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双层扇叶电脑机箱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6219发布日期:2019-05-21 20:52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双层扇叶电脑机箱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调节的双层扇叶电脑机箱风扇。



背景技术:

电脑需要供电,大量的电能供给硬件的同时还会转化成热能,而功率越高电能所转化成的热能也就越多,构成硬件的半导体必须工作在一个适宜的、较为凉爽的温度下,而运行所产生的热量会让半导体温度急剧升高,造成运行的不稳定,影响性能并缩短寿命,电脑机箱风扇可以使机箱内部空气流通,从而达到对机箱内部的硬件散热降温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电脑机箱风扇通常为单层扇叶且不具备调节出风量功能,导致出风量小且出风不柔和,出风不柔和对电脑机箱内的硬件容易造成冲击导致硬件被损坏,出风量小不利于电脑机箱的散热,还会出现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双层扇叶电脑机箱风扇,能够可以调节两个不同层风扇之间的错开角度,出风量大且出风柔和,还能达到静音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的双层扇叶电脑机箱风扇,其包括第一扇体以及与第一扇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扇体,所述第一扇体包括第一轮毂以及与第一轮毂连接的多个第一扇叶,所述第二扇体包括第二轮毂以及与第一轮毂连接的多个第二扇叶,第一轮毂与第二轮毂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轮毂的内侧设有调节栓以及多个卡凸块,所述第二轮毂的外侧设有与调节栓配合的多个调节凹槽以及与卡凸块配合的多个连接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轮毂设有外圈体以及与外圈体连接的内圈体,外圈体的外径大于内圈体的外径,所述调节凹槽和连接通孔均设置于内圈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毂设有用于容置内圈体的第一容置腔,所述调节栓以及卡凸块均设于第一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轮毂设有第二容置腔以及凸环,凸环位于第二容置腔内,凸环的内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通孔贯穿内圈体与第二容置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轮毂设有多个加固条,多个加固条均位于第二容置腔内,加固条的一端与外圈体连接,加固条的另一端与内圈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体设有第一抵接壁,所述卡凸块设有突出第一容置腔内壁并与第一容置腔内壁交叉设置的斜壁以及用于与第一抵接壁抵接的第二抵接壁。

进一步地,第一扇体与第二扇体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风扇设有双层扇叶,可以把风切得更小块,其送风效果好,使得吹出来的风更加柔和,可以保护电脑机箱内的硬件;

2、本申请的调节栓卡在不同的调节凹槽,可以调节第二扇叶与第一扇叶之间的错位角度,使得扇叶的数量增多且两个相邻的扇叶之间留有错位角度,错位角度不同使得出风的柔和度和出风量均不同,错位角度可以使得出风量大且静音,提高电脑机箱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扇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扇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扇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扇体;11-第一轮毂;12-第一扇叶;13-调节栓;14-卡凸块;141-斜壁;142-第二抵接壁;15-第一容置腔;2-第二扇体;21-第二轮毂;211-外圈体;212-内圈体;213-加固条;214-第一抵接壁;22-第二扇叶;23-调节凹槽;24-连接通孔;25-第二容置腔;26-凸环;261-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的双层扇叶电脑机箱风扇,其包括第一扇体1以及与第一扇体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扇体2,所述第一扇体1包括第一轮毂11以及与第一轮毂11连接的多个第一扇叶12,所述第二扇体2包括第二轮毂21以及与第一轮毂11连接的多个第二扇叶22,第一轮毂11与第二轮毂2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轮毂11的内侧设有调节栓13以及多个卡凸块14,所述第二轮毂21的外侧设有与调节栓13配合的多个调节凹槽23以及与卡凸块14配合的多个连接通孔24。

实际运用中,所述风扇与外界的驱动电机配合,驱动电机驱动风扇转动,多个第一扇叶12均位于同一平面,多个第二扇叶22均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扇叶12所在平面与第二扇叶22所在平面不同,第一扇体1与第二扇体2同轴转动,第一扇体1与第二扇体2均绕同一中心轴转动;使用时,卡凸块14与连接通孔24配合,使得第一扇体1与第二扇体2稳固地连接,调节栓13卡在不同的调节凹槽23,可以调节第二扇叶22与第一扇叶12之间的错位角度,使得扇叶的数量增多且两个相邻的扇叶之间留有错位角度,错位角度不同使得出风的柔和度以及出风量也不同,风扇的扇叶越多,其送风效果就越好,可以把风切得更小块,错位角度可以使得吹出来的风更加柔和,可以保护电脑机箱内的硬件,当风扇的扇叶的数量较多时,出风量大且静音,提高电脑机箱的降温效果;调节栓13与调节凹槽23还可以防止风扇在转动时第一扇体1与第二扇体2之间发生打滑,提高第一扇体1与第二扇体2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一扇体1与第二扇体2可拆卸连接,第二扇体2也可以单独与外界的驱动电机配合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轮毂21设有外圈体211以及与外圈体211连接的内圈体212,外圈体211的外径大于内圈体212的外径,所述调节凹槽23和连接通孔24均设置于内圈体212。调节凹槽23的形状与调节栓13的形状相匹配,外圈体211的外径大于内圈体212的外径,第一轮毂21的外径与外圈体211的外径相等,使得第一轮毂11与第二轮毂21驳接处无痕、更加美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毂11设有用于容置内圈体212的第一容置腔15,所述调节栓13以及卡凸块14均设于第一容置腔15。第一轮毂11与第一容置腔15的形状均呈圆形,第一轮毂11与第二轮毂21连接时,内圈体212突伸入第一容置腔15内,调节栓13突伸入调节凹槽23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轮毂21设有第二容置腔25以及凸环26,凸环26位于第二容置腔25内,凸环26的内部设有第一凹槽261,所述连接通孔24贯穿内圈体212与第二容置腔25连通。外界的驱动电机通常设有转动轴,转动轴驱动风扇转动,实际运用中,外界的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突伸入第一凹槽261内,第一凹槽261位于第二轮毂21的中心位置,第一凹槽261呈圆形,第一凹槽261用于防止风扇快速转动时出现偏离风扇的中心轴的现象,使得风扇转动平稳,提高稳定性;所述卡凸块14穿过连接通孔24突伸入第二容置腔25内;优选地,第二轮毂21和第二容置腔25的形状均呈圆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轮毂21设有多个加固条213,多个加固条213均位于第二容置腔25内,加固条213的一端与外圈体211连接,加固条213的另一端与内圈体212连接。由于外界的驱动电机直接驱动第二轮毂21,而间接驱动第一轮毂11,第二扇体2带动第一扇体1转动,当第一扇体1与第二扇体2均快速转动时,内圈体212与外圈体211连接处容易出现断裂,甚至出现第一扇体1脱离第二扇体2,导致第一扇体1被甩飞,被甩飞的第一扇体1具有一定的速度,在惯性下第一扇体1会砸坏电脑机箱内的硬件,存在较大的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二轮毂21设有多个加固条213,大大提高第二轮毂21的受力能力,使得内圈体212与外圈体211稳固地连接,消除隐患。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圈体212设有第一抵接壁214,所述卡凸块14设有突出第一容置腔内壁并与第一容置腔内壁交叉设置的斜壁141以及用于与第一抵接壁214抵接的第二抵接壁142。所述第一抵接壁214为连接通孔24的一个围边,所述斜壁141使得卡凸块14插入连接通孔24的过程中更加顺畅、省力;第一轮毂11与第二轮毂12连接时,第一抵接壁214与第二抵接壁142抵接,防止内圈体212滑出第一轮毂11的第一容置腔15,提高第一轮毂11与第二轮毂21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扇体1与第二扇体2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