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08023发布日期:2019-07-06 11:4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智能搏击训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cn204972956u是一个名称为“一种搏击功能训练器”的实用新型,其包括固定器、弹性绳索(弹性绳)和击打物(搏击球),该搏击训练器用于个人搏击训练。

使用搏击训练器时的击球动作主要分为直拳击球和屈膝叠腿击球两种,通常的搏击训练的动作是否符合规范,例如纯直拳击球、纯屈膝叠腿击球、直拳和屈膝叠腿交替击球等动作方式。

目前的搏击训练装置不能识别搏击训练时的击球动作是否符合规范。为此本专利提出一种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能识别搏击训练时的击球动作是否符合规范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及系统。

规范的击球动作包括纯直拳击球、纯屈膝叠腿击球、直拳和屈膝叠腿交替击球等动作方式。

本发明依托如图1所示的智能搏击训练系统,包括固定器(1)、弹性绳(2)、搏击球(3),还包括检测搏击球受力的压力传感器(31)与拉力传感器(32),对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的程序及运行程序的计算机。所述运行程序的计算机是指嵌入搏击球中的微型处理器或远程服务器或使用app、网页、微信小程序的终端的任一项或多项组合。

本发明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开球及识别开球动作;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若是,则根据搏击球被击打的方向判断搏击球开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开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步骤2.1,若开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步骤2.2,否则判定搏击球训练未开球,返回步骤1。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是指判断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瞬时变化值是否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且有效击打前搏击球是否处于弱静止状态;所述弱静止状态是指是指搏击球处于静止状态或微弱摆动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近似等于搏击球的重力值。

步骤2、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直拳或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

步骤2.1、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结束,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返回步骤2.1,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步骤3.1。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是指击球间隔大于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或在时间阈值内搏击球被无效击打或搏击球被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摆荡临界静止状态的次数大于1次;所述摆荡临界静止状态是指搏击球在摆荡到最高点时所处的瞬间静止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为0。

步骤2.2、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结束,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步骤2.2,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步骤3.2。

步骤3、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

步骤3.1、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结束,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步骤3.2,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结束。

步骤3.2、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结束,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步骤3.1,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结束。

统计击球动作次数(可选):用变量i表示击球动作为直拳的次数,j表示击球动作为屈膝叠腿的次数,当判定搏击球开球或接球的动作为直拳时,直拳次数i=i+1;当判定搏击球开球或接球的动作为屈膝叠腿时,屈膝叠腿次数j=j+1。

提示搏击球训练动作是否规范及各动作次数(可选):当击球时,采用语音、振动或显示的方式提示用户此次搏击球训练动作是否规范,并采用语音或显示的方式提示用户此时搏击球击球动作次数i和j的值。

本发明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系统,包括:

压力与拉力传感器;

计算机;

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

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开球及识别开球动作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若是,则根据搏击球被击打的方向判断搏击球开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开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模块,若开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模块,否则判定搏击球训练未开球,返回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开球及识别开球动作模块。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是指判断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瞬时变化值是否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且有效击打前搏击球是否处于弱静止状态;所述弱静止状态是指是指搏击球处于静止状态或微弱摆动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近似等于搏击球的重力值。

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返回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模块,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模块。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是指击球间隔大于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或在时间阈值内搏击球被无效击打或搏击球被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摆荡临界静止状态的次数大于1次;所述摆荡临界静止状态是指搏击球在摆荡到最高点时所处的瞬间静止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为0。

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模块,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模块。

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

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

统计击球动作次数模块(可选模块):用变量i表示击球动作为直拳的次数,j表示击球动作为屈膝叠腿的次数,当判定搏击球开球或接球的动作为直拳时,直拳次数i=i+1;当判定搏击球开球或接球的动作为屈膝叠腿时,屈膝叠腿次数j=j+1。

提示搏击球训练动作是否规范及各动作次数模块(可选模块):当击球时,采用语音、振动或显示的方式提示用户此次搏击球训练动作是否规范,并采用语音或显示的方式提示用户此时搏击球击球动作次数i和j的值。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

