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管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43236发布日期:2019-05-24 20:2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凉茶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管控方法。



背景技术:

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总结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是一种植物饮料,它始创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距今已有180多年历史。历史上岭南为疠瘴之地,多雨潮湿。先民们为了除湿去热,适应环境,遂采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经过一些具有中医药知识的人长期实践、配伍,各师各法,创造出多式多样的“凉茶”。由于其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的功能,具有保健止渴的作用,成为穗港各界人士喜爱的普遍饮料,历久不衰。

凉茶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选自中医药材,目前市场上所采用的制备方法沿用了中医药物的制作过程,而中药的制备和调制过程都比较随意,没有标准和指标,只要服用者将需要的药材采用水长时间煎煮,然后将获得的药汁分批全部服用即可,但是凉茶作为一种需要广泛推广的商品,要对外进行销售,应具有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制备的凉茶具有稳定的质量,以避免不良商家的弄虚作假,同时确保消费者利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管控方法,使得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具有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凉茶质量的稳定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管控方法,凉茶的制备过程依次包括药材的选购、清洗、提取、浓缩、调配、灭菌以及包装,所述的质量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购药材后,对药材物料质量进行检测,检查其是否有霉变、虫咬或杂质,对于不合格品作异常处理,合格品进行清洗、晾干;

s2:提取药材过程中,采用煎煮法提取药汁,先加入5~7倍的饮用水将药材浸泡20~40min,加热煎煮1.5~2.5h,过滤备用;再向药渣中投入3~5倍的饮用水进行第二次煎煮1~2h,过滤,合并二次滤液;

s3:浓缩药汁过程中,运用单效低压浓缩器对药汁浓缩至55~65℃测相对密度为0.8~1.4,并计算物料平衡率和收得率;

s4:调配凉茶过程中,在混合容器中将药膏与饮用水混合,混合比例1:1,得调配液;

s5:内包装,将调配液移至自动包装机,依次进行调配液的喂入,包装袋成型、封口及分切;

s6:灭菌,采用高温灭菌方式,将待灭菌品置于蒸汽灭菌炉,加热至100~120℃,保持温度30~50min;

s7:外包装,将灭菌后晾干的产品用带有相应打印批号生产日期的纸盒包装,装入纸箱后入库。

具体的,购进药材后需对药材进行前处理,拣选和洗涤,拣选时将药材放置于挑选台上,人工去除杂质,用容器盛装并计算含杂率,含杂率不得超过10%;药物清洗时,采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流动水将其清洗干净。

清洗完毕后的药物待提取药汁,严格称量各药物质量,称量前核对药物的状态标识,确认无误后,按照配方量称取净药材,做好记录;另外,设置复核人员,对称量后的药材的名称、数量,确认无无误后记录;对于剩余药材采用洁净的容器盛装,同时附上状态标志,注明名称、规格、批号以及日期。

对药汁进行浓缩过程中,将待浓缩药汁置于单效减压浓缩器中,利用真空泵抽取,使单效减压浓缩器中的真空度控制在0.03~0.07mpa,蒸汽压力控制在低于0.09mpa,使得浓缩后的药汁在60℃下的相对密度为1~1.5。

获取浓缩药汁后,将其与饮用水按照质量比1:1混合调配,检测调配液的相对密度,记录调配前后所检测到的相对密度,并记录于生产记录中。

内包装过程,将调配液移至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随机检测每条包装外观、重量、密封性并记录于内包装生产记录中。

灭菌过程,将内包装好的待灭菌品放置于蒸汽灭菌炉中,加热至100~120℃,保持温度30~50min,移至通风干燥处去除水分。

外包装过程,将灭菌后风干后的产品用相应的带有打印批号生产日期的小纸盒包装,再按照要求依次装入中盒、大箱中,并检查核对小纸盒、中盒以及大箱批号和生产日期的一致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管控方法,提供了一种规范式凉茶制备标准,管控凉茶制备过程中各技术要点,确保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稳定性。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包括药汁浓缩中控制浓缩物料平衡率和收得率,合格产品的物料平衡率和收得率不低于98%。具体的,物料平衡率=(包装后量+损耗量)/投入总量×100%;收得率=包装后量/投入总量×100%。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包括药汁浓缩过程中监控浓缩物料的进料量与浓缩速度的关系,使得物料的进料量为浓缩速度的2~3倍。凉茶制备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浓缩进料量与浓缩速度,以防止因进料量太小而结痂,或因进料量太大而跑料,在确保凉茶制备质量的同时,避浪费或造成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包括对浓缩后物料的含菌量检测,采用随机抽样检测,每次取样10~15g,合格产品的细菌数不得超过800个/g,霉菌数不得超过100个/g,大肠埃希菌每1g不得检出。由于物料浓缩后就会制备调配及包装处理,为避免由于装袋后灭菌效果的限制性,降低后续的灭菌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浓缩物料的含菌量具有较好把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进一步的,步骤s5中,还包括监控内包装过程中每份包装袋内喂入调配液的质量,单份质量8~15g,质量偏差不得超过0.5g。为便于销售及计量,对于每份凉茶的质量需严格把控。

