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面板以及其形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07026发布日期:2019-01-14 21:1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面板以及其形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容式感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互电容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面板以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触摸面板因可挠性、色彩鲜艳及触控精度高逐步广泛应用在移动终端上。触控技术分为on-cell及in-cell两种技术。on-cell技术是将触控电极直接制作于oled的薄膜封装层上。然而,在oled面板上直接制作电容式感应组件的on-cell技术会受到oled阴极的影响,导致驱动信号受到干扰使得触控发生前后的感应电容变化量较小,使得触控芯片较难监测。另一方面,目前的电容式感应组件包含透明的多个第一导电层和多个第二导电层,多个第一导电层和多个第二导电层横竖交叠,且每一第一导电层包含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每一第二导电层包含多个第二感应电极。而第二导电层横越第一导电层之处则采用架桥式制作方案,但由于架桥连接处面积较小,使得该处接触电阻较大,耗电量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互电容式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面板以及其形成方法,将互电容式触摸面板和oled面板整合在一起,能有效减少oled阴极对于驱动信号的干扰,提高触控精度,同时降低架桥处电阻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面板,其包括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封装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绝缘层、感应导电层、第三导电层以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之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包含阳极、阴极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层,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之上。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之上,包含多个第一驱动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之上,包含多个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是由一第一导电材料同时所形成。所述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用来隔离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感应导电层位于所述感应导电层之上并接触多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三导电层包含多个第二驱动电极,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电性连接多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极。所述多个第二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感应导电层之上,多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一对一重叠于多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材料是氧化铟锡或是氧化铟锌或是纳米银线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三导电层是由一第二导电材料同时所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导电材料是金属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面板另包含隔离层,位于所述感应导电层之上,并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隔离层重叠所述绝缘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三导电层另包含连接相邻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第二驱动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面板另包含多个第三驱动电极,多个所述第三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导电层由同一导电材料同时形成,且多个所述第三驱动电极彼此不连接,也不与所述感应导电层连接。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面板的方法,其包含: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于基板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包含阳极、阴极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层,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形成封装层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之上;形成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于所述封装层之上,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含多个第一驱动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包含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形成绝缘层以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绝缘层用来隔离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感应导电层于所述绝缘层之上,所述感应导电层接触多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形成第三导电层以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于所述感应导电层之上,其中所述第三导电层包含多个第二驱动电极,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电性连接多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多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一对一重叠于多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另包含:形成隔离层于所述感应导电层之上,使得所述隔离层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感应导电层之间由所述隔离层分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形成感应导电层于所述绝缘层之上的步骤包含:同时形成所述感应导电层以及多个第三驱动电极于所述绝缘层之上,多个所述第三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导电层由同一导电材料同时形成,且多个所述第三驱动电极彼此不连接,也不与所述感应导电层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将互电容式触摸面板和oled面板整合在一起以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面板。由于所述第三导电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重叠并且彼此电性连接,因此所述第三导电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具有相同电位。因为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的电场作用,能有效减少通过第三导电层传送的驱动信号受到oled阴极的影响,进而增加所述第三导电层和多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交互电容,提高触控精度。另外,所述感应导电层重叠并直接接触多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因此所述感应导电层与多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接触面积较大,导致电阻变小连带使耗电量变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触控区的局部结构图。

图3a绘示本发明触摸面板的结构图。

图3b绘示使用第一掩模对第一导电材料蚀刻的示意图。

图4a、5a、6a、7a、8a分别绘示从俯视角度绘示形成第一实施例触摸面板的过程。

图4b、5b、6b、7b、8b分别绘示沿图4a、5a、6a、7a、8a剖面线c-c’以显示形成第一实施例触摸面板的过程。

图9a、10a分别绘示从俯视角度绘示形成第二实施例触摸面板的过程。

图9b、10b分别绘示沿图9a、10a剖面线c-c’以显示形成第二实施例触摸面板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之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水平”、“垂直”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的触控区50的局部结构图。显示设备10包含显示区30、触摸面板100和控制器14。触摸面板100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显示区30用来显示影像,触控区50用来侦测手指接触面板的位置。显示区30设置数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pixel),而每一个像素包含三个分别代表红绿蓝(rgb)三原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构成。

