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2572发布日期:2018-12-19 05:4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机壳,特别是一种具有导引槽且导引槽的导引闭口端较导引开口端靠近托架底面且导引闭口端位于导引开口端与第一支撑栓之间的机壳。

背景技术

服务器作为提供给多个用户使用的电子装置,需要多个大尺寸的硬盘以储存大量的数据。这些大尺寸的硬盘紧密地排列于服务器内,以有效地利用服务器内部的空间。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更换这些紧密排列的大尺寸的硬盘,这些大尺寸的硬盘会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托架上,托架再分别可滑动的设置于服务器机壳内。如此一来,操作人员便可以将托架自服务器机壳滑出后,再抽换这些大尺寸的硬盘。此外,为了增加操作人员抽换这些大尺寸硬盘的效率,制造商通常还会在托架设置可转动的硬盘抽取匣,并且将大尺寸的硬盘设置在硬盘抽取匣内。如此一来,操作人员便可以转动硬盘抽取匣使得硬盘抽取匣的抽取口翘起后,操作人员得以将硬盘抽取匣内的大尺寸的硬盘沿着翘起的角度自抽取口滑出。

然而,对于这种设置可转动的硬盘抽取匣的作法,操作人员仍需要将硬盘抽取匣的一端抬起后才能转动硬盘抽取匣。由于容纳这些大尺寸硬盘后的硬盘抽取匣的总重量十分沉重,设置硬盘抽取匣虽然使得操作人员较容易将大尺寸的硬盘自抽取口滑出,却反而使得操作人员较不易抬起并转动装载有大尺寸的硬盘的硬盘抽取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机壳,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服务器机壳的硬盘抽取匣不易转动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机壳包括一托架、一第一支撑栓、一导引槽、一抽取匣以及一把手。托架具有相邻的一托架底面以及一托架侧面。第一支撑栓固定于托架侧面。导引槽位于托架侧面且包括一导引开口端以及一导引闭口端。导引闭口端较导引开口端靠近托架底面且位于导引开口端与第一支撑栓之间。抽取匣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一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栓。第二端具有一抽取口。抽取匣具有一抽取匣侧面。抽取匣侧面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把手旋转地设置于抽取匣侧面。把手包括一握持部以及一固定销。导引槽位于握持部与第一支撑栓之间。固定销位于导引闭口端。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机壳,导引闭口端较导引开口端靠近托架底面且位于导引开口端与第一支撑栓之间,并且固定销位于导引闭口端内。当操作人员通过把手抬起抽取匣时,固定销从导引闭口端滑移至导引开口端并且导引槽对固定销有支撑力。如此一来,操作人员得以通过导引槽的支撑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易抬起并转动抽取匣的问题。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机壳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机壳的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3为图1的机壳的部分放大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机壳的抽取匣与把手相对于托架旋转的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5为图1的机壳的导引槽的主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机壳的立体图。

图7为图6的机壳的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8为图6的机壳的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9为图6的机壳的抽取匣与把手相对于托架旋转的部分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机壳的部分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机壳

100托架

110托架底面

120托架侧面

130托架顶边

200第一支撑栓

210第一圆周面

300导引槽

310导引开口端

320导引闭口端

330第一导引面

340第二导引面

400抽取匣

410第一端

420第二端

421抽取口

430第一沟槽

431第一安装开口端

432第一安装闭口端

4321第一内侧面

440抽取匣侧面

450第一角部

460第二角部

470第二沟槽

471第二安装开口端

472第二安装闭口端

4721第二内侧面

500把手

510旋转部

520握持部

530固定销

540第一定位孔

550第二定位孔

600第二支撑栓

610第二圆周面

700定位机构

710定位栓

720弹性件

r1角部弧形路线

r2孔位弧形路线

d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以下将说明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机壳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机壳的部分放大主视图。

本实施例的机壳10例如为一服务器机壳。机壳10包括一托架100、一第一支撑栓200、一导引槽300、一抽取匣400以及一把手500。托架100具有相邻的一托架底面110以及一托架侧面120。当机壳10放置于如桌面的一平台时,托架100面向平台的一面为托架底面110。第一支撑栓200固定于托架侧面120。导引槽300位于托架侧面120。导引槽300包括一导引开口端310以及一导引闭口端320。导引闭口端320较导引开口端310靠近托架底面110且位于导引开口端310与第一支撑栓200之间。

