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液冷散热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8028发布日期:2018-12-28 18:54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液冷散热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液冷散热排。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及生活中都融入了很多科技产品,这些科技产品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自身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热,如何保证这些产品的正常运行,首先,要解决它们的散热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功率较高的设备内部,由于设备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周边的电子组件也不断增多,使得设备整体发热量也随之大幅提升,传统散热装置多为散热片加风扇的冷却方式,该冷却方式已渐渐不能满足大功率设备的散热需求,常常使设备因温度过高而不能正常运转。

在液冷冷却设备中,散热排是液冷却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将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产生的热量与空气进行对流交换,应用于各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如晶闸管、IGBT、雷达、变流器、变频器、电阻器、晶体管及大功率集成电路等,并且逐步已经形成产业化。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824705.X,公开了一种电脑液冷散热排,涉及散热技术领域。所述电脑液冷散热排包括:水箱,用以容纳液体;和与所述水箱连接的多根单金属原生高翅散热管,每一单金属原生高翅散热管包括散热管主体和多组翅片,所述翅片由所述散热管主体的外壁切割而成,每组所述翅片布置在所述散热管主体的外壁并沿其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多组所述翅片布置在所述散热管主体的圆周方向上。本实用新型的电脑液冷散热排,通过将翅片从散热管主体上切割而成使得散热管主体与翅片之间没有接触热阻,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由于翅片与散热管主体原为一体,不存在脱落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率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单,提高了换热效率和换热功率,减少热能损失和热污染,同时还节约了材料;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液冷通道为直管设置,导致冷却液在液冷通道上冷却时间较短,导致冷却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液冷通道设置为波浪形状,使得冷却液流动时间更长,冷却散热效果好,可靠性强的高效液冷散热排。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液冷散热排,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一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壳体内的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设有将进水口与出水口连通的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为波浪形状设置有若干组,其外部套设有散热鳍片。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壳体设有边框将散热部件固定安装。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壳体一侧设有连接端,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安装于连接端并与液冷流道连通。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散热部件设有前水室和后水室,所述液冷流道设置于前水室和后水室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液冷流道为扁管设置,其内部设置有若干流道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方面,设有壳体,通过壳体起到整体的保护固定及安装使用的作用;第二方面,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作用分别将冷夜导入或导出形成循环液冷作用,提高冷却散热效果;第三方面,设置有散热部件,通过散热部件起到散热作用,提高整体的冷却散热效果;第四方面,散热部件内部设置有液冷流道,并且液冷流道为波浪形状设置,能够在同样外形规格情况下液冷流道变长,冷却液流道内流动时间更长,能够大大提高整体的冷却散热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液冷流道为波浪线走向,当冷却液流动时,冷却液在流道内形成复数个弯曲的流场,当冷却液流过流场时,在弯曲的流场中产生离心力,在流场中形成二次环流,且使冷却液不断冲刷管道的壁面,增加对管道避面边界层的扰动,非常有利于冷却液的热量传递到管道避,从而传递到焊接在液冷流道上的散热鳍片上进行散热,整体散热效果好,散热面积大,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散热排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冷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散热排100、壳体110、边框111、连接端112、进水口120、出水口130、散热部件140、前水室141、后水室142、液冷流道150、流道孔151、散热鳍片1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分别为现有散热排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散热排的示意图和液冷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高效液冷散热排100,包括壳体110,设置于壳体110一侧的进水口120和出水口130,设置于壳体110内的散热部件140,所述散热部件140设有将进水口120与出水口130连通的液冷流道150,所述液冷流道150为波浪形状设置有若干组,其外部套设有散热鳍片160。

第一方面,设有壳体110,通过壳体110起到整体的保护固定及安装使用的作用;第二方面,设置进水口120和出水口130的作用分别将冷夜导入或导出形成循环液冷作用,提高冷却散热效果;第三方面,设置有散热部件140,通过散热部件140起到散热作用,提高整体的冷却散热效果;第四方面,散热部件140内部设置有液冷流道150,并且液冷流道150为波浪形状设置,能够在同样外形规格情况下液冷流道150变长,冷却液流道内流动时间更长,能够大大提高整体的冷却散热作用。

壳体110设有边框111将散热部件140固定安装,通过边框111将散热部件140固定,固定效果好,安装方便,在使用中使得散热部件140与壳体110形成一体,便于直接安装在需要散热的零件上。

壳体110一侧设有连接端112,所述进水口120和出水口130均安装于连接端112并与液冷流道150连通,通过连接端112直接将进水口120和出水口130连接,可便于接入冷却液和将冷却液导出,连接方便,实用性较强。

散热部件140设有前水室141和后水室142,所述液冷流道150设置于前水室141和后水室142与进水口120和出水口130连通,设置前水室141和后水室142的作用可形成更大面积的冷却散热使用,可提高散热范围和加大冷却液在液冷流道150内的流动时间,提高冷却散热作用。

液冷流道150为扁管设置,其内部设置有若干流道孔151,采用平行多个流道孔151设置,使得冷却液更加充分的分散并增加冷却液与流道孔151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更高效的热量传递,将冷却液内的热量更好的导出至散热鳍片160上进行散热,进一步的提高冷却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液冷流道150为波浪线走向,当冷却液流动时,冷却液在流道内形成复数个弯曲的流场,当冷却液流过流场时,在弯曲的流场中产生离心力,在流场中形成二次环流,且使冷却液不断冲刷管道的壁面,增加对管道避面边界层的扰动,非常有利于冷却液的热量传递到管道避,从而传递到焊接在液冷流道150上的散热鳍片160上进行散热,整体散热效果好,散热面积大,可靠性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