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79404发布日期:2020-04-07 15:0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物流配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轨迹数据可以是指以一定的采样频率在设定时长内所连续采集的定位装置的位置信息。典型的轨迹数据,可以包括:例如车载定位装置的行驶轨迹数据、手机导航状态下采集的手机定位数据等。轨迹分段的目的是将轨迹数据切分为多段,并且每一段轨迹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每一段都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明确的任务。例如,出租车行驶轨迹分段后,可以分为空载段、载客段。

在相关技术中,轨迹分段的方案可以是基于业务信息对轨迹分段。例如出租车行驶轨迹,可以根据计价器信息对轨迹数据分段,例如,按照开始计价时刻、结束计价时刻,可以将一段时长内的行驶轨迹进行如下划分:无计价信息时刻至开始计价时刻的行驶轨迹段为空载段,开始计价时刻至结束计价时刻的行驶轨迹段为载客段。

然而,现有的轨迹分段方案,并不适用于配送轨迹的分段。由于配送过程存在室外和室内部分,现有轨迹分段并不能区分配送轨迹属于室内还是室外,因此无法将室内的轨迹数据与室外的轨迹数据分段。以外卖配送为例,骑手配送轨迹中包含从一个起点骑往一个终点的骑行轨迹,该骑行轨迹中也包含有骑手在商家处的等餐轨迹,还包含在用户处的交付轨迹。这些室内的轨迹通过现有的轨迹分段是无法区分并分段。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用于解决不适用配送轨迹分段的问题。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配送方在预设时长内的配送轨迹数据、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构建表示配送过程的主定位点序列;

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从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订单的子定位点序列;

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和子定位点序列,计算每个目标订单下配送员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

根据每个目标订单的所述进入室内和离开室内的时刻,确定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每个定位点的状态;

根据所述定位点的状态,将所述主定位点序列进行分段。

可选的,所述根据配送方在预设时长内的配送轨迹数据、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构建表示配送过程的主定位点序列,具体包括:

将配送方在预设时长内的配送轨迹数据的定位点按照采集时刻的先后顺序排序,得到真定位点序列;

计算订单调度数据中配送订单的派单时刻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所述配送订单的变更时刻的伪定位点;

基于所述伪定位点对应的时刻,按照时刻的先后顺序,将所述伪定位点插入所述真定位点序列,得到表示配送过程的主定位点序列。

可选的,所述计算订单调度数据中配送订单的派单时刻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所述配送订单的变更时刻的伪定位点,具体包括: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订单调度数据中订单的派单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变更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根据所述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

可选的,所述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可以包括:

到达请求方时刻、取得配送物时刻和/或交付接收方时刻。

可选的,所述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变更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到达请求方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取得配送物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取得交付接收方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线性差值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从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订单的子定位点序列,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派单时刻,以及该目标订单在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交付接收方时刻;

从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截取位于所述派单时刻和交付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子定位点序列。

可选的,所述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包括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和/或,

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和子定位点序列,计算每个目标订单下配送员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请求方经纬度;

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所述请求方经纬度的距离值,确定配送方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和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位置与所述请求方位置的距离,确定配送方进入和离开请求方的时刻,具体包括:

依次遍历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请求方经纬度的第一距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和子定位点序列,计算每个目标订单下配送员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接收方经纬度;

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所述接收方经纬度的距离值,确定配送方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和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所述接收方经纬度的距离值,确定配送方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和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具体包括:

依次遍历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接收方经纬度的第二距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根据每个目标订单的所述进入室内和离开室内的时刻,确定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每个定位点的状态,具体包括:

将主定位点中出子定位点之外的定位点标记为无任务;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派单时刻至进入请求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外;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进入请求方时刻至离开请求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内;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离开请求方时刻至进入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外;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进入接收方时刻至离开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内。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定位点的状态,将所述主定位点序列进行分段,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主定位点序列,符合当前定位点的状态和上一个定位点的状态不同后,将当前定位点与上一定位点之间的轨迹打断。

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序列构建单元,根据配送方在预设时长内的配送轨迹数据、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构建表示配送过程的主定位点序列;

序列确定单元,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从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订单的子定位点序列;