(1)统计搏击球开球时的击球动作以及每次接球时的击球动作,为有效识别搏击训练的动作是否符合规范提供依据;

(2)根据识别出的搏击训练动作是否符合规范,为识别搏击球训练是否有效及动作纠正等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依托的智能搏击训练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依托如图1所示的智能搏击训练系统,包括固定器(1)、弹性绳(2)、搏击球(3),还包括检测搏击球受力的压力传感器(31)与拉力传感器(32),对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的程序及运行程序的计算机。所述运行程序的计算机是指嵌入搏击球中的微型处理器或远程服务器或使用app、网页、微信小程序的终端的任一项或多项组合。本实施例中,运行程序的计算机是嵌入搏击球中的微型处理器。

实施例一、一种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

本实施例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按如下步骤:

步骤1、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开球及识别开球动作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若是,则根据搏击球被击打的方向判断搏击球开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开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步骤2.1,若开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步骤2.2,否则判定搏击球训练未开球,返回步骤1。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是指判断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瞬时变化值是否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且有效击打前搏击球是否处于弱静止状态;所述弱静止状态是指是指搏击球处于静止状态或微弱摆动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近似等于搏击球的重力值。本实施例中,采样时间间隔为1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0)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有效击打前一段时间内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则判定此时搏击训练开球,根据压力的方向判断开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步骤2.1。

步骤2.1、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返回步骤2.1,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步骤3.1。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是指击球间隔大于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或在时间阈值内搏击球被无效击打或搏击球被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摆荡临界静止状态的次数大于1次;所述摆荡临界静止状态是指搏击球在摆荡到最高点时所处的瞬间静止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为0。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1)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1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步骤3.1。

步骤3.1、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步骤3.2,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2)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0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步骤3.2。

步骤3.2、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步骤3.1,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3)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1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直拳,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结束。

本实施例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

实施例二、一种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

本实施例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其按如下步骤:

步骤1、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开球及识别开球动作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若是,则根据搏击球被击打的方向判断搏击球开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开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步骤2.1,若开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步骤2.2,否则判定搏击球训练未开球,返回步骤1。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是指判断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瞬时变化值是否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且有效击打前搏击球是否处于弱静止状态;所述弱静止状态是指是指搏击球处于静止状态或微弱摆动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近似等于搏击球的重力值。本实施例中,采样时间间隔为1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0)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有效击打前一段时间内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则判定此时搏击训练开球,根据压力的方向判断开球动作为直拳(i=1),则进入步骤2.1。

步骤2.1、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返回步骤2.1,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步骤3.1。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是指击球间隔大于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或在时间阈值内搏击球被无效击打或搏击球被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摆荡临界静止状态的次数大于1次;所述摆荡临界静止状态是指搏击球在摆荡到最高点时所处的瞬间静止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为0。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1)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1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j=1),则进入步骤3.1。

步骤3.1、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步骤3.2,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2)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0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直拳(i=2),则进入步骤3.2。

步骤3.2、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

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步骤3.1,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3)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1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直拳(i=3),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结束。

统计击球动作次数:用变量i表示击球动作为直拳的次数,j表示击球动作为屈膝叠腿的次数,当判定搏击球开球或接球的动作为直拳时,直拳次数i=i+1;当判定搏击球开球或接球的动作为屈膝叠腿时,屈膝叠腿次数j=j+1。本实施例中,直拳次数i=3,屈膝叠腿次数j=1。

提示搏击球训练动作是否规范及各动作次数:当击球时,采用语音、振动或显示的方式提示用户此次搏击球训练动作是否规范,并采用语音或显示的方式提示用户此时搏击球击球动作次数i和j的值。本实施例中,在击球时,采用振动的方式提示用户击球动作是否规范,所述振动反馈的装置采用现有的振动反馈单元,部署在拳套内,并采用数字显示的方式提示用户此时直拳击球次数i的值和屈膝叠腿击球次数j的值。

