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30625发布日期:2019-10-09 03:1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开发辅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信息化项目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影响因素,各信息化企业在快速实现个性化的业务需求、快速上线等方面都提出了强烈需求。目前,信息化项目都比较复杂,往往采用多种异构框架同时使用,因而经常出现资源冲突的情况,导致开发人员耗费大量时间查找、纠错和改正,严重影响开发进度,并且缺少统一的标准来处理各框架间的差异,导致各框架组合难度大,难以实现多类型框架的聚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多类型前端框架之间因差异性大难以聚合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包括:

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其中,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为不同类型的所述前端框架根据预设的异构标准开发得到的组件;

接收用户输入的匹配指令,其中,所述匹配指令携带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与各所述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进行一一匹配,生成组件嵌套树;

调用pdl解析器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生成pdl解析结果;

根据所述pdl解析结果渲染组件页面,以完成各所述前端框架的聚合,其中,所述组件页面为包含有所述异构组件的显示页面。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配置包括控制对象和控制流程,所述调用pdl解析器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得到pdl解析结果:

调用递归算法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的描述信息,所述描述信息为描述所述组件嵌套树中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根据所述描述信息生成指定格式的多个第二异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为包含有对应的组件配置的第一异构组件;

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勾稽关系,并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流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流程关系;

根据建立有所述勾稽关系和所述流程关系的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得到所述pdl解析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异构标准,其中,所述异构标准为开发人员对所述前端框架的输入三要素和输出三要素进行限定的标准;

基于所述异构标准,分别调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所述前端框架开发得到各异构组件;

根据开发顺序依次将各所述异构组件进行编号,并生成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

根据各所述异构组件、所述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构建异构组件库。

进一步的,所述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多个组件编号和多个配置编号;

分别从所述异构组件库中获取各所述组件编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并分别从预先构建的组件配置库中获取各所述配置编号对应的所述组件配置,其中,所述组件配置库中存储有配置编号与组件配置映射关系表;

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分别将各所述组件配置以可拖曳状态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二预设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的步骤,包括:

获取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分别对应的历史使用次数,其中,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为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到当前日为止的使用次数;

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各自对应的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依次降序排列后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在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指定区域生成空白图框,其中,所述空白图框用于放置所述组件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异构组件携带有空白图框,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进行一一匹配,生成组件嵌套树的步骤,包括:

按照所述匹配指令的输入顺序,依次将各所述组件配置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所述空白图框内;

按照所述输入顺序依次将所述空白图框内的所述组件配置,与携带所述空白图框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进行关联,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装置,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匹配指令,其中,所述匹配指令携带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与各所述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进行一一匹配,生成组件嵌套树;

解析模块,用于调用pdl解析器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生成pdl解析结果;

渲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pdl解析结果渲染组件页面,以完成各所述前端框架的聚合。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配置包括控制对象和控制流程,所述解析模块,包括:

解析单元,用于调用递归算法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的描述信息;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描述信息生成指定格式的多个第二异构组件;

建立单元,用于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勾稽关系,并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流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流程关系;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建立有所述勾稽关系和所述流程关系的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得到所述pdl解析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聚合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异构标准,其中,所述异构标准为开发人员对所述前端框架的输入三要素和输出三要素进行限定的标准;

开发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异构标准,分别调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所述前端框架开发得到各异构组件;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开发顺序依次将各所述异构组件进行编号,并生成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异构组件、所述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构建异构组件库。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多个组件编号和多个配置编号;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分别从所述异构组件库中获取各所述组件编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并分别从预先构建的组件配置库中获取各所述配置编号对应的所述组件配置,其中,所述组件配置库中存储有配置编号与组件配置映射关系表;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分别将各所述组件配置以可拖曳状态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二预设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分别对应的历史使用次数,其中,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为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到当前日为止的使用次数;

