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可见的二维码及其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0527发布日期:2020-02-08 07:0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可见的二维码及其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可见的二维码及其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医院信息化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his)迅猛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的医疗数据,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但另一方面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处理分散在多个环节和不同的部门级的信息系统中,而分散开的系统不能互相连通,大量的医疗数据无法共享。传统的手工数据采集方式(或称核对机制)完全依靠人工核对,需要口头询问患者姓名、住院号、输液标签核对,会因患者未听清或言语不清,出现错误应答,盲目接受别的患者的输液,造成差错。

医院大量的医疗数据的应用范围和功能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身份识别和样品识别。其中,身份的识别主要指的是对患者身份的识别,而样品的识别主要包括了对药物、设备及检验标本方面的识别。医院结合当前广泛应用的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quickresponsecode,简称qrcode)扫描技术,实现了对大量医疗数据的有效识别,并减少了医疗数据系统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因而优化了医院的业务流程,并大幅度提高了其管理效率。医护用可以通过手持设备(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扫描qrcode,查看医嘱信息是否和患者的身份以及药物是否一致,患者在接受输液、更换输液、拔除输液前,扫描患者身份qrcode与输液标签qrcode匹配,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鉴别,即可进行操作,确保输液处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中。摒弃了传统的人工判断以及鉴别,加强输液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了用药错误现象,保证护理工作安全。

由原来的双人核对、执行,变成人与智能手机进行医嘱核对、执行等提醒功能。在当下,护理人员非常紧缺,qrcode的临床应用相对减少人力的浪费,以更好的合理安排人员,实现目标管理。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患者会了解到pda机的一些功能及作用。从患者角度出发,患者在了解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享受到患者知情的权益。而一些高科技的应用,使患者感觉自己的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于此同时患者的配合程度提高了,患者参与到治疗中来,而护患之间的交流于沟通,因有了共同的话题,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充分了表现。

条形码识别原理最初是由美国的n.t.woodland在1949年首先提出的。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条形码识别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条码可以标出商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电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条形码是迄今为止最为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之一,不仅输入速度快,而且可靠性高,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其中,qr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qrcode是doi(digitalobjectuniqueidentifier,数字对象唯一识别符)的一种,

医院结合当前广泛应用的qrcode扫描技术来识别患者的身份。入院期间,患者需戴上印有qrcode的腕带,此qrcode中不仅包含有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及住院号码,还含有其入院诊断及过敏药物名称等多种信息。此类信息主要取自于医院信息系统中,并通过打印形成了标签腕。一经佩戴,除非治疗需要,否则不可取下,以便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正确识别。qrcode扫描技术同医院信息系统相结合,可对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出院的整个过程进行准确的处理。由于qrcode技术具有较强的自动识别能力及相当快的处理速度快,患者在诸如药品发放、标本采集及输液等多个看病环节均无需再次进行登记,因此,避免了人为失误的产生,并有效确保了信息的全面性及准确性。

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有些药物(如对氨水杨酸钠、舒致注射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抗真菌类药物、硝普钠、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化疗药物等)见光易分解、变质、变色和降低药效,有的甚至会产生有害物质,这些药物平时被封装在深色的容器中,实现避光保存,然而在输液时,通过配液注入输液袋中,由于输液袋都是无色透明的,因此需要在避光的状态下静脉注射使用,但对输液袋进行遮蔽后,这也给医务人员随时观察正在滴注的输液瓶中液体量带来困难,护士无法对输液袋进行签字,同时输液袋的药量不便于查看,使用不便。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7441583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避光袋用遮光罩,包括袋体,所述袋体上端敞口处相对设有两条连接带,两条连接带通过前侧的锁扣相连,所述连接带的上表面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的上端面固定有挂钩,所述袋体下端面的通孔上设有安装套,所述袋体的前侧面中部设有观察窗,该避光袋用遮光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袋体对输液袋进行遮蔽,输液袋的瓶塞穿过安装套裸露至袋体的下侧,检测装置对整体的重量进行检测,当药液快用完的时候通过警报器进行提示,便于护士及时的换药,避免频繁的查看,观察窗方便护士的查看和签字,同时配以可调节的遮挡布,保证袋体遮光的封闭性,卡槽用来放置患者的资料。

