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循证医学的文献筛选标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7936发布日期:2019-04-29 14:1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针对循证医学的文献筛选标注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慧医疗领域,尤其是一种针对循证医学的文献筛选标注平台。
背景技术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医疗实践的方法,旨在强调以从精心设计的优秀研究中提取的证据为基础,来对医学决策进行优化,这一理念在临床医师决策、医学教育、指南制定及公共卫生管理方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通过综合大量科学的临床实践文献,循证医学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减少甚至避免知识差距和经验偏倚的限制,以此辅助医师应用最佳的临床证据做出决策。现如今,临床实验及系统评价的发表呈指数增长,全世界平均每天75篇临床实验,11篇系统评价发表,平均一篇cochrane系统评价中包含了12篇临床试验类文章。大量未经整理、质量层次不齐的研究证据堆积如山,推动着我们不断改进用于收集、过滤和合成这些证据的方法。当前系统评价撰写所能用到的一些软件工具如endnote、noteexpress等文献管理软件只针对系统评价工作前期的大量文献的管理以及论文撰写过程中文献引用的插入,而reviewmanager则仅适用于确定纳入文献之后的质量评价及数据合成,针对其间的文献筛选环节而开发的辅助工具则成为了当前的一大空缺。系统评价的发展已有30余年,而我们还在用传统的费时费力不方便的手动筛选方法,通过“标星”来区分文献类别。这与循证医学要求的文献筛选过程,即多人独立筛选并核对,核对后不同意见讨论解决,讨论无法达成共识者转向资深专家进行仲裁的实现并不相适应。另外,这一过程涉及多人工作进度及时间的协调,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困难。系统评价为循证医学的主要载体,其撰写要求极其严格并涉及多个步骤:系统检索、文献筛选、信息提取、偏倚风险评价和数据合成等。在系统检索和筛选的过程中,大多以“多个研究者独立筛选后核对”这一的工作方式对上千条文献进行判断以筛选出现有最佳临床证据。系统、客观的要求虽然保证了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但也给研究者带来了巨大的工作负荷。据统计,每完成一项系统评价平均需要筛选1781篇文献,而其中平均97.1%为无关文献需要予以排除。目前文献筛选工作本身流程复杂、要求严格且工作量大,虽然可以借助一些文献管理软件来提高文献检索和筛选效率,但也仅是相对于传统手工筛选来讲,从结果来看,筛选效率仍然相当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针对循证医学的文献筛选标注平台,提供给相关人员进行快速、便捷的文献筛选功能,以提高在基于文献的系统评价时,文献筛选的效率。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针对循证医学的文献筛选标注平台,包括后端服务器和其分别连接的管理端、仲裁端以及至少两个标注端,其中:管理端被配置为:导入文献、向标注端发布标注任务和导出最终标注文献数据;每一个标注端被配置为:对标注任务所包含的文献进行若干轮标注处理,得到标注文献数据;后端服务器被配置为:实时获取到每个标注端对标注任务处理后得到的标注文献数据,并针对每一份文献,自动判断不同标注端的标注结果间的一致性,在一致时,则将对应的标注文献数据作为最终标注文献数据,在不一致时,将该文献的标注任务发送到原标注端或仲裁端处理;仲裁端被配置为:接收并处理文献的标注任务,输出对应的最终标注文献数据。进一步的,管理端导入文献时,会对每一篇导入的文献进行编号。设置文献编号可以快速检索文献和实现对文献的快速定位。进一步的,管理端向标注端发布标注任务具体为:管理端根据文献编号,自动将导入的文献中每预定数量的文献划分为一个标注任务,并为每一个标注任务配置任务编号,再将每一个标注任务发布给标注端。划分合理的任务量可以平衡标注者的任务和处理任务的积极性,配置任务编号可以便于对存在争议的任务进行快速检索和定位。进一步的,标注端对文献进行的每一轮标注处理包括:对于每一份文献,设置有若干文献标识,标注端通过选择相应的文献标识以实现对文献的标注。预设文献标识可以对标注结果进行细化和统一,以提高导出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统计性。