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及触控面板和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1824发布日期:2019-04-12 23:5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智能终端及触控面板和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终端及触控面板和盖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市场盖板玻璃上做隐藏红外感应孔,只可以通过丝印黑色IR(Infrared Radiation,红外线)油墨形成红外穿透孔位,在白色玻璃盖板上也只有黑色红外穿透孔,目前无法通过丝印白色IR油墨达到隐藏IR孔的效果,只可以使用黑色IR油墨,影响了整体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及触控面板和盖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盖板,包括可透光的基板,所述基板上形成有供红外光透过的红外感应区;

所述红外感应区的一侧设有可透红外光的白色半透油墨层,所述白色半透油墨层上设有可供红外光穿过的红外穿透膜片。

优选地,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遮光油墨层,所述遮光油墨层上预留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与所述基板相对的区域形成所述红外感应区。

优选地,所述白色半透油墨层、遮光油墨层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遮光油墨层、白色半透油墨层采用丝印形成,所述白色半透油墨层采用半透油墨丝印形成。

优选地,所述红外穿透膜片贴合在所述白色半透油墨层上。

优选地,所述遮光油墨层的颜色为白色。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所述的盖板。

一种智能终端,包括所述的盖板。

优选地,还包括对所述红外穿透膜片抵靠支撑的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形成所述支撑件;或,

所述支撑件为对所述红外穿透膜片抵靠的硅胶套。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及触控面板和盖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红外穿透膜片、及白色半透油墨层均可透红外光,让红外感应器能透过红外穿透膜片、白色半透油墨层、以及红外感应区感测到基板外侧的人是否靠近,白色半透油墨层可以与盖板的颜色搭配设置,满足触控面板的配色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的部分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包括触控面板1、面盖2、主板3、红外感应器4等部件,红外感应器4安装在主板3上。

触控面板1包括盖板11,盖板11包括可透光的基板111,基板111上形成有供红外光透过的红外感应区1111,红外感应区1111的一侧设有可透红外光的白色半透油墨层112,白色半透油墨层112上设有可供红外光穿过的红外穿透膜片113。

红外穿透膜片113、及白色半透油墨层112均可透红外光,让红外感应器4能透过红外穿透膜片113、白色半透油墨层112、以及红外感应区1111感测到基板111外侧的人是否靠近,白色半透油墨层112可以便于与盖板11的颜色搭配设置。

基板111的一侧设有遮光油墨层114,遮光油墨层114通常为不透光,遮光油墨层114上预留有透光孔1141,透光孔1141与基板111相对的区域形成红外感应区1111。

优选地,遮光油墨层114的颜色为白色,让白色半透油墨层112和遮光油墨层114能形成一个同为白色颜色的整体,让白色效果更完整,提升整体的白色视觉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让白色半透油墨层112的颜色与遮光油墨层114的颜色不一样,组合搭配设置。

进一步地,白色半透油墨层112、遮光油墨层114位于基板111的同一侧,即通常位于基板111的内侧,可以直接与面盖2贴合。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也可包括多层板结构,让白色半透油墨层112、遮光油墨层114位于基板11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遮光油墨层114、白色半透油墨层112采用丝印形成,白色半透油墨层112采用半透油墨丝印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油墨层114、白色半透油墨层112也可贴合到基板111上。

红外穿透膜片113贴合在白色半透油墨层112上,红外波段光线在此红外穿透膜片113上的穿透可达95%,提升了透过率。

为了让红外穿透膜片113能保证位置不会偏移,智能终端通常还包括对红外穿透膜片113抵靠支撑的支撑件,防止红外穿透膜片113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脱落,影响感应效果。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红外感应器4形成支撑件,在组装后能对红外穿透膜片113抵靠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也可为设置在面盖2上对红外穿透膜片113抵靠的硅胶套5,硅胶套5可以安装到面盖2上,依靠弹性抵压压紧。智能终端组装完成后,红外感应器4件会嵌入到硅胶套5内,并透过红外穿透膜片113、白色半透油墨层112、以及红外感应区1111感测到基板111外侧的人是否靠近。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