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综合评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7497发布日期:2019-04-20 05:36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综合评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建设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综合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维持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低影响开发模式,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格局,维系生态本底的渗透、滞蓄、蒸发(腾)、径流等水文特征的原真性,保护和恢复降雨径流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海绵城市建设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理念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灰绿结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进行综合施策。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处在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阶段,对于地块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绩效评估,目前主导的评估方法仅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面源污染物去除率”这两个指标进行计算评估,评估结果虽然直接,但相对片面,没能够清楚全面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和目标对地块海绵建设绩效进行评估,更没有具体全面的反应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的实际实施情况。综合开展地块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绩效评估,有助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保障海绵城市施工质量,落实海绵城市系统理念,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综合评估方法,该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综合评估方法能够综合全面的评估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符合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和目标要求。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综合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评估项目,并根据评估项目收集基本资料,通过对基本资料的整理获得基本信息,并对该项目的建设概况进行汇总;步骤二:根据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内涵建立综合评估体系:(1)建立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面源污染物去除率”两个核心控制指标形成的基础项;(2)建立以“设施布局和规模”、“场地竖向布置和地表径流”、“单体海绵设施”及“排水系统”四个考核项形成的规定项;(3)建立以鼓励和引导的额外效益指标形成的加分项;上述基础项、规定项及加分项共同组成综合评估体系的评估要素;步骤三: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定项进行评估并收集计算基础项建模输入的数据,包括地区多年连续降雨量及蒸发数据、有效汇水面积、透水区域土壤特性、海绵设施构造及平面尺寸、海绵设施过滤层材料特性和雨水控制路径,基于考核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实现情况和实际实施效果,规定项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约束性指标规定;步骤四: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项进行评估获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面源污染物去除率”数据;步骤五:计算基础项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面源污染物总量去除率相对地块所在地区基准值的提高率(η)指标值,η=[(基础项指标值/区域基准值)-1]*100;步骤六:依据现场检查情况、文件审查结果综合分析计算加分项分值;步骤七:在基础项及规定项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基础项相对地区基准值的提高率(η)指标值,结合加分项得分情况综合划分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等级,并撰写绩效评估报告,对于绩效评估报告合格的则项目通过绩效评估,对于绩效评估报告不合格的,则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改,整改后重新从步骤一开始进行再次评估。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的等级划分如下表: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三中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项进行评估的方法为: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现场进行实测、检查,并对相关文件进行审查,结合当地水文气象数据,利用雨洪模型模拟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基础项指标值: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面源污染物总量去除率。基础项软件评估计算所需的数据应按下列方法取得:(1)水文条件依据昆山市现有多年连续降雨量及蒸发数据。(2)地块场地竖向布置依据竣工测绘图纸,未能提供竣工测绘图纸可提供现场测绘报告。(3)透水区域土壤特性依据绿化土壤普查报告,无相关报告时取经验值。(4)海绵设施构造及平面尺寸依据竣工图纸或施工图纸和检测报告。(5)海绵设施过滤层材料特性依据检测报告。(6)雨水控制路径按现场核查结果确定。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雨洪模型模拟软件包含下列功能:(1)地块海绵城市建设建模和下垫面、海绵设施模块参数的输入与设置;(2)水文气象数据输入;(3)汇水分区、海绵设施和排水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建立;(4)基础项计算、结果输出。