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2082发布日期:2018-11-16 22:5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测试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在工厂生产、零售、物流、交通、动植物跟踪与识别、医疗健康与体育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RFID系统包括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物体;读写器通过天线向标签发送射频信号并从电子标签接收射频信号,以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信息,从而自动识别物体。读写器可以与计算机相连,以将所读取的标签信息传送到计算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RFID系统在投入市场前需要经过测试,以检验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产品在功能、性能和环境适应性方面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在测试电子标签产品时,需要将测试读写器及其天线放置到相对于被测电子标签的不同距离、高度和朝向,以检测被测电子标签在静止或以不同速度移动情况下的各项功能和性能。目前,RFID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中,此时,电子标签通常被贴附到生产线上的产品或零件上,通过生产线上安装的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来便利产品与生产过程的管理。相应地,需要在类似于生产线的环境下对电子标签及读写器的性能和功能等进行测试。

然而,目前并不存在专用的生产线环境的射频识别测试装置,而是使用各种临时搭建的工具来进行测试,既费时费力,有时也不能很好地达到测试要求。

可见,本领域中需要更方便有效的生产线环境的射频识别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壳体,其底面及两端开口;第一读写器天线,其安装在所述隧道壳体内部顶面处;以及两个第二读写器天线,其分别安装在所述隧道壳体内部两个侧面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通过第一万向接头安装在所述隧道壳体内部顶面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隧道壳体内部两侧面底部的两个导轨,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每个导轨上的立柱;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读写器天线通过第二万向接头安装在所述立柱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滑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连接的第一读写器,以及与所述第二读写器天线连接的第二读写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安装在工业生产线上,其中,所述隧道壳体横跨在所述工业生产线的传送带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可以方便地安装在生产线的传送带上,并可以调节多个读写器天线的高度和朝向,从而极大地方便了生产线环境下的射频识别测试,并可以用作专用于生产线环境的射频识别系统。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还应指出的是,这些附件仅为示意性附图,并不是按比例绘制的,也不反映装置或部件的精确结构。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中的导轨、立柱及第二读写器天线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中的第一万向接头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中的第一万向接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实用新型,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

现参照图1-4,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射频识别隧道测试系统;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中的导轨、立柱及第二读写器天线的分解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中的第一万向接头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中的第一万向接头的示意图。

如图1-4中所示,所述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100包括:

隧道壳体110,其底面及两端开口;

第一读写器天线120,其安装在所述隧道壳体内部顶面处;以及

两个第二读写器天线130,其分别安装在所述隧道壳体内部两个侧面处。

所述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100的长宽高以及两端开口大小等参数可以根据传送带的大小等因素来确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壳体110的长宽高可以为700×1000×850mm,且所述两端开口的大小可以为700×650mm,这样的尺寸可以适用于很多常用工业传送带。这样,就能够方便地将所述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100直接安装在工业传送带上,从而使得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120和第二读写器天线130相连的读写器能够通过所述天线与安装在通过传送带传送的产品或零件上的电子标签进行通信,从而完成对产品或零件的标识或者对射频识别系统的测试。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壳体110可以为诸如有机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这样,可以更方便测试者或用户查看和调整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120、第二读写器天线130的位置、方向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壳体110也可以由任何较坚固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120通过第一万向接头300(图1中未示出)安装在所述隧道壳体110内部顶面处。

通过所述第一万向接头300,可以方便地调整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120的朝向,使其朝向一定范围内的任意方向,从而更好地满足射频识别测试需要。

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万向接头300包括:

接头固定件310,其被配置为固定在所述隧道壳体110内部顶面处;

两个平行的夹持体320,所述两个夹持体320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接头固定件310上,第一端围成第一球形槽321;

第一球体330,所述第一球体330位于所述第一球形槽321中,且所述第一球体330通过连杆340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120相连;

其中,所述两个夹持体320中部设有螺孔322,以及与螺孔322配合的旋钮323,从而通过旋转该旋钮323,能够调节所述第一球体330在所述第一球形槽321中的活动性。

在一些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夹持体320的所述第二端围成第二球形槽324,所述接头固定件310包括第二球体360,所述第二球体360设置在所述第二球形槽324中,从而将所述两个夹持体320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接头固定件310上。

