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6559发布日期:2018-11-30 19:1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作为电子产品输入接口的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的输入接口,一般都会配置键盘及触摸板 (Touch Pad或Track Pad),其中该触摸板除了设置有能产生光标移动作用的感触区外,还配置有代替鼠标左键、右键与中键使用的数个触击模组。

现有一种用以支撑一个触摸板的触摸板支撑装置(中国台湾证书号第I535366号专利案),包含一个框架板体及一个支撑片体,该支撑片体呈相反的两端的顶抵部分别顶抵于该触摸板。当操作者按压该触摸板时,利用所述顶抵部能提供该触摸板有向下移动的空间,且能产生按压鼠标按键的触感,当放开对该触摸板的施力时,利用所述顶抵部产生的回复力,能使该触摸板回复至原位。

虽然上述触摸板支撑装置能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但是因为所述顶抵部仍然具有较大的刚性,以至于使用者在操作该触摸板时的触感较硬,无法符合操作者对于操作舒适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时能提供缓柔触感的触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包含底板单元、上板单元及触击单元,所述底板单元包括第一底侧、沿第一轴向相反于所述第一底侧的第二底侧、由所述第一底侧延伸至所述第二底侧的顶面、相反于所述顶面的底面,以及趋近于所述第二底侧且由所述顶面朝所述底面凹设的开孔,所述开孔具有一对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呈相反设置的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端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上板单元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底侧的第一上侧、沿所述第一轴向相反于所述第一上侧的第二上侧,以及趋近于所述第二上侧的感触模组,所述第二上侧能相对于所述第二底侧产生趋近或远离,所述触击单元设置于所述底板单元且采用具挠性但于应力去除时具回释弹力的材质制成,并具有一对分别相对于所述开孔的所述端部产生定位的定位部、对应于所述中间部且位于所述定位部之间的触击部,以及一对连接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触击部之间的挠性臂,所述触击部受所述感触模组触压能通过所述挠性臂而由对应于所述顶面的原始位置,朝对应于所述底面的下降位置产生挠性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所述底板单元还包括数个由所述顶面连通至所述底面且分设于所述开孔两侧的穿孔,所述触击单元采用软质塑料材质制成,并还具有数个分别连结于所述定位部且锚固于所述穿孔中的锚结部,所述锚结部能经热熔变形且结合于所述底板单元的所述穿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所述底板单元的所述穿孔各具有对应于所述顶面的扩大部,所述触击单元的所述锚结部顶部被热熔变形并产生填置于所述扩大部中的锚固端。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所述触击单元的定位部、触击部、挠性臂及所述锚结部一体成形。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所述触击单元的触击部对应于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一宽度,大于所述挠性臂对应于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二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所述触击单元的定位部对应于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三宽度,大于所述触击部对应于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一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所述触击单元的所述定位部垂直于所述第二轴向的截面呈上窄下宽状,并具有抵止于所述底面的宽扩部,以及由所述宽扩部朝上凸出且宽度小于所述宽扩部的窄部,所述窄部嵌套于所述开孔的端部中。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所述触击单元的触击部具有朝所述感触模组凸伸的凸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触击单元的设置,能使操作者对所述上板单元进行触压时,借由所述挠性臂提供的缓冲作用,让使用者在按压过程中能感受到较为缓柔的触感,并提供舒适的操作触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触控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俯视组合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直线Ⅴ-Ⅴ所取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直线Ⅵ-Ⅵ所取的剖视图;

图7是现有触摸板中键被按下的响应曲线与本实施例的触摸板中键被按下的响应曲线的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触控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图未示),并包含一个底板单元10、一个上板单元 20及一个触击单元30。

该底板单元10包括一个第一底侧11、一个沿一个第一轴向Y相反于该第一底侧11的第二底侧12、一个由该第一底侧11延伸至该第二底侧12的顶面13、一个相反于该顶面13的底面14、一个趋近于该第一底侧11的下连接组15、一个趋近于该第二底侧12且由该顶面 13连通至该底面14的开孔16,以及数个由该顶面13连通至该底面 14且分设于该开孔16两侧的穿孔17。该下连接组15具有数个沿一个垂直于该第一轴向Y的第二轴向X呈间隔设置的槽孔151,以及数个沿该第二轴向X间隔设置且与所述槽孔151错开设置的支撑座152。该开孔16呈矩形,且具有一对沿该第二轴向X呈相反设置的端部161,以及一个位于所述端部161之间的中间部162,所述穿孔17两两成一对且沿该第二轴向X间隔设置并分别对应于所述端部161,每一对穿孔17又沿该第一轴向Y分设于所述端部161两侧,且所述穿孔17具有一个对应于该顶面13的扩大部171。