显示子单元,用于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各自对应的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依次降序排列后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在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指定区域生成空白图框,其中,所述空白图框用于放置所述组件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匹配模块,包括:

移动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匹配指令的输入顺序,依次将各所述组件配置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所述空白图框内;

关联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输入顺序依次将所述空白图框内的所述组件配置,与携带所述空白图框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进行关联,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将多个不同类型的前端框架基于相同的异构标准开发得到异构组件,从而使各异构组件具有相同标准的输入和输出。然后将各异构组件与组件配置进行对应匹配,通过组件配置中的控制对象和控制流程实现各异构组件间的耦合逻辑,最后对完成组件配置匹配后的组件页面进行渲染,实现各不同类型的前端框架的聚合,能够有效解决多类型前端框架之间因差异性大难以聚合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装置整体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包括:

s1: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其中,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为不同类型的所述前端框架根据预设的异构标准开发得到的组件;

s2:接收用户输入的匹配指令,其中,所述匹配指令携带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与各所述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s3: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进行一一匹配,生成组件嵌套树;

s4:调用pdl解析器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生成pdl解析结果;

s5:根据所述pdl解析结果渲染组件页面,以完成各所述前端框架的聚合,其中,所述组件页面为包含有所述异构组件的显示页面。

本实施例中,框架聚合系统内部存储有预先构建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其中,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分别为不同类型的前端框架根据预先设定的异构标准开发得到的,比如vue、react等类型的前端框架。框架聚合系统需要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筛选对应的第一异构组件和组件配置。其中,组件配置包括控制对象、控制流程、组件名称等配置。控制对象是用来监听组件触发某些组件状态、事件变化的模块,其思路是一个类型规则引擎的规则驱动,通过一些简单规则的自由组合完成组件间耦合逻辑的配置化。控制流程为用于把组件间的交互行为通过流程的方式编排起来,一个交互行为进行一定力度的拆解符合,比如,表单提交,会有模块1:表单数据验证,模块2:表单数据收集,模块3:表单数据提交模块4:异常处理。控制流程就是用流程的方式把这些模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组件编号和配置编号后,框架聚合系统从预先构建的异构组件库中根据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匹配到当前次的组件编码对应的第一异构组件,并从预先构建的组件配置库中根据配置编号与组件配置映射关系表匹配到当前次的配置编号对应的组件配置。然后,框架聚合系统分别将各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界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其中,预设格式为各异构组件均携带有空白图框,该空白图框用于放置对应的组件配置。并且,框架聚合系统分别将各组件配置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界面的第二预设区域,其中,各组件配置为可拖曳状态。各第一异构组件和各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匹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操作,框架聚合系统将各第一异构组件和各组件配置这样设置,便于用户进行下一步的拖曳匹配。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显示界面上进行拖曳操作,即输入匹配指令。框架聚合系统将匹配指令对应的组件配置拖曳到匹配指令对应的异构组件的空白图框内,然后将空白图框内的组件配置与包含该空白图框的第一异构组件进行关联,完成一组第一异构组件和组件配置之间的匹配。框架聚合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述匹配指令的输入顺序,依次完成各组第一异构组件和组件配置的关联,最终得到组件嵌套树。框架聚合系统使用递归算法解析组件嵌套树的pdl(页面描述语言),生成多个包含有对应的组件配置的异构组件,即第二异构组件。然后将各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控制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各第一异构组件间的勾稽关系。最后,将完成控制对象初始化后的各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控制流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各第一异构组件间的流程关系,生成pdl解析结果。框架聚合系统根据该pdl解析结果渲染组件页面,完成各第一异构组件,即前端框架的聚合。其中,组件页面为包含有第一异构组件的页面。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配置包括控制对象和控制流程,所述调用pdl解析器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得到pdl解析结果:

s401:调用递归算法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的描述信息,所述描述信息为描述所述组件嵌套树中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s402:根据所述描述信息生成指定格式的多个第二异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为包含有对应的组件配置的第一异构组件;

s403: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勾稽关系,并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流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流程关系;

s404:根据建立有所述勾稽关系和所述流程关系的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得到所述pdl解析结果。