时刻计算单元,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和子定位点序列,计算每个目标订单下配送员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

状态确定单元,根据每个目标订单的所述进入室内和离开室内的时刻,确定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每个定位点的状态;

轨迹分段单元,根据所述定位点的状态,将所述主定位点序列进行分段。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法。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从而提供了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案。具体地,通过多源数据构建表示配送轨迹的主定位点序列;并计算该主定位点序列中每个目标订单下配送员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从而区分出配送轨迹中的室内轨迹;进而可以对配送轨迹进行分段,得到室内轨迹、室外轨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真定位点和伪定位点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线性差值的示意图;

图4a-4b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主定位点序列与子定位点序列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5a-5c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配送轨迹示意图;

图6a-6b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主定位点序列分段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可以应用在配送轨迹的分段的服务端(以下简称为服务端)中;所述服务端可以是指服务器、服务器集群或者由服务器集群构建的云平台,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根据配送方在预设时长内的配送轨迹数据、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构建表示配送过程的主定位点序列。

本申请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从而实现配送轨迹的分段。所述多源数据具体可以包括:

1、配送员的配送轨迹数据。这里的配送轨迹数据可以是指按照一定采样频率采集的配送员位置数据。所述位置数据可以是指经纬度数据,并且每一个位置数据都可以携带有对应的采集时刻。

其中,可以将配送员的位置数据和采集时刻称之为定位点。位置数据可以是以经纬度表示的。

2、订单调度数据。配送场景中,订单调度系统可以将新订单分配给配送员,因此,会对应生成订单的派单时刻、订单中的请求方位置数据、接收方位置数据。以即使配送场景中的外卖配送为例,在外卖订单创建后,调度系统可以为该外卖订单分配一个外卖骑手,该外卖骑手负责完成外卖订单的配送;相应地,调度系统的调度日志中可以生成该外卖订单的派单时刻、商家(即请求方)位置和用户(即接收方)位置。

3、配送员状态变更数据。所述配送员状态变更数据可以是指配送员在终端app上提交的签到信息,以外卖场景为例,状态变更数据可以包括:到店、取餐、交付等,分别对应了骑手到店商家,骑手在商店拿到餐品,骑手将餐品交付给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10,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a1:将配送方在预设时长内的配送轨迹数据的定位点按照采集时刻的先后顺序排序,得到真定位点序列。

步骤a2:计算订单调度数据中配送订单的派单时刻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所述配送订单的变更时刻的伪定位点。

步骤a3:基于所述伪定位点对应的时刻,按照时刻的先后顺序,将所述伪定位点插入所述真定位点序列,得到表示配送过程的主定位点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2计算订单调度数据中配送订单的派单时刻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所述配送订单的变更时刻的伪定位点,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a21: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订单调度数据中订单的派单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步骤a22: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变更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步骤a23:根据所述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可以包括:

到达请求方时刻、取得配送物时刻和/或交付接收方时刻。

相应地,所述步骤a22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所述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变更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具体可以包括: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到达请求方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和/或,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取得配送物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和/或,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取得交付接收方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以下请参考图2所示的真定位点和伪定位点的示意图。图2中,真定位点序列按照时间先后,包括定位点0、定位点1、定位点2、定位点3、定位点4、定位点5、定位点6、定位点7、定位点8和定位点9;

由于派单时刻位于定位点1的采集时刻和定位点2的采集时刻之间,则意味着与所述派送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为定位点1和定位点2;因此可以将派送时刻的伪定位点a插入到定位点1和定位点2之间;

由于到达请求方时刻(图中简称为到达)位于定位点3的采集时刻和定位点4的采集时刻之间,则意味着与所述到达请求方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为定位点3和定位点4;因此可以将到达请求方时刻的伪定位点b插入到定位点3和定位点4之间;

由于取得配送物时刻(图中简称为取物)位于定位点5的采集时刻和定位点6的采集时刻之间,则意味着与所述取得配送物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为定位点5和定位点6;因此可以将取得配送物时刻的伪定位点c插入到定位点5和定位点6之间;

