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维设计的先进缝纫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2156发布日期:2019-02-01 19:4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三维设计的先进缝纫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缝纫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维设计的先进缝纫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缝纫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制样,裁剪以及缝制三步,该方式主要存在制样裁剪过程无法体现三维立体效果,以及缝制步骤繁多的问题,最终呈现的产品存在图案色彩单一化,以及缺少物体本身存在的三维空间表现效果的缺点。

另一方面,现有的缝纫制造技术在缝制前一般都是将缝制片简单堆放,这样容易造成缝制片的受压变形甚至相互混色问题,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用于放置缝制片的安放架。

专利公开号为cn104036532a,公开日为2014.09.1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到二维的服装整体图案无缝映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三维服装模型并建立其与二维样板网格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在三维服装模型表面进行服装图案设计;计算二维样板缝份处的图案;数码打印、裁剪、缝合二维样板制作出一件实物服装。

但是该发明专利中的方法存在最终生产的服装整体三维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一种基于三维设计的先进缝纫制造工艺,其能通过三维输入,加先进打印技术,再结合使用方便的缝制片安放架方式,达到有效缝纫制造家具产品的效果。本发明具有制造工艺步骤合理有效,制造所得的产品三维空间表现力好,图案色彩丰富,缝制工序少,整体效率高,以及缝制片安放架使用稳定方便,保证缝制片之间相互不影响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三维设计的先进缝纫制造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三维输入,包括样品的三维扫描输入以及直接三维建模;

s2、计算机程序编排,包括对位置尺寸、图案色彩以及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s3、输出打印,包括色彩调整和打印后的切割操作;

s4、缝制,最终制得三维立体感强的产品。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1中,输入信息包括所述样品的色彩搭配、材质选用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光影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2中,通过渲染程序或图形处理软件将参数输送到打印机。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3中,打印步骤依次包括做图、试样、上色以及切割四道工序。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试样工序需要进行色彩比对调整;所述上色工序需要进行加热打印和两次固色操作。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上色工序采用红外线加热上色方式;所述固色操作是温度为60-90℃。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红外线加热上色过程中加热温度为65-85℃,加热时间为25-28s。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切割工序采用激光切割,将整体打印的布料进行单次切割。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3中,打印操作通过uv平板打印机完成。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4中,对不同维度图案进行缝制拼接,最终得到所述产品。

一种基于三维设计的先进缝纫制造工艺用的缝制片安放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下表面上的滚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上的立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且用于安放缝制片的倾斜板,设置在所述倾斜板上表面上靠近下端位置处的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并通过向上凸出方式以用于限位固定所述缝制片的凸出板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并通过通电后向下磁力吸引所述凸出板单元方式以用于收回所述凸出板单元进而滑落取下所述缝制片的电磁铁单元,设置在所述倾斜板侧面上的电池槽,设置在所述电池槽内并用于向所述电磁铁单元供电的直流干电池,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槽上并通过拨动导电方式以用于通电连接所述电磁铁单元和所述直流干电池的导电控制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凸出板单元包括粘接设置在所述安装槽槽体底面上的支撑弹簧,粘接设置在所述支撑弹簧上并向上凸出的板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下表面上并用于与所述电磁铁单元进行磁力吸引的永磁铁片;所述电磁铁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槽体底面上的芯体,设置在所述芯体环面上的螺旋槽,以及嵌入绕制在所述螺旋槽上并用于形成磁场的螺线圈,所述芯体设置在所述永磁铁片下方位置处。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电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槽上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直流干电池的u型固定架,设置在所述u型固定架内侧的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并抵在所述直流干电池电极上的固定导电板,设置在所述u型固定架外侧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控制用开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下表面上且位于所述控制用开口内侧位置处的弯曲用导电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控制用开口上并通过下落后推挤所述弯曲用导电板方式以用于导电连接所述直流干电池和所述电磁铁单元的下落推动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下落推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用开口内侧面上的导向板,设置在所述导向板上表面上两侧位置处的两个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导向板倾斜面上端位置处的开槽,设置在所述开槽内的第一磁铁环,设置在所述导向板上的推出柱,设置在所述推出柱环面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一磁铁环进行磁力吸引固定的第二磁铁环,设置在所述限位板内侧面上的限位槽,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上且下端抵在所述第二磁铁环上并用于向下推动所述推出柱的t型推动板,所述t型推动板部分凸出在所述电池槽外侧。