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五中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定项进行评估的程序为:(1)设施布局及规模核查:根据现场检查结果核查地块海绵城市分区及各分区调蓄容积,考核场地是否结合分区场地条件以及管线综合等情况合理布置海绵设施,并满足以下要求:①、海绵设施完成面低于周边汇水面;②、海绵设施面积率(%)满足设计要求;(2)场地竖向布置及地表径流核查:根据现场检查和文件审查结果核查场地竖向布置是否合理,汇水面积有效控制比(%)是否低于80%,路面侧石开口位置尺寸数量构造是否与场地竖向相符、线性排水沟位置、道路坡向与海绵设施衔接是否符合场地竖向要求、降雨后地面径流是否顺畅和中到大雨后硬质场地有无积水现象,线性排水沟与海绵设施的衔接口还应设有防堵塞设施,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顺畅,中到大雨雨后硬质场地积水点不超过3处,场地内道路不得有积水现象;(3)单体海绵设施核查:根据不同设施种类设定不同评估分项,分项如下:注:●:设施参评项;○:设施如涉及则参评,否则不参评;其中前述编号对应的要求如下:编号1:设施结构应完整,不得缺少进水口(防冲刷)、溢流井盖、观察口(反冲洗);编号2:竖向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且不得导致周边场地或设施产生不良影响,各单体设施竖向构造层应符合下表规定:单体海绵设施竖向构造超高层滞留层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生物滞留池√√√√√下凹式绿地√√干式植草沟√√绿色屋顶√√编号3:截面尺寸(过水断面形式和尺寸、纵向坡度、转弯半径)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编号4:与周边场地自然衔接、边坡稳定性和坡度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编号5:应设置溢流井或溢流出水口,溢流出水口应设置消能设施,并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编号6:进水口应设置拦污设施,并符合设计要求;编号7:过滤层材料特性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编号8:穿孔排水管孔径、开孔率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编号9:植物景观效果包括以下要求:a植物的选型合理;b搭配合理,物种应不少于3种;c植物种植密度合理,换填介质不得裸露;d植被高度合理;编号10:定期维护表面平整无杂物;编号11:与道路、海绵设施、雨落管断接的衔接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能够保障雨水路径顺畅;编号12:长度超过30m的转输型植草沟,溢流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其他标准的规定;编号13:透水材料和透水铺装的性能应满足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编号14:储水(调蓄)容积应满足设计要求;编号15:应设置安全防护和警示标志;(4)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能力考核:根据现场检查和文件资料核查溢流井的数量、位置、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溢流口内接是否正确;溢流井排水管内径、坡向、排水能力是否满足设计暴雨的排放要求;屋面雨水是否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进行断接。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根据地块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和目标实现后产生的额外效益,确定加分项包括“透水铺装率”、“屋顶绿化率”、“水资源利用”、“优化设计”、“监测实施”、“运维管理”、“景观效果考察”和“海绵技术创新”。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依据现场检查情况和文件审查结果综合分析计算加分项分值:(1)地块内合理采用透水铺装技术,降低硬化地面比例,透水铺装率达10%应加5分,超过30%应加10分;(2)根据建筑条件,采用屋顶绿化,绿色屋顶率达10%应加2分,达20%应加5分,达30%应加10分;(3)地块海绵建设规划设计阶段实施优化设计,利用模型模拟对海绵建设目标进行分解应加5分;(4)充分利用建设条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全年雨水替代供水比例不低于10%,应加10分;(5)地块内合理位置安装流量水质监测装置,可用于海绵建设绩效考核,应加15分。对海绵设施构造进行优化设计加10分;(6)进行径流峰值控制分析,在排水及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峰值流量径流系数应不超过开发前的峰值流量径流系数时加5分;(7)制定了合理的海绵设施运维管理办法并实施的加10分(8)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外观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a、雨落管断接、侧石开口、溢流设施、雨水篦子外观效果良好;b、海绵设施的造型美观与外部场地的较好融合,设施内部覆盖紧实、种植土平整;c、植物搭配合理、种类不少于3种,种植姿态优美、长势良好,与周边绿化景观较好融合满足以上三项中一项加5分,两项加10分,三项加15分;(9)采用其他新型材料及新型海绵技术时,并提供相应技术分析报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项加分不超过5,总分不超过10分;②每项技术的海绵效应不低于同类型的其他技术。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文件审查为对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及时效性进行审查;现场检查采用现场核对的方式,进行设计符合性检查,计算分析的方法符合国家及地方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将有资质检测机构已出具的检测报告和施工验收过程中的有效检查数据用于计算分析。