由于交付接收方时刻(图中简称为交付)位于定位点7的采集时刻和定位点8的采集时刻之间,则意味着与所述交付接收方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为定位点7和定位点8;因此可以将交付接收方时刻的伪定位点d插入到定位点7和定位点8之间;

如此,最终可以得到主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依次为:定位点0、定位点1、定位点a、定位点2、定位点3、定位点b、定位点4、定位点5、定位点c、定位点6、定位点7、定位点d、定位点8和定位点9。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23根据所述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线性差值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

其中,所述线性差值(linearinterpolation)可以是指使用连接两个已知量的直线来确定在这两个已知量之间的一个未知量的值的方法。线性插值法是认为现象的变化发展是线性的、均匀的,所以可利用两点式的直线方程式进行线性插值。

请参考图3所示的线性差值的示意图。已知坐标(x0,y0)与(x1,y1),可以连接这两个点形成一条直线。对于任意一个位于[x0,x1]区间内x,其纵坐标y均可以基于如下公式得到:

其中,由于x0,x1,y0,y1,x均是已知的;

因此

在本申请中,所述x0、x1可以是真定位点的采集时刻,y0、y1可以是真定位点的经度或纬度,x可以是伪定位点的时刻,y即为伪定位点的经度或维度。对于一个伪定位点,需要进行两次线性插值计算,一次获得经度,一次获得纬度。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线性差值的方式计算为伪定位点的经纬度仅是一种示例。除了线性差值外还可以采用其它任意方式,只要可以预计定位点的经纬度即可。由于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是一种预测手段,因此采用不同方式求得的经纬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步骤120: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从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订单的子定位点序列。

在配送业务中,为了提供配送效率,一个配送方同时可以承接多个订单。因此,需要确定每一个目标订单的子定位的序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20,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派单时刻,以及该目标订单在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交付接收方时刻;

从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截取位于所述派单时刻和交付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子定位点序列。

以下列举几种主定位点序列与子定位点序列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4a所示,主定位点序列中,仅存在一个订单;可以基于派单时刻和交付时刻,从主定位点序列中,截取该订单对应的子定位点序列(虚线部分)。

如图4b所示,主定位的序列中,存在多个订单;可以基于每个订单的派单时刻和交付时刻,例如订单1的派单时刻1和交付时刻1,从主定位点序列中,截取订单1对应的子定位点序列{a1,a2,2,d1};

订单2的派单时刻2和交付时刻2,从主定位点序列中,截取订单2对应的子定位点序列{a2,2,d1,3,4,d2};

订单3的派单时刻3和交付时刻3,从主定位点序列中,截取订单3对应的子定位点序列{a3,6,,d3}。

可见,当存在多个订单时,同一个定位点可能具有多个订单,例如定位点2,即属于订单1也属于订单2。

步骤130: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和子定位点序列,计算每个目标订单下配送员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包括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和/或,

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30,具体可以包括:

b1: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请求方经纬度;

b2: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所述请求方经纬度,确定配送方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和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2,具体可以包括:

依次遍历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请求方经纬度的第一距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称之为进入请求方状态;

可以将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称之为离开请求方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存在一个进入请求方状态或者一个离开请求方状态。

以下如图5a所示的配送轨迹示意图,请求方位置为p,第一阈值为r,虚线表示配送轨迹,箭头表示配送轨迹的方向。在图5a中,配送轨迹只有一次进入请求方状态,即a点;也只有一次离开请求方状态,即b点。

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将所述进入请求方状态下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配送方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

可以将所述离开请求方状态下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配送方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

第二种情况下,存在多个进入请求方状态或者多个离开请求方状态。

以下如图5b所示的配送轨迹示意图,请求方位置为p,第一阈值为r,虚线表示配送轨迹,箭头表示配送轨迹的方向。图5b中,配送轨迹存在多个进入请求方状态,即a1、a2、a3点;也存在多个离开请求方状态,即b1、b2、b3点。

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将所述多个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与到达请求方时刻比对,将最接近所述到达请求方时刻的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确定为最终的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

可以将所述多个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与取得配送物时刻比对,将最接近所述取得配送物时刻的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确定为最终的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