进一步的,标注端在对每一份文献进行标注的过程,还包括对文献进行信息备注。备注信息可以便于处理人员快速定位到争议点,进而快速作出决定。进一步的,标注端还被配置为:在处理标注任务时,在文献中突出显示预设的关键词。该方案可使标注者快速了解文献信息,进而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以提高标注的效率和准确性。进一步的,标注端对标注任务所包含的文献进行若干轮标注处理具体为:后端服务器在判断不同标注端的对文献的标注结果不一致时,将文献的标注任务重新发布到原标注端进行新一轮标注处理,对应的标注端则对该文献的标注任务进行新一轮的标注处理,若在新一轮标注中,后端服务器判断各标注端对该文献的标注结果一致,则将一致的标注文献信息作为最终标注文献数据,若仍不一致,则后端服务器按预设规则进行后续处理。此处提供给标注者至少两次标注的机会(针对标注结果不一的文献),即留给标注者修改的余地,以提高标注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的,后端服务器按预设规则进行后续处理具体为:后端服务器将该文献的标注任务发送到仲裁端处理。即经过两轮标注后,结果不一致的文献由仲裁端进行最终判断。进一步的,仲裁端所接收的标注任务中,携带有对应标注端的标注文献数据。该标注文献数据中包含了各标注者对文献所标注的标识,以及对文献的备注信息,进而便于仲裁者快速做出判断。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平台集合三大用户端口,能够便捷地完成符合循证要求的筛选流程,同时能够通过标准化的题录导出形式在文献管理、纳入文献的进一步分析上与其他主流软件轻松衔接,对循证实践有重要辅助价值。2、对于文献标注环节,标注者(研究者)可借助该标注平台的关键词提示、独立标注、不同人员判断结果的自动核对等功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客观性。3、本平台所构建的文献标注筛选框架,属于开放性平台,可为后续对循证医学文献的研究和集中处理提供丰富的资源接口。附图说明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针对循证医学的文献筛选标注平台的一个实施例。图中,10为管理端,20为后端服务器,30为标注端,40为仲裁端。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针对循证医学的文献筛选标注平台,包括后台服务器和其分别连接的管理端、仲裁端以及至少两个标注端,其中:管理端被配置为:导入文献、发布标注任务和导出最终标注文献数据。导入文献具体为:管理端可连接到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等文献数据库,或自行构建并定期更新的数据库-获取文献;对数据库中提供的文献进行解析并导入文献-针对数据库提供的endnoteexport、ris、noteexpress、webofscience等题录导出格式,对不同导出类型的题录进行解析并批量导入文献;并对每一篇导入的文献进行编号。发布标注任务具体为:管理端根据文献编号,自动将导入的文献中每预定数量(如每100篇)的文献划分为一个标注任务,并为每一个标注任务配置任务编号;再将每一个标注任务发布给标注端。标注任务的处理结果为对文献的标注结果,为任务配置任务编号,是为了便于后期的标注端、仲裁端对文献的集中处理。管理端、标注端和仲裁端间的通信,均是通过后台服务器的中转实现。标注结果导出具体为:导出最终标注文献数据。每一个标注端被配置为:对分配的标注任务进行处理,具体为对标注任务所包含的文献进行若干轮标注处理,得到标注文献数据。标注端对文献进行标注的流程在一个实施例中为:标注端在进入到任务界面后,从任务列表中选择要处理的标注任务,进而进入该任务以标注相应的文献;对于每一份文献,设置有若干文献标识,每一种文献标识对应于相应的文献类型,标注端通过选择相应的文献标识以实现对文献的标注。进一步的,标注端在对每一份文献进行标注的过程,还包括对文献进行信息备注,例如针对不明确或存在疑问的内容,标注者可在备注栏中输入备注信息,以说明自己的疑虑及思考,供后续程序参考。为帮助标注者快速了解文献的内容、判断文献类型,同时辅助标注者准确得出标注结论,在标注端还被配置为:在处理标注任务时,在文献中突出显示预设的关键词。标注端对标注任务所包含的文献进行若干轮标注处理具体为:后端服务器会实时获取到每个标注端对标注任务处理后得到的标注文献数据,并针对每一份文献,自动判断不同标注端的标注结果间的一致性,在一致时,则将一致的标注文献数据作为最终标注文献数据,在不一致时,将该文献的标注任务发送到仲裁端处理;或者重新发布到原标注端进行新一轮标注处理。