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标签识别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68148发布日期:2019-07-13 09:44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标签识别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软件方法领域,特别是二维码技术。



背景技术:

二维码,特别是在高科技行业、储存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需要对物品进行快捷的标示信息的行业广泛使用。现有技术一为专利公开号为cn208538405u的中国专利申请,其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其公开了一种子母码防伪标签。现有技术一需要通过内外两层包装上的字母二维码,两个二维码的解析结果的结合才能判断其真伪。但是该设置限制了其外部包装,只能特定某一个包装才能放入特定的产品。这个在实际操作加工过程中,会为生成造成极大的不便。特别是验证过程,这个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较大。再者,该方案的验证过程,依赖于数据平台,这意味着该方案必须在有网络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防伪。而且数据平台的维护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成本。现有技术二为专利公开号为cn109389001a的中国专利申请,其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其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与图像识别防伪的混凝土试件见证取样系统及方法。根据技术方案图2可知,该技术方案依赖云服务数据中心,必须在有网络的条件下进行。在真实场景运用中,难免遇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导致防伪识别无法正常进行的情况。此外,云服务数据中心需数据维护的成本,系统的运行成本较高。数据上传至云后,数据的安全性存在风险。尽管云服务器提供商都会尽一切可能性去保护数据的安全,但是其安全性并不能100%被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标签识别方式对网络依赖大,适应性差,及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标签方式,该方式可以提高防伪的适应性,并节约防伪的成本,保护数据的隐私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标签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1:获得二维码的加密数据;

步骤2:解密所述加密数据,获得标签数据;

步骤3:对比标签数据与标签识别设备中的签名;

步骤4:呈现对比结果。

优选的,还包括二维码准备过程,所述准备过程包括:

准备步骤1:采集标签信息;

准备步骤2:将所述采集的标签信息编码为二进制数据,存储至二维码;

准备步骤3:将所述二维码与标签整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为:

离线使用对称秘钥,和/或,非对称秘钥解密数据。

优选的,所述呈现的异常数据为标签数据与标签信息的差异,所述差异数据为:双方差异或者三方差异。

优选的,所述加密过程为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所述压缩过程为二进制压缩算法。

优选的,所述标签信息包括:标签对象名称,标签对象生产时间,标签对象配置,标签对象编号,网址链接;所述标签对象为机器设备,食品,日用品;所述标签信息采集方式为:手动输入,文件输入,语音输入。

优选的,所述准备步骤2的标签信息编码过程包括加密过程及压缩过程。

优选的,所述准备步骤3包括:打印二维码,将所述打印的二维码贴至标签对象上;或,将二维码直接打印至标签对象上。

优选的,所述加密数据包括与用于获得二维码的加密数据的识别设备内的第一加密签名相匹配的第二加密签名。

优选的,采用识别设备扫描所述二维码的加密数据时,若第一加密签名与第二加密签名匹配,则输出所述加密数据;否则,中止输出过程或显示提示信息。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标签识别设备,包括:

输入解析单元,用于获取二维码并解析所述二维码的加密数据;

解密单元,用于解密所述加密数据,获得标签数据;

比较呈现单元,用于对比标签数据与标签识别设备中的签名,呈现标签数据及异常数据。

优选的,所述输入解析单元包括解析程序。

优选的,所述解密单元包括对称秘钥,和/或非对称秘钥。

优选的,所述呈现的异常数据为标签数据与标签信息的差异,所述差异数据包括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为:相同,不同,无法对比。

优选的,所述识别设备为平板,移动手机,计算机,定制设备;或,基于移动手机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数据标签环境适应性问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二维码标签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标签信息,实现离线核验,采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标签的防伪核验,也可以解决地域网络的限制问题,使得标签的核验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方案一结构示意图

图2位现有技术方案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二维码的标签识别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鉴于现有的方法存在的标签识别方式对网络依赖大,适应性差,及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标签识别方法和设备。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标签识别方法,如图3所示。

本发明的设计流程如下:

1.采集标签信息

这里的标签信息一般为但不限于:需要保护的主体名称,主体的生产时间,主体主要配置,主体的编号等。

上述的主体可以为机器设备,食品,日用品等。采集方式可以是手动输入,表格数据上传,语言输入等。

2.生成“二维码”,并与标签一起打印

上述的“二维码”是一种高容量的二维码。“二维码”可以支撑标签信息的总量,即标签信息都可被编码为二进制数据,并存储到“二维码”内。“二维码”的生成过程为一种独立开发的生成程序,生成程序结合了多种加密及压缩技术,结构规则复杂难以破解。上述多种加密技术可以是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等。上述的压缩技术主要为二进制压缩算法。所以“二维码”是不可伪造的,不可篡改的,保证数据的安全。由于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了“二维码”内,所以并不需要服务器来支撑数据存储,大大节约了成本。原本数据库的信息将被一个一个的“二维码”所承担,实现了数据的去中心化。

“二维码”的展示形式可以结合标签,一般“二维码”会呈现在标签的下方。打印标签时,直接将“二维码”一起打印。当然用户希望保护标签信息不泄露,或者标签信息只能给指定人员查看时,可以直接使用“二维码”作为标签,而不是结合传统标签。只有拥有解密设备的人员,才可以查看标签信息。该方法做到了防伪的同时,可以保护主体信息不被盗取。

3.将标签与需要保护的主体结合

标签可以粘贴于主体表面,也可以粘贴于主体内测,或者标签直接打印在主体表面或者内测。如需要实现单次识别的效果,或者说设备使用过之后,标签验证无效等的操作,则可以将标签放置于设备封装处,食品开口处等。用户确认主体真伪之后,必须撕毁标签后进行使用。当二维码受损之后,将不再支持扫描解析,即,无法验证主体真伪。如对于一些需要保护的设备,标签撕毁之后,该设备将不再拥有防伪保护的功能,也可以防止设备倒卖等情况,保护生产商的利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标签识别识别,该设备含有“二维码”解析及解密等程序,上述设备可以分为以下5部分:

输入部分:用于接受“二维码”;

解析部分:含有“二维码”解析程序,用于解析“二维码”,获得加密的数据;

解密部分:使用设备内的非对称秘钥,解密数据,并根据整合规则获得签名部分信息;

比较部分:用于对比签名;

呈现部分:用于呈现结果,呈现方式可以的多样的双方差异或者三方差异。

设备类型可以为:pad,移动手机,定制android设备等。上述移动手机,可以是利用移动手机上的app,也可以是小程序等。如果采用小程序进行识别,需要网络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标签核验。

识别设备含有与二维码相匹配的加密签名,且“二维码”内同样含有与二维码相匹配的加密签名。该设置可以保证定制设备的安全性的同时,做到了设备与“二维码”的绑定,做到了双层保证。如果有不法分子想要窃取信息,或者伪造信息,那么他必须盗取生成代码的同时,自己改造设备,其技术难度和成本巨大。故而,“二维码”有且只能被定制设备解析,这保证了信息的私有性及权威性。

解密完成之后的核验过程,可以是裸眼数据比对,也可以是直接实现ocr对比,证明数据的真实有效。本方法可以实现标签的防伪,保护信息及主体的安全。

本发明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二维码”内,解析程序预先存储在设备上,故而本发明可以实现在离线状态下完成识别与核验。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二维码的数据载体获取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基于“二维码”的标签,可以在离线情况下验证标签真伪,加强了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使用范围;

(2)本发明的“二维码”及专业设备的配套设置,保护数据的安全的同时,加强了信息的权威性;

(3)本发明标签中的“二维码”为款信息载体,不再需要庞大数据库的支持,节约了数据成本,实现了去中心化。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