第三种情况下,不存在进入请求方状态或者离开请求方状态。

以下如图5c所示的配送轨迹示意图,请求方位置为p,第一阈值为r,虚线表示配送轨迹,箭头表示配送轨迹的方向。图5c中,配送轨迹不存在进入请求方状态,也不存在离开请求方状态。

对于第三方种情况,可以将到达请求方时刻确定为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可以将取得配送物时刻确定为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

对于进入接收方时刻和离开接收方时刻,与前述进入请求方时刻和离开请求方时刻的实施例类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30,具体可以包括:

c1: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接收方经纬度;

c2: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所述接收方经纬度的距离值,确定配送方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和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2,具体可以包括:

依次遍历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接收方经纬度的第二距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与进入、离开请求方时刻类似的,进入、离开接收方时刻也同样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存在一个进入接收方状态或者一个离开接收方状态。

对于第一种情况,可以将所述进入接收方状态下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配送方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

可以将所述离开接收方状态下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配送方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第二种情况下,存在多个进入接收方状态或者多个离开接收方状态。

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将所述多个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与到达接收方时刻比对,将最接近所述到达接收方时刻的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确定为最终的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

可以将所述多个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与交付接收方时刻比对,将最接近所述交付接收方时刻的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确定为最终的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第三种情况下,不存在进入接收方状态或者离开接收方状态。

对于第三方种情况,可以将到达接收方时刻确定为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可以将交付接收方时刻确定为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步骤140:根据每个目标订单的所述进入室内和离开室内的时刻,确定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每个定位点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40,具体可以包括:

将主定位点中出子定位点之外的定位点标记为无任务;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派单时刻至进入请求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外;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进入请求方时刻至离开请求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内;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离开请求方时刻至进入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外;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进入接收方时刻至离开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内。

如图6a所示,主定位点序列中只有1个目标订单时,定位点0和10不属于目标订单对应的子定位点序列,标记为“无任务”;

定位点1至3位于派单时刻至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图中的入店),标记为“室外”;

定位点4至5位于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至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图中的离店),标记为“室内”;

定位点6至7位于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至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图中的入客),标记为“室外”;

定位点1至3位于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至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图中的离店),标记为“室内”。

如图6b所示,主定位点序列中存在目标订单1和2;可见由于存在多个目标订单,因此有些定位点存在多个状态。如图6b所示:

定位点0不属于订单1或2对应的子定位点序列,标记为“无任务”;

定位点1位于派单1(订单1的派单时刻)至入店1(订单1的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标记为“室外1”;

定位点2位于派单1至入店1,标记为“室外1”;同时位于派单2(订单2的派单时刻)至入店2(订单2的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标记为“室外2”;

定位点3位于派单1至入店1,标记为“室外1”;同时位于派单2至入店2,标记为“室外2”;

定位点4位于派单1至入店1,标记为“室外1”;同时位于入店2至离店2(订单2的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标记为“室内2”;

定位点5位于派单1至入店1,标记为“室外1”;同时位于入店2至离店2,标记为“室内2”;

定位点6位于派单1至入店1,标记为“室外1”;同时位于离店2至入客2(订单2的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标记为“室外2”;

定位点7位于派单1至入店1,标记为“室外1”;同时位于离店2至入客2,标记为“室外2”;

定位点8位于入店1至离店1(订单1的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标记为“室内1”;同时位于离店2至入客2,标记为“室外2”;

定位点9位于入店1至离店1,标记为“室内1”;同时位于离店2至入客2,标记为“室外2”;

定位点10位于离店1至入客1(订单1的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标记为“室外1”;同时位于离店2至入客2,标记为“室外2”;

定位点11位于离店1至入客1,标记为“室外1”;同时位于离店2至入客2,标记为“室外2”;

定位点12位于离店1至入客1,标记为“室外1”;同时位于入客2至离客2(订单2的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标记为“室内2”;

定位点13位于离店1至入客1,标记为“室外1”;同时位于入客2至离客2(订单2的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标记为“室内2”;

定位点14位于离店1至入客1,标记为“室外1”;

定位点15位于离店1至入客1,标记为“室外1”;

定位点16位于入客1至离客1(订单1的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标记为“室内1”;

定位点17位于入客1至离客1(订单1的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标记为“室内1”;

