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8124发布日期:2019-11-16 01:04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知识产权平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



背景技术: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原动力,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创作和运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分或者民间企业创办了各种知识产品平台,用于为创造者的成果认证、保护以及运营提供了空间。

一般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是依据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通过见证实录、网页取证、真人电话录音、手机录屏等方式进行原创内容取证,对提交的真实性知识产权内容给予存储保护,且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电子数据固定化。并通过上传至云端进行加密存储,及时有效的帮助用户对知识产权内容进行管理,解决未来存在的知识产权相关纠纷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的产品特色如下,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随时将其创作成果或文稿通过平台提交给公证机构,由公证机构进行著作权预登记,既能证明自己原创作者的身份,又能安心地进行交易,实现智力成果的经济价值。

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的产品功能如下:1、原创保护,创作者可以随时将其创作成果或文稿通过平台提交给公证机构,由公证机构进行著作权预登记,既能证明自己原创作者的身份,又能安心地进行交易,实现智力成果的经济价值;2、维权取证,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在平台原创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取证的方式进行合法权益维护,证据具有权威性;3、作品公示,将原创知识产权内容在平台上给予公示,获取大众的认可,降低未来可能发生的纠纷概率;4、用户管理,用户中心需实名认证,通过用户中心进行原创内容的提交和补充。

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的产品作用如下:1、公证特色法律服务,多方位一站式保障知识产权;2、多途径的公证身份核验,让网络知识产权交易双方身份明明白白;3、合同代书服务及合同审查,有效防控知识产权交易风险;4、公证提存服务和交易资金的流转记录,让交易双方实现权力与安全的双重保障。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对于促进创作产品的企业转换方面仍旧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创作者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撮合,导致企业转换速度慢,手续复杂,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能够对创作者的创作产品以及冀望转换金额等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的需求信息和愿意为其需求支付经济成本等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创作者和企业之间的自动撮合,使得创作产品的企业转换速度加快,从而提升了创作者的创作激情,同时还降低了知识产权平台的运营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项目筛选设备,用于对每一个创造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项目和所述创造用户冀望的、其创作项目企业转换应换得的收费金额范围进行审核;

第一上传设备,与所述项目筛选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项目筛选设备审核成功的每一个创作用户上传的创作项目和所述创造用户冀望的、其创作项目企业转换应换得的收费金额范围存储到所述知识产权平台的现场存储设备中;

需求审核设备,用于对当前企业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需求和当前企业用户愿意为所述创造需求提供的付款金额范围进行审核;

第二上传设备,与所述需求审核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需求审核设备审核成功的当前企业用户上传的创作需求和当前企业用户愿意为所述创造需求提供的付款金额范围存储到所述知识产权平台的现场存储设备中;

现场存储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上传设备和所述第二上传设备连接;

内容匹配设备,与所述现场存储设备连接,用于在所述现场存储设备中,在当前企业用户的创作需求与某一个创作用户的创作项目的内容匹配且当前企业用户的付款金额范围与所述创作用户的收费金额范围匹配时,发出匹配成功指令,否则,发出匹配失败指令;

信息反馈设备,与所述内容匹配设备连接,用于将上述匹配结果无线发送给当前企业用户的手持终端以及相关创作用户的手持终端;

其中,在所述内容匹配设备中,在当前企业用户的创作需求与多个创作用户的创作项目的内容分别匹配且当前企业用户的付款金额范围与所述多个创作用户的收费金额范围分别匹配时,将最早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用户作为所述当前企业用户的创作需求匹配的创作用户;

其中,所述项目筛选设备对每一个创造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项目的标题进行关键词检索,基于检测到的关键词确定与其对应的金额范围,并在创作用户冀望的、其创作项目企业转换应换得的收费金额范围不在所述对应的金额范围内时,认定创造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项目和所述创造用户冀望的、其创作项目企业转换应换得的收费金额范围审核失败;