抽取匣400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410以及一第二端420。第一端410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栓200。请参阅图3,图3为图1的机壳的部分放大立体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抽取匣400包括一第一沟槽430。第一沟槽430位于抽取匣400的第一端410。第一沟槽430包括一第一安装开口端431以及一第一安装闭口端432。操作人员在安装抽取匣400时,首先将第一沟槽430的第一安装开口端431对准第一支撑栓200,然后将第一沟槽430往第一安装闭口端432的方向滑移直到第一安装闭口端432的一第一内侧面4321接触第一支撑栓200的一第一圆周面210,使得抽取匣400通过第一沟槽430以第一支撑栓200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设置于托架100内。之后,操作人员便可以转动抽取匣400直到抽取匣400完全放置于托架100内。设置第一沟槽430的用意在于方便操作人员将抽取匣400通过第一沟槽430在第一支撑栓200上滑移,并且旋转抽取匣400后放置于托架100内,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抽取匣也可通过组装孔以第一支撑栓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设置于托架内。

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抽取匣400的第二端420具有一抽取口421。操作人员可通过第二端420的抽取口421拿取抽取匣400内部的物件(图未绘示),物件例如为硬盘。抽取匣400具有一抽取匣侧面440。抽取匣侧面440位于第一端410与第二端420之间,且抽取匣侧面440朝向托架侧面120。把手500以一旋转部510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设置于抽取匣侧面440。把手500包括一握持部520以及一固定销530。导引槽300位于握持部520与第一支撑栓200之间。固定销530位于导引闭口端320。操作人员可通过操作握持部520来旋转把手500,以驱动固定销530从导引闭口端320滑移至导引开口端310。由于导引闭口端320较导引开口端310靠近托架底面110且位于导引开口端310与第一支撑栓200之间,当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把手500的握持部520而抬起抽取匣400时,固定销530从导引闭口端320滑移至导引开口端310并且导引槽300对固定销530有支撑力。如此一来,操作人员得以通过导引槽300的支撑力达到较现有技术更加省力转动抽取匣400的效果。操作人员通过把手500转动抽取匣400后,抽取匣400便会以第二端420远离托架底面110的方向d相对于托架100旋转。

请参阅图2以及图4。图4为图1的机壳的抽取匣与把手相对于托架旋转的部分放大主视图。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抽取匣400具有一第一角部450,第一角部450例如为直角或锐角,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抽取匣也可具有一圆角部或导斜角部。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角部450位于抽取匣400的第一端410且靠近托架底面110的一角落。当抽取匣400于第一支撑栓200以方向d旋转时,第一角部450沿一角部弧形路线r1移动。角部弧形路线r1不与托架底面110重叠。如此一来,当抽取匣400相对于托架100以方向d旋转时,抽取匣400不与托架底面110干涉。

请参阅图4至图5。图5为图1的机壳的导引槽的主视图。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导引槽300具有一第一导引面330。第一导引面330位于导引开口端310与导引闭口端320之间。第一导引面330自导引开口端310延伸至导引闭口端320,且第一导引面330为一连续表面。意即第一导引面330的曲率半径没有大幅度地变化,使得固定销530能够平滑地从导引闭口端320滑移到导引开口端310,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引开口端与导引闭口端之间可为多个平面连结而成,只要固定销能够从导引闭口端滑移到导引开口端即可。

导引槽300具有一第二导引面340。第二导引面340位于导引开口端310与导引闭口端320之间。第二导引面340朝向第一导引面330。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导引面340自导引开口端310延伸至导引闭口端320,且第二导引面340为一连续表面。意即第二导引面340的曲率半径没有大幅度地变化,使得固定销530能够平滑地从导引闭口端320滑移到导引开口端310,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引开口端与导引闭口端之间可为多个平面连结而成,只要固定销能够从导引闭口端滑移到导引开口端即可。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导引面340作为提供固定销530的导引路径,使得抽取匣400与把手500能顺利地相对于托架100以方向d旋转。

