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溯源方法及溯源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92590发布日期:2019-05-31 20:30阅读:927来源:国知局
基于区块链的溯源方法及溯源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尤其涉及基于区块链的溯源方法及溯源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其中大多数的奢侈品来自于国外进口。国内奢侈品市场中,经过非正规渠道流入市场的占比不小。奢侈品交易双方信息不透明,购买方不清楚奢侈品的来源,中间经过多少次流转,也无法完全确定奢侈品是否和证书描述完全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溯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商品的特征信息;如果所述特征信息未存在于所述区块链账本中,则通过溯源智能合约来获得与所述特征信息相对应的标识符并将所述特征信息和所述标识符存储在所述区块链账本中;通过所述溯源智能合约来将商品的流通信息与所述标识符相关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商品的原产地和证书编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所述特征信息进行校验包括:校验所述证书编号是否已经存在于所述区块链账本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通信息包括所述商品的买卖信息、报关信息和质检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买卖信息,通过交易智能合约来变更所述商品的归属权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区块链中的账户地址列表来确定对所述商品的信息查询权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账户地址列表根据是否参与所述商品的流通过程而确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符为通过所述溯源智能合约对所述特征信息进行哈希运算获得的与所述特征信息相对应的哈希值。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溯源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所述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奢侈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奢侈品进行溯源,降低了奢侈品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和监管成本,并且抑制了走私奢侈品的市场流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溯源方法的流程图100;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溯源方法的流程图200;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溯源装置3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系统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应当注意,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各个实施例中所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备选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或者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同样应当注意的是,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使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使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对于附图中的各单元之间的连线,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其表示至少连线两端的单元是相互通信的,并非旨在限制未连线的单元之间无法通信。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溯源方法的流程图100。

步骤s101:获取商品的特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征信息包括商品的原产地和证书编号。

步骤s102:如果特征信息未存在于所述区块链账本中,则通过溯源智能合约来获得与特征信息相对应的标识符并将特征信息和标识符存储在区块链账本中。

步骤s103:通过所述溯源智能合约来将商品的流通信息与所述标识符相关联。一个实施例中,流通信息包括商品的买卖信息、报关信息和质检信息。

应理解的是,本文中的商品主要是指奢侈品,奢侈品包括进口的宝石和其它贵重商品。

接下来,将以钻石的流通过程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溯源方法的流程图200。

步骤s201:在区块链上部署智能合约。应理解这里的智能合约包括溯源智能合约和交易智能合约。

步骤s202:在区块链上注册用户账户并获得与用户账户相应的账户地址。应理解的是,钻石的流通过程的各个参与方(例如,外国出口商、国内进口商、国内购买者以及监管方)均可以在区块链注册用户账户并获得相应的账户地址。还应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虽然步骤s201在步骤s202之前,但是步骤s202也可以在步骤s201之前或者步骤s201与步骤s202同时进行。

步骤s203:向区块链上传钻石的特征信息。在这里,钻石的特征信息包括:原产地、证书编号、重量、颜色、净度、切工、抛光等级和对称性等等。其中,证书编号包括证书类型和证书号,例如,在一个示例中,钻石的证书类型为gia,证书号为21xxxxxx56,证书类型和证书号结合构成该钻石的证书编号。应理解的是,证书的类型可以是ngct等其它类型。

步骤s204:如果钻石的证书编号已经存在于区块链账本中,则执行步骤s205,否则执行步骤s206。

步骤s205:向监管方(例如,上海钻石交易所)发送告警信息,以提示钻石的特征信息已经存在于区块链账本中或者钻石的流通过程中存在套证的伪造行为。

步骤s206:通过溯源智能合约对钻石的特征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得与特征信息相对应的标识符(也称为钻石证号)。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识符为通过溯源智能合约对钻石的特征信息进行哈希运算获得的与特征信息相对应的哈希值。应理解,这里的标识符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的能够唯一标识特征信息的符号或者代码等。

步骤s207:将特征信息和标识符存储在区块链账本中。

步骤s208:通过溯源智能合约将钻石的流通信息与标识符相关联,使得通过标识符便可以查询到钻石的特征信息和流通信息。例如,在首次从国外进口到国内时,流通信息包括买卖信息(即买卖合同中的信息,包括买卖的钻石的价格、买卖双方的信息等等)、报关信息和/或有关权威机构(ngtc,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对钻石做出的质量鉴定信息(或质检信息)。在进入国内之后,流通信息主要包括买卖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溯源方法在图2所示的步骤s208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流通中的买卖信息,通过交易智能合约来变更钻石的归属权信息。例如,甲用户将钻石a卖给乙用户,根据甲乙之间的买卖信息,区块链上的交易智能合约将钻石a的归属权从甲变更为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溯源方法在图2所示的步骤s208或根据流通中的买卖信息,通过交易智能合约来变更钻石的归属权信息的步之后还包括以下:根据区块链中的账户地址列表来确定对所述商品的信息查询权限。其中,如果参与了钻石的流通过程,则参与方的账户地址会列入账户地址列表中,后续需要查询钻石的信息时,使用账户地址列表中的账户地址进行查询可以有权限查询到钻石的所有信息(即包括钻石的特征信息、流通信息和钻石证号),而使用不在账户列表中的账户地址仅能查询钻石的特征信息。

应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阐述了钻石的流通过程,但是上述方法适用于其它类似的奢侈品。

本发明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奢侈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奢侈品进行溯源,降低了奢侈品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和监管成本,并且抑制了走私奢侈品的市场流通。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溯源装置300的示意图。装置300可以包括:存储器301和耦合到存储器301的处理器302。存储器301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302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301存储的指令来实现针对图1和图2所描述的方法的步骤中的任何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

如图3所示,装置3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303,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此外,装置300还可以包括总线303,存储器301、处理器302和通信接口303通过总线303来彼此进行通信。

存储器301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处理器3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或是被配置为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替代地,上述的基于区块链的溯源方法能够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即有形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体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它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它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