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支付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29869发布日期:2019-05-22 02:46阅读:2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支付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线下支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支付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线下支付方式没有组合支付这种方式,传统的线下支付方式通常为直接扫码付款,一方面不够安全,容易造成支付款盗刷、盗用,无法充分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只能通过单一app进行支付,如果某一app的金额不足,会导致支付不成功,既不便捷、浪费时间,又不能做到充分利用app中的零钱,使得钱只能放到app里面,极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与提高支付的快捷方便这一目的相违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保障用户资金安全,结合大众消费习惯以及预付卡的特性,增加用户体验,提高支付便捷性的组合支付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支付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支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用户选择的支付方式,生成二维码;

b、待输入需付款金额并扫描所生成的二维码后,获取二维码数据;

c、向用户端发送输入密码的通知,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支付密码后,完成支付操作。

在本技术方案中,用户进行消费支付时,首先打开app,选择使用的支付方式,app请求核心生成相应二维码展示在app上,商户收银员在pos机上选择消费,并输入需要用户进行支付的商品金额,然后使用扫描枪扫描用户app上的二维码,然后在选择支付方式的app上呼出支付控件等待用户输入密码进行支付,支付成功后,获取支付结果;只有用户输入密码后才能进行支付,保障了用户的资金安全。

优选的,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扫描二维码后,将扫描的二维码数据上传,并对上传数据进行验证,计算出用户实际支付金额和抵扣金额。

pos机扫描后将核心需要的数据进行上送,核心接收到pos机上送数据后进行验证,根据相应信息计算用户实际支付金额、抵扣金额,将计算结果通知到app;实现组合支付,提高用户体验感,加强支付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

c101、等待用户输入支付密码期间,在预定时间间隔发送查询支付结果的请求;

c102、判断是否支付成功,如果是,则进入步骤c103;如果否,则重新进入步骤c101;

c103、分别将抵扣金额和实际支付金额进行快进快出交易,并获取支付结果信息。

app的支付控件呼出之前,选择的支付方式的等待用户按实际支付金额进行密码支付,在等待时间里,pos机会在一定间隔后请求核心查询支付结果;当用户进行支付成功后,app将结果告知核心,核心接收到app支付成功的结果后,会将抵扣的金额进行快进快出交易,将实际支付金额进行快进快出交易;实现用户进行支付时,首先使用可抵扣的积分或金额进行支付,不足部分再使用用户所选择的支付方式进行补充支付,使交易更方便,避免单一支付方式导致的操作麻烦,支付方式复杂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使用户的余额能尽可能的被物尽其用。

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查询到的支付结果,进行出票操作。pos机会在一定间隔时间内查询到支付结果,然后在pos机端进行出票操作,提高出票效率和准确性。

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待获取支付结果后,向用户端发送交易成功的通知。成功后通知app端交易成功,提醒用户,且方便用户进行记录保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合支付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支付系统,包括二维码生成模块、二维码获取模块和金额支付模块,其中:

二维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支付方式,生成二维码;

二维码获取模块,待输入需付款金额并扫描所生成的二维码后,获取二维码数据;

金额支付模块,用于向用户端发送输入密码的通知,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支付密码后,完成支付操作。

优选的,所述二维码获取模块包括金额计算子模块,用于在扫描二维码后,将扫描的二维码数据上传,并对上传数据进行验证,计算出用户实际支付金额和抵扣金额。

优选的,所述金额支付模块包括结果查询子模块、支付判断子模块和分类交易子模块,其中:

结果查询子模块,等待用户输入支付密码期间,在预定时间间隔发送查询支付结果的请求;

支付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支付成功;

分类交易子模块,用于分别将抵扣金额和实际支付金额进行快进快出交易,并获取支付结果信息。

优选的,还包括支付出票模块,用于根据所查询到的支付结果,进行出票操作。

优选的,还包括交易通知模块,待获取支付结果后,用于向用户端发送交易成功的通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确保用户输入密码后才能进行支付,保障了用户的资金安全。

