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71738发布日期:2019-01-02 23:1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维修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主要基于解析方法,对于系统的假设往往比较苛刻,比如系统组成单元的寿命必须服从指数分布,不同单元的故障概率相互独立等等,而现实中的系统往往很难满足以上假设,因此用计算机仿真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分析问题已成为唯一选择。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往往需要将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综合考虑,此时单一的仿真方法也难以解决此类问题。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
技术领域
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互相割裂,无法统一建模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多agent和离散事件系统相结合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仿真评估方法,实现“三性”的一体化建模,更好地反映设备的通用质量特性。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根据系统所包含的存在故障风险的部件对象和/或子系统对象,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其中,每一个故障agent包含故障类型、关联故障、故障率和故障状态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属性;所述系统还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离散事件维修模型,每一个离散事件维修模型通过维修路径进行标识,用于为所述故障agent的提供维修服务,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各个故障agent的故障率,模拟触发相应的故障agent中的故障事件发生;根据发生故障事件的故障agent的故障类型和关联故障,修改相应故障agent的故障状态,并根据故障类型选择与其匹配的维修路径,以便将故障的维修任务转交给对应维修路径的离散事件维修模型;其中,关联故障为故障agent自身触发故障事件发生时,会连带造成其他故障agent触发故障事件的属性;根据系统拥有的资源池,为所述离散事件维修模型配置相应的修理队列、保障维修的资源和修理人员;当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维修完成时,向所在的故障agent模型发出修理完毕的消息,以便相应的故障agent调整其故障状态到正常状态,并由系统反馈维修报告;其中,离散事件维修模型是根据维修人员、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维修任务和相应完成任务时间三者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计算完成。优选的,所述系统拥有的资源池,由操作人员根据系统拥有的实体资源预先导入系统;其中,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在入库的时候,经由扫码方式、rf信号识别方式或者物联网方式录入系统;实体的修理人员则经由其携带的智能设备录入系统;在所述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被出库使用时候,经由扫码方式、rf信号识别方式或者物联网方式导出系统;实体的修理人员在被调配给指定的离散事件维修模型,执行维修任务时,则系统将所述修理人员在资源池中的标识由可使用的标识调整为使用中的标识;其中,在所述修理人员在执行完指定的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维修任务时,系统将所述修理人员在资源池中的标识由使用中的标识调整为可使用的标识。优选的,所述修理人员接收维修任务和上报维修任务的完成,均通过与所述系统连接的智能设备完成;系统根据委派修理人员维修任务的时间节点和接收智能设备上报的维修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统计各维修人员完成指定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维修任务所需的任务时间;系统根据统计得到的完成任务时间、指定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维修任务和维修人员身份标识,建立历史映射关系;以便系统根据所述历史映射关系,计算各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维修任务完成所需要的时间,用于生成所述维修报告。优选的,所述各个故障agent的故障率,是由对应各故障agent的设备在实际情况中发生故障统计得到;系统根据各故障agent的重要等级和/或发生故障率的高低,为重要等级高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发生故障率高于第二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生成故障脚本;按照所述故障脚本触发相应的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的故障事件发生,并通过相应离散事件维修模型完成故障事件修复后,存储生成的维修报告;为所述维修报告建立索引项,以便后续实体环境中相应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直接通过搜索存储的维修报告确定最优的维修策略和/或维修用时评估。优选的,系统根据实体资源的变更情况,确定实体资源的变更是否会造成与存储的维修报告的参数结果相差超过第三预设阈值;若是更新故障则脚本,并重新生成维修报告,更新历史存储的维修报告;并为更新后的维修报告建立索引项,以便后续实体环境中相应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直接通过搜索存储的维修报告确定最优的维修策略和/或维修用时评估。