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0976发布日期:2019-08-24 09:0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互联网技术定义:互联网技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直译:internettechnology,简称:it,it服务,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服务商为其用户提供信息咨询、软件升级、硬件维修等全方位的服务,具体业务包括:产品维护服务、it专业服务、集成和开发服务、it管理外包服务等,it服务,是指满足用户it需求的服务产品与服务过程,it服务产品包括:硬件集成、软件集成(统称:系统集成)、通用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和it综合服务,服务过程是指it需求得以满足的全过程,从it服务商为用户提供it咨询开始,到定义it需求,再到挑选合适的it服务商和服务产品,实施it项目,检测验收与评估it服务效果,以及后期维护与升级,由于一个组织的it需求总是在发生变化,因此,为这个组织提供的it服务也必须是变化的,这种快速变化不仅让用户迷茫,有时也让提供服务的it服务商深感困难,如今,要让一家it服务商为一家企业全面所有的it服务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一个it服务商不可能拥有所有的it服务资源,一个用户的it需求将由多家it服务商来满足,所谓的it一站式解决方案都只是信息不对称时出现的情况。

it服务流程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服务商为其用户提供信息咨询、软件升级、硬件维修等全方位的服务,在现有的服务流程中,各个分工都是独立的,不能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而且对服务流程进行管理的时候,只能单个的进行,不能整体化的去进行管理,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化和繁琐化,管理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解决了在现有的服务流程中,各个分工都是独立的,不能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而且对服务流程进行管理的时候,只能单个的进行,不能整体化的去进行管理,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化和繁琐化,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包括管理中心,所述管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it服务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管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服务流程管理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管理中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运行系统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运行系统检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运行系统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it服务系统包括处理中心,所述处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用户请求发送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处理中心与it服务检测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处理中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咨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管理中心与服务流程审核模块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管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电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it服务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管理中心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并且管理中心通过无线与联网大数据库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处理中心通过无线与无线通讯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处理中心通过无线与it服务评估模块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用户终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软件升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服务流程管理模块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的输出端与任务分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中心的输出端与任务调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中心与异常检测模块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中心的输出端与预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中心的输出端与发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通过管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it服务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管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服务流程管理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管理中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运行系统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运行系统检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运行系统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it服务系统包括处理中心,处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用户请求发送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处理中心与it服务检测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处理中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咨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系统化的服务流程进行管理,可以整体化的进行服务流程的查询,对各个环节都可以仔细的进行管理,提高了管理的便捷化。

(2)、该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通过管理中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运行系统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运行系统检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运行系统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可以对运行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对运行环境进行安全检测,保持运行环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该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通过控制中心的输出端与任务分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中心的输出端与任务调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中心与异常检测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控制中心的输出端与预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中心的输出端与发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服务流程管理模块可以对各项任务进行分配的时候,对发生的异常进行检测,并及时提醒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it服务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服务流程管理模块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1管理中心、2it服务系统、21处理中心、22用户请求发送模块、23it服务检测模块、24信息咨询模块、25无线通讯模块、26it服务评估模块、27用户终端、28软件升级模块、3服务流程管理模块、31控制中心、32任务分类模块、33任务调配模块、34异常检测模块、35预警模块、36发送模块、4运行系统检测模块、5运行系统分析模块、6电源模块、7输入模块、8联网大数据库、9服务流程审核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it服务流程管理系统,包括管理中心1,系统化的服务流程进行管理,可以整体化的进行服务流程的查询,对各个环节都可以仔细的进行管理,提高了管理的便捷化,管理中心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6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电源模块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it服务系统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管理中心1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7的输出端连接,并且管理中心1通过无线与联网大数据库8实现双向连接,管理中心1与服务流程审核模块9实现双向连接,管理中心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it服务系统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管理中心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服务流程管理模块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服务流程管理模块3可以对各项任务进行分配的时候,对发生的异常进行检测,并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服务流程管理模块3包括控制中心31,控制中心31的输出端与任务调配模块33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中心31与异常检测模块34实现双向连接,控制中心31的输出端与预警模块35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中心31的输出端与发送模块36的输入端连接,控制中心31的输出端与任务分类模块32的输入端连接,任务分类可以按照紧急程度分为普通、紧急和严重,也可以按照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简、中、繁等等,管理中心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运行系统检测模块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可以对运行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对运行环境进行安全检测,保持运行环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且运行系统检测模块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运行系统分析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it服务系统2包括处理中心21,处理中心21通过无线与无线通讯模块25实现双向连接,处理中心21通过无线与it服务评估模块26实现双向连接,处理中心21的输出端与用户终端27的输入端连接,处理中心21的输出端与软件升级模块28的输入端连接,处理中心2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用户请求发送模块2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处理中心21与it服务检测模块23实现双向连接,处理中心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信息咨询模块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使用时,通过输入模块7将正规的服务流程输入管理中心1,并存储在联网大数据库8中,用户通过用户请求发送模块22将需求发送至处理中心21,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和软件升级等服务,it服务检测模块23对服务进行检测,并通过it服务评估模块26对本次服务进行评估,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25将数据传输至管理中心1,管理中心1将数据存储在联网大数据库8中,对用户进行服务的时候,控制中心31通过任务分类模块32对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控制任务调配模块33进行任务的调配,采用按照顺序进行服务的策略,异常检测模块34对此次服务进行检测,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预警模块就35会进行报警,运行系统检测模块4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进行检测,并通过运行系统分析模块5对运行环境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服务流程审核模块9是对整体的流程进行审核,与联网大数据库8中的正规流程进行对比,如果发现违规,及时进行通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