本实施例中,框架聚合系统调用递归算法解析组件嵌套树的pdl(页面描述语言),生成多个包含有对应的组件配置的异构组件,即第二异构组件。其中,递归算法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一种通过重复将问题分解为同类的子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绝大多数编程语言支持函数的自调用,在这些语言中函数可以通过调用自身来进行递归。计算理论可以证明递归的作用可以完全取代循环,因此在很多函数编程语言,如scheme中习惯用递归来实现循环。然后,框架聚合系统将各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控制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各第一异构组件间的勾稽关系。其中,勾稽关系是指第一异构组件相互间存在的一种可检查验证的关系。最后,框架聚合系统将完成控制对象初始化后的各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控制流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各第一异构组件间的流程关系,生成pdl解析结果。其中,控制对象是用来监听组件触发某些组件状态、事件变化的模块,其思路是一个类型规则引擎的规则驱动,通过一些简单规则的自由组合完成组件间耦合逻辑的配置化。控制流程为用于把组件间的交互行为通过流程的方式编排起来,一个交互行为进行一定力度的拆解符合,比如,表单提交,会有模块1:表单数据验证,模块2:表单数据收集,模块3:表单数据提交模块4:异常处理。控制流程就是用流程的方式把这些模块串联起来,按照顺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的步骤之前,包括:

s6: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异构标准,其中,所述异构标准为开发人员对所述前端框架的输入三要素和输出三要素进行限定的标准;

s7:基于所述异构标准,分别调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所述前端框架开发得到各异构组件;

s8:按照开发顺序依次将各所述异构组件进行编号,并生成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

s9:根据各所述异构组件、所述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构建异构组件库。

本实施例中,用户需要将预先设定的异构标准输入框架聚合系统中,以便各类型的前端框架根据该异构标准进行开发,生成第一异构组件。其中,异构标准对前端框架的输入三要素和输出三要素进行了标准化,使得开发后得到的异构组件可以不用顾虑语言的差别,提供规范的服务接口,无论使用什么语言,都可以访问使用。输入三要素为初始化,包括name(名称)、value(值)和schema(描述文件),输出三要素为交互过程中的变化,包括value、status(状态)、event(事件)。框架聚合系统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异构标准后,根据该异构标准调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前端框架开发得到多个异构组件。其中,各异构组件之间不提供与其它组件耦合的逻辑。框架聚合系统按照开发顺序依次将各异构组件进行编号,并生成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然后,根据各异构组件和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构建异构组件库。其中,异构组件库为存储各异构组件的数据库。

进一步的,所述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的步骤,包括:

s101: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多个组件编号和多个配置编号;

s102:分别从所述异构组件库中获取各所述组件编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并分别从预先构建的组件配置库中获取各所述配置编号对应的所述组件配置,其中,所述组件配置库中存储有配置编号与组件配置映射关系表;

s103: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分别将各所述组件配置以可拖曳状态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二预设区域。

本实施例中,框架聚合系统需要根据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进行第一异构组件和组件配置的筛选。其中,选择指令包括组件编号和配置编号。框架聚合系统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组件编号和配置编号后,从预先构建的异构组件库中根据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匹配到当前次的组件编码对应的第一异构组件,并从预先构建的组件配置库中根据配置编号与组件配置映射关系表匹配到当前次的配置编号对应的组件配置。然后,将当前次匹配得到的各个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比如显示页面的左侧。并且,将组件配置以拖曳状态输出到显示界面的第二预设区域进行显示,比如显示页面的右侧,以便用户手动进行第一异构组件和组件配置间的匹配关联。

进一步的,所述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的步骤,包括:

s10301:获取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分别对应的历史使用次数,其中,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为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到当前日为止的使用次数;

s10302: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各自对应的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依次降序排列后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在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指定区域生成空白图框,其中,所述空白图框用于放置所述组件配置。