优选的,所述根据系统所包含的存在故障风险的部件对象和/或子系统对象,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具体包括:按照预设的,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的调度时长区间、指派维修人员抵达维修地点的抵达时长区间、维修人员完成指定设备故障类型的维修时长区间,以及故障agent的允许关联故障数量区间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将实体环境中所包含的子系统和/或构成系统的部件对象拆分成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其中,将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的调度时长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指派维修人员抵达维修地点的抵达时长小于第四预设阈值、维修人员完成指定设备故障类型的维修时长小于第五预设阈值、故障agent的允许关联故障数量小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故障agent标注为稳态故障agent,所述稳态故障agent的修复时间被标定为基准时间;以便与其相对应的非稳态故障agent的浮动时间构成所述维修报告。优选的,所述维修报告由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稳态故障agent的基准时间,以及一个或者多个非稳态故障agent的浮动时间构成,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用户的故障请求,所述故障请求中携带故障的设备标识和相应故障的描述信息;系统分析所述故障请求,得到与所述故障的设备标识和相应故障的描述信息匹配的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并通过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查找系统侧存储的维修报告;若查找到第一维修报告中正好包含与所述故障请求所对应的各故障agent,且各故障agent对应的维修时间为基准时间,则反馈所述第一维修报告给所述第一用户;若查找到第一维修报告中包含与所述故障请求所对应的各故障agent外,还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归属于其它故障agent的基准时间项,则系统直接将第一维修报告中相应归属于其它故障agent的基准时间项剔除,并将完成剔除操作后的第一维修报告反馈给所述第一用户;若查找到第一维修报告中正好包含与所述故障请求所对应的各故障agent,且各故障agent对应的维修时间中包含非稳态故障agent的浮动时间项,则系统分别针对对应所述浮动时间项的非稳态故障agent进行即时仿真计算得到浮动时间,并与第一维修报告中与所述故障请求所对应的稳态故障agent的基准时间项整合后反馈给第一用户。优选的,所述系统分别针对对应所述浮动时间项的非稳态故障agent进行即时仿真计算,具体包括:系统搜集当前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的调度时长、指派维修人员抵达维修地点的抵达时长、维修人员完成指定设备故障类型的维修时长,以及故障agent的允许关联故障数量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计算当前实体环境下,修复相应非稳态故障agent所需的浮动时间。优选的,在实体环境发生变更的情况下,若原本属于非稳态的故障agent,其对应的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的调度时长、指派维修人员抵达维修地点的抵达时长、维修人员完成指定设备故障类型的维修时长,以及故障agent的允许关联故障数量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满足稳态故障agent判断要求;则将相应非稳态的故障agent修改为稳态故障agent,以便在接收到用户的故障请求时直接将所述修改成稳态故障agent的基准时间作为反馈给用户的维修报告的参数项。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装置,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程序设置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用于完成第一方面所述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本发明利用了agent机制的自治性、社会性、反映性和能动性,并且,依据现有问题的离散特性,将由agent维护的故障状态,转交给与之匹配的离散事件维修模型处理,充分利用了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离散特性、层次性特点和动态性特点,对于单一维修任务能够产生极高的适应性;本发明实施例正是将两者的优势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提高了维修评估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本发明相比单一多agent仿真系统思路,主要有以下优势:1,维修保障仿真部分由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分担,减少了过多的agent消息传递,有利于提高仿真效率;2,此仿真模型是可伸缩的,当不需要对维修性和保障性做过多考虑时,可以将离散事件系统仿真部分去掉,将维修过程简化为故障agent的一个定时状态转换即可,修改工作量极小。该仿真思路相比单一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思路,主要有以下优势:1,故障的产生部分可以用多agent模拟,降低了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建模压力;2,可以用agent的消息机制模拟故障的传播,这是传统方法无法做到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gent和离散时间维修模型一体化建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存储维修报告实现的方法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精细化维修报告的响应方法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可靠性框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故障模型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维修与保障模型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的仿真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agent是一个具有自适应性和智能性的软件实体,能代表用户或其它程序,以主动服务的方式完成一项工作。