其中,所述项目筛选设备对每一个创造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项目的文本信息进行关键词检索,当检测到包括永动机或能量不守恒的违反自然规律的敏感关键词时,认定创造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项目和所述创造用户冀望的、其创作项目企业转换应换得的收费金额范围审核失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种如上述的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用于基于创作用户和企业用户双方的需求匹配结果自动实现创作成果的企业转化。

本发明需要具备以下两处关键的发明点:

(1)对创作用户上传的创作项目和所述创造用户冀望的、其创作项目企业转换应换得的收费金额范围进行数据分析,对当前企业用户上传的创作需求和当前企业用户愿意为所述创造需求提供的付款金额范围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创作者和企业之间的自动撮合,使得创作产品的企业转换速度加快;

(2)引入了具体化的创作成果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的数据匹配机制,使得创作者和企业之间的自动撮合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现有技术中的知识产权平台虽然提供了原创保护、维权取证、作品公示和用户管理等功能,也提供了创作成果企业转换的入口,但是这些功能和入口的操作或者需要创作用户或企业用户的登记和管理,或者需要知识产品平台工作人员的数据维护和撮合,运行效率低下,运营成本较高且智能化水平不足。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搭建了一种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在图1中,以科研院校的创作主体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用户,师生作为创作用户登陆知识产权平台后,将自己的创作产品,例如计划书、文化创作等提交给知识产权平台进行审核,平台保存审核成功的创作产品,而在企业投资公司的用户这一端,将自己对知识产权成果的定向需求在知识产权平台上进行提交,以便于知识产权平台进行审核以及审核成功后的记录,以保存审核成功后的企业需求;

随后,知识产权平台将审核成功的创作产品以及审核成功后的企业需求进行具体化的匹配操作,并在匹配成功后,将匹配结果同时反馈给创作用户端和企业用户端。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其中,在图2中,项目筛选设备与第一上传设备连接,需求审核设备与第二上传设备连接,现场存储设备分别与第一上传设备、第二上传设备以及内容匹配设备连接,信息反馈设备与内容匹配设备连接;

具体地,所述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包括:

项目筛选设备,用于对每一个创造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项目和所述创造用户冀望的、其创作项目企业转换应换得的收费金额范围进行审核;

第一上传设备,与所述项目筛选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项目筛选设备审核成功的每一个创作用户上传的创作项目和所述创造用户冀望的、其创作项目企业转换应换得的收费金额范围存储到所述知识产权平台的现场存储设备中;

需求审核设备,用于对当前企业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需求和当前企业用户愿意为所述创造需求提供的付款金额范围进行审核;

第二上传设备,与所述需求审核设备连接,用于将所述需求审核设备审核成功的当前企业用户上传的创作需求和当前企业用户愿意为所述创造需求提供的付款金额范围存储到所述知识产权平台的现场存储设备中;

现场存储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上传设备和所述第二上传设备连接;

内容匹配设备,与所述现场存储设备连接,用于在所述现场存储设备中,在当前企业用户的创作需求与某一个创作用户的创作项目的内容匹配且当前企业用户的付款金额范围与所述创作用户的收费金额范围匹配时,发出匹配成功指令,否则,发出匹配失败指令;

信息反馈设备,与所述内容匹配设备连接,用于将上述匹配结果无线发送给当前企业用户的手持终端以及相关创作用户的手持终端;

其中,在所述内容匹配设备中,在当前企业用户的创作需求与多个创作用户的创作项目的内容分别匹配且当前企业用户的付款金额范围与所述多个创作用户的收费金额范围分别匹配时,将最早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用户作为所述当前企业用户的创作需求匹配的创作用户;

其中,所述项目筛选设备对每一个创造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项目的标题进行关键词检索,基于检测到的关键词确定与其对应的金额范围,并在创作用户冀望的、其创作项目企业转换应换得的收费金额范围不在所述对应的金额范围内时,认定创造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项目和所述创造用户冀望的、其创作项目企业转换应换得的收费金额范围审核失败;

其中,所述项目筛选设备对每一个创造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项目的文本信息进行关键词检索,当检测到包括永动机或能量不守恒的违反自然规律的敏感关键词时,认定创造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项目和所述创造用户冀望的、其创作项目企业转换应换得的收费金额范围审核失败。