所述接头固定件310可以螺纹接连等任何方式固定在所述隧道壳体110内部顶面处。

所述两个夹持体320的相对的侧面可以为平面,以方便两者的相互抵靠。

所述连杆340可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所述第一球体330和/或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120相连接,也可以与所述第一球体330和/或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120为一体。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螺孔322和所述旋钮323可以为一对,其可位于所述两个夹持体320的中间位置。通过旋转所述旋钮323可以使所述两个夹持体320相互更靠近或更远离,从而调节第一球形槽321和第二球形槽324的大小,进而调节第一球形槽321内的第一球体330和第二球形槽324中的第二球体360的活动性。

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螺孔322和所述旋钮323可以为两对,其可分别位于所述两个夹持体320的中部靠近所述第一球形槽321和靠近所述第二球形槽324的位置,从而分别用于调节第一球形槽321和第二球形槽324的大小,进而分别调节第一球形槽321内的第一球体330的活动性和第二球形槽324中的第二球体360的活动性。

通过使用所述第一万向接头300,可以方便地实现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120在所述隧道壳体110内部顶面下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并固定到任意方向和角度,从而极大地便利了射频识别隧道测试。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100还包括:

分别设置在所述隧道壳体110内部两侧面底部的两个导轨111,以及

可移动地设置在每个导轨111上的立柱112;

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二读写器天线130通过第二万向接头400(图1中未示出)安装在所述立柱112上。

这样,可以通过移动所述立体112在每个导轨111上的位置,调整所述立体112及其上的第二读写器天线130沿所述隧道壳体110长度方向(即工业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的位置。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万向接头400与所述第一万向接头300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第一万向接头300的所述接头固定件310在所述第二万向接头400变为夹钳410;以及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120变为所述第二读写器天线130。所述夹钳410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万向接头400安装和固定在所述立柱112上。

这样,可以方便地调整所述第二万向接头400以及所述第二读写器天线130在立柱上的位置,即所述第二读写器天线130的高度,以更好地满足射频识别隧道测试需要。此外,通过所述第二万向接头400,能够方便地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以任意角度调节所述第二读写器天线130的方向,从而进一步方便了射频识别隧道测试需要。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壳体110的底部设置有滑轮113。这样,可以方便地调整整个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100在生产传送带上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120连接的第一读写器(未示出),以及与所述第二读写器天线130连接的第二读写器(未示出)。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100安装在工业生产线上,其中,所述隧道壳体110横跨在所述工业生产线的传送带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100可以方便地安装在生产线的传送带上,并可以调节多个读写器天线的高度和朝向,从而极大地方便了生产线环境下的射频识别测试,并可以用作专用于生产线环境的射频识别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线环境的射频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壳体,其底面及两端开口;第一读写器天线,其安装在所述隧道壳体内部顶面处;两个第二读写器天线,其分别安装在所述隧道壳体内部两个侧面处;与所述第一读写器天线相连的第一读写器;与所述第二读写器天相连的第二读写器;以及安装在生产传送带上传送的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其中,所述隧道壳体横跨所述生产传送带安装。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射频识别隧道测试装置100以及用于生产线环境的射频识别系统,应指出的是,以上描述和图示仅为示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装置100和系统可具有更多、更少或不同的部件,且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包含和功能关系可以与所描述和图示的不同。例如,一般来说,两个不同支架可以视为一个更大的部件,且单个部件也可以拆分为两个不同的部件。

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其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诸如特定部件和装置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其目的不是穷尽的或者限制本实用新型。特定实施例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实施例,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这样的变化不被认为是背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旨在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部件、结构和公知的技术。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本申请中各部件的名称仅是为叙述方便而定,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文中所使用的“标签”一词通常特指电子标签。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以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括”,“包含”和“具有”是包含性的,因此指定所述特征、实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实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添加。这里描述的步骤、过程和操作不被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讨论或示出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地指定了执行顺序。

当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接合到”、“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位于、接合、连接或耦合到其他元件,或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他词语应该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相连”或类似术语,在没有其他明确限定的情况下,可以指机械连接、电连接、通信连接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以及/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和/或部分不应该受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部件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或部分。除非在上下文中明确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的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并不意味着顺序或次序。因此,本申请中的第一元件、组件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或部分,而不脱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的情况。

为便于描述,可在此使用诸如“内部”、“外部”、“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的空间相关术语,描述一个元素或特征与另一个元素或特征的如图中所示的关系。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可以意图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在其他方向),并且相应地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应当相对地解释。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语言表述的含义及其等同含义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