agent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主动性等特点,单一agent很难对存在于动态开放环境之中的大规模复杂问题进行求解。通常,我们将多个agent组成的系统称为多agent系统,其多个agent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服务,共同完成一个任务。agent技术对于自底向上建立复杂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仿真系统十分有利,但如果采用纯agent技术建立仿真模型,带来的一个主要问题将是各agent之间消息传递过多,严重影响仿真效率。离散事件系统是指受事件驱动,系统状态只在离散的时间点发生变化的系统,各种排队系统即是离散事件系统,由于现实世界大多数的业务流程都可以描述为离散事件系统,因此在生产、物流、军事等领域离散事件仿真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纯离散事件仿真系统一般需要建立离散事件仿真表来调度仿真模型,当系统较为复杂时,开发者需要考虑过多细节以保证仿真表的正确性,开发难度较大。而且对于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仿真系统,离散事件仿真系统缺乏描述故障传递的有效机制。考虑复杂系统的可靠性评估问题,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对系统中的各种故障模式进行建模,且还要能模拟故障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本发明拟采用agent模拟各种故障模式,且利用agent的消息机制模拟故障传递,如图1所示,为相应机制的表现形式。产生故障后,故障的维修和伴随而来的保障资源配置是一个典型的排队问题,可以用离散事件系统建模。因此本发明关于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一体化建模的思路为:用多agent仿真模型模拟故障的产生和传播,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模型模拟故障的维修和保障,两者通过消息机制联结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最终完成“三性”的一体化建模。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在描述所述评估方法之前,首先介绍下实现环境中相关内容要素,其中,根据系统所包含的存在故障风险的部件对象和/或子系统对象,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其中,每一个故障agent包含故障类型、关联故障、故障率和故障状态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属性;所述系统还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离散事件维修模型,每一个离散事件维修模型通过维修路径进行标识,用于为所述故障agent的提供维修服务,所述方法包括:在步骤201中,根据各个故障agent的故障率,模拟触发相应的故障agent中的故障事件发生。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每一个设备均根据其性能设定有生命周期,而相应的所述故障率是根据获取的相应设备的已使用寿命长度来动态调整的(获取方式可以是相关安检人员根据实地探查汇报上来的),即通常情况下对应于设备统计的使用寿命越长,对应的故障率就会越高。在步骤202中,根据发生故障事件的故障agent的故障类型和关联故障,修改相应故障agent的故障状态,并根据故障类型选择与其匹配的维修路径,以便将故障的维修任务转交给对应维修路径的离散事件维修模型。其中,关联故障为故障agent自身触发故障事件发生时,会连带造成其他故障agent触发故障事件的属性。在步骤203中,根据系统拥有的资源池,为所述离散事件维修模型配置相应的修理队列、保障维修的资源和修理人员。在步骤204中,当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维修完成时,向所在的故障agent模型发出修理完毕的消息,以便相应的故障agent调整其故障状态到正常状态,并由系统反馈维修报告。其中,离散事件维修模型是根据维修人员、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维修任务和相应完成任务时间三者间的历史映射关系计算完成。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了agent机制的自治性、社会性、反映性和能动性,并且,依据现有问题的离散特性,将由agent维护的故障状态,转交给与之匹配的离散事件维修模型处理,充分利用了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离散特性、层次性特点和动态性特点,对于单一维修任务能够产生极高的适应性;本发明实施例正是将两者的优势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提高了维修评估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保障性评估方法相比单一多agent仿真系统思路,主要有以下优势:1,维修保障仿真部分由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分担,减少了过多的agent消息传递,有利于提高仿真效率;2,此仿真模型是可伸缩的,当不需要对维修性和保障性做过多考虑时,可以将离散事件系统仿真部分去掉,将维修过程简化为故障agent的一个定时状态转换即可,修改工作量极小。