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主机箱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4287发布日期:2019-05-17 21:20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主机箱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主机箱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主机箱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机箱有很多种类型,为计算机的使用与运行奠定了基础,伴随着机箱的长时间工作,机箱内部会产生发热的问题,因此人们发明了主机箱散热装置已达到散热目的,但现有计算机主机箱散热装置依然存在着风力传送性差,装置的整体散热性能低,风能扩散性差,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计算机主机箱散热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机箱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计算机主机箱散热装置依然存在着风力传送性差,装置的整体散热性能低,风能扩散性差,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一种计算机主机箱散热装置,包括顶盖,散热腔,主体,连接撑,底座,电机,连接块,旋转轴,给风扇和传风板,所述顶盖的下端通过主体连接有散热腔,且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传风板,该传风板的下方设置有给风扇;所述给风扇的下端通过旋转轴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该连接块的下端通过连接撑连接有底座;所述散热腔包括散热口和接风斗,且散热腔的一端设置有接风斗,该接风斗的上方设置有散热口;所述底座包括底撑和横座,且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底撑,该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横座;所述传风板包括扩风孔和传风柱,且传风板的内部设置有扩风孔,且扩风孔的两侧均设置有传风柱;所述连接撑采用到“凵”字形结构的铝合金,且连接撑的两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主体的内部,该连接撑的上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有长方形结构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电机,且电机采用ye2型号电机,该电机通过串联结构连接有外部电源,其中电机的轴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有旋转轴;所述给风扇采用四叶风扇结构的风扇,且给风扇的一端通过焊接机构设置在旋转轴的一端,该给风扇与传风板为搭配使用。

所述接风斗采用漏斗状结构的铝合金,且接风斗的一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散热腔的一侧给风扇的下方,该接风斗对称分布在旋转轴的两侧,保证装置的整体接风性能,保证装置的工作顺畅性,确保装置的使用体验。

所述顶盖采用三角形结构的冷轧碳素钢薄板,且顶盖的一侧通过合页结构安装在主体的上端,该顶盖可通过合页结构在主体的一侧进行开合结构工作,保证装置的开合性能,保证装置的使用体验,确保装置的整体便利性。

所述主体采用“l”形结构的冷轧碳素钢薄板,且主体对称分布在底座的两侧,该主体的两侧内部通过开设结构设置有散热腔,保证装置的整体对称性能,确保装置的高质性,确保装置的整体连接性能。

所述散热腔采用同主体相同结构的铝合金,且散热腔对称分布在主体的两侧内部,该散热腔的一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有长方形空腔结构的散热口,其中散热口均匀分布在散热腔的上端一侧,保证装置的整体风力传送性,保证装置的工作效率,确保装置的使用体验。

所述底座采用不规则结构的铝合金,且底座通过焊接结构连接在主体的下端,该底座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有长方形机构的横座,保证装置的整体支撑稳固性能,确保装置的整体稳固性,并确保风扇工作产生的热能的分散性能,保证装置的整体散热性能。

所述传风板采用长方形结构的铝合金,且传风板的内部通过嵌套结构设置有漏斗状结构的扩风孔,该扩风孔的底端两侧通过焊接结构连接有圆柱形空腔结构的传风柱,保证装置的整体风力传送性能,保证装置的风能扩散性,保证装置的散热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散热腔的设置,保证装置的整体风力传送性,保证装置的工作效率,确保装置的使用体验。