本实施例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

实施例三、一种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系统。

本实施例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系统,包括:

压力与拉力传感器;

计算机;

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

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开球及识别开球动作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若是,则根据搏击球被击打的方向判断搏击球开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开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模块,若开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模块,否则判定搏击球训练未开球,返回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开球及识别开球动作模块。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是指判断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瞬时变化值是否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且有效击打前搏击球是否处于弱静止状态;所述弱静止状态是指是指搏击球处于静止状态或微弱摆动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近似等于搏击球的重力值。本实施例中,采样时间间隔为1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0)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有效击打前一段时间内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则判定此时搏击训练开球,根据压力的方向判断开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模块。

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模块,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模块。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是指击球间隔大于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或在时间阈值内搏击球被无效击打或搏击球被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摆荡临界静止状态的次数大于1次;所述摆荡临界静止状态是指搏击球在摆荡到最高点时所处的瞬间静止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为0。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1)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1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模块。

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2)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1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模块。

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3)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0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结束。

本实施例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实施例四、一种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系统。

本实施例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系统,包括:

压力与拉力传感器;

计算机;

以及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

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开球及识别开球动作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若是,则根据搏击球被击打的方向判断搏击球开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开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直拳动作规范模块,若开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模块,否则判定搏击球训练未开球,返回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开球及识别开球动作模块。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是否开球是指判断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瞬时变化值是否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且有效击打前搏击球是否处于弱静止状态;所述弱静止状态是指是指搏击球处于静止状态或微弱摆动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近似等于搏击球的重力值。本实施例中,采样时间间隔为1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0)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有效击打前一段时间内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则判定此时搏击训练开球,根据压力的方向判断开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模块。

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纯屈膝叠腿动作规范模块,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模块。

所述根据击打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是指击球间隔大于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或在时间阈值内搏击球被无效击打或搏击球被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摆荡临界静止状态的次数大于1次;所述摆荡临界静止状态是指搏击球在摆荡到最高点时所处的瞬间静止状态,该状态下搏击球所受拉力值为0。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1)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1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模块。

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2)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1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返回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模块。

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直拳与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获取压力传感器与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检测的搏击球的受力数据,根据受力数据判断搏击球训练是否结束,若是,则判定击球动作符合直拳、屈膝叠腿交替动作规范,否则判断搏击球有效接球动作是否为直拳或屈膝叠腿,若接球动作为直拳,则进入判断击球动作是否符合屈膝叠腿与直拳交替动作规范模块,若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本实施例中,事先设置的时间阈值为10秒,获取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当前采样时刻(8:00:03)检测的搏击球的击打数据,压力值及压力作用面积大于事先设置的阈值,并且两次有效击打之间搏击球受到的拉力值为0的次数为0次,则此时搏击球有效接球,根据压力方向判断接球动作为屈膝叠腿,则判定接球动作不符合规范,结束。

统计击球动作次数模块:用变量i表示击球动作为直拳的次数,j表示击球动作为屈膝叠腿的次数,当判定搏击球开球或接球的动作为直拳时,直拳次数i=i+1;当判定搏击球开球或接球的动作为屈膝叠腿时,屈膝叠腿次数j=j+1。本实施例中,直拳次数i=1,屈膝叠腿次数j=3。

提示搏击球训练动作是否规范及各动作次数模块:当击球时,采用语音、振动或显示的方式提示用户此次搏击球训练动作是否规范,并采用语音或显示的方式提示用户此时搏击球击球动作次数i和j的值。本实施例中,在击球时,采用振动的方式提示用户击球动作是否规范,所述振动反馈的装置采用现有的振动反馈单元,部署在拳套内,并采用数字显示的方式提示用户此时直拳击球次数i的值和屈膝叠腿击球次数j的值。

本实施例的基于受力的智能搏击球训练动作规范识别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当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而并非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