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保障性评估方法相比单一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思路,主要有以下优势:1,故障的产生部分可以用多agent模拟,降低了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建模压力;2,可以用agent的消息机制模拟故障的传播,这是传统方法无法做到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评估方法中的相关参数都是根据实际环境中的历史经验值和/或当前拥有的资源数据整合而成,因此,结合本发明实施例还存在一种优选的实现方案,其中,所述系统拥有的资源池(包括上述历史经验值和/或当前拥有的资源数据),由操作人员根据系统拥有的实体资源预先导入系统;其中,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在入库的时候,经由扫码方式、rf信号识别方式或者物联网(例如通过5g网络,结合ipv6实现的物联网)方式录入系统;实体的修理人员则经由其携带的智能设备录入系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智能设别可以多种形式存在,该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3)其它具有安装定制化app功能的电子设备。在所述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被出库使用时候,经由扫码方式、rf信号识别方式或者物联网方式导出系统;实体的修理人员在被调配给指定的离散事件维修模型,执行维修任务时,则系统将所述修理人员在资源池中的标识由可使用的标识调整为使用中的标识;其中,在所述修理人员在执行完指定的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维修任务时,系统将所述修理人员在资源池中的标识由使用中的标识调整为可使用的标识。上述优选的实现方案,通过将系统所拥有的实体资源池归入到当前维修评估方法中,使得计算出的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在将本发明所提出的评估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发生设备和/或子系统故障的情境中时,相应的评估结果也能够被维修人员的智能设备所接收,作为维修进度的参考。其中,各维修人员可以通过各自持有的智能设备,实时的向系统反馈其负责的设备标识或者子系统标识,以便系统能够通过所述设备标识或者子系统标识匹配到相应的离散事件维修模型和调用所述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故障agent,从而能够更新当前依据实体故障环境建立的评估计算方法,得到实时的维修报告。其中,所述维修报告供给处于维修过程中的各参与人员确认总的维修进度。在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具体实现过程中,考虑到进一步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结合本发明实施例还存在一种优选的实现方案,其中,对于资源池中拥有的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历史维修记录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并将维修人员处理指定维修任务的完成任务时间、指定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维修任务和维修人员身份标识,建立历史映射关系,供系统计算维修评估方法时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具体的,所述修理人员接收维修任务和上报维修任务的完成,均通过与所述系统连接的智能设备完成;系统根据委派修理人员维修任务的时间节点和接收智能设备上报的维修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统计各维修人员完成指定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维修任务所需的任务时间;系统根据统计得到的完成任务时间、指定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维修任务和维修人员身份标识,建立历史映射关系;以便系统根据所述历史映射关系,计算各离散事件维修模型的维修任务完成所需要的时间,用于生成所述维修报告。通过上述优选的实现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维修评估方法能够精细到具体的维修人员的技能熟练度,其中,尤其是在系统为同一维修人员分配其历史上完成过的维修任务时,可以在其记录的历史映射关系,为其完成任务时间加上一权重值(具体参数值位于[0,1]之间某一值),用以表征该维修人员在处理同一维修任务时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维修评估方法的维修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提供如实施例1所述的动态计算的方式外,还提供了一种静态计算的方式反馈维修报告。然而,考虑到实际情况中,可能发生的故障组合因系统的复杂度的不同,可能接近无穷大,因此,在本静态计算的扩展方案中,做了进一步的约束和限定。具体的,所述各个故障agent的故障率,是由对应各故障agent的设备在实际情况中发生故障统计得到,如图3所示,所述静态计算过程包括:在步骤301中,系统根据各故障agent的重要等级和/或发生故障率的高低,为重要等级高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发生故障率高于第二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生成故障脚本。在步骤302中,按照所述故障脚本触发相应的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的故障事件发生,并通过相应离散事件维修模型完成故障事件修复后,存储生成的维修报告。在步骤303中,为所述维修报告建立索引项,以便后续实体环境中相应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直接通过搜索存储的维修报告确定最优的维修策略和/或维修用时评估。基于上述的静态计算方式,最初计算得到并存储于系统中的维修报告,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同样提供了一种更新机制,使得相应存储与系统侧的维修报告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其被使用的可靠性。因为,考虑到实际场景中资源池(包括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和实体的维修人员,在本发明中也被成为实体资源)的改变可能性。系统根据实体资源的变更情况,确定实体资源的变更是否会造成与存储的维修报告的参数结果相差超过第三预设阈值。