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8385发布日期:2019-06-14 22:3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在银行中,银行的固定资产例如有电脑、服务器设备等设施。

现有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一般采用人工登记类管理方式管理银行的固定资产。因此,在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人为因素决定最终的执行效果,容易造成账实不符,人工操作过多,会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与设定效果相差很大;同时,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管理一般是通过扩展室内射频识别定位系统实现,但是这种通过扩展室内射频识别定位系统的方式,固定资产管理管理系统与定位系统必须同时部署在一个服务器或机群上,由于定位系统过于复杂导致了资产管理系统的效率低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在效率低且用户无法实时监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效率低且用户无法实时监测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包括:物联网、定位服务器、定位模块、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和客户端;

所述物联网分别连接所述客户端、定位服务器和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所述定位服务器还连接所述定位模块;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还连接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连接;

所述物联网分别与所述定位服务器以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定位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输至所述定位服务器,再传输至所述物联网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用于从物联网上获取所述位置信息,以及获取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的资产信息,并将所述资产信息传输至所述物联网,供所述客户端实时监测;所述资产信息包括资产盘点信息、资产折旧管理信息、异常处理信息以及资产借还管理信息。

具体的,所述物联网设有固定资产数据库以及固定资产信息备份库;

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将采集到的所述资产信息传输至所述固定资产数据库,由所述固定资产数据库进行存储;

所述固定资产数据库将所述资产信息传输至所述固定资产信息备份库,由所述固定资产信息备份库进行备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还包括:固定资产监控器;

所述固定资产监控器与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连接,以用于监控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

具体的,所述固定资产监控器与多个固定资产的电子标签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信息交互的频率因所述固定资产的重要等级而分级设置。

具体的,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具体包括:查询模块、盘点模块、异常处理模块以及资产借还管理模块;

所述查询模块用于向所述固定资产数据库发送查询请求,并在所述客户端进行显示;

所述盘点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固定资产数据库内的固定资产以及所述固定资产监控器监控的固定资产;

所述异常处理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异常,对所述异常进行处理之后,将异常信息经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以及物联网传输至所述客户端;

所述资产借还管理模块用于记录所述固定资产的暂借信息以及归还信息。

具体的,所述定位服务器用于对所述固定资产的电子标签分配标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定位模块和定位服务器将所述固定资产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物联网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能够在物联网上获取位置信息,克服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定位系统必须同时部署在一个服务器或机群上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效率;同时,由于物联网存储所述固定资产信息,客户端可以通过与物联网进行信息交互,实时监测固定资产信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够提高现有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效率,同时,使得用户能够实时监测固定资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包括:物联网1、定位服务器2、定位模块3、固定资产管理平台4、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5和客户端6;所述物联网1分别连接所述客户端6、定位服务器2和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5;所述定位服务器2还连接所述定位模块3;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5还连接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4;所述定位模块3与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4连接。

该物联网1与所述定位服务器2以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5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定位模块3用于采集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4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输至所述定位服务器2,再传输至所述物联网1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5用于从物联网1上获取所述位置信息,以及获取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4的资产信息,并将所述资产信息传输至所述物联网1,供所述客户端6实时监测;所述资产信息包括资产盘点信息、资产折旧管理信息、异常处理信息以及资产借还管理信息。

本实用新型将定位技术与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将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5与定位服务器2在物理上进行分离,能够提高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物联网1设有固定资产数据库以及固定资产信息备份库;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5将采集到的所述资产信息传输至所述固定资产数据库,由所述固定资产数据库进行存储;所述固定资产数据库将所述资产信息传输至所述固定资产信息备份库,由所述固定资产信息备份库进行备份。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该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还包括:固定资产监控器7;所述固定资产监控器7与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4连接,以用于监控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4。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固定资产监控器7与多个固定资产的电子标签8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信息交互的频率因所述固定资产的重要等级而分级设置。

所述电子标签8可以包括信息收发模块、微控制芯片以及存储芯片,每个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编码,每台固定资产监控器7可以与若干个电子标签8的信息交互,信息交互的频率因固定资产的重要程度而分级设置,所述固定资产监控器7与所述电子标签8相对应,也可以包括信息收发模块、微控制芯片以及存储芯片;所述电子标签8中可存储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当前状态以及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次数等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4具体可包括:查询模块、盘点模块、异常处理模块以及资产借还管理模块;所述查询模块用于向所述固定资产数据库发送查询请求,并在所述客户端6进行显示;所述盘点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固定资产数据库内的固定资产以及所述固定资产监控器7监控的固定资产;异常处理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异常,对所述异常进行处理之后,将异常信息经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服务器5以及物联网1传输至所述客户端6;所述资产借还管理模块用于记录所述固定资产的暂借信息以及归还信息;所述客户端6与所述物联网1进行信息交互时,需要通过输入密码或者口令卡等方式进行安全认证。

另外,该资产查询管理模块还包括权限管理模块,根据不同等级的权限,对不同的查询者分配对应等级的权限,权限越高,可查询的信息越多。

盘点模块比对校验固定资产数据库的资产数据以及固定资产监控器7上传的数据,并对异常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固定资产的重要程度来设定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资产监控器7与电子标签8信息交互的频率,可通过盘点模块设置日盘点、周盘点、月盘点、季度盘点以及年度盘点。

其中,固定资产管理平台4还包括资产信息收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实现了实时监控固定资产的功能、远程管理功能、分析固定资产的功能、查询现有固定资产的功能以及异常处理的功能。

所述资产信息收集模块通过固定资产监控器收集电子标签8的数据,并将数据录入固定资产数据库。

所述后台管理模块通过资产管理员的操作命令进行信息录入、删除、加密、设备归属分配、分配查询权限,并将更新后的信息存储至固定资产数据库中。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定位服务器用于对所述固定资产的电子标签8分配标识。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固定资产监控器7包括近端控制端口,可以使用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等设备)对固定资产监控器7进行控制和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固定资产监控器7包括异常报警模块,当部分电子标签8无法正常连接时,向固定资产管理平台4上报异常信息。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够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效率,并实时监测固定资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