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系统及典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27131发布日期:2019-05-22 02:3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系统及典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书馆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系统及典藏方法。



背景技术:

典藏在图书馆领域指的是图书的收藏、调配和管理,在图书馆中,这样的部门称为典藏管理部,不同于采编部和流通部(采编部负责买书和做数据,流通部负责办证以及和读者发生借还图书动作等),典藏部主要负责全馆图书的各种调配、上架、排架、倒架、储藏、剔除等各种图书馆运转所需流程工作。典藏部与图书馆各部门都有交叉,在图书馆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是图书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

目前,图书馆典藏库管理落后,典藏检索系统无法提供典藏的精确位置信息,典藏错架、乱架现象普遍,导致典藏检索效率低下。读者无法及时获取馆内藏书的最新情况。典藏馆管理典藏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增加典藏管理成本,又降低了典藏整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系统及典藏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系统,包括典藏环境调节系统、典藏安防系统、典藏分类系统、典藏检索监控系统和系统服务器,所述典藏环境调节系统、典藏安防系统、典藏分类系统、典藏检索监控系统均与系统服务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典藏环境调节系统包括用于检测典藏库环境湿度的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典藏库环境湿度的湿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光照强度的光照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典藏库环境灰尘的灰尘检测模块和用于传输采集数据的信息处理协调器,还包括用用于调节典藏库温度的中央空调、用于调节典藏库环境湿度的通风设备、用于调节典藏库环境光照强度的电动窗帘和用于调节环境灰尘的空气净化器,其中温度检测模块为温度传感器、湿度检测模块为湿度传感器、光照检测模块为光照传感器、灰尘检测模块为灰尘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典藏安防系统包括用于检测烟雾信息的烟雾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火焰信息的火焰检测模块和用于检测有无外人进入的红外检测模块,还包括有用于进行紧急报警的报警模块,其中烟雾检测模块为烟雾传感器、火焰检测模块为火焰传感器、红外检测模块为红外线对射设备、报警模块为声光报警器。

进一步的,所述典藏安防系统还包括用于进行监控典藏库内部环境的摄像头和与摄像头相连接的录像存储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典藏分类系统包括用于识别超频rfid典藏标签的典藏分类rfid模块、贴在每个典藏上的超频rfid典藏标签和用于进行分类传送的传送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典藏检索监控系统包括计算机管理模块、网络数据通信模块、智能检索终端模块、典藏信息数据模块、超频rfid位置标签、rfid读取器,所述计算机管理模块分别与网络数据通信模块、典藏信息数据模块连接,所述网络数据通信模块分别与计算机管理模块、智能检索终端模块、超频rfid位置标签、rfid读取器连接;

所述智能检索终端模块与网络数据通信模块连接,智能检索终端模块包括触摸显示屏、控制器、串口通信模块。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典藏馆典藏系统的典藏方法,包括环境调节方法、安防控制方法、典藏分类方法和检索监控方法。

进一步的,所述环境调节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湿度检测模块、光照检测模块、灰尘检测模块采集典藏库的温度、湿度、光照、灰尘数据,并通过信息处理协调器传输给系统服务器,系统服务器根据预设的温度值、湿度值、光照值、灰尘值调节控制中央空调、通风设备、电动窗帘和空气净化器,进行典藏库内部温度值、湿度值、光照值和灰尘值的调节控制,保证典藏库内部温湿度、光照度的恒定;

所述安防控制方法包括:所述典藏安防系统通过烟雾检测模块、火焰检测模块和红外检测模块采集并监测环境信息,并通过报警模块报警;一旦室内发生火灾、浓烟等危险状况时,典藏安防系统启动,将烟雾检测模块、火焰检测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值发送至系统服务器,以提醒典藏库管理员,同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典藏库封闭后,系统服务器控制红外检测模块工作,对典藏库进行红外布防,当有人非法进入典藏库时,报警模块将信息传至系统服务器,提醒典藏库管理员,同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

所述典藏分类方法包括:每个典藏上的rfid典藏标签均记录有分类信息,典藏分类rfid模块根据每个典藏上的rfid典藏标签内记录的分类信息进行分类,并通过传送模块将典藏传送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典藏分类;