其中,第三预设阈值是根据具体的维修报告类型进行区分化设置,例如:在维修报告中表现出的离散时间维修模型为典型的由保障维修的资源(例如特定检修仪器)和/或修理人员(例如专家工程师)制约的时候,此时,若资源池中增加了用于解决相应离散时间维修模型的保障维修的资源和/或修理人员后,若新增数量超过原有10%(即上述第三预设值)则需要重新计算维修报表。再例如:将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案进一步衍伸开来,对于保障维修的资源的支撑需要考虑外在运输能力和关联组网性能支撑时,此时,如果外在运输能力和关联组网性能相比较历史计算维修报表时有了5%-30%(即上述第三预设值,若基数越大则相应的第三预设值可配置的相对小些)性能提升,则也需要进行维修报表的更新计算过程。若是更新故障则脚本,并重新生成维修报告,更新历史存储的维修报告;并为更新后的维修报告建立索引项,以便后续实体环境中相应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直接通过搜索存储的维修报告确定最优的维修策略和/或维修用时评估。上述各扩展方案均通过与实体资源池结合方式,深入本发明所提出的维修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虽然,也有根据重要性通过生成静态维修报表的方式,提高用户维修请求的响应效率的扩展实现,但是,上述两种扩展实现方案均没有从维修报表自身的数据组成进行扩展方案的挖掘。在本扩展实现方案中,则是从上述维修报表自身的数据组成差异性,进一步分析故障agent间,涉及离散维修模型的差异性进行精细化管控。其中,所述根据系统所包含的存在故障风险的部件对象和/或子系统对象,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具体包括:按照预设的,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的调度时长区间、指派维修人员抵达维修地点的抵达时长区间、维修人员完成指定设备故障类型的维修时长区间,以及故障agent的允许关联故障数量区间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将实体环境中所包含的子系统和/或构成系统的部件对象拆分成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其中,将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的调度时长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指派维修人员抵达维修地点的抵达时长小于第四预设阈值、维修人员完成指定设备故障类型的维修时长小于第五预设阈值、故障agent的允许关联故障数量小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故障agent标注为稳态故障agent,所述稳态故障agent的修复时间被标定为基准时间;以便与其相对应的非稳态故障agent的浮动时间构成所述维修报告。其中,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第四预设阈值、第五预设阈值、第六预设阈值均是根据系统具体适用的环境统计计算得到。上述扩展方案提出的稳态故障agent,以及对应的基准时间的认证方式,除了上述各项判断因素外,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维度来验证,即历史上该故障agent被修复的完成任务时间之间的波动间隔低于单次完成任务时间的5%,则可认定为稳态故障agent,且相应的完成任务时间可以被标定为基准时间。接下来,则进一步阐述上述区分稳态故障agent和非稳态故障agent的使用机制,具体的,所述维修报告由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稳态故障agent的基准时间,以及一个或者多个非稳态故障agent的浮动时间构成,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401中,接收第一用户的故障请求,所述故障请求中携带故障的设备标识和相应故障的描述信息。在步骤402中,系统分析所述故障请求,得到与所述故障的设备标识和相应故障的描述信息匹配的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并通过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故障agent查找系统侧存储的维修报告。在步骤403中,若查找到第一维修报告中正好包含与所述故障请求所对应的各故障agent,且各故障agent对应的维修时间为基准时间,则反馈所述第一维修报告给所述第一用户;在步骤404中,若查找到第一维修报告中包含与所述故障请求所对应的各故障agent外,还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归属于其它故障agent的基准时间项,则系统直接将第一维修报告中相应归属于其它故障agent的基准时间项剔除,并将完成剔除操作后的第一维修报告反馈给所述第一用户。在步骤405中,若查找到第一维修报告中正好包含与所述故障请求所对应的各故障agent,且各故障agent对应的维修时间中包含非稳态故障agent的浮动时间项,则系统分别针对对应所述浮动时间项的非稳态故障agent进行即时仿真计算得到浮动时间,并与第一维修报告中与所述故障请求所对应的稳态故障agent的基准时间项整合后反馈给第一用户。其中,所述系统分别针对对应所述浮动时间项的非稳态故障agent进行即时仿真计算,具体包括:系统搜集当前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的调度时长、指派维修人员抵达维修地点的抵达时长、维修人员完成指定设备故障类型的维修时长,以及故障agent的允许关联故障数量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计算当前实体环境下,修复相应非稳态故障agent所需的浮动时间。进一步的,在实体环境发生变更的情况下,若原本属于非稳态的故障agent,其对应的保障维修的实体资源的调度时长、指派维修人员抵达维修地点的抵达时长、维修人员完成指定设备故障类型的维修时长,以及故障agent的允许关联故障数量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满足稳态故障agent判断要求;则将相应非稳态的故障agent修改为稳态故障agent,以便在接收到用户的故障请求时直接将所述修改成稳态故障agent的基准时间作为反馈给用户的维修报告的参数项。实施例2: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装置的架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1以及存储器22。其中,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21为例。