定位点18不属于订单1或2对应的子定位点序列,标记为“无任务”;

定位点19不属于订单1或2对应的子定位点序列,标记为“无任务”。

如图6b所示,存在多个定位点具有2种状态;因此,需要对定位点具有的多种状态进行合并,得到一个状态。

具体地,合并规则包括:

多种状态中存在至少1个室内时,最终状态为室内;否则最终状态为室外。

如图6b中,定位点3的2种状态均为室外,因此最终状态为室外;

定位点4的2种状态中有1个室内,因此最终状态为室内。

步骤150:根据所述定位点的状态,将所述主定位点序列进行分段。

遍历所述主定位点序列,符合当前定位点的状态和上一个定位点的状态不同后,将当前定位点与上一定位点之间的轨迹打断。

如图6a所示,依次遍历主定位点序列,由于定位点1与定位点0状态不同,因此,可以将定位点1与定位点0之间的配送轨迹打断(图中虚线所示);

同样地,将定位点4与定位点3;定位点6和定位点5;定位点8和定位点7;定位点10和定位点9之间的配送轨迹打断(图中虚线所示);

最终可以将该配送轨迹分为6段,可见实现了将室内轨迹进行分段。

再图6b所示,一次遍历主定位点序列,可以将定位点1与定位点0;定位点4和定位点3;定位点6和定位点5;定位点8和定位点7;定位点10和定位点9;定位点12和定位点11;定位点14和定位点13;定位点16和定位点15;定位点18和定位点17之间的配送轨迹打断(图中虚线所示);

最终可以将配送轨迹分为10段,可见实现了将室内轨迹进行分段。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从而提供了一种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案。具体地,通过多源数据构建表示配送轨迹的主定位点序列;并计算该主定位点序列中每个目标订单下配送员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从而区分出配送轨迹中的室内轨迹;进而可以对配送轨迹进行分段,得到室内轨迹、室外轨迹等。

与前述配送轨迹的分段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配送轨迹的分段装置的实施例。

本申请配送轨迹的分段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服务器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配送轨迹的分段装置所在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7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通常根据该配送轨迹的分段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8,在一种软件实施方式中,该配送轨迹的分段装置可以包括:

序列构建单元210,根据配送方在预设时长内的配送轨迹数据、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构建表示配送过程的主定位点序列;

序列确定单元220,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从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订单的子定位点序列;

时刻计算单元230,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和子定位点序列,计算每个目标订单下配送员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

状态确定单元240,根据每个目标订单的所述进入室内和离开室内的时刻,确定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每个定位点的状态;

轨迹分段单元250,根据所述定位点的状态,将所述主定位点序列进行分段。

可选的,所述序列构建单元210,具体包括:

排序子单元,将配送方在预设时长内的配送轨迹数据的定位点按照采集时刻的先后顺序排序,得到真定位点序列;

计算子单元,计算订单调度数据中配送订单的派单时刻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所述配送订单的变更时刻的伪定位点;

添加子单元,基于所述伪定位点对应的时刻,按照时刻的先后顺序,将所述伪定位点插入所述真定位点序列,得到表示配送过程的主定位点序列。

可选的,所述计算子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订单调度数据中订单的派单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第二获取子单元,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变更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经纬度计算子单元,根据所述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

可选的,所述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可以包括:

到达请求方时刻、取得配送物时刻和/或交付接收方时刻。

可选的,所述第二获取子单元,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到达请求方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取得配送物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取得交付接收方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可选的,所述经纬度计算子单元,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线性差值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

可选的,所述序列确定单元220,具体包括:

时刻获取子单元,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派单时刻,以及该目标订单在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交付接收方时刻;

截取子单元,从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截取位于所述派单时刻和交付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子定位点序列。

可选的,所述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包括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和/或,

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时刻计算单元230,具体包括:

第三获取子单元,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请求方经纬度;

第三计算子单元,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所述请求方经纬度的距离值,确定配送方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和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包括:

遍历子单元,依次遍历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请求方经纬度的第一距离;

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计算子单元,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

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计算子单元,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时刻计算单元230,具体包括:

第四获取子单元,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接收方经纬度;