本实施例中触摸面板100的触控区50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导电层51,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导电层52。两导电层中一个用于输入驱动信号,另一个用于接收检测信号。每一第一导电层51包含多个第一驱动电极511以及连接相邻第一驱动电极511的第一驱动线512。每一第二导电层52包含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在进行触摸检测时,检测两导电层51、52交汇处的互电容变化或每个导电层的自电容变化,即采取自电容或互电容的方式得到触摸点的位置。若以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建立坐标系,则所得到的触摸点位置则可通过该坐标系表示。一般将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定义为相互垂直,以使得电容检测更容易,坐标定位也更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驱动电极511和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呈阵列分布。每个第一驱动电极511和第一感应电极52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当触摸面板100为其他形态(圆形、不规则形状或弯曲形状)时,也可将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设置为非垂直交叉的。

每一第一导电层51与相应的一条传输线53连接,控制器14通过传输线53向每一第一导电层51输出驱动信号。每个第二导电层52与相应的一条感测线54连接,将所感应到的感测信号传输至控制器14。控制器14会定期向每一第一导电层51输出驱动信号。当人体未触碰屏幕时,第一导电层51和第二导电层52之间的电容为一固定值,当人体触碰屏幕,例如手指在屏幕上操作时,手指触碰屏幕的位置所对应的第一导电层51和第二导电层52之间感知的电容受人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接近触碰点的第二导电层52回传的感测信号会不同于其它远离触碰点的第二导电层52所回传的感测信号。因此控制器14通过检测的电容值变化即可判断出手指触摸的位置,从而实现触控功能。

请一并参阅图3a、图4a-8a和图4b-8b,图3a绘示本发明已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200、基板210和封装层220的结构图,图3b绘示使用第一掩模301对第一导电材料501蚀刻的示意图。图4a、5a、6a、7a、8a分别绘示从俯视角度绘示形成第一实施例触摸面板100的过程,图4b、5b、6b、7b、8b分别绘示沿图4a、5a、6a、7a、8a剖面线c-c’以显示形成第一实施例触摸面板100的过程。首先,如图3a所示,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200于基板210上。基板210包括但不限于玻璃基板、聚亚酰胺(polyimide,pi)制成的柔性基板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结构200包含阳极201、阴极202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03。有机发光二极管层203位于阳极201和阴极202之间。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200和基板210之间设有一薄膜晶体管层,薄膜晶体管层包含多个薄膜晶体管206。多个薄膜晶体管206会依据控制器14产生的控制信号开启和关闭,以导通控制器14产生的电压至阳极201和阴极202。阳极201和阴极202则依据两者的电压差产生不同灰阶的光线。接下来,形成封装层220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200之上。

请参阅图3b、图4a和4b,沉积第一导电材料501于封装层220之上。第一导电材料501是氧化铟锡或是氧化铟锌或是纳米银线(silvernanowires,agnw)构成。使用第一掩模301蚀刻第一导电材料501以同时形成第一导电层51以及第二导电层52。第一导电层51以及第二导电层52形成于所述封装层220之上。第一导电层51包含多个第一驱动电极511以及连接两个相邻第一驱动电极511的第一驱动线512,第二导电层52包含多个独立不连接的第一感应电极521。

请参阅图5a和5b,形成绝缘层230以覆盖第一导电层51,绝缘层230用来隔离第一导电层51和第二导电层52。具体来说,绝缘层230包含但不限于无机绝缘材料例如氮化硅(sinx)或是有机绝缘材料例如聚酰胺(polyamides,pa)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绝缘层230先沉积于第一导电层51和第二导电层52之上,再蚀刻以保留重叠于第一导电层51之上的绝缘层230。