处理器21和存储器2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存储器22作为一种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和装置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和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实施例1中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处理器2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和指令,从而执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存储器2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2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所述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21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1中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评估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图4所示的各个步骤。实施例3: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通过具体的模型,阐述本发明实施例在计算相应维修报表的时候,如何从诸多配置方案中选择出最优的配置。考虑以下某设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问题:考虑以下某设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问题:设备包含四个部件a、b、c、d,其中a、c部件可修,故障时间满足指数分布,故障率都为0.06次/小时,维修时间满足(1,2,3)小时的三角分布,而部件b、d不可修,故障时间满足指数分布,故障率都为0.02次/小时,维修过程需要维修人员及不同维修备件的保障。设备的工作时长为30小时,其系统可靠性框图为一个串并联系统,如图6所示。需要评估在工作时长内设备的可用时间为多少。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综合评估问题,需要考虑部件设备的故障率、维修时间及保障资源等等因素,因此基于本发明第四节的思路,我们采用多方法仿真软件anylogic完成此问题建模,首先用agent对各故障模式进行建模,无论是哪种故障模式,其基本形态都是一致的,如图7所示:即故障agent包含失效与正常两个状态,正常状态可由自身随机故障(由寿命分布决定)或框图其他故障发出消息引发进入失效状态,失效状态可由维修完毕消息引发进入正常状态(当故障不可修时,即没有相应的维修保障模型,也就不会收到这个消息,因此,部件一旦失效将永远处于失效状态)。当进入失效状态时,将产生一个故障实体进入离散事件仿真模型,同时若此故障与其他故障关联时,将发送消息引发其他故障产生。由于本例有4种部件,则本例将由4个故障agent组成。故障产生后,若部件可修,则由离散事件仿真模型模拟维修和保障工作,如图8所示:部件a和部件c发生故障后,将产生故障实体进入离散事件仿真模型,其关键代码为:if(repairable)main.failures.take(newfailureinfo(this));由故障类型选择不同的维修路径,配置不同的保障资源,修理队列、修理人员短缺、备件不足都会影响维修完成的时间,当维修完成时退出离散事件仿真系统模型的同时向所在的故障agent模型发出修理完毕的消息,使之回到正常状态。其关键代码为:agent.myfailure.receive("repaired")。仿真多次后,可估算出在当前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指标下系统的可用时间。首先不考虑故障的相互传递问题,即故障的发生相互独立,先固定维修保障指标不变,从可靠性的角度评估部件故障率对于系统可用时间的影响。因此设定a和c的维修备件各2个,维修人员1名,修理时间不变,不失一般性,只调整部件a的故障率,并分别仿真10000次可得到系统可用时间如下,可见故障率越高,系统可用时间越少。故障率0.04次/小时0.06次/小时0.08次/小时系统可用时间26.24525.49224.759再固定可靠性保障指标不变,从维修性的角度评估部件维修时间对于系统可用时间的影响。因此设定a和c的维修备件各2个,维修人员1名,调整部件a和c的维修时间,并分别仿真10000次可得到系统可用时间如下,可见修理时间的增加会减小系统可用时间,但影响不大,显然不是关键因素。修理时间(1,2,3)小时(2,4,6)小时(3,6,9)小时系统可用时间25.4725.28224.961再固定可靠性维修指标不变,从保障性的角度评估部件维修时间对于系统可用时间的影响。首先调整维修人员数量,并分别仿真10000次可得到系统可用时间如下,可见当没有修理人员时,系统退化为完全不可修系统,系统可用时间大大降低,而同时需要两个修理人员修理的情况极少发生,因此1个修理人员就足够了。修理人员0人1人2人系统可用时间18.67925.42425.43固定维修人员为1人,再调整维修部件a和c的备件数量,并分别仿真10000次可得到系统可用时间如下,可见当没有备件时,系统也退化为完全不可修系统,系统可用时间大大降低,而在工作时间内发生同一部件发生两次故障的可能性不小,因此适当增加备件数有助于提高系统可用时间。修理备件0件1件2件系统可用时间18.56225.43927.179最后,考察系统关联故障的影响,假设部件a故障还会引起部件b故障,其关键代码为:for(failuref:relativeerror)send("error",f);与故障独立对比仿真10000次结果如下。因此若有关联故障也会降低系统的可用时间。是否关联无关联关联系统可用时间25.43922.827综上所述,对于包含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的系统评估问题,采用多方法建模可以大大降低建模难度,且能模拟故障传递现象,能够有效解决三性综合仿真问题。如图9所示,为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较为完整的流程处理示意图。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和系统内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盘或光盘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