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本资料包括以下文件:(1)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文件;(2)海绵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及审查意见;(3)道路及雨水管线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4)相关专业竣工图纸(海绵工程、雨水管线、道路、绿化工程、测绘专业)电子版;(5)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设施相关检测报告;(6)项目水文、水质监测报告(如有需提供);(7)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自审自核表;(8)海绵城市建设控制容积分区自核表;(9)海绵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10)海绵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1)室外排水管道灌水/通水试验记录;(12)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13)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记录;(14)其他相关文件。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方法,具体如下:η径流=v年控制/v年降雨×100(a-1)式中:η径流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年控制为年控制雨水量,m3/a;v年降雨为全年总降雨量,m3/a;年ss总量去除率计算,其计算方具体如下:ηss=η径流×η设施ss×100(a-2)式中:ηss为年ss总量去除率,%;η设施ss为设施年ss总量去除率,%。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进行评估时,通过由“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面源污染物去除率”形成的基础项、由“设施布局和规模”、“场地竖向布置和地表径流”、“单体海绵设施”及“排水系统”形成的规定项和由“透水铺装率”、“屋顶绿化率”、“水资源利用”、“优化设计”、“监测实施”、“运维管理”、“景观效果考察”和“海绵技术创新”形成的加分项进行综合评估,提高了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精确度,符合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和目标的绩效评估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综合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评估项目,并根据评估项目收集基本资料,通过对基本资料的整理获得基本信息,并对该项目的建设概况进行汇总;步骤二:根据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内涵建立综合评估体系:(1)建立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面源污染物去除率”两个核心控制指标形成的基础项;(2)建立以“设施布局和规模”、“场地竖向布置和地表径流”、“单体海绵设施”及“排水系统”四个考核项形成的规定项;(3)建立以鼓励和引导的额外效益指标形成的加分项;上述基础项、规定项及加分项共同组成综合评估体系的评估要素;步骤三: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定项进行评估并收集计算基础项建模输入的数据,包括地区多年连续降雨量及蒸发数据、有效汇水面积、透水区域土壤特性、海绵设施构造及平面尺寸、海绵设施过滤层材料特性和雨水控制路径,基于考核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实现情况和实际实施效果,规定项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约束性指标规定;步骤四: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项进行评估获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面源污染物去除率”数据;步骤五:计算基础项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面源污染物总量去除率相对地块所在地区基准值的提高率(η)指标值,η=[(基础项指标值/区域基准值)-1]*100;步骤六:依据现场检查情况、文件审查结果综合分析计算加分项分值;步骤七:在基础项及规定项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基础项相对地区基准值的提高率(η)指标值,结合加分项得分情况综合划分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等级,并撰写绩效评估报告,对于绩效评估报告合格的则项目通过绩效评估,对于绩效评估报告不合格的,则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整改,整改后重新从步骤一开始进行再次评估。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的等级划分如下表:步骤三中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项进行评估的方法为: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现场进行实测、检查,并对相关文件进行审查,结合当地水文气象数据,利用雨洪模型模拟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基础项指标值: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面源污染物总量去除率。基础项软件评估计算所需的数据应按下列方法取得:(1)水文条件依据昆山市现有多年连续降雨量及蒸发数据。(2)地块场地竖向布置依据竣工测绘图纸,未能提供竣工测绘图纸可提供现场测绘报告。(3)透水区域土壤特性依据绿化土壤普查报告,无相关报告时取经验值。(4)海绵设施构造及平面尺寸依据竣工图纸或施工图纸和检测报告。(5)海绵设施过滤层材料特性依据检测报告。(6)雨水控制路径按现场核查结果确定。雨洪模型模拟软件包含下列功能:(1)地块海绵城市建设建模和下垫面、海绵设施模块参数的输入与设置;(2)水文气象数据输入;(3)汇水分区、海绵设施和排水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建立;(4)基础项计算、结果输出。