2.本发明底座的设置,确保装置的整体稳固性,并确保风扇工作产生的热能的分散性能,保证装置的整体散热性能。

3.本发明传风板的设置,保证装置的整体风力传送性能,保证装置的风能扩散性,保证装置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的传风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顶盖,2-散热腔,21-散热口,22-接风斗,3-主体,4-连接撑,5-底座,51-底撑,52-横座,6-电机,7-连接块,8-旋转轴,9-给风扇,10-传风板,101-扩风孔,102-传风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主机箱散热装置,包括顶盖1,散热腔2,主体3,连接撑4,底座5,电机6,连接块7,旋转轴8,给风扇9和传风板10,所述顶盖1的下端通过主体3连接有散热腔2,且主体3的内部设置有传风板10,该传风板10的下方设置有给风扇9;所述给风扇9的下端通过旋转轴8连接有连接块7,且连接块7的内部设置有电机6,该连接块7的下端通过连接撑4连接有底座5;所述散热腔2包括散热口21和接风斗22,且散热腔2的一端设置有接风斗22,该接风斗22的上方设置有散热口21;所述底座5包括底撑51和横座52,且底座5的一侧设置有底撑51,该底座5的下端设置有横座52;所述传风板10包括扩风孔101和传风柱102,且传风板10的内部设置有扩风孔101,且扩风孔101的两侧均设置有传风柱102;所述连接撑4采用到“凵”字形结构的铝合金,且连接撑4的两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主体3的内部,该连接撑4的上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有长方形结构的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的内部设置有电机6,且电机6采用ye2型号电机,该电机6通过串联结构连接有外部电源,其中电机6的轴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有旋转轴8;所述给风扇9采用四叶风扇结构的风扇,且给风扇9的一端通过焊接机构设置在旋转轴8的一端,该给风扇9与传风板10为搭配使用。

所述接风斗22采用漏斗状结构的铝合金,且接风斗22的一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在散热腔2的一侧给风扇9的下方,该接风斗22对称分布在旋转轴8的两侧,保证装置的整体接风性能,保证装置的工作顺畅性,确保装置的使用体验。

所述顶盖1采用三角形结构的冷轧碳素钢薄板,且顶盖1的一侧通过合页结构安装在主体3的上端,该顶盖1可通过合页结构在主体3的一侧进行开合结构工作,保证装置的开合性能,保证装置的使用体验,确保装置的整体便利性。

所述主体3采用“l”形结构的冷轧碳素钢薄板,且主体3对称分布在底座5的两侧,该主体3的两侧内部通过开设结构设置有散热腔2,保证装置的整体对称性能,确保装置的高质性,确保装置的整体连接性能。

所述散热腔2采用同主体3相同结构的铝合金,且散热腔2对称分布在主体3的两侧内部,该散热腔2的一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有长方形空腔结构的散热口21,其中散热口21均匀分布在散热腔2的上端一侧,保证装置的整体风力传送性,保证装置的工作效率,确保装置的使用体验。

所述底座5采用不规则结构的铝合金,且底座5通过焊接结构连接在主体3的下端,该底座5的底端通过焊接结构设置有长方形机构的横座52,保证装置的整体支撑稳固性能,确保装置的整体稳固性,并确保风扇工作产生的热能的分散性能,保证装置的整体散热性能。

所述传风板10采用长方形结构的铝合金,且传风板10的内部通过嵌套结构设置有漏斗状结构的扩风孔101,该扩风孔101的底端两侧通过焊接结构连接有圆柱形空腔结构的传风柱102,保证装置的整体风力传送性能,保证装置的风能扩散性,保证装置的散热性能。

工作原理

本发明中,将顶盖1通过合页结构翻开,将主机内部所涉及的部件放置在主体3的内部上端,主机开始工作之后,电机6开始工作,电机6轴端连接的旋转轴8开始带动给风扇9开始旋转工作,给风扇9产生的风力通过上方传风板10内部的扩风孔101与传风柱102进行风力传送,保证装置的风力传送性能,同时,给风扇9下方的散热腔2一侧的接风斗22开始接受分支风力,接风斗22通过散热腔2开始整体传送,在散热口21流出,对部件进行整体散热,保证装置的风力多样传送性,确保装置的整体散热性能,保证装置的风能扩散性,在风扇9工作时产生的热能通过主体3底端的开口进行散热,并通过底座5的空腔部位进行排出。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