本发明通过三维输入,加先进打印技术,再结合使用方便的缝制片安放架方式,达到有效缝纫制造家具产品的效果。本发明具有制造工艺步骤合理有效,制造所得的产品三维空间表现力好,图案色彩丰富,缝制工序少,整体效率高,以及缝制片安放架使用稳定方便,保证缝制片之间相互不影响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制造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缝制片安放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凸出板单元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电磁铁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电池槽以及直流干电池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导电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下落推动部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4、5、6以及附图7所示,一种基于三维设计的先进缝纫制造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三维输入,包括样品的三维扫描输入以及直接三维建模;

s2、计算机程序编排,包括对位置尺寸、图案色彩以及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s3、输出打印,包括色彩调整和打印后的切割操作;

s4、缝制,最终制得三维立体感强的产品。

在制造沙发、座椅、坐垫以及床垫等产品的家具行业中,存在大量的人工剪裁缝制工艺,这就使得使得产品本身缺少三维立体感,缝制的地方过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制造效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三维输入、编排调整,打印切割以及少量的缝制步骤,完成沙发座椅等家具的表皮制造,其中所述三维输入包括三维拍摄扫描输入和三维绘画建模输入两种方式,所述打印切割过程中则在综合考虑色彩以及阴影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的切割成缝制片,这就较大片的布料就可以达到立体感强,以及减少缝制的双重优点。

步骤s1中,输入信息包括所述样品的色彩搭配、材质选用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光影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三维扫描输入过程中需要对所述样品的六面正投影视图进行拼接和拍摄录入,包括主视图、仰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以及后视图,而扫描信息主要包括各面料拼接基本形体、色彩以及材质视图。

此外,如果采用所述三维建模方式,则需要依据产品图案造型设计,色彩搭配,材质选用以及体现产品层次的光影效果,首先在3dmax、rhinoceros或evolve等软件中曲面建模,获得产品形体结构基本比例尺寸以及他们之间的相联关系。

步骤s2中,通过渲染程序或图形处理软件将参数输送到打印机。

如果步骤s1是三维扫描输入,则需要通过电脑软件,例如photoshop、coreldraw以及ai进行编辑形体的色彩饱和度,明度以及基本尺寸比例参数;如果步骤s1是三维建模方式,则需要通过渲染软件keyshot或vray使得材质,光影设置以及各项参数设置达到最真实的实体效果体现,上述两者都可以输出jpeg、tiff、bmp、gif、以及pdf格式的文件给步骤s3的打印机。

步骤s3中,打印步骤依次包括做图、试样、上色以及切割四道工序。所述试样工序需要进行色彩比对调整;所述上色工序需要进行加热打印和两次固色操作。

所述上色工序采用红外线加热上色方式;所述固色操作是温度为60-90℃。所述红外线加热上色过程中加热温度为65-85℃,加热时间为25-28s。

所述切割工序采用激光切割,将整体打印的布料进行单次切割。步骤s3中,打印操作通过uv平板打印机完成。步骤s4中,对不同维度图案进行缝制拼接,最终得到所述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v平板打印机尽可能在较大的布或皮上打印较多、较清晰的图案,以获得较少较大的缝制片,比如要制备一块红色皮子上带黑色图案的皮料,现有技术要先在红色皮子上剪洞,再去别处剪来黑色图案,最后两者缝制,而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分别打印的方式,制得整体红底加黑色图案的皮料,这样就在最终产品上节省了一处缝制地方,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和立体感,这样最终就能达到产品立体感强,以及缝制地方少的优点,大大提高了制造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其他未公开部分均采用现有技术,例如包括计算机、打印机的软件程序,打印机的品牌,以及三维扫描设备等。

一种基于三维设计的先进缝纫制造工艺用的缝制片安放架,包括底板11,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下表面上的滚轮12,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表面上的立柱1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13上且用于安放缝制片14的倾斜板1,设置在所述倾斜板1上表面上靠近下端位置处的安装槽2,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上并通过向上凸出方式以用于限位固定所述缝制片14的凸出板单元3,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内并通过通电后向下磁力吸引所述凸出板单元3方式以用于收回所述凸出板单元3进而滑落取下所述缝制片14的电磁铁单元4,设置在所述倾斜板1侧面上的电池槽5,设置在所述电池槽5内并用于向所述电磁铁单元4供电的直流干电池6,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槽5上并通过拨动导电方式以用于通电连接所述电磁铁单元4和所述直流干电池6的导电控制单元7。

现有技术中,缝制时所述缝制片14堆在一起,随意取放,因此容易发生缝制片受压变形或相互混色的问题,而且拿取效率也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控制单元7保持断路的常态,所述电磁铁单元4不能发生电生磁现象,因此所述凸出板单元3因为没被向下吸引而向上凸出,而且所述缝制片14在所述倾斜板1上有向下滑落的趋势。

使用时,所述导电控制单元7保持断路,所述倾斜板1上都先放好了所述缝制片,然后手动触发所述导电控制单元7,随即发生所述电磁铁单元4电生磁,向下吸引所述凸出板单元3,所述缝制片14失去下端的阻挡后慢慢滑落的现象,此时使用者的手已经在所述倾斜板1的下端边处等待,落在手里后即完成所述缝制片安放架的整个取放操作。

