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工程项目规划路线快速生成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43176发布日期:2019-05-24 20:2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BIM工程项目规划路线快速生成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路桥类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gis与a*算法的bim工程项目规划路线快速生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路桥工程项目设计的初期阶段,设计人员需要进入项目施工环境,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探,确定环境当中河流、山川、城镇的具体分布等详细信息,然后依据地理条件、成本预算及其他因素,进行工程项目的路线设计,然后比对合同预算,进行路线调整,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最后给出符合要求项目路线设计方案。

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问题一:在现场勘探中,现场勘察条件往往是十分严酷,在保障勘探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勘探成本两方面都具有很大的负担;问题二:在路线设计中,需要专业人士的结合地理因素与成本要求综合考虑,给出初期的路线设计,一次方案的出版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周期进行计算与校对,在时间成本上消耗比较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比较高;问题三:在出版的路线设计方案,其结果在前几次很难得到预期的成本预算,往往需要多次反复修改路线选择方案,并进行再次计算,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最终方案,而且,在最终方案给出的成本预算估值准确度偏差范围是比较大的,还存在进一步精确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bim工程项目规划路线快速生成的方法,结合gis数据快速生成规划路线,同时准确控制规划路线的成本预算。解决工程项目中前期设计规划路线成本高、耗时长、专业依赖度高等问题,并提供成本预算参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im工程项目规划路线快速生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集现场工程实施场景的gis数据;

第二步,依据网格模型,对场景进行场景建模,计算出场景的网格模型;

第三步,人工划分分割出不可达区域;

第四步,依据代价值算法,计算网格模型内相邻网格之间的代价值;

第五步,确认g\h计算方式,依据a*算法寻找最优路径;

第六步,依据不同项目及场景影响因素,重新计算规划路线;通过调整各类型项目的单位造价,可以动态计算出路线总体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步中gis数据,主要包括高程、地貌类型,例如山川、河流、丘陵。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步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项目精确度,选择场景网格模型最小网格单元尺寸,为了降低计算难度与计算时间,方案采用正方形来定义网格单元,则单元格面积为:

其中wi为正方形单元格边长,在选择单元格尺寸时,建议区间控制在0.5m~10m之间。

然后,确定起点a和终点b。

再计算网格要素值pi:

其中,

hr为工程项目参考建设高程,单位为m

hi为选中场景单元格内各顶点高程平均值

其中n为单元格内高程参数采集点个数,hik是i单元格内第k个采集点的高程数据(该数据来源于第一步gis数据采集)。

а为地理因素影响因子,默认取1,在进行回归计算时,可通过调节该参数,来控制地理因素在路径计算中的相关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步包括以下步骤:

直接在场景网格模型中,专业人员可以手动分隔出已经明确无法成为施工区域的范围,在该范围内的方格单元,在路径计算中,均将被设为不可达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四步中根据下式计算网格模型内相邻网格之间的代价值:

其中ut为项目每平方成本预估值,不同项目类型t对应每平方建设成本预估值不一样,t在路桥项目可选值有公路1,桥2以及隧道3,具体单位造价由工程人员选择填写,单位为rmb/m2。r为方向选择值,当方向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r=0,若为对角线方向,r=1。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五步中采用下式计算:

在a*算法中,

f(n)=g(n)+h(n)

g(n)为场景中起点至指定方格(n点)的移动代价;

h(n)为指定方格到终点的估算成本。通过a*迭代计算,便可以获取f(n)最小值所经历的方格,即为我们的规划设计路线,f(n)为成本预算参考。

本发明采取无人机配合卫星遥感等技术,来对现场环境进行勘探,然后依据采集的参数,结合专利中提出的路桥项目建设网格模型方法,计算出当前环境的网格模型。本发明提出一种网格系统中各个网格连接的"边"所代表的代价值计算方法,通过对建设成本等因素建模,给出每一条"边的代价值,然后结合网格模型与代价值,采用a*算法,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最佳设计路线方案,快速给出设计方案以及方案的代价值(建设成本)。本发明提出的代价值计算方法,可以自主调整建设成本、路桥项目类型、地理影响因子等参数,来给出不同设计方案,用于调整设计方案,此外,代价模型中,建设成本、地理影响因子越的精确度与路线方案预算成本精确度成正比。

附图说明

图1是a*算法的原理图

其中各方框内数字由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ghf的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步,采集现场工程实施场景的gis数据,主要包括高程、地貌类型(山川、河流、丘陵等);

第二步,依据如下网格模型,对场景进行场景建模,计算出场景的网格模型:

首先,根据项目精确度,选择场景网格模型最小网格单元尺寸,为了降低计算难度与计算时间,方案采用正方形来定义网格单元,则单元格面积为:

其中wi为正方形单元格边长,在选择单元格尺寸时,建议区间控制在0.5m~10m之间。

然后,确定起点a和终点b。

再计算网格要素值pi:

其中,

hr为工程项目参考建设高程,单位为m

hi为选中场景单元格内各顶点高程平均值

其中n为单元格内高程参数采集点个数,hik是i单元格内第k个采集点的高程数据(该数据来源于第一步gis数据采集)。

а为地理因素影响因子,默认取1,在进行回归计算时,可通过调节该参数,来控制地理因素在路径计算中的相关性。

第三步(可选),人工划分分割出不可大区域:

直接在场景网格模型中,专业人员可以手动分隔出已经明确无法成为施工区域的范围,在该范围内的方格单元,在路径计算中,均将被设为不可达单元。

第四步,依据代价值算法,计算网格模型内相邻网格之间的代价值:

其中ut为项目每平方成本预估值,不同项目类型t对应每平方建设成本预估值不一样,t在路桥项目可选值有公路1,桥2以及隧道3,具体单位造价由工程人员选择填写,单位为rmb/m2。r为方向选择值,当方向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r=0,若为对角线方向,r=1。

第五步,确认g\h计算方式,依据a*算法寻找最优路径在a*算法中,

f(n)=g(n)+h(n)

g(n)为场景中起点至指定方格(n点)的移动代价;

h(n)为指定方格到终点的估算成本。通过a*迭代计算,便可以获取f(n)最小值所经历的方格,即为我们的规划设计路线,f(n)为成本预算参考。

第六步,依据不同项目及场景影响因素,可以通过调整а可以重新计算规划路线;通过调整各类型项目的单位造价,可以动态计算出路线总体成本。

本发明,给出一种结合gis与a*路径规划算法来实现对工程项目中规划路线快速生成。降低传统工程项目前期勘探成本与风险,并对于方案设计提供成本预算参考,对于路桥类工程项目前期的规划设计在效率与准确度提升上,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