该上板单元20包括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底侧11的第一上侧21、一个沿该第一轴向Y相反于该第一上侧21的第二上侧22、一个趋近于该第一上侧21的上连接组23,以及一个趋近于该第二上侧22的感触模组24。该上连接组23具有数个沿该第二轴向X间隔设置且能嵌套于所述槽孔151中的插片231,该第二上侧22能相对于该第二底侧 12产生浮动且能相对于该第二底侧12产生趋近或远离。就构成组件而言,该上板单元20还包括一个表层25、一个设置于该表层25下方的电路板模组26、一个连接于该电路板模组26底部的后托板27,以及一个连接于该电路板模组26底部的前托板28。该上连接组23设置于该后托板27,该后托板27抵靠于所述支撑座152上。该感触模组 24相对于该前托板28产生限位。

配合参阅图3至图6,该触击单元30安装于该底板单元10且采用具挠性(flexibi l ity)但于应力去除时具回释弹力的材质(本实施例采用软质塑料)制成,并具有一对分别相对于该开孔16的所述端部 161产生定位的定位部31、一个对应于该中间部162且位于所述定位部31之间的触击部32、一对连接于所述定位部31与该触击部32之间的挠性臂33,以及数个分别连结于所述定位部31且锚固于所述穿孔17中的锚结部34。该定位部31垂直于该第二轴向X的截面呈上窄下宽状,并具有一个抵止于该底面14的宽扩部311,以及一个由该宽扩部311朝上凸出且宽度小于该宽扩部311的窄部312,该窄部312 嵌套于该开孔16的所述端部161中,该触击部32具有一个朝该感触模组24凸伸的凸部321,如图3所示,当该触击单元30采用软质塑料材质制成,且所述锚结部34未被热熔前呈圆柱状,再如图6所示,所述锚结部34的顶部能被热熔变形并产生一个填置于所述扩大部 171中的锚固端341。该触击部32对应于该第一轴向Y的第一宽度w1,大于所述挠性臂33对应于该第一轴向Y的第二宽度w2,所述定位部 31对应于该第一轴向Y的第三宽度w3,大于该触击部32对应于该第一轴向Y的第一宽度w1。本实施例触击单元30的定位部31、触击部 32、挠性臂33及所述锚结部34一体成形。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各组件配合所产生的作用、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能由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再如图4至图6所示,当该触击单元30的所述锚结部34已通过所述锚固端341热熔变形并锚固于所述扩大部171中,该触击单元30 能预先结合于该底板单元10,且当该上板单元20安装于该底板单元 10上时,操作者以手指施力按压于该上板单元20的第二上侧22时,施力经由该感触模组24触压该触击部32,借由所述挠性臂33的设置,使得该触击部32由对应于该顶面13的一个原始位置,朝对应于该底面14的一个下降位置产生挠性变形,并利用所述挠性臂33提供按压时的缓冲作用,且让使用者在按压过程中能感受到较缓柔的触感。要说明的是,所谓挠性变形是指其材质具有柔韧性,在受力时能变形以吸收作用力,并且其回释弹力不同于弹性材质是正比于变形量的大小且能快速回弹,而是缓慢释出且总和小于该作用力。

当操作者释放压力时,该触击单元30又利用所述挠性臂33所提供的回释弹力,使得该触击部32再由下降位置上升至原始位置。

且利用该触击部32对应于该第一轴向Y的第一宽度w1、所述定位部31对应于该第一轴向Y的第三宽度w3,大于所述挠性臂33对应于该第一轴向Y的第二宽度w2的作用,能使所述挠性臂33相对于该触击部32、所述定位部31产生较佳的挠曲性。

再如图7所示,左侧为现有触摸板中键被按下的响应曲线图,右侧为本实用新型触摸板中键被按下的响应曲线图。其中,横轴为按压的行程距离,单位为毫米(mm),纵轴为按压或回弹的力量值,单位为克力(gf)。此外,实线为下压过程,P1为崩溃点、P2为崩溃结束点、 P3为设定下压力下压死点,虚线为回弹曲线。Cf/Cr为P1、P2之间的差值与该差值相对于P1的比值。另外,针对P1至P5各点的坐标值(距离,力量),则以F1至F5分别对应表示。

要说明的的是,所谓「崩溃」(breakdown)是指所述挠性臂33承受不住操作者下压施力而产生弯曲,让该触击部32由该原始位置朝该下降位置移动的过程。因此,所述挠性臂33是从P1开始产生弯曲,而在P2达到最大弯曲。另外,所谓「死点」亦称为止点(dead center),是指操作者所能下压抵达的最低点。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Cf/Cr 的比值为20.4%,相对于已知对应Cf/Cr的比值为22.1%较低,表示本实用新型触摸板下压的崩溃过程(P1→P2)缩短,而给予使用者较柔和的按压触感。

再者,利用所述定位部31垂直于该第二轴向X的截面呈上窄下宽状,且所述宽扩部311抵止于该底面14,所述窄部312嵌套于该开孔16的所述端部161中的作用,能使得所述定位部31与该底板单元 10的固着面积大、定位效果稳固。

值得一提的是,该触击单元30也能采用具挠性的金属材质制成,当所述锚结部34未被铆开前呈圆柱状,所述锚结部34的顶部能被铆开变形并填置于所述扩大部171中,也能使该触击单元30相对于该底板单元10产生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制造组配容易,且能产生较佳的操作舒适性,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