进一步的,步骤s5中,还包括设置在内包装之后的密封性检测,对于漏料产品作异样处理。具体的,本发明检测内包装的密封性可以采用压力检测,对于能够承受10n压力的产品作为合格样。基于袋装凉茶的密封性,对于维持凉茶的品质至关重要,所以关于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管控过程需检验其密封性。

进一步的,步骤s7中,还包括检测入库产品内、外包装上标识的产品规格和生产日期的一致性,将内外包装上标识不一致的产品作为异样处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凉茶制备过程中任一步骤的卫生检测,任何一个环节卫生条件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提供一种基于凉茶制备过程的管控方法,对于凉茶制备过程所包含的药材的选购、清洗、提取、浓缩、调配、灭菌以及包装各步骤,均设置管控环节,制得的凉茶具有稳定的质量,有利于凉茶的制备及其销售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中某些公知常识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管控方法,凉茶的制备过程依次包括药材的选购、清洗、提取、浓缩、调配、灭菌以及包装,所述的质量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购药材后,对药材物料质量进行检测,检查其是否有霉变、虫咬或杂质,对于不合格品作异常处理,合格品进行清洗、晾干;

s2:提取药材过程中,采用煎煮法提取药汁,先加入5倍的饮用水将药材浸泡20min,加热煎煮1.5h,过滤备用;再向药渣中投入3倍的饮用水进行第二次煎煮1h,过滤,合并二次滤液;

s3:浓缩药汁过程中,运用单效低压浓缩器对药汁浓缩至55℃测相对密度为0.8,并计算物料平衡率和收得率;

s4:调配凉茶过程中,在混合容器中将药膏与饮用水混合,混合比例1:1,得调配液;

s5:内包装,将调配液移至自动包装机,依次进行调配液的喂入,包装袋成型、封口及分切;

s6:灭菌,采用高温灭菌方式,将待灭菌品置于蒸汽灭菌炉,加热至100℃,保持温度40min;

s7:外包装,将灭菌后晾干的产品用带有相应打印批号生产日期的纸盒包装,装入纸箱后入库。

具体的,购进药材后需对药材进行前处理,拣选和洗涤,拣选时将药材放置于挑选台上,人工去除杂质,用容器盛装并计算含杂率,含杂率不得超过10%;药物清洗时,采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流动水将其清洗干净。

清洗完毕后的药物待提取药汁,严格称量各药物质量,称量前核对药物的状态标识,确认无误后,按照配方量称取净药材,做好记录;另外,设置复核人员,对称量后的药材的名称、数量,确认无无误后记录;对于剩余药材采用洁净的容器盛装,同时附上状态标志,注明名称、规格、批号以及日期。

对药汁进行浓缩过程中,将待浓缩药汁置于单效减压浓缩器中,利用真空泵抽取,使单效减压浓缩器中的真空度控制在0.03mpa,蒸汽压力控制在低于0.09mpa,使得浓缩后的药汁在60℃下的相对密度为1。

获取浓缩药汁后,将其与饮用水按照质量比1:1混合调配,检测调配液的相对密度,记录调配前后所检测到的相对密度,并记录于生产记录中。

内包装过程,将调配液移至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随机检测每条包装外观、重量、密封性并记录于内包装生产记录中。

灭菌过程,将内包装好的待灭菌品放置于蒸汽灭菌炉中,加热至100℃,保持温度40min,移至通风干燥处去除水分。

外包装过程,将灭菌后风干后的产品用相应的带有打印批号生产日期的小纸盒包装,再按照要求依次装入中盒、大箱中,并检查核对小纸盒、中盒以及大箱批号和生产日期的一致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管控方法,提供了一种规范式凉茶制备标准,管控凉茶制备过程中各技术要点,确保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稳定性。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包括药汁浓缩中控制浓缩物料平衡率和收得率,合格产品的物料平衡率和收得率不低于98%。

具体的,物料平衡率=(包装后量+损耗量)/投入总量×100%;收得率=包装后量/投入总量×100%。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包括药汁浓缩过程中监控浓缩物料的进料量与浓缩速度的关系,使得物料的进料量为浓缩速度的2倍。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包括对浓缩后物料的含菌量检测,采用随机抽样检测,每次取样10~15g,合格产品的细菌数不得超过800个/g,霉菌数不得超过100个/g,大肠埃希菌每1g不得检出。