请参阅图6a和6b,形成感应导电层240于绝缘层230和第二导电层52之上,使得感应导电层240直接接触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较佳地,本实施例可以沉积导电材料于封装层220之上,所述导电材料可以是氧化铟锡或是氧化铟锌或是纳米银线(silvernanowires,agnw)构成。使用另一掩模蚀刻导电材料以形成感应导电层240。感应导电层240不仅重叠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同时亦形成电性连接的桥结构,使得多个独立不连接的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可以通过感应导电层240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7a和7b,形成隔离层250于感应导电层240之上,隔离层250覆盖第一导电层51。隔离层250包含但不限于无机绝缘材料例如氮化硅(sinx)或是有机绝缘材料例如聚酰胺(polyamides,p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与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olyfluoroalkoxy,pfa),并将隔离层250沉积于感应导电层240之上。再使用另一掩模蚀刻绝缘材料以形成仅覆盖第一导电层51的隔离层250。请注意,隔离层250重叠绝缘层230。较佳地,从俯视的角度来看,隔离层250的形状和面积大致与绝缘层230相等。

请参阅图8a和8b,沉积第二导电材料502于感应导电层240和隔离层250之上,再使用第二掩模302蚀刻第二导电材料502以形成第三导电层260以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70。较佳地,第二导电材料502可以是金属网(metalmesh)。第三导电层260包含多个第二驱动电极262以及连接相邻所第二驱动电极262的第二驱动线264,第三导电层260与感应导电层240之间由隔离层250分隔。第一导电层51电性连接第三导电层260,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70一对一重叠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

请参阅图1、图8a和8b本实施例的第三导电层260和第一导电层51重叠并且彼此电性连接(绘示于图1),因此第三导电层260和第一导电层51具有相同电位。也就是说,可以将第三导电层260和第一导电层51皆视为具有相同的侦测效果。此外因为第一导电层51和oled结构200的阴极202之间的电场作用,能有效减少通过第三导电层260传送的驱动信号受到oled结构200的阴极202的影响,进而增加第三导电层260和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70的交互电容,提高触控精度。另外,感应导电层240重叠并直接接触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因此感应导电层240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接触面积较大,导致电阻变小连带使耗电量变小。

请一并参阅图4a-5a、9a-10a和图4b-5b、9b-10b,图4a-5a、9a-10a分别绘示从俯视角度绘示形成第二实施例触摸面板100的过程,图4b-5b、9b-10b分别绘示沿图4a-5a、9a-10a剖面线c-c’以显示形成第二实施例触摸面板100的过程。由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00于图4a-5a和图4b-5b所示的步骤和结构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请参阅图9a和9b,形成感应导电层240以及多个第三驱动电极271于绝缘层230和第二导电层52之上,使得感应导电层240直接接触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多个第三驱动电极271彼此独立不连接,且每一第三驱动电极271也不与感应导电层240电性连接。较佳地,本实施例可以沉积导电材料于封装层220之上,所述导电材料可以是氧化铟锡或是氧化铟锌或是纳米银线(silvernanowires,agnw)构成。使用另一掩模蚀刻导电材料以同时形成感应导电层240和多个第三驱动电极271。感应导电层240不仅重叠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同时亦形成电性连接的桥结构,使得多个独立不连接的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可以通过感应导电层240电性连接。请参阅图10a和10b,沉积第二导电材料502于感应导电层240和多个第三驱动电极271之上,再使用第二掩模302蚀刻第二导电材料502以形成第三导电层260以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70。较佳地,第二导电材料502可以是金属网(metalmesh)。第三导电层260包含多个第二驱动电极262,多个第二驱动电极262一对一重叠于多个第三驱动电极271。第一导电层51电性连接第三导电层260,多个第二感应电极270一对一重叠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请参阅图2、图10a和10b,感应导电层240重叠并直接接触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因此感应导电层240与多个第一感应电极521接触面积较大,导致第一感应电极521延伸方向的电阻变小连带使耗电量变小。同样地,多个第二驱动电极262接触于多个第三驱动电极271,导致第一驱动电极511延伸方向的电阻变小连带使耗电量变小。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