本实施例中,框架聚合系统构建有历史记录,用于记录各异构组件从开发日至今的使用次数。框架聚合系统从历史记录中获取当前被选中的各个第一异构组件分别对应的历史使用次数。其中,历史使用次数为第一异构组件从开发到当前日为止的使用次数。框架聚合系统根据各第一异构组件按照各自对应过的历史使用次数,依次降序排列后显示在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以便用户根据使用次数快速完成匹配。并在各第一异构组件的指定区域生成空白图框。其中,各空白图框用于放置组件配置,与各自对应过的第一异构组件相关联。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进行一一匹配,生成组件嵌套树的步骤,包括:

s301:按照所述匹配指令的输入顺序,依次将各所述组件配置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所述空白图框内;

s302:按照所述输入顺序依次将所述空白图框内的所述组件配置,与携带所述空白图框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进行关联,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

本实施例中,框架聚合系统分别将各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界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各自携带有空白图框。框架聚合系统分别将各组件配置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界面的第二预设区域,其中,各组件配置均为可拖曳状态。各异构组件和各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匹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操作,框架聚合系统根据用户的匹配指令的输入顺序,依次将各组件配置移动到对应的异构组件的空白图框内。然后,框架聚合系统依次将当前放置于空白图框内的组件配置,与携带该空白图框的第一异构组件进行关联,在完成所有组件配置和第一异构组件的关联后,得到组件嵌套树。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将多个不同类型的前端框架基于相同的异构标准开发得到异构组件,从而使各异构组件具有相同标准的输入和输出。然后将各异构组件与组件配置进行对应匹配,通过组件配置中的控制对象和控制流程实现各异构组件间的耦合逻辑,最后对完成组件配置匹配后的组件页面进行渲染,实现各不同类型的前端框架的聚合,能够有效解决多类型前端框架之间因差异性大难以聚合的弊端。

参照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装置,包括:

输出模块1,用于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

接收模块2,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匹配指令,其中,所述匹配指令携带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与各所述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匹配模块3,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进行一一匹配,生成组件嵌套树;

解析模块4,用于调用pdl解析器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生成pdl解析结果;

渲染模块5,用于根据所述pdl解析结果渲染组件页面,以完成各所述前端框架的聚合。

本实施例中,框架聚合系统内部存储有预先构建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其中,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分别为不同类型的前端框架根据预先设定的异构标准开发得到的,比如vue、react等类型的前端框架。框架聚合系统需要根据用户的选择指令筛选对应的第一异构组件和组件配置。其中,组件配置包括控制对象、控制流程、组件名称等配置。控制对象是用来监听组件触发某些组件状态、事件变化的模块,其思路是一个类型规则引擎的规则驱动,通过一些简单规则的自由组合完成组件间耦合逻辑的配置化。控制流程为用于把组件间的交互行为通过流程的方式编排起来,一个交互行为进行一定力度的拆解符合,比如,表单提交,会有模块1:表单数据验证,模块2:表单数据收集,模块3:表单数据提交模块4:异常处理。控制流程就是用流程的方式把这些模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组件编号和配置编号后,框架聚合系统从预先构建的异构组件库中根据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匹配到当前次的组件编码对应的第一异构组件,并从预先构建的组件配置库中根据配置编号与组件配置映射关系表匹配到当前次的配置编号对应的组件配置。然后,框架聚合系统分别将各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界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其中,预设格式为各异构组件均携带有空白图框,该空白图框用于放置对应的组件配置。并且,框架聚合系统分别将各组件配置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界面的第二预设区域,其中,各组件配置为可拖曳状态。各第一异构组件和各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匹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操作,框架聚合系统将各第一异构组件和各组件配置这样设置,便于用户进行下一步的拖曳匹配。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显示界面上进行拖曳操作,即输入匹配指令。框架聚合系统将匹配指令对应的组件配置拖曳到匹配指令对应的异构组件的空白图框内,然后将空白图框内的组件配置与包含该空白图框的第一异构组件进行关联,完成一组第一异构组件和组件配置之间的匹配。框架聚合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述匹配指令的输入顺序,依次完成各组第一异构组件和组件配置的关联,最终得到组件嵌套树。框架聚合系统使用递归算法解析组件嵌套树的pdl(页面描述语言),生成多个包含有对应的组件配置的异构组件,即第二异构组件。然后将各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控制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各第一异构组件间的勾稽关系。最后,将完成控制对象初始化后的各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控制流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各第一异构组件间的流程关系,生成pdl解析结果。框架聚合系统根据该pdl解析结果渲染组件页面,完成各第一异构组件,即前端框架的聚合。其中,组件页面为包含有第一异构组件的页面。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配置包括控制对象和控制流程,所述解析模块4,包括:

解析单元,用于调用递归算法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的描述信息;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描述信息生成指定格式的多个第二异构组件;

建立单元,用于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勾稽关系,并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流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流程关系;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建立有所述勾稽关系和所述流程关系的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得到所述pdl解析结果。

本实施例中,框架聚合系统调用递归算法解析组件嵌套树的pdl(页面描述语言),生成多个包含有对应的组件配置的异构组件,即第二异构组件。其中,递归算法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一种通过重复将问题分解为同类的子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绝大多数编程语言支持函数的自调用,在这些语言中函数可以通过调用自身来进行递归。计算理论可以证明递归的作用可以完全取代循环,因此在很多函数编程语言,如scheme中习惯用递归来实现循环。然后,框架聚合系统将各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控制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各第一异构组件间的勾稽关系。其中,勾稽关系是指第一异构组件相互间存在的一种可检查验证的关系。最后,框架聚合系统将完成控制对象初始化后的各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控制流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各第一异构组件间的流程关系,生成pdl解析结果。其中,控制对象是用来监听组件触发某些组件状态、事件变化的模块,其思路是一个类型规则引擎的规则驱动,通过一些简单规则的自由组合完成组件间耦合逻辑的配置化。控制流程为用于把组件间的交互行为通过流程的方式编排起来,一个交互行为进行一定力度的拆解符合,比如,表单提交,会有模块1:表单数据验证,模块2:表单数据收集,模块3:表单数据提交模块4:异常处理。控制流程就是用流程的方式把这些模块串联起来,按照顺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聚合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6,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异构标准,其中,所述异构标准为开发人员对所述前端框架的输入三要素和输出三要素进行限定的标准;

开发模块7,用于基于所述异构标准,分别调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所述前端框架开发得到各异构组件;

生成模块8,用于按照开发顺序依次将各所述异构组件进行编号,并生成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

构建模块9,用于根据各所述异构组件、所述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构建异构组件库。

本实施例中,用户需要将预先设定的异构标准输入框架聚合系统中,以便各类型的前端框架根据该异构标准进行开发,生成第一异构组件。其中,异构标准对前端框架的输入三要素和输出三要素进行了标准化,使得开发后得到的异构组件可以不用顾虑语言的差别,提供规范的服务接口,无论使用什么语言,都可以访问使用。输入三要素为初始化,包括name(名称)、value(值)和schema(描述文件),输出三要素为交互过程中的变化,包括value、status(状态)、event(事件)。框架聚合系统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异构标准后,根据该异构标准调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前端框架开发得到多个异构组件。其中,各异构组件之间不提供与其它组件耦合的逻辑。框架聚合系统根据开发顺序依次将各异构组件进行编号,并生成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然后,根据各异构组件和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构建异构组件库。其中,异构组件库为存储各异构组件的数据库。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模块1,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多个组件编号和多个配置编号;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分别从所述异构组件库中获取各所述组件编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并分别从预先构建的组件配置库中获取各所述配置编号对应的所述组件配置,其中,所述组件配置库中存储有配置编号与组件配置映射关系表;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分别将各所述组件配置以可拖曳状态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二预设区域。