2、实现组合支付,将扫描数据上传并进行验证,根据相应信息计算用户实际支付金额、抵扣金额,将计算结果通知到app;提高用户体验感,加强支付的便捷性。

3、实现用户进行支付时,首先使用可抵扣的积分或金额进行支付,不足部分再使用用户所选择的支付方式进行补充支付,使交易更方便,避免单一支付方式导致的操作麻烦,支付方式复杂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使用户的余额能尽可能的被物尽其用。

4、在一定间隔时间查询到支付结果,然后在pos机端进行出票操作,提高出票效率和准确性。

5、待获取支付结果后,向用户端发送交易成功的通知,提醒用户,且方便用户进行记录保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组合支付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组合支付系统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二维码生成模块;20-二维码获取模块;201-金额计算子模块;30-金额支付模块;301-结果查询子模块;302-支付判断子模块;303-分类交易子模块;40-支付出票模块;50-交易通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支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用户选择的支付方式,生成二维码;

b、待输入需付款金额并扫描所生成的二维码后,获取二维码数据;

c、向用户端发送输入密码的通知,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支付密码后,完成支付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进行消费支付时,首先打开app,选择使用的支付方式,app请求核心生成相应二维码展示在app上,商户收银员在pos机上选择消费,并输入需要用户进行支付的商品金额,然后使用扫描枪扫描用户app上的二维码,然后在选择支付方式的app上呼出支付控件等待用户输入密码进行支付,支付成功后,获取支付结果;只有用户输入密码后才能进行支付,保障了用户的资金安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扫描二维码后,将扫描的二维码数据上传,并对上传数据进行验证,计算出用户实际支付金额和抵扣金额。

pos机扫描后将核心需要的数据进行上送,核心接收到pos机上送数据后进行验证,根据相应信息计算用户实际支付金额、抵扣金额,将计算结果通知到app;实现组合支付,提高用户体验感,加强支付的便捷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

c101、等待用户输入支付密码期间,在预定时间间隔发送查询支付结果的请求;

c102、判断是否支付成功,如果是,则进入步骤c103;如果否,则重新进入步骤c101;

c103、分别将抵扣金额和实际支付金额进行快进快出交易,并获取支付结果信息。

app的支付控件呼出之前,选择的支付方式的等待用户按实际支付金额进行密码支付,在等待时间里,pos机会在一定间隔后请求核心查询支付结果;当用户进行支付成功后,app将结果告知核心,核心接收到app支付成功的结果后,会将抵扣的金额进行快进快出交易,将实际支付金额进行快进快出交易;实现用户进行支付时,首先使用可抵扣的积分或金额进行支付,不足部分再使用用户所选择的支付方式进行补充支付,使交易更方便,避免单一支付方式导致的操作麻烦,支付方式复杂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使用户的余额能尽可能的被物尽其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查询到的支付结果,进行出票操作。pos机会在一定间隔时间内查询到支付结果,然后在pos机端进行出票操作,提高出票效率和准确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步骤:

待获取支付结果后,向用户端发送交易成功的通知。成功后通知app端交易成功,提醒用户,且方便用户进行记录保存。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系统,如图2所示,一种组合支付系统,包括二维码生成模块10、二维码获取模块20和金额支付模块30,其中:

二维码生成模块10,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支付方式,生成二维码;

二维码获取模块20,待输入需付款金额并扫描所生成的二维码后,获取二维码数据;

金额支付模块30,用于向用户端发送输入密码的通知,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支付密码后,完成支付操作。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2的系统,所述二维码获取模块20包括金额计算子模块201,用于在扫描二维码后,将扫描的二维码数据上传,并对上传数据进行验证,计算出用户实际支付金额和抵扣金额。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3的系统,所述金额支付模块30包括结果查询子模块301、支付判断子模块302和分类交易子模块303,其中:

结果查询子模块301,等待用户输入支付密码期间,在预定时间间隔发送查询支付结果的请求;

支付判断子模块302,用于判断是否支付成功;

分类交易子模块303,用于分别将抵扣金额和实际支付金额进行快进快出交易,并获取支付结果信息。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4的系统,还包括支付出票模块40,用于根据所查询到的支付结果,进行出票操作。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5的系统,还包括交易通知模块50,待获取支付结果后,用于向用户端发送交易成功的通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