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的多总线的协议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4968发布日期:2018-12-07 22:16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基于CAN的多总线的协议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自动化中使用的协议转换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CAN的多总线的协议转换器。



背景技术:

现如今工业程度发达,工业自动化产品日趋丰富,这样就涉及到各厂家的工控产品,如集成监测报警系统、PLC、阀控系统、马达控制系统、排烟系统等,船舶自动化系统又属于一种相对复杂,对环境要求相对苛刻的系统,船舶自动化的可融合性和稳定性对于船舶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面也提到了不同厂家的产品规格都不同,那么如何将各厂家不同协议甚至不同总线的设备串联起来协同工作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口齐全、运行稳定、易调试、易安装的基于CAN的多总线的协议转换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于CAN的多总线的协议转换器,包括PCB板以及PCB板上设置的CAN芯片、RS485/422芯片、以太网芯片以及能够独立运行的两个CPU和分别为两个CPU进行独立供电以及PCB板供电的两个电源,两个CPU能够通过内部串口进行数据冗余, CAN芯片、RS485/422芯片和以太网芯片分别通过CAN接口、RS485/422 通讯接口和以太网接口插接外部通讯线缆,PCB板上还具有用于输入两路互为冗余的电源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口。

两个所述CPU均连接有继电器诊断输出接口,CPU故障信号、以太网故障信号、RS485/422故障信号能够通过相应CPU的故障指示继电器利用继电器诊断输出接口进行输出。

所述PCB板与铝合金外壳进行安装,所述铝合金外壳与保护地相连。

所述铝合金外壳安装在导轨上。

所述PCB板上设置有USB-B立式插座作为下载接口。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由于CPU和通讯电路均为双路电源供电,当外部通讯受到干扰时可以保证CPU正常运行,外部通讯信号根据总线类型接入到系统中,转换器接收到数据后自身进行处理,同时双CPU通过串口进行数据冗余,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设计的诊断输出端口,各CPU分别管理一个双触点继电器,当发生故障如通讯中断、CPU 故障等问题时可通过继电器将诊断信息输出,铝合金外壳和铝合金导轨直接与PCB的保护地相连,拥有更好的抗电磁干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CAN的多总线的协议转换器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CAN的多总线的协议转换器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基于CAN的多总线的协议转换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CAN的多总线的协议转换器,包括PCB板以及PCB板上设置的CAN芯片、RS485/422芯片、以太网芯片以及能够独立运行的两个CPU和分别为两个CPU进行独立供电以及PCB板进行供电的两个电源2,双电源供电分为CPU双电源供电和通讯双电源供电,当外部通讯受到干扰时可以保证CPU正常运行,两个CPU的双CPU电路,内部有两个独立运行的CPU,各CPU有单独的供电系统,双CPU通过串口进行数据冗余,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CAN芯片、RS485/422 芯片和以太网芯片分别通过CAN接口3、RS485/422通讯接口5和以太网接口6插接外部通讯线缆,由图可见,本实施例中多总线接口全部为冗余设计,具有4路CAN芯片、8路485/422芯片和2路以太网芯片, PCB板上还具有用于输入两路互为冗余的电源的两个电源输入端口7,两个电源输入端口可以输入两路互为冗余的电源。

进一步地,两个CPU均连接有继电器诊断输出接口8,CPU故障信号、以太网故障信号、RS485/422故障信号能够通过相应CPU的故障指示继电器利用继电器诊断输出接口进行输出,继电器触点可选常开或常闭。

再进一步地,所说的PCB板与铝合金外壳进行安装,铝合金外壳与保护地相连,其中,外壳通过四颗不锈钢内六角螺丝安装到PCB板上,可以使模块相对安全,不易被非调试人员拆卸,优选得,所说的外壳为铝合金加表面氧化材质,使其拥有优良的EMI性能的同时还具有导热快不易腐蚀等优点;铝合金外壳安装在导轨10上,导轨亦采用铝合金材质,经过氧化工艺后可以既美观又保证了模块的轻量化,同时也通过安装孔和铝合金外壳相连,是保证其EMI性能重要的一环,PCB板上设置有USB-B立式插座9作为下载接口,USB-B下载口为4线立式带屏蔽 USB-B母座,下载线为30cm USB-B带屏蔽线插头,配合下载器,可实现供电下载和非供电下载两种方式,方便调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