公开号为cn206342693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避光袋,包括袋体,其特征在于:在袋体顶部设有开口,开口下方设置挂孔,在袋体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的出液口呈上大下小的v形,在所述的袋体一侧设有扫描窗,所述的扫描窗位置与输液袋二维码标签的粘贴位置相对应,在袋体的另一侧设有观察窗,用于观察药物的剩余量;在所述的扫描窗和观察窗上均设有遮光帘,所述的遮光帘下端通过粘扣与袋体连接,在所述的袋体顶部开口处设有凹凸扣,所述的凹凸扣位于挂孔下方。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好,便于观察和扫描,而且有利于输液袋内药物的用尽,能够充分满足需要避光的滴注药物的安全顺利使用。

现有技术中如上述专利针对避光药液的输液过程,其设计目标均在于解决输液时如何同时保证药物信息的获取与避光药液的安全的问题,均未考虑到实际输液过程中二维码信息获取难度大以及操作复杂的问题。

具体地:由于在实际使用时,为保证避光袋的可重复使用,携带有药物信息的输液二维码标签往往是贴附在作为内袋的输液袋上的,因此要求医护人员透过避光袋扫描输液袋上的二维码,或是取出装有药物的输液袋扫描后再重新套接避光袋。其中,当医护人员是透过避光袋扫描输液袋上的二维码时,虽然避光袋呈半透明状,但由于其反光度太高,因此条码表面复盖有避光袋时,虽然医护人员目视可以看到条码所在位置,但是在此类如反光度过高的情况下条码扫描仪/条码扫描枪无法识读,因此实际使用中,往往要求医护人员手动地紧贴内外层袋体,以提高内层上二维码的可识读程度;其中,当医护人员是在取出装有药物的输液袋,对袋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后再重新套接避光袋时,该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先将输液袋从输液支撑架上拆下来,打开避光袋并取出输液袋,使用条码扫描仪/条码扫描枪扫描二维码后,再将输液袋套接回避光袋内,继而将避光袋放置在输液支撑架上。并且,由于医护人员的理解差异问题,在使用扫描装置时并不清楚具体如何把扫描装置对准二维码,或者对准到具体哪个位置,以此使得输液袋所处高度和医护人员身高的高度差、输液袋与医护人员手持的扫描装置之间的扫描距离等,都将导致扫描时扫描装置与二维码之间形成的扫描角度偏差过大,出现多次扫描失败、获取药物信息的时间较长的情况,往往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调整手持扫描装置的扫描角度或扫描装置与二维码之间的扫描距离。

因此,无论是透过避光袋扫描输液袋上的二维码,或是取出装有药物的输液袋扫描后再重新套接避光袋,在实际操作时,两者的操作过程都非常的复杂,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医护人员的不必要的工作量,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长,同时还延长了内部药物暴露在光线下的时间,增大了药物见光分解失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的潜在危险。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可见的二维码的识别系统,所述识别系统至少包括避光对象、贴附在避光对象上的输液二维码标签以及二维码扫描器,所述避光对象的内部用于承载流动流体,所述识别系统被配置为在启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时,基于由用户手动输入的避光对象的容量信息以及该避光对象内流动流体的容量信息,确定当前使用的所述避光对象与该避光对象内流动流体之间的容积关系,以此通过所述二维码扫描器识别在该容积关系下的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该容积关系至少包括从与所述避光对象相关的袋体形态模拟库中调取的与之相对应的至少一个袋体形态模拟信息,所述袋体形态模拟信息能够用于描述装载有该流动流体的所述避光对象在未装载流动流体的避光对象的基础上的袋体形变程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识别系统至少包括避光袋,所述避光对象套接至所述避光袋内,所述避光袋用于对其内部进行避光处理且使得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呈难识别状态,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在扫描条件下能够识别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所述识别系统中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在扫描条件下识别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区域的过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几个:

在启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时,所述识别系统通过所述二维码扫描器的摄像头获取当前的环境光照强度,并对所述环境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进行比对,所述识别系统动态地控制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内补光光源的主补光强度;在接收到扫码指令时,通过所述二维码扫描器的摄像头获取对应于待解析输液二维码标签的二维码图像,所述识别系统以动态地小幅度校正所述补光光源的主补光强度的方式进行快速扫描识别;其中,当所述二维码扫描器无法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完成二维码图像信息识别时,所述识别系统基于所述方案集合中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从所述方案集合中调取选择评分最高的一个二维码解析方案,以选择评分较低的二维码解析方案之一的处理能力特征为代价的方式进行再次扫描识别;当所述二维码扫描器无法在预设的第二时长内完成二维码图像信息识别时,所述识别系统重新评估确定所述方案集合中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从所述方案集合中调取评分较低的二维码解析方案之一,重新获取对应于所述待解析输液二维码标签的二维码图像并进行再次扫描识别,获得扫描结果。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识别系统中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在扫描条件下识别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区域的过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几个:

在启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时,所述识别系统基于由当前使用的避光对象与该避光对象内流动流体之间的容积关系所确定的该避光对象的袋体形态模拟信息,调取二维码解析方案知识库中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二维码解析方案的方案集合,并初始化所述方案集合中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所述选择评分至少关于袋体形态模拟信息的变形特征标签和/或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处理能力特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识别系统中所述方案集合中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的初始化过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几个:

所述识别系统在第一时刻t在第一区域内确定袋体形态模拟信息的变形特征标签以及与第一区域相关的环境光照强度,并调取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中与所述变形特征标签相对应的历史扫描数据,以获得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第一预测选择评分、第二预测选择评分和/或第三预测选择评分中的一个或几个;所述识别系统根据预设的权重分配系数对所述第一预测选择评分、所述第二预测选择评分和/或所述第三预测选择评分进行加权求和,以此初始化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识别系统中所述方案集合中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的初始化过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几个:

所述识别系统在第一时刻t在第一区域内确定袋体形态模拟信息的变形特征标签以及与第一区域相关的环境光照强度,调取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中与所述变形特征标签相对应的第一历史扫描数据,所述第一历史扫描数据至少包括在的时间范围内获取到的具有相同变形特征标签和至少一个二维码解析方案的多个历史扫描数据,以获得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第一预测选择评分;所述识别系统调取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中与所述变形特征标签相对应的第二历史扫描数据,所述第二历史扫描数据至少包括在的时间范围内且在第一区域内获取到的具有相同变形特征标签和至少一个二维码解析方案的多个历史扫描数据,以获得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第二预测选择评分;所述识别系统调取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中与所述变形特征标签相对应的第三历史扫描数据,所述第三历史扫描数据为具有相同变形特征标签、相同环境光照强度和至少一个二维码解析方案的多个历史扫描数据,以获得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第三预测选择评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用于初始化所述选择评分的权重分配系数是基于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在不同历史扫描数据的调取条件下对应的不同处理能力特征而预先设定的使不同调取条件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可加和性的系数,所述处理能力特征至少包括变形特征标签、环境光照强度、获取时间、历史扫描数据数量中的一个或几个。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识别系统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扫码指令而进行快速扫描识别时,确定关于输液二维码标签的第一图像以及拍摄第一图像时的第一环境光照强度,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无法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或第二时长内完成二维码图像信息识别时,确定关于输液二维码标签的第二图像以及拍摄第二图像时的第二环境光照强度,分别对该第一图像与该第二图像进行亮度分析,得到与第一图像相对应的第一亮度值以及与第二图像相对应的第二亮度值,其中,当所述第一亮度值与第一环境光照强度之间的偏差和/或第二亮度值与第二环境光照强度之间的偏差超出预设系统容许范围时,基于所述第一亮度值与第一环境光照强度之间的偏差确定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在第一环境光照强度下的校正参数,和/或所述第二亮度值与第二环境光照强度之间的偏差确定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在第二环境光照强度下的校正参数,以优化该不同二维码扫描器在识别外部套设有避光袋的且该避光袋能够在第一光透过状态和第二光透过状态之间切换的二维码时其成像光学器件的测量失真误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避光袋上至少部分袋体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至少包括两个导电基底层以及设于两个所述导电基底层之间的调光层,所述调光层能够用于切换所述多层结构的第一光透过状态和第二光透过状态。