所述检索监控方法包括:在典藏库中固定位置安装位置标记超频rfid位置标签,每个位置标记超频rfid位置标签之间的距离是等间隔的,通过rfid读取器读取位置标记超频rfid位置标签信息,每个超频rfid位置标签具有特定位置信息,读者和典藏管理员通过智能检索终端模块输入检索典藏信息,rfid读取器向超频rfid图书标签和超频rfid位置标签发送定位命令信息,超频rfid图书标签与最近的超频rfid位置标签交流信息后获取当前所处位置,rfid读取器读取超频rfid图书标签和超频rfid位置标签的典藏信息和位置信息,实现对典藏信息和当前所处位置进行确定和监控;rfid读取器收到典藏信息和当前所处位置信息后通过网络数据通信模块将信息反馈给计算机管理模块,计算机管理模块更新典藏信息数据模块内记录的被检索的典藏的实时信息状态,与计算机管理模块中建立的书库rfid布局地图核对得出典藏库名称、典藏架位置及其编号信息或典藏所在典藏库中的其他位置,通过网络数据通信模块将当前所检索的典藏信息和位置信息传输到智能检索终端模块上显示,提供给读者和典藏馆管理员查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实时监控图书馆典藏库的内部环境,保证典藏存储环境适宜典藏的存储,避免温湿度和光照的变化对典藏造成的损坏,能够对典藏库内部的安防进行监控,有效避免了火灾和人为闯入造成的重大损失,进一步的保证了典藏库的安全性,能够有效的进行典藏的分类,实现了典藏库中典藏在任意位置的精确监测,提高了典藏检索的效率,对典藏库中的典藏进行实时监控,方便了读者和典藏管理员快速、准确查找典藏及其位置,简化了典藏管理员的工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典藏环境调节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典藏安防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典藏检索监控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典藏环境调节系统、11-温度检测模块、12-湿度检测模块、13-光照检测模块、14-灰尘检测模块、2-典藏安防系统、21-烟雾检测模块、22-火焰检测模块、23-红外检测模块、24-报警模块、3-典藏分类系统、4-典藏检索监控系统、41-计算机管理模块、42-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3-智能检索终端模块、44-典藏信息数据模块、45-超频rfid位置标签、46-rfid读取器、5-系统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系统,包括典藏环境调节系统1、典藏安防系统2、典藏分类系统3、典藏检索监控系统4和系统服务器5,

所述典藏环境调节系统1包括用于检测典藏库环境湿度的温度检测模块11、用于检测典藏库环境湿度的湿度检测模块12、用于检测光照强度的光照检测模块13、用于检测典藏库环境灰尘的灰尘检测模块14和用于传输采集数据的信息处理协调器,还包括用用于调节典藏库温度的中央空调、用于调节典藏库环境湿度的通风设备、用于调节典藏库环境光照强度的电动窗帘和用于调节环境灰尘的空气净化器,其中温度检测模块11为温度传感器、湿度检测模块12为湿度传感器、光照检测模块13为光照传感器、灰尘检测模块14为灰尘传感器,温度检测模块11、湿度检测模块12、光照检测模块13、灰尘检测模块14采集典藏库的温度、湿度、光照、灰尘数据,并通过信息处理协调器传输给系统服务器5,系统服务器5根据预设的温度值、湿度值、光照值、灰尘值调节控制中央空调、通风设备、电动窗帘和空气净化器;

所述典藏安防系统2包括用于检测烟雾信息的烟雾检测模块21、用于检测火焰信息的火焰检测模块22和用于检测有无外人进入的红外检测模块23,还包括有用于进行紧急报警的报警模块24,其中烟雾检测模块21为烟雾传感器、火焰检测模块22为火焰传感器、红外检测模块23为红外线对射设备、报警模块24为声光报警器,烟雾检测模块21、火焰检测模块22、红外检测模块23、报警模块24均通过数字量采集器采集信息,信息传送到串口链路服务器发送至系统服务器5;所述典藏安防系统通过烟雾检测模块21、火焰检测模块22和红外检测模块23采集并监测环境信息,并通过报警模块24报警;

所述典藏安防系统2还包括用于进行监控典藏库内部环境的摄像头和与摄像头相连接的录像存储设备;

所述典藏分类系统3包括用于识别超频rfid典藏标签的典藏分类rfid模块、贴在每个典藏上的超频rfid典藏标签和用于进行分类传送的传送模块,所述典藏分类系统通过识别贴在典藏上的rfid标签分类典藏,典藏分类rfid设备分类典藏,并通过传送装置传送典藏进行分类;

所述典藏检索监控系统4包括计算机管理模块41、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智能检索终端模块43、典藏信息数据模块44、超频rfid位置标签45、rfid读取器46,所述计算机管理模块41分别与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典藏信息数据模块44连接,所述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分别与计算机管理模块41、智能检索终端模块43、超频rfid位置标签25、rfid读取器46连接;