本实施例中,框架聚合系统需要根据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进行第一异构组件和组件配置的筛选。其中,选择指令包括组件编号和配置编号。框架聚合系统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组件编号和配置编号后,从预先构建的异构组件库中根据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匹配到当前次的组件编码对应的第一异构组件,并从预先构建的组件配置库中根据配置编号与组件配置映射关系表匹配到当前次的配置编号对应的组件配置。然后,将当前次匹配得到的各个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比如显示页面的左侧。并且,将组件配置以拖曳状态输出到显示界面的第二预设区域进行显示,比如显示页面的右侧,以便用户手动进行第一异构组件和组件配置间的匹配关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分别对应的历史使用次数,其中,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为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到当前日为止的使用次数;

显示子单元,用于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各自对应的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依次降序排列后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在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指定区域生成空白图框,其中,所述空白图框用于放置所述组件配置。

本实施例中,框架聚合系统构建有历史记录,用于记录各异构组件从开发日至今的使用次数。框架聚合系统从历史记录中获取当前被选中的各个第一异构组件分别对应的历史使用次数。其中,历史使用次数为第一异构组件从开发到当前日为止的使用次数。框架聚合系统根据各第一异构组件按照各自对应过的历史使用次数,依次降序排列后显示在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以便用户根据使用次数快速完成匹配。并在各第一异构组件的指定区域生成空白图框。其中,各空白图框用于放置组件配置,与各自对应过的第一异构组件相关联。

进一步的,所述匹配模块3,包括:

移动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匹配指令的输入顺序,依次将各所述组件配置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所述空白图框内;

关联单元,用于按照所述输入顺序依次将所述空白图框内的所述组件配置,与携带所述空白图框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进行关联,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

本实施例中,框架聚合系统分别将各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界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各自携带有空白图框。框架聚合系统分别将各组件配置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界面的第二预设区域,其中,各组件配置均为可拖曳状态。各异构组件和各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匹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操作,框架聚合系统根据用户的匹配指令的输入顺序,依次将各组件配置移动到对应的异构组件的空白图框内。然后,框架聚合系统依次将当前放置于空白图框内的组件配置,与携带该空白图框的第一异构组件进行关联,在完成所有组件配置和第一异构组件的关联后,得到组件嵌套树。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装置,将多个不同类型的前端框架基于相同的异构标准开发得到异构组件,从而使各异构组件具有相同标准的输入和输出。然后将各异构组件与组件配置进行对应匹配,通过组件配置中的控制对象和控制流程实现各异构组件间的耦合逻辑,最后对完成组件配置匹配后的组件页面进行渲染,实现各不同类型的前端框架的聚合,能够有效解决多类型前端框架之间因差异性大难以聚合的弊端。

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异构组件库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

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的步骤:

s1: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其中,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为不同类型的所述前端框架根据预设的异构标准开发得到的组件;

s2:接收用户输入的匹配指令,其中,所述匹配指令携带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与各所述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s3: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进行一一匹配,生成组件嵌套树;

s4:调用pdl解析器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生成pdl解析结果;

s5:根据所述pdl解析结果渲染组件页面,以完成各所述前端框架的聚合,其中,所述组件页面为包含有所述异构组件的显示页面。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配置包括控制对象和控制流程,所述调用pdl解析器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得到pdl解析结果:

s401:调用递归算法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的描述信息,所述描述信息为描述所述组件嵌套树中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s402:根据所述描述信息生成指定格式的多个第二异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为包含有对应的组件配置的第一异构组件;

s403: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勾稽关系,并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流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流程关系;

s404:根据建立有所述勾稽关系和所述流程关系的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得到所述pdl解析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的步骤之前,包括:

