竖向反射组件引导竖向的光,使光绕过凸起。使红外触控仪不用提高红外触控框,也使红外触控仪凸起所在横线和竖线的正常触控。反射件的设置提升了红外触控仪的整体触控精度。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有十字凸起。有益效果:十字凸起辅助校正反射件的方向,使反射件能正常运作。

进一步,还包括横滑杆与竖滑杆,所述红外触控框的内侧设有若干对安装槽,一对安装槽中的一个设置于红外线发射件的上方,一对安装槽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红外线接收感应件的上方,所述横滑杆的两端能够分别安装在一对横向设置的安装槽中,所述竖滑杆的两端能够分别安装在一对竖向设置的安装槽中,所述反射件设有供横滑杆穿过并滑动连接的横滑孔,所述反射件设有供竖滑杆穿过并滑动连接的竖滑孔。有益效果:由于相互配合的红外线发射件与红外线接收感应件位置要求较为精准,要将反射件精准的安装到位较为困难,因此设置横滑杆与竖滑杆,在知晓死点位置后,将横滑杆与竖滑杆安装在死点对应的一对安装槽中。然后横滑杆先穿过反射件的横滑孔,然后竖滑杆穿过反射件的竖滑孔,就能准确的将反射件安装到死点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抗干扰红外触摸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反射件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红外触控框1、红外线发射件2、红外线接收感应件3、安装座4、伸缩件5、反射件6、壳体61、十字凸起62、横向光通道63、竖向光通道64、墙面7、涂刷辊8、横滑杆9、横滑孔91、竖滑杆10、竖滑孔101、凸起19。

实施例:抗干扰红外触摸装置,包括投影仪与红外触控仪,如图2所示红外触控仪包括红外触控框1、安装座4、伸缩件5以及触控调控模块。安装座4通过吸盘或者螺栓固定于墙面7上,伸缩件5一端连接安装座4,另一端连接红外触控框1,伸缩件本实施例采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推杆由电机驱动丝杠带动伸缩。如图1所示,红外触控框1上横向设置的12个红外线发射件与横向设置的12个红外线接收感应件,同样红外触控框1上还设置有竖向设置的12红外线发射件2与竖向设置的12红外线接收感应件3。红外线发射件发射的红外线矩阵平行于墙面7。

在安装的过程中要保证红外线发射件2与红外线接收感应件3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才能保证红外触控仪正常使用。所以本方案中红外线发射件2与红外线接收感应件3均通过螺栓固定在红外触控框1上。红外触控框1上竖向滑动连接有涂刷辊8,涂刷辊8的下端面与红外线矩阵重合,涂刷辊8表面粘附有色粘胶。

使用时,如图2所示,发现墙面凸点较多,导致红外触控仪死点超过3处后,触控调控模块控制伸缩件5伸长使红外触控框1与墙面7的距离增大,直至墙面7上死点的数量等于或小于3时,控制伸缩件5停止伸长,也就是停止电动推杆的电机转动。红外触控框1与墙面7的间距扩大,使红外线发射件2发射的红外线矩阵能够逐渐升高,当红外线矩阵能高于墙面7的大部分凸起19时,就能消除大部分凸起19造成死点。

当墙面7上死点的数量等于或小于3时,剩下少数凸起19由涂刷辊8进行标识。标识过程:如图1所示涂刷辊8从上端滑动到下端后,高于涂刷辊8下端的凸起19将会被涂覆有色粘胶,有色粘胶能标识凸起19位置,方便安装人员对凸起19进行处理,由于是物理的涂刷,不受红外触控仪本身性能缺陷的限制,所以能将墙面7上引起死点的所有凸起19位置进行标识。

本实施例中不仅有涂刷辊对凸起进行标识,投影仪的校正投影模块也能显示有死点的位置。校正投影模块用于根据红外线接收感应件3的感应情况确认墙面7上的死点的位置,并根据死点的位置控制投影仪在死点处投射十字投影。

在引起死点的凸起被标识出后,就可以通过安装反射件6对凸起19进行处理。反射件6的作用:由反射件6覆盖凸起19,由反射件6的横向发射组件引导横向的光,竖向反射组件引导竖向的光,使光绕过凸起19。使红外触控仪不用提高红外触控框1,也能使红外触控仪正常触控。反射件6的设置提升了红外触控仪的整体触控精度。

要精确的安装反射件6就需要对红外触控框1做进一步处理。使红外触控框1配合横滑杆9与竖滑杆10能精确的将反射件6定位到死点上。

红外触控框1的内侧设有若干对安装槽,一对安装槽对应红外线发射件2与红外线接收感应件设置。一对安装槽中的一个设置于红外线发射件2的上方,一对安装槽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红外线接收感应件3的上方,横滑杆9的两端能够分别安装在一对横向设置的安装槽中,竖滑杆10的两端能够分别安装在一对竖向设置的安装槽中。如图3所示,反射件6设有供横滑杆9穿过并滑动连接的横滑孔91,反射件6设有供竖滑杆10穿过并滑动连接的竖滑孔101。

如图1所示,使用时,首先将横滑杆9穿过反射件6的横滑孔91,然后将横滑杆9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十字投影的横向指向的一对安装槽中,然后将反射件6移动到十字投影附近,再将竖滑杆10穿过竖滑孔101,将竖滑杆10安装在十字投影的竖向指向的一对安装槽中。此时观察十字投影是否消失,消失说明安装准确,没有消失说明需要校正。

其中反射件的作用是引导原本被凸起阻挡的红外线绕过凸起。反射件的结构如图3所示,反射件6包括壳体61、粘接垫、横向反射组件以及竖向反射组件。首先采用粘胶将粘接垫固定在墙面7上,粘接垫的端面上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将壳体固定在粘接垫上。壳体下端开设有供墙面7凸起19插入的凹陷槽,横向反射组件与竖向反射组件均固定在壳体61内,横向反射组件有三块镜子组成,横向反射组件内设有横向光通道63,横向光通道63中部拱起,横向光通道63设有横向进光口与横向出光口,红外线发射件2发射的红外线水平从横向进光口射入,然后以同样的高度水平从横向出光口射出,横向光通道63使红外线在射入前同射入后共线。竖向反射组件内设有竖向光通道64,竖向光通道64中部拱起,竖向光通道64内同样设有三块镜子,原理同横向光通道63相同,竖向发射的红外线从竖向进光口射入,并从竖向出光口射出,红外线在射入前同射入后共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