所述的计算机管理模块41分别与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典藏信息数据模块44连接,接收处理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典藏信息数据模块44传输来的信息和数据,并向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典藏信息数据模块44反馈传输信息和数据,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分别与计算机管理系统41、智能检索终端模块43、rfid读取器46连接,处理系统中计算机管理模块41、智能检索终端模块43、rfid读取器46之间的数据信息交互传输;

所述智能检索终端模块43与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连接,进行人机交互,为读者和典藏管理人员提供检索操作,将典藏信息和典藏实时位置信息反馈给读者和典藏管理人员,智能检索终端模块43包括触摸显示屏、控制器、串口通信模块;所述触摸显示屏用于智能检索终端人机交互工作窗口,所述的控制器用于智能检索终端模块43数据处理和控制通信,所述串口通信模块用于智能检索终端模块43与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进行数据通信;

所述rfid读取器46与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连接,用于读取超频rfid典藏标签和超频rfid位置标签45的典藏信息和典藏位置信息,将读取的超频rfid典藏标签、超频rfid位置标签45的典藏信息和典藏位置信息反馈到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

所述超频rfid位置标签45向rfid读取器46典藏位置信息,所述的典藏信息数据模块44与计算机管理模块41连接,用于存储、处理典藏信息和典藏位置信息;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典藏馆典藏系统的典藏方法,包括环境调节方法、安防控制方法、典藏分类方法和检索监控方法;

所述环境调节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模块11、湿度检测模块12、光照检测模块13、灰尘检测模块14采集典藏库的温度、湿度、光照、灰尘数据,并通过信息处理协调器传输给系统服务器5,系统服务器5根据预设的温度值、湿度值、光照值、灰尘值调节控制中央空调、通风设备、电动窗帘和空气净化器,进行典藏库内部温度值、湿度值、光照值和灰尘值的调节控制,保证典藏库内部温湿度、光照度的恒定;

所述安防控制方法包括:所述典藏安防系统通过烟雾检测模块21、火焰检测模块22和红外检测模块23采集并监测环境信息,并通过报警模块24报警;一旦室内发生火灾、浓烟等危险状况时,典藏安防系统启动,将烟雾检测模块21、火焰检测模块22采集到的数据值发送至系统服务器5,以提醒典藏库管理员,同时报警模块24进行报警;典藏库封闭后,系统服务器5控制红外检测模块23工作,对典藏库进行红外布防,当有人非法进入典藏库时,报警模块24将信息传至系统服务器5,提醒典藏库管理员,同时报警模块24进行报警;

所述典藏分类方法包括:每个典藏上的rfid典藏标签均记录有分类信息,典藏分类rfid模块根据每个典藏上的rfid典藏标签内记录的分类信息进行分类,并通过传送模块将典藏传送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典藏分类;

所述检索监控方法包括:在典藏库中固定位置安装位置标记超频rfid位置标签45,每个位置标记超频rfid位置标签45之间的距离是等间隔的,通过rfid读取器46读取位置标记超频rfid位置标签45信息,每个超频rfid位置标签45具有特定位置信息,读者和典藏管理员通过智能检索终端模块输入检索典藏信息,rfid读取器46向超频rfid图书标签和超频rfid位置标签45发送定位命令信息,超频rfid图书标签与最近的超频rfid位置标签45交流信息后获取当前所处位置,rfid读取器读取超频rfid图书标签和超频rfid位置标签45的典藏信息和位置信息,实现对典藏信息和当前所处位置进行确定和监控;rfid读取器46收到典藏信息和当前所处位置信息后通过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将信息反馈给计算机管理模块41,计算机管理模块41更新典藏信息数据模块44内记录的被检索的典藏的实时信息状态,与计算机管理模块41中建立的书库rfid布局地图核对得出典藏库名称、典藏架位置及其编号信息或典藏所在典藏库中的其他位置,通过网络数据通信模块42将当前所检索的典藏信息和位置信息传输到智能检索终端模块43上显示,提供给读者和典藏馆管理员查看。

本发明能够实时监控图书馆典藏库的内部环境,保证典藏存储环境适宜典藏的存储,避免温湿度和光照的变化对典藏造成的损坏,能够对典藏库内部的安防进行监控,有效避免了火灾和人为闯入造成的重大损失,进一步的保证了典藏库的安全性,能够有效的进行典藏的分类,实现了典藏库中典藏在任意位置的精确监测,提高了典藏检索的效率,对典藏库中的典藏进行实时监控,方便了读者和典藏管理员快速、准确查找典藏及其位置,简化了典藏管理员的工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