s6: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异构标准,其中,所述异构标准为开发人员对所述前端框架的输入三要素和输出三要素进行限定的标准;

s7:基于所述异构标准,分别调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所述前端框架开发得到各异构组件;

s8:按照开发顺序依次将各所述异构组件进行编号,并生成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

s9:根据各所述异构组件、所述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构建异构组件库。

进一步的,所述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的步骤,包括:

s101: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多个组件编号和多个配置编号;

s102:分别从所述异构组件库中获取各所述组件编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并分别从预先构建的组件配置库中获取各所述配置编号对应的所述组件配置,其中,所述组件配置库中存储有配置编号与组件配置映射关系表;

s103: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分别将各所述组件配置以可拖曳状态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二预设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的步骤,包括:

s10301:获取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分别对应的历史使用次数,其中,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为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到当前日为止的使用次数;

s10302: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各自对应的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依次降序排列后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在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指定区域生成空白图框,其中,所述空白图框用于放置所述组件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进行一一匹配,生成组件嵌套树的步骤,包括:

s301:按照所述匹配指令的输入顺序,依次将各所述组件配置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所述空白图框内;

s302:按照所述输入顺序依次将所述空白图框内的所述组件配置,与携带所述空白图框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进行关联,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多类型前端框架的聚合方法,具体为:

s1: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其中,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为不同类型的所述前端框架根据预设的异构标准开发得到的组件;

s2:接收用户输入的匹配指令,其中,所述匹配指令携带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与各所述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s3: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进行一一匹配,生成组件嵌套树;

s4:调用pdl解析器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生成pdl解析结果;

s5:根据所述pdl解析结果渲染组件页面,以完成各所述前端框架的聚合,其中,所述组件页面为包含有所述异构组件的显示页面。

进一步的,所述组件配置包括控制对象和控制流程,所述调用pdl解析器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得到pdl解析结果:

s401:调用递归算法解析所述组件嵌套树的pdl,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的描述信息,所述描述信息为描述所述组件嵌套树中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s402:根据所述描述信息生成指定格式的多个第二异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为包含有对应的组件配置的第一异构组件;

s403: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勾稽关系,并将各所述第二异构组件中的所述控制流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间的流程关系;

s404:根据建立有所述勾稽关系和所述流程关系的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得到所述pdl解析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的步骤之前,包括:

s6: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异构标准,其中,所述异构标准为开发人员对所述前端框架的输入三要素和输出三要素进行限定的标准;

s7:基于所述异构标准,分别调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所述前端框架开发得到各异构组件;

s8:根据开发顺序依次将各所述异构组件进行编号,并生成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

s9:根据各所述异构组件、所述异构组件与组件编号映射关系表构建异构组件库。

进一步的,所述将预先开发的多个第一异构组件和多个组件配置分别以可视化状态输出到显示页面的步骤,包括:

s101:获取所述用户输入的多个组件编号和多个配置编号;

s102:分别从所述异构组件库中获取各所述组件编号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并分别从预先构建的组件配置库中获取各所述配置编号对应的所述组件配置,其中,所述组件配置库中存储有配置编号与组件配置映射关系表;

s103: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分别将各所述组件配置以可拖曳状态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二预设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预设格式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的步骤,包括:

s10301:获取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分别对应的历史使用次数,其中,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为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到当前日为止的使用次数;

s10302: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按照各自对应的所述历史使用次数,依次降序排列后显示在所述显示页面的第一预设区域,并在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指定区域生成空白图框,其中,所述空白图框用于放置所述组件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别将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和各所述组件配置进行一一匹配,生成组件嵌套树的步骤,包括:

s301:按照所述匹配指令的输入顺序,依次将各所述组件配置移动到对应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的所述空白图框内;

s302:按照所述输入顺序依次将所述空白图框内的所述组件配置,与携带所述空白图框的所述第一异构组件进行关联,得到所述组件嵌套树。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通过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