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5502发布日期:2019-05-28 20:0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伪技术通常是在产品或外包装上印有肉眼可见的防伪图像、编码、条形码、二维码。防伪技术简单,防伪程度较低,容易复制和篡改,检测手段和检测装置单一,且检测装备识别精度较低;随着消费者防伪意思的提高,造假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现有的防伪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防伪需要,防伪技术的更新和检测设备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有一种“隐形”防伪技术,是使用如“无色荧光油墨”等特殊油墨进行防伪印刷的特殊图形、字符或者码点,肉眼不可见,需要借助专业的设备才能识别,防伪效果较好且不容易复制和篡改。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检测设备,只能看到图像和字符,且检测精度低,还不存在针对“隐形”码点进行扫描解码的专用设备,不能对码点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读取,必须借助近红外光的照射,然后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扫描才能识别二维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该防伪识别设备能够针对隐形图像和码点区域进行有效识别和读取,能保证解码速度,检测精度提高,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包括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的光源发射模块、光源接收模块、图像传感器,光源发射模块以不可见光形式发射第一红外光信号至被识别物品,光源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红外光信号在被识别物品反射后形成的第二红外光信号,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光源接收模块输出的识别图像信息,并对识别图像信息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后输出数字化的识别图像信息至控制器,控制器解调数字化的识别图像信息后获取标识码,并以标识码是否相同作比对被识别物品真伪。

进一步的方案是,光源发射模块包括第一窄带滤波片、红外发射器,第一窄带滤光片用于对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信号进行带通滤光。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光源接收模块包括第二窄带滤光片、红外接收器以及第一摄像头,红外接收器接收第二窄带滤光片传输的第二红外光信号,第一摄像头与红外接收器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图像处理引擎、解码芯片,处理器、图像处理引擎、解码芯片均与图像传感器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还包括led显示模组,控制器输出图像显示信号至led显示模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还包括第二摄像头,第二摄像头与图像传感器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还包括rfid识别模组,rfid识别模组与控制器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还包括数据存储模组,数据存储模组与控制器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还包括wifi模组,wifi模组与控制器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还包括按键电路,按键电路与控制器连接。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防伪识别设备通过红外发射光源对隐形图像或码点区域进行照射,激发隐形区域发射另一波长的不可见红外光,经过第二窄带滤光片被红外接收器采集后,通过第一摄像头进行扫描,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经过图像传感器成像,控制器的解码芯片进行识别解码,即可获取唯一标识,能够快速识别信息,判定真伪。

此外,使用隐形油墨实现隐形的效果,防伪特性强,同时该设备结构简单,识别速度快,不仅具备隐形码识别解码功能,还支持rfid识别以及条码、二维码等明码的识别,更加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实施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用于本发明。

参见图1,本发明的一种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包括控制器10、由控制器10控制的光源发射模块20、光源接收模块30、图像传感器40,光源发射模块20以不可见光形式发射第一红外光信号至被识别物品2,光源接收模块30用于接收第一红外光信号在被识别物品反射后形成的第二红外光信号,图像传感器40用于接收光源接收模块30输出的识别图像信息,并对识别图像信息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后输出数字化的识别图像信息至控制器10,控制器10解调数字化的识别图像信息后获取标识码,并以标识码是否相同作比对被识别物品2真伪。其中,被识别物品2可以是隐形图像或码点区域油墨。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发射模块20包括第一窄带滤波片22、红外发射器21,第一窄带滤光片22用于对红外发射器21发射的红外光信号进行带通滤光。其中,红外发射器21发射的为近红外不可见光,第一窄带滤光片22只能允许特定不可见红外光通过,红外发射器21发射的近红外不可见光通过第一窄带滤光片22后,照射隐形图像或码点区域油墨,激发隐形油墨并发射出另一波长的近红外不可见红外光。优选的,红外发射器21放置在智能防伪识别设备的左右两端,每端数量不少于3个,且在红外发射器21加载38khz的载波频率,并且红外发射器21的发射角度在15°至120°。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接收模块30包括第二窄带滤光片31、红外接收器32以及第一摄像头33,红外接收器32接收第二窄带滤光片31传输的第二红外光信号,第一摄像头33与红外接收器32连接。其中,第二窄带滤光片31可以把多余的光滤过,只允许经发射光源激发隐形区域后反射的不可见红外光通过,经由红外接收器32接收后,再通过第一摄像头33扫描输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图像传感器40识别,控制器10的解码芯片进行解码后,即可获取唯一标识,在led显示模组50上显示解码信息。作为优选,红外接收器32与红外发射器21并列设置在一起,且组装在红外发射器21两端的正中央,并且安装在智能防伪识别设备的下方,只有在接收到红外发射器21发射的近红外不可见光才能正常工作,便于操控。作为优选,在红外接收器32内部增加信号放大电路,可以增强红外接收器32抗光干扰能力,能够清晰成像。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0包括处理器、图像处理引擎、解码芯片,处理器、图像处理引擎、解码芯片均与图像传感器40连接。

优选的,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还包括led显示模组50,控制器10输出图像显示信号至led显示模组50。可见,识别图像信息经过控制器10的解码芯片解码后,可以获取唯一标识,并且在led显示模组50上显示解码信息。

优选的,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还包括第二摄像头60和rfid识别模组70,第二摄像头60与图像传感器40连接,rfid识别模组70与控制器10连接。其中,第二摄像头60安装在智能防伪识别设备的背面,能够识别条码、二维码等明码,且支持rfid读取。

优选的,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还包括数据存储模组80,数据存储模组80与控制器10连接。

优选的,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还包括wifi模组90,wifi模组90与控制器10连接。

优选的,便携智能防伪识别设备还包括按键电路(未示出),按键电路与控制器10连接。

在具体应用中,上述智能防伪识别设备工作过程为:开机启动设备,将智能防伪识别设备下端窗口对准印刷有隐形图像或码点区域进行识别,当防伪检测接近识别区域时,红外发射器21发出特定波长的不可见红外光,经过第一窄带滤光片22后允许特定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后照射在隐形区域上,印刷有隐形图像或码点区域的地方吸收红外光,并转换成另一波段的不可见红外光,其余地方则反射红外发射器21发出的红外光,红外发射器21发出的红外光与自然光通过被第二窄带滤光片31挡住,第二窄带滤光片31将转换后的另一波段的不可见红外光通过红外接收器32接收后,投影到第一摄像头33的感光片上形成识别图像,图像传感器40获取到识别图像后,进行图像识别,并且通过解码芯片解码,获取唯一标识,能够快速识别信息,判定真伪。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防伪识别设备通过红外发射光源对隐形图像或码点区域进行照射,激发隐形区域发射另一波长的不可见红外光,经过第二窄带滤光片31被红外接收器采集后,通过第一摄像头33进行扫描,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经过图像传感器30成像,控制器10的解码芯片进行识别解码,即可获取唯一标识,能够快速识别信息,判定真伪。

此外,使用隐形油墨实现隐形的效果,防伪特性强,同时该设备结构简单,识别速度快,不仅具备隐形码识别解码功能,还支持rfid识别以及条码、二维码等明码的识别,更加智能,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也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