接着,继续对本发明的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所述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中:

所述需求审核设备对当前企业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需求的标题进行关键词检索,基于检测到的关键词确定与其对应的金额范围,并在当前企业用户愿意为所述创造需求提供的付款金额范围不在所述对应的金额范围内时,认定当前企业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需求和当前企业用户愿意为所述创造需求提供的付款金额范围审核失败。

在所述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中:

所述需求审核设备对当前企业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需求的文本信息进行关键词检索,当检测到包括永动机或能量不守恒的违反自然规律的敏感关键词时,认定当前企业用户提交到知识产权平台的创作需求和当前企业用户愿意为所述创造需求提供的付款金额范围审核失败。

在所述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中:

所述信息反馈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接口,与所述内容匹配设备连接,用于将上述匹配结果无线发送给当前企业用户的手持终端以及相关创作用户的手持终端。

在所述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中:

所述无线通信接口为时分双工通信接口或频分双工通信接口。

在所述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中:

所述项目筛选设备、所述需求审核设备和所述内容匹配设备分别采用不同型号的cpld芯片来实现。

在所述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中:

采用vhdl语言对分别实现所述项目筛选设备、所述需求审核设备和所述内容匹配设备的不同型号的cpld芯片进行设计。

以及,在所述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中:

所述项目筛选设备、所述需求审核设备和所述内容匹配设备共用同一石英振荡器以获得各自的参考时钟信号。

同时,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还搭建了一种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种如上述的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匹配系统,用于基于创作用户和企业用户双方的需求匹配结果自动实现创作成果的企业转化。

另外,频分双工是指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输分别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在第一、二代蜂窝系统中,基本都是采用fdd技术来实现双工传输的。特别是在第一代蜂窝系统中,由于传输的是连续的基带信号,必须用不同的频率来提供双工的上下行链路信道。在第一代蜂窝系统中传输连续信息采用fdd技术时,收发两端都必须有产生不同载波频率的频率合成器,在接收端还必须有一个防止发射信号泄漏到接收机的双工滤波器。另外,为了便于双工器的制作,收发载波频率之间要有一定的频率间隔。在第二代的gsm、is-136和is-95等系统中,也采用了fdd技术。在这些系统中,由于信息是以时隙方式进行传输的,收发可以在不同的时隙中进行,移动台或基站的发射信号不会对本接收机产生干扰。所以,尽管采用的fdd技术,也不需要昂贵的双工滤波器。

fdd模式的特点是在分离(上下行频率间隔190mhz)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系统进行接收和传送,用保护频段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采用包交换等技术,可突破二代发展的瓶颈,实现高速数据业务,并可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但fdd必须采用成对的频率,即在每2x5mhz的带宽内提供第三代业务。该方式在支持对称业务时,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在非对称的分组交换(互联网)工作时,频谱利用率则大大降低(由于低上行负载,造成频谱利用率降低约40%),在这点上,tdd模式有着fdd无法比拟的优势。

时分双工是一种通信系统的双工方式,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移动通信目前正向第三代发展,中国于1997年6月提交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草案(td-scdma),其tdd模式及智能天线新技术等特色受到高度评价并成三个主要候选标准之一。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fdd模式一统天下,tdd模式没有引起重视。但由于新业务的需要和新技术的发展,以及tdd模式的许多优势,tdd模式将日益受到重视。

时分双工的工作原理如下:tdd是一种通信系统的双工方式,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分离接收与传送信道(或上下行链路)。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和传送是在同一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用保证时间来分离接收与传送信道;而f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接收和传送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用保证频段来分离接收与传送信道。

采用不同双工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特点与通信效益是不同的。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下行信道用同样的频率,因而具有上下行信道的互惠性,这给tdd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带来许多优势。在tdd模式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信息的传输可以在同一载波频率上进行,即上行链路中信息的传输和下行链路中信息的传输是在同一载波上通过时分实现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当可以做出适当的改动和同等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