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导引槽300的导引开口端310的宽度大于导引闭口端320的宽度。如此一来,在将抽取匣400连同把手500一同安装在托架100时,固定销530较容易从导引开口端310进入导引槽300内,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引开口端的宽度也可等于导引闭口端的宽度,只要固定销能够沿着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在导引开口端与导引闭口端之间滑移即可。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抽取匣400具有一第二角部460。第二角部460位于抽取匣400的第二端420且靠近托架底面110的一角落。托架100具有一托架顶边130,托架顶边130位于托架侧面120远离托架底面110的一边。如图4所示,当抽取匣400与把手500以方向d旋转且固定销530位于导引开口端310时,抽取匣400的第二端420会高于托架顶边130。意即,当操作人员以方向d转动把手500至固定销530位于导引开口端310后,第二角部460较托架顶边130远离托架底面110。如此一来,操作人员能够较顺利地从第二端420的抽取口421拿取抽取匣400内部的物件,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抽取匣转动至固定销位于导引开口端后,第二角部也可位于托架顶边与托架底面之间,只要操作人员能够顺利地从第二端的抽取口拿取抽取匣内部的物件即可。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4。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机壳10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支撑栓600。第二支撑栓600固定于托架侧面120。固定销530位于第一支撑栓200与第二支撑栓600之间。抽取匣400包括一第二沟槽470。第二沟槽470位于抽取匣400的第二端420。第二沟槽470包括一第二安装开口端471以及一第二安装闭口端472。操作人员在旋转抽取匣400时,首先将第二沟槽470的第二安装开口端471对准第二支撑栓600,然后将第二沟槽470往第二安装闭口端472的方向滑移直到第二安装闭口端472的一第二内侧面4721接触第二支撑栓600的一第二圆周面610,使得抽取匣400通过第二沟槽470设置于第二支撑栓600。如此一来,托架100可通过第二支撑栓600分担抽取匣400的重量,避免抽取匣400的重量仅由第一支撑栓200与导引槽300所承受,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机壳也可无第二支撑栓的设置,只要抽取匣能够稳固地设置于托架上即可。

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机壳的立体图。以下仅针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与前述的部分实施例中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其余相同之处将被省略。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机壳10进一步包括一定位机构700。定位机构700设置于抽取匣400。定位机构700包括一定位栓710以及一弹性件720。弹性件720例如为弹簧并且连接定位栓710。弹性件720具有一释放状态以及一压缩状态。请参阅图7至图8。图7为图6的机壳的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8为图6的机壳的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当弹性件720处于释放状态时,定位栓710被弹性件720抵压而由抽取匣侧面440朝向托架侧面120延伸并且凸出于抽取匣侧面440。当弹性件720于释放状态受到外力时,弹性件720会朝向远离托架侧面120的方向移动而转变为压缩状态。定位栓710会随着弹性件720一同朝向远离托架侧面120的方向移动而退缩至抽取匣侧面440之后,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旋转螺杆的方式操作定位销使定位销可凸出或退缩于抽取匣侧面。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把手500具有一第一定位孔540。当把手500于抽取匣侧面440旋转时,第一定位孔540沿一孔位弧形路线r2移动。定位栓710位于孔位弧形路线r2上。如此一来,当第一定位孔540随着把手500旋转时,第一定位孔540可对准定位栓710。请参阅图9。图9为图6的机壳的抽取匣与把手相对于托架旋转的部分立体图。操作人员通过把手500而抬起第二端420并且旋转抽取匣400。当抽取匣400旋转至第一定位孔540对准定位栓710时,弹性件720会自压缩状态转变为释放状态并且定位栓710部分插入第一定位孔540。如此一来,抽取匣400便无法相对于把手500转动。当抽取匣400因重力作用而朝托架底面110转动时,抽取匣400会连同把手500一起转动。但是把手500的固定销530会抵压住导引槽300的第一导引面330,因而限制了抽取匣400与把手500因重力作用而朝托架底面110转动。当抽取匣400固定住且不朝托架底面110转动,操作人员便可松开双手而向第二端420的抽取口421拿取抽取匣400内部的物件。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操作人员通过定位机构固定住抽取匣,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杠杆的方式抬起抽取匣的第二端并且防止抽取匣朝托架底面的方向转动,操作人员便可拿取抽取匣内部的物件。