所述凸出板单元3包括粘接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槽体底面上的支撑弹簧301,粘接设置在所述支撑弹簧301上并向上凸出的板体302,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302下表面上并用于与所述电磁铁单元4进行磁力吸引的永磁铁片303;所述电磁铁单元4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槽体底面上的芯体401,设置在所述芯体401环面上的螺旋槽,以及嵌入绕制在所述螺旋槽上并用于形成磁场的螺线圈402,所述芯体401设置在所述永磁铁片303下方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芯体401由非导磁材料制成,所述螺线圈402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在通电后产生吸引所述永磁铁片303的磁场,吸引力克服所述支撑弹簧301的弹力,最终将所述板体302向所述安装槽2内“拉动”,所述板体302整个缩回,所述缝制片14就可以进行落下后取出操作。

另一方面,所述螺线圈402不通电,则所述支撑弹簧301持续顶起所述板体302,保证所述缝制片14下端具有持续的阻挡防掉落效果,使得所述安放架在移动搬运或安放时所述缝制片14具有安放稳定性高的优点。

所述导电控制单元7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槽5上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直流干电池6的u型固定架701,设置在所述u型固定架701内侧的固定板702,设置在所述固定板702上并抵在所述直流干电池6电极上的固定导电板703,设置在所述u型固定架701外侧的安装板704,设置在所述安装板704上的控制用开口705,设置在所述安装板704下表面上且位于所述控制用开口705内侧位置处的弯曲用导电板706,以及设置在所述控制用开口705上并通过下落后推挤所述弯曲用导电板706方式以用于导电连接所述直流干电池6和所述电磁铁单元4的下落推动部70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曲用导电板706与所述直流干电池6的一个电极之间构成了所述螺线圈402与所述直流干电池6之间唯一的一处断路位置,且保持断路常态。所述缝制片14需要取下,即所述板体302需要向下缩回时,只需向下推动所述下落推动部707,而所述下落推动部707落在所述弯曲用导电板706侧面上,将所述弯曲用导电板706弯曲后抵在所述直流干电池6电极上,这样所述弯曲用导电板706以及固定导电板703作为所述螺线圈402与所述直流干电池6之间的导电块均接触导电了,这样串联的所有所述螺线圈402均可以通电生磁,进而向下吸引所述板体302了,因此所述下落推动部707受控下落的操作是所述缝制片14得以滑落取下的触发操作。

所述下落推动部707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用开口705内侧面上的导向板707a,设置在所述导向板707a上表面上两侧位置处的两个限位板707b,设置在所述导向板707a倾斜面上端位置处的开槽707c,设置在所述开槽707c内的第一磁铁环707d,设置在所述导向板707a上的推出柱707e,设置在所述推出柱707e环面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一磁铁环707d进行磁力吸引固定的第二磁铁环707f,设置在所述限位板707b内侧面上的限位槽707g,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槽707g上且下端抵在所述第二磁铁环707f上并用于向下推动所述推出柱707e的t型推动板707h,所述t型推动板707h部分凸出在所述电池槽5外侧。

所述下落推动部707的使用方法及优点如下:

第一,初始时,所述第一磁铁环707d与所述第二磁铁环707f相互磁力吸引,所述推出柱707e位于所述开槽707c高度位置处,远离所述弯曲用导电板706,而所述t型推动板707h下端抵在所述第二磁铁环707f上且不足以向下推动所述推出柱707e;

第二,缝制时相应的所述缝制片14需要取下时,将相应所述倾斜板1上的所述t型推动板707h向内向下推动,所述t型推动板707h两侧在所述限位槽707g上滑动,最终所述t型推动板707h外侧板抵在所述安装板704上不能再向下了,此时所述推出柱707e连带所述第二磁铁环707f被所述t型推动板707h推下去了;

第三,所述推出柱707e连带所述第二磁铁环707f完全落下时的状态为所述弯曲用导电板706下端弯曲抵在所述直流干电池6电极上,保证接触通电的有效性,而且与所述导向板707a下端之间的空间不足以让所述推出柱707e连带所述第二磁铁环707f落下,此时使用者的手可以从所述倾斜板1的侧面移到前面,等所述缝制片14自己落下,完成所述缝制片14的取放操作;

第四,所述倾斜板1需要再次安放所述缝制片14时,先手动将所述推出柱707e连带所述第二磁铁环707f拿上来,放在所述第一磁铁环707d处,所述t型推动板707h就抵在所述第二磁铁环707f上,不会将所述推出柱707e连带所述第二磁铁环707f推下去,这样所述弯曲用导电板706也恢复了竖直其与所述直流干电池6电极分开的初始状态,保证所述下落推动部707具有触发有效,以及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