若在新一轮标注中,各标注端的标注结果一致,则将一致的文献标注信息作为最终标注文献数据,若仍不一致,则后端服务器按预设规则进行后续处理。后续处理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后端服务器将该文献的标注任务重新发布到原标注端进行新一轮标注处理。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为:后端服务器将该文献的标注任务发送到仲裁端处理。一般的,管理端会将同一标注任务(同一任务编号所对应的标注任务)发布给两个及以上标注端进行独立处理,以保证标注文献数据的客观性。仲裁端被配置为:接收并处理文献的标注任务,输出对应的最终标注文献数据。标注端和仲裁端的处理数据会实时上传到后端服务器。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仲裁者快速、准确的进行对标注任务进行处理,仲裁端所接收的标注任务中,携带有对应标注端的标注文献数据,如不同标注者对该文献的标注结果(判断结果)及相应的备注信息。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针对循证医学的文献筛选标注平台,包括后端服务器、一个管理端、两个标注端及一个仲裁端,后台服务器分别与管理端、标注端和仲裁端连接,此处的连接,可以为通过互联网连接,通过后端服务器为各终端提供接口,实现各终端的接入。本实施例为针对一个标注任务的配置,针对于多个标注任务,可配置多个管理端、标注端或仲裁端。管理员在通过认证后登录到管理端,通过连接到的文献数据获取最新的文献,并将文献进行格式解析后,导入到本地数据库中,在导入文献时,依次对文献进行编号。管理员根据文献编号,顺序将每100篇(不足100篇则以实际量计算)文献划分为一个标注任务,并为每一个标注任务配置任务编号,再将每一个标注分别任务通过后端服务器派发到两个标注端。每一个标注者在通过验证后,登录到标注端,此时任务列表会更新到最新的任务,标注者选择一个标注任务进入到任务处理界面,任务处理界面会依次展示每一篇待标注的文献,在任务处理界面在展示的文献文本时,会突出显示预设的关键词,以便于标注者快速了解文献内容。预设的关键词及对应的意义说明如下:关键词语义说明方法帮助标注者快速定位“材料与方法”部分的内容随机分、随机均分、对照随机对照试验回顾、横断面、队列、病例、组织、关联性、相关性、影响因素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体外、动物、鼠、犬、综述、meta分析、系统评价、研究进展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及综述等非临床研究文献在任务处理界面中预设有三个文献标识:“纳入”、“排除”和“无法判断”,其中,“纳入”对应于明确表达随机分组及存在对照的临床试验,“排除”对应实验室体外研究、动物实验、综述及其他明显无关的各类文本,“无法判断”对应信息不足的文本,具体为未明确表达是否存在对照或是否随机分组的临床研究及无法判断为哪一类研究类型的文本。标注端通过选择“纳入”、“排除”或“无法判断”,将文献标注问相应的类型。在任务处理界面中,还设置有备注栏,标注者可在该备注栏中,对每一份文献进行信息备注。后端服务器会实时获取到每个标注端对标注任务的标注文献数据(包括判断的文献标识),并对每一份文献,自动判断两个标注端的标注结果的一致性,在标注结果不一致时,后端服务器会将对应的标注任务发送到原处理该标注任务的两个标注端进行二次标注,在二次标注结果仍不一致时,将该文献的标注任务发送到仲裁端进行仲裁。发送给标注端进行二次标注(新一轮标注)的标注任务,可以为在原标注任务中标记处标注结果不一致的文献,也可以是单独将标注结果不一致的文献筛选出后,发送给标注端重新标注。仲裁者在验证通过后,进入到仲裁端,接收派发的标注任务进行仲裁。需要说明的是,仲裁者所接收到的仲裁任务(即标注任务),必然对应于标注端标注结果不一致的标注任务。仲裁端选择一个标注任务进行仲裁处理,进入到仲裁界面,在仲裁界面中,会同时显示两个标注端的标注结果和备注信息,仲裁者在预设的仲裁结果中选择一个作为最终的仲裁结果,后端服务器实时监控仲裁端的处理结果,在仲裁者处理仲裁任务结束并上传数据后,后端服务器即获取到最终的标注文献数据。管理端可实时从连接的后端服务器中,导出最终标注文献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出的标注文献数据包括作者、标题、摘要、年份、期刊名、卷、期、页来源数据库、issn号、doi号及最终标注结果;导出格式可以为excel、csv、xml和json格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充分的文献索引信息可保证某条文献记录可精确回溯到文献源头。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