请参阅图10。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机壳的部分立体图。以下仅针对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与前述的部分实施例中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其余相同之处将被省略。在本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把手500具有一第二定位孔550。第二定位孔550至托架底面110的距离大于第一定位孔540至托架底面110的距离。弹性件720处于释放状态并且定位栓710部分插入第二定位孔550。意即在抽取匣400与把手500尚未相对于托架100相对转动时,定位栓710可固定住抽取匣400与把手500使得把手500不相对抽取匣400转动。如此一来,定位栓710可作为一确保装置使得抽取匣400与把手500不任意转动。操作人员仅需将弹性件720自释放状态转变为压缩状态而使得定位栓710不插入第二定位孔550并且退缩至抽取匣侧面440之后,操作人员便可以通过握持部520转动把手500。当操作人员通过握持部520转动把手500时,定位栓710会抵靠住把手500而使得弹性件720维持在压缩状态。当操作人员持续转动把手500至第一定位孔540对准定位栓710后,定位栓710凸出抽取匣侧面440并且插入第一定位孔540并且弹性件720转变回释放状态。如此一来,抽取匣400与把手500则可抬起为如图9的状态。设置第二定位孔550的用意在于确保抽取匣400与把手500不相对于托架100相对转动,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抵顶件来避免抽取匣与把手相对于托架转动。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机壳,由于导引闭口端较导引开口端靠近托架底面且位于导引开口端与第一支撑栓之间,当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把手的握持部而抬起抽取匣时,固定销从导引闭口端滑移至导引开口端并且导引槽对固定销有支撑力。如此一来,操作人员得以通过导引槽的支撑力达到较现有技术更加省力转动抽取匣的效果。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抽取匣还通过第一沟槽以第一支撑栓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设置于托架内。之后,操作人员便可以转动抽取匣直到抽取匣完全放置于托架内。设置第一沟槽的用意在于方便操作人员将抽取匣通过第一沟槽在第一支撑栓上滑移,并且旋转抽取匣后放置于托架内。

此外,在部分的实施例中,当抽取匣于第一支撑栓旋转时,第一角部移动的角部弧形路线不与托架底面重叠。如此一来,当抽取匣相对于托架以方向旋转时,抽取匣不与托架底面干涉。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导引槽还具有一第一导引面。第一导引面自导引开口端延伸至导引闭口端,且第一导引面为一连续表面。如此一来,固定销能够平滑地从导引闭口端滑移到导引开口端。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导引槽还具有一第二导引面。第二导引面自导引开口端延伸至导引闭口端,且第二导引面为一连续表面。如此一来,固定销能够平滑地从导引闭口端滑移到导引开口端。

此外,在部分的实施例中,导引槽的导引开口端的宽度大于导引闭口端的宽度。如此一来,在将抽取匣连同把手一同安装在托架时,固定销较容易从导引开口端进入导引槽内。

此外,在部分的实施例中,当操作人员转动把手至固定销位于导引开口端后,抽取匣的第二端会高于托架顶边。如此一来,操作人员能够较顺利地从第二端的抽取口拿取抽取匣内部的物件。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机壳还包括一第二支撑栓,使得抽取匣通过第二沟槽设置于第二支撑栓。如此一来,托架可通过第二支撑栓分担抽取匣的重量,避免抽取匣的重量仅由第一支撑栓与导引槽所承受。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机壳还包括一定位机构。当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态时,定位栓被弹性件抵压而由抽取匣侧面朝向托架侧面延伸并且凸出于抽取匣侧面。当弹性件于释放状态受到外力时,弹性件会朝向远离托架侧面的方向移动而转变为压缩状态。定位栓会随着弹性件一同朝向远离托架侧面的方向移动而退缩至抽取匣侧面之后。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把手还具有一第一定位孔。当把手于抽取匣侧面旋转时,定位栓位于第一定位孔的孔位弧形路线上。如此一来,当第一定位孔随着把手旋转时,第一定位孔可对准定位栓。操作人员通过把手而抬起第二端并且旋转抽取匣。当抽取匣旋转至第一定位孔对准定位栓时,弹性件会自压缩状态转变为释放状态并且定位栓部分插入第一定位孔。如此一来,抽取匣便无法相对于把手转动。当抽取匣因重力作用而朝托架底面转动时,抽取匣会连同把手一起转动。但是把手的固定销会抵压住导引槽的第一导引面,因而限制了抽取匣与把手因重力作用而朝托架底面转动。当抽取匣固定住且不朝托架底面转动,操作人员便可松开双手而向第二端的抽取口拿取抽取匣内部的物件。

在部分的实施例中,把手还具有一第二定位孔。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态并且定位栓部分插入第二定位孔。如此一来,定位栓可作为一确保装置使得抽取匣与把手不任意转动。操作人员仅需将弹性件自释放状态转变为压缩状态而使得定位栓不插入第二定位孔并且退缩至抽取匣侧面之后,操作人员便可以通过握持部转动把手。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