步骤五中对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定项进行评估的程序为:(1)设施布局及规模核查:根据现场检查结果核查地块海绵城市分区及各分区调蓄容积,考核场地是否结合分区场地条件以及管线综合等情况合理布置海绵设施,并满足以下要求:①、海绵设施完成面低于周边汇水面;②、海绵设施面积率(%)满足设计要求;(2)场地竖向布置及地表径流核查:根据现场检查和文件审查结果核查场地竖向布置是否合理,汇水面积有效控制比(%)是否低于80%,路面侧石开口位置尺寸数量构造是否与场地竖向相符、线性排水沟位置、道路坡向与海绵设施衔接是否符合场地竖向要求、降雨后地面径流是否顺畅和中到大雨后硬质场地有无积水现象,线性排水沟与海绵设施的衔接口还应设有防堵塞设施,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顺畅,中到大雨雨后硬质场地积水点不超过3处,场地内道路不得有积水现象;(3)单体海绵设施核查:根据不同设施种类设定不同评估分项,分项如下:注:●:设施参评项;○:设施如涉及则参评,否则不参评;其中前述编号对应的要求如下:编号1:设施结构应完整,不得缺少进水口(防冲刷)、溢流井盖、观察口(反冲洗);编号2:竖向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且不得导致周边场地或设施产生不良影响,各单体设施竖向构造层应符合下表规定:单体海绵设施竖向构造超高层滞留层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生物滞留池√√√√√下凹式绿地√√干式植草沟√√绿色屋顶√√编号3:截面尺寸(过水断面形式和尺寸、纵向坡度、转弯半径)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编号4:与周边场地自然衔接、边坡稳定性和坡度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编号5:应设置溢流井或溢流出水口,溢流出水口应设置消能设施,并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编号6:进水口应设置拦污设施,并符合设计要求;编号7:过滤层材料特性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编号8:穿孔排水管孔径、开孔率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编号9:植物景观效果包括以下要求:a植物的选型合理;b搭配合理,物种应不少于3种;c植物种植密度合理,换填介质不得裸露;d植被高度合理;编号10:定期维护表面平整无杂物;编号11:与道路、海绵设施、雨落管断接的衔接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能够保障雨水路径顺畅;编号12:长度超过30m的转输型植草沟,溢流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其他标准的规定;编号13:透水材料和透水铺装的性能应满足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编号14:储水(调蓄)容积应满足设计要求;编号15:应设置安全防护和警示标志;(4)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能力考核:根据现场检查和文件资料核查溢流井的数量、位置、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溢流口内接是否正确;溢流井排水管内径、坡向、排水能力是否满足设计暴雨的排放要求;屋面雨水是否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进行断接。根据地块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和目标实现后产生的额外效益,确定加分项包括“透水铺装率”、“屋顶绿化率”、“水资源利用”、“优化设计”、“监测实施”、“运维管理”、“景观效果考察”和“海绵技术创新”。依据现场检查情况和文件审查结果综合分析计算加分项分值:(1)地块内合理采用透水铺装技术,降低硬化地面比例,透水铺装率达10%应加5分,超过30%应加10分;(2)根据建筑条件,采用屋顶绿化,绿色屋顶率达10%应加2分,达20%应加5分,达30%应加10分;(3)地块海绵建设规划设计阶段实施优化设计,利用模型模拟对海绵建设目标进行分解应加5分;(4)充分利用建设条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全年雨水替代供水比例不低于10%,应加10分;(5)地块内合理位置安装流量水质监测装置,可用于海绵建设绩效考核,应加15分。对海绵设施构造进行优化设计加10分;(6)进行径流峰值控制分析,在排水及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峰值流量径流系数应不超过开发前的峰值流量径流系数时加5分;(7)制定了合理的海绵设施运维管理办法并实施的加10分(8)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外观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a、雨落管断接、侧石开口、溢流设施、雨水篦子外观效果良好;b、海绵设施的造型美观与外部场地的较好融合,设施内部覆盖紧实、种植土平整;c、植物搭配合理、种类不少于3种,种植姿态优美、长势良好,与周边绿化景观较好融合满足以上三项中一项加5分,两项加10分,三项加15分;(9)采用其他新型材料及新型海绵技术时,并提供相应技术分析报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项加分不超过5,总分不超过10分;②每项技术的海绵效应不低于同类型的其他技术。文件审查为对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及时效性进行审查;现场检查采用现场核对的方式,进行设计符合性检查,计算分析的方法符合国家及地方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将有资质检测机构已出具的检测报告和施工验收过程中的有效检查数据用于计算分析。所述基本资料包括以下文件:(1)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文件;(2)海绵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及审查意见;(3)道路及雨水管线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4)相关专业竣工图纸(海绵工程、雨水管线、道路、绿化工程、测绘专业)电子版;(5)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设施相关检测报告;(6)项目水文、水质监测报告(如有需提供);(7)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自审自核表;(8)海绵城市建设控制容积分区自核表;(9)海绵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10)海绵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1)室外排水管道灌水/通水试验记录;(12)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13)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记录;(14)其他相关文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方法,具体如下:η径流=v年控制/v年降雨×100(a-1)式中:η径流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年控制为年控制雨水量,m3/a;v年降雨为全年总降雨量,m3/a;年ss总量去除率计算,其计算方具体如下:ηss=η径流×η设施ss×100(a-2)式中:ηss为年ss总量去除率,%;η设施ss为设施年ss总量去除率,%。实施例1:以昆山市某新建小区地块海绵城市建设为实施例,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步骤对其绩效进行综合评估,评估情况如下:最终分析评估如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