第四计算子单元,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所述接收方经纬度的距离值,确定配送方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和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第四计算子单元,具体包括:

遍历子单元,依次遍历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接收方经纬度的第二距离;

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计算子单元,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

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计算子单元,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状态确定单元240,具体包括:

第一标记子单元,将主定位点中出子定位点之外的定位点标记为无任务;

第二标记子单元,将每个目标订单的派单时刻至进入请求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外;

第三标记子单元,将每个目标订单的进入请求方时刻至离开请求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内;

第四标记子单元,将每个目标订单的离开请求方时刻至进入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外;

第五标记子单元,将每个目标订单的进入接收方时刻至离开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内。

可选的,所述轨迹分段单元250,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主定位点序列,符合当前定位点的状态和上一个定位点的状态不同后,将当前定位点与上一定位点之间的轨迹打断。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图8描述了业务监控装置的内部功能模块和结构示意,其实质上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配送方在预设时长内的配送轨迹数据、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构建表示配送过程的主定位点序列;

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从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订单的子定位点序列;

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和子定位点序列,计算每个目标订单下配送员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

根据每个目标订单的所述进入室内和离开室内的时刻,确定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每个定位点的状态;

根据所述定位点的状态,将所述主定位点序列进行分段。

可选的,所述根据配送方在预设时长内的配送轨迹数据、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构建表示配送过程的主定位点序列,具体包括:

将配送方在预设时长内的配送轨迹数据的定位点按照采集时刻的先后顺序排序,得到真定位点序列;

计算订单调度数据中配送订单的派单时刻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所述配送订单的变更时刻的伪定位点;

基于所述伪定位点对应的时刻,按照时刻的先后顺序,将所述伪定位点插入所述真定位点序列,得到表示配送过程的主定位点序列。

可选的,所述计算订单调度数据中配送订单的派单时刻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所述配送订单的变更时刻的伪定位点,具体包括: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订单调度数据中订单的派单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变更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根据所述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

可选的,所述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可以包括:

到达请求方时刻、取得配送物时刻和/或交付接收方时刻。

可选的,所述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变更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到达请求方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取得配送物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从所述真定位点序列中获取与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取得交付接收方时刻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相邻的真定位点的经纬度线性差值计算伪定位点的经纬度。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和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从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确定至少一个目标订单的子定位点序列,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派单时刻,以及该目标订单在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中的交付接收方时刻;

从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截取位于所述派单时刻和交付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子定位点序列。

可选的,所述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包括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和/或,

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和子定位点序列,计算每个目标订单下配送员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请求方经纬度;

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所述请求方经纬度的距离值,确定配送方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和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位置与所述请求方位置的距离,确定配送方进入和离开请求方的时刻,具体包括:

依次遍历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请求方经纬度的第一距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进入请求方室内时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一距离大于第一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离开请求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订单调度数据、配送方状态变更数据和子定位点序列,计算每个目标订单下配送员进入室内时刻和离开室内时刻,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订单调度数据中目标订单的接收方经纬度;

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所述接收方经纬度的距离值,确定配送方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和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所述接收方经纬度的距离值,确定配送方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和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具体包括:

依次遍历定位点序列中定位点经纬度与接收方经纬度的第二距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进入接收方室内时刻;

符合相邻两个定位点中时序先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时序后的定位点的第二距离大于第二阈值后,将所述时序先的定位点的采集时刻确定为离开接收方室内时刻。

可选的,所述根据每个目标订单的所述进入室内和离开室内的时刻,确定所述主定位点序列中每个定位点的状态,具体包括:

将主定位点中出子定位点之外的定位点标记为无任务;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派单时刻至进入请求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外;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进入请求方时刻至离开请求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内;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离开请求方时刻至进入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外;

将每个目标订单的进入接收方时刻至离开接收方时刻之间的定位点标记为室内。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定位点的状态,将所述主定位点序列进行分段,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主定位点序列,符合当前定位点的状态和上一个定位点的状态不同后,将当前定位点与上一定位点之间的轨迹打断。

在上述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应理解,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signal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而前述的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memory,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快闪存储器、硬盘或者固态硬盘。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电子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