进一步的,步骤s5中,还包括监控内包装过程中每份包装袋内喂入调配液的质量,单份质量8g,质量偏差不得超过0.5g。为便于销售及计量,对于每份凉茶的质量需严格把控。

进一步的,步骤s5中,还包括设置在内包装之后的密封性检测,对于漏料产品作异样处理。具体的,本发明检测内包装的密封性可以采用压力检测,对于能够承受10n压力的产品作为合格样。

进一步的,步骤s7中,还包括检测入库产品内、外包装上标识的产品规格和生产日期的一致性,将内外包装上标识不一致的产品作为异样处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凉茶制备过程中任一步骤的卫生检测,任何一个环节卫生条件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管控方法,凉茶的制备过程依次包括药材的选购、清洗、提取、浓缩、调配、灭菌以及包装,所述的质量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购药材后,对药材物料质量进行检测,检查其是否有霉变、虫咬或杂质,对于不合格品作异常处理,合格品进行清洗、晾干;s2:提取药材过程中,采用煎煮法提取药汁,先加入7倍的饮用水将药材浸泡40min,加热煎煮2.5h,过滤备用;再向药渣中投入4倍的饮用水进行第二次煎煮2h,过滤,合并二次滤液;

s3:浓缩药汁过程中,运用单效低压浓缩器对药汁浓缩至55℃测相对密度为1.2,并计算物料平衡率和收得率;

s4:调配凉茶过程中,在混合容器中将药膏与饮用水混合,混合比例1:1,得调配液;

s5:内包装,将调配液移至自动包装机,依次进行调配液的喂入,包装袋成型、封口及分切;

s6:灭菌,采用高温灭菌方式,将待灭菌品置于蒸汽灭菌炉,加热至120℃,保持温度30min;

s7:外包装,将灭菌后晾干的产品用带有相应打印批号生产日期的纸盒包装,装入纸箱后入库。

具体的,购进药材后需对药材进行前处理,拣选和洗涤,拣选时将药材放置于挑选台上,人工去除杂质,用容器盛装并计算含杂率,含杂率不得超过10%;药物清洗时,采用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流动水将其清洗干净。

清洗完毕后的药物待提取药汁,严格称量各药物质量,称量前核对药物的状态标识,确认无误后,按照配方量称取净药材,做好记录;另外,设置复核人员,对称量后的药材的名称、数量,确认无无误后记录;对于剩余药材采用洁净的容器盛装,同时附上状态标志,注明名称、规格、批号以及日期。

对药汁进行浓缩过程中,将待浓缩药汁置于单效减压浓缩器中,利用真空泵抽取,使单效减压浓缩器中的真空度控制在0.07mpa,蒸汽压力控制在低于0.09mpa,使得浓缩后的药汁在60℃下的相对密度为1.2。

获取浓缩药汁后,将其与饮用水按照质量比1:1混合调配,检测调配液的相对密度,记录调配前后所检测到的相对密度,并记录于生产记录中。

内包装过程,将调配液移至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随机检测每条包装外观、重量、密封性并记录于内包装生产记录中。

灭菌过程,将内包装好的待灭菌品放置于蒸汽灭菌炉中,加热至120℃,保持温度30min,移至通风干燥处去除水分。

外包装过程,将灭菌后风干后的产品用相应的带有打印批号生产日期的小纸盒包装,再按照要求依次装入中盒、大箱中,并检查核对小纸盒、中盒以及大箱批号和生产日期的一致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管控方法,提供了一种规范式凉茶制备标准,管控凉茶制备过程中各技术要点,确保凉茶制备过程的质量稳定性。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包括药汁浓缩中控制浓缩物料平衡率和收得率,合格产品的物料平衡率和收得率不低于98%。

具体的,物料平衡率=(包装后量+损耗量)/投入总量×100%;收得率=包装后量/投入总量×100%。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包括药汁浓缩过程中监控浓缩物料的进料量与浓缩速度的关系,使得物料的进料量为浓缩速度的3倍。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包括对浓缩后物料的含菌量检测,采用随机抽样检测,每次取样10~15g,合格产品的细菌数不得超过800个/g,霉菌数不得超过100个/g,大肠埃希菌每1g不得检出。

进一步的,步骤s5中,还包括监控内包装过程中每份包装袋内喂入调配液的质量,单份质量14g,质量偏差不得超过0.5g。为便于销售及计量,对于每份凉茶的质量需严格把控。

进一步的,步骤s5中,还包括设置在内包装之后的密封性检测,对于漏料产品作异样处理。具体的,本发明检测内包装的密封性可以采用压力检测,对于能够承受10n压力的产品作为合格样。

进一步的,步骤s7中,还包括检测入库产品内、外包装上标识的产品规格和生产日期的一致性,将内外包装上标识不一致的产品作为异样处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凉茶制备过程中任一步骤的卫生检测,任何一个环节卫生条件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货。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