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18414发布日期:2019-12-14 01:1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处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livecd技术,尤指一种用于处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livecd自启动可移动存储设备(例如,u盘)将livecd文件预装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可以利用livecd文件在服务器中以linux操作系统运行数据库(例如,mysql数据库)。在服务器开机自启动完成后会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预置的livecd文件拷贝至服务器的内存中。在linux操作系统启动后,linux操作系统完全运行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只能暂存于内存中,当服务器重启时,内存释放导致数据丢失,因此内存中暂存的linux操作系统的数据无法长期保留。由于通过livecd运行后的所有操作及修改并不能进行保存,因此下一次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与服务器连接以采用livecd启动linux操作系统时,linux操作系统依然是一个初始化的系统,而无法查找到在此之前在linux操作系统上产生的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方法和装置,其能够保存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通过存储于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的时候,在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的内存中创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迁移目录;

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到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的操作系统;

建立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存储迁移目录的软连接;

在停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之后,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配置文件中将数据存储路径修改为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

重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以在启动数据库服务之后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通过存储于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将livecd文件镜像至可移动存储设备,并在可移动存储设备的根目录下创建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通过存储于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设置执行脚本,执行脚本用于执行在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的内存中创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迁移目录的步骤以及后续的步骤,直到使得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为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执行脚本是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的自启动执行脚本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到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的操作系统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设置成处于读写模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在通过存储于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的时候,在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的内存中创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迁移目录;

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到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的操作系统;

建立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存储迁移目录的软连接;

在停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之后,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配置文件中将数据存储路径修改为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

重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以在启动数据库服务之后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通过存储于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之前,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操作:

将livecd文件镜像至可移动存储设备,并在可移动存储设备的根目录下创建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通过存储于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之前,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操作:

设置执行脚本,执行脚本用于执行在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的内存中创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迁移目录的步骤以及后续的步骤,直到使得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为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其中,执行脚本是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的自启动执行脚本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到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的操作系统的操作之前,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操作:

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设置成处于读写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将livecd文件启动linux操作系统的情况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存储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因此在此后再次采用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启动linux操作系统时能够在可移动存储设备中读写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处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处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livecd自启动可移动存储设备(例如,u盘)将livecd文件预装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可以利用livecd文件在服务器中以linux操作系统运行数据库(例如,mysql数据库)。在服务器开机自启动完成后会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预置的livecd文件拷贝至服务器的内存中。在linux操作系统启动后,linux操作系统完全运行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只能暂存于内存中,当服务器重启时,内存释放导致数据丢失,因此内存中暂存的linux操作系统的数据无法长期保留。由于通过livecd运行后的所有操作及修改并不能进行保存,因此下一次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与服务器连接以采用livecd启动linux操作系统时,linux操作系统依然是一个初始化的系统,而无法查找到在此之前在linux操作系统上产生的数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步骤s109。

步骤s101,在通过存储于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的时候,在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的内存中创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迁移目录。

在步骤s101中,首先在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的内存中创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迁移目录。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是mysql。之所以在步骤s101中每当通过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的时候,就要在服务器的内存中创建数据存储迁移目录,是因为每当服务器重启的时候,服务器的内存中的与linux操作系统相关的数据都会受到清空,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迁移目录也会受到清空。因此,每当通过livecd文件运行linux操作系统,并且启动数据库服务的时候,都要在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的内存中创建数据存储迁移目录。

步骤s103,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到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的操作系统。

在本文中所说的可移动存储设备存储了livecd文件,livecd文件通常是用于在与可移动存储设备通信的服务器上启动linux操作系统的,为了保证能够稳定地采用livecd文件启动linux操作系统,因此通常在可移动存储设备中存储livecd文件之后,会将可移动存储设备设置处于只读模式,从而保证可移动存储设备不会再写入其他数据,影响livecd文件的运行。但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保存linux操作系统产生的数据以便未来使用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103中,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到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的操作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103之前,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设置成处于读写模式,以便保证能够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可以存储linux操作系统产生的数据。

步骤s105,建立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存储迁移目录的软连接。

在步骤s105中,为了让当前状态下存储linux操作系统产生的数据的数据库存储迁移目录中保存的linux操作系统产生的数据能够迁移到可移动存储设备,因此建立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存储迁移目录的软连接。软连接建立了数据库存储迁移目录与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的链接,目的是保持数据库存储迁移目录的数据与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的数据同步。

步骤s107,在停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之后,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配置文件中将数据存储路径修改为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

由于已建立了软连接以保持数据同步,因此从可移动存储设备已经能够调用数据库的数据。在步骤s107中首先停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从而保持现有的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不再变化。然后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配置文件中修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配置,以将数据库服务产生的数据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

步骤s109,重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以在启动数据库服务之后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

在步骤s109中,重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当linux操作系统再次启动之后,会读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配置文件,由于已经在步骤s107中设置将数据存储路径修改成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因此linux操作系统会根据配置文件将数据库服务的数据按照数据存储路径存储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在以后的运行过程当中,将会在可移动存储设备中读写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

通过以上的方式,可以将livecd文件启动linux操作系统的情况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存储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因此在此后再次采用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启动linux操作系统时能够在可移动存储设备中读写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将livecd文件镜像至可移动存储设备,并在可移动存储设备的根目录下创建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

为了采用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livecd文件启动linux操作系统,因此需要在步骤s101之前首先将livecd文件镜像至可移动存储设备,保持在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livecd文件与livecd源文件是完全相同的;并且在可移动存储设备的根目录下创建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以便在后续步骤中能够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写入到这个目录。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通过存储于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设置执行脚本,执行脚本用于执行步骤s101至步骤s109,直到使得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为止。

基于以上的可选的实施例,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执行脚本是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的自启动执行脚本中。例如,将上述的执行脚本写入到在livecd文件的文件系统的/etc/rc.local脚本中。那么,每当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livecd文件执行时,就会执行rc.local脚本,并且执行在rc.local脚本中的执行脚本,以便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用于处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存储器10和处理器20。

存储器10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

处理器20用于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以执行如下操作:

在通过存储于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的时候,在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的内存中创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迁移目录;

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到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的操作系统;

建立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存储迁移目录的软连接;

在停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之后,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配置文件中将数据存储路径修改为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

重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以在启动数据库服务之后将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通过存储于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之前,处理器20还执行如下操作:

将livecd文件镜像至可移动存储设备,并在可移动存储设备的根目录下创建用于存储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的目录。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通过存储于可移动存储设备的livecd文件启动数据库服务之前,处理器20还执行如下操作:

设置执行脚本,执行脚本用于执行在数据库所在的服务器的内存中创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迁移目录的步骤以及后续的步骤,直到使得数据库运行产生的数据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为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执行脚本是写入到可移动存储设备的自启动执行脚本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到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的操作系统的操作之前,处理器20还执行如下操作:

将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空间设置成处于读写模式。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上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