一种不可见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以输液二维码标签的方式贴附在避光对象上,所述避光对象的内部用于承载流动流体,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能够在扫描条件下被二维码扫描器所识别,所述二维码配置有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识别系统,所述避光袋上至少部分袋体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至少包括两个导电基底层以及设于两个所述导电基底层之间的调光层,所述调光层能够用于切换所述多层结构的第一光透过状态和第二光透过状态,其中,所述二维码扫描器的驱动电压输出端电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基底层以形成闭合回路,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对准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区域时,能够通过所述二维码扫描器生成的电压控制指令调节其输出的驱动电压参数,并且,在控制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对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基底层所施加的驱动电压参数变化时,所述调光层以其内部传播的光线发生不同角度的折射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光透过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光透过状态进而实现其光导向功能,满足所述二维码扫描器的扫描条件,从而使得位于该标签区域内部的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能够以其短时可见的方式被位于该标签区域外部的所述二维码扫描器识别,在完成所述识别过程且断开所述驱动电压输出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基底层之间的电连接关系时,所述调光层以其内部传播的光线发生不同角度的折射的方式从所述第二光透过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光透过状态进而实现其光选择性通过功能,不足所述二维码扫描器的扫描条件,从而使得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恢复至难以被所述二维码扫描器所识别的难识别状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避光袋在假想的平行于袋体表面的指定方向上具有彼此相邻的若干个条状层,每个条状层均为所述多层结构,其中,所述二维码扫描器的驱动电压输出端电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基底层以形成闭合回路,基于输液二维码标签区域所在位置确定与之对应的至少一个条状层,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对准所述输液二维码标签区域时,通过控制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对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基底层所施加的驱动电压参数变化,驱使与输液二维码标签区域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条状层的内部可见且其余条状层保持不可见状态,以此所述二维码能够通过所述避光袋选择性区域透光的方式在流动流体的见光时间及见光面积最小化的情况下由所述二维码扫描器所识别。

本发明提供的不可见的二维码及识别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不可见的二维码的识别系统,尤其针对套设在装载有一定量液态药物而具有一定形变量的避光对象内的二维码的识别,无需医护人员费力手动压平位于较高处的避光对象的形变量或是反复取出套接避光对象,而是直接地通过确定避光对象与其内部的流动流体之间的容积关系,简单直接地得到二维码条码所需的扫描条件,并结合云端信息交互的方式对二维码识别方案以及补光强度进行适用性分析的方式,不仅能够以显著地最小化误判概率以及识别失败的耗时的方式进行快速准确识别,同时不断优化不同二维码扫描器的成像光学器件的测量失真误差,使其适用于不可见的二维码的识别,尤其适用于在识别外部套设有避光袋的且该避光袋能够在两种光透过状态之间切换的二维码的识别,在整个扫描过程中均不需要医护人员手动紧贴内外层袋体,并且还避免了取出避光对象而使得内部药物长时间暴露在光线下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使用前的识别系统的简化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使用时的识别系统的简化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避光袋的多层结构的简化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避光对象2:输液二维码标签3:避光袋

4:二维码扫描器5:流动流体6:第一电极片

7:第二电极片8:夹持部件9:导电基底层

10:调光层11:电压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可见的二维码及识别系统,优选地以下将避光对象1举例为输液袋1、以及相应地将流动流体5举例为具有流体力学特征的避光药液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该识别系统至少包括贴附在输液袋1上的输液二维码标签2、避光袋3以及二维码扫描器4。该输液袋1套接至该避光袋3内且用于承载避光药液5和输液二维码标签2。该避光袋3用于对其内部进行避光处理且使得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呈该不可见状态。该二维码扫描器4在扫描条件下能够识别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优选地,如图3所示,该避光袋3上至少部分袋体为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至少包括两个导电基底层9以及设于两个该导电基底层9之间的调光层10。该调光层10能够用于切换该多层结构的第一光透过状态和第二光透过状态。第一光透过状态为半透明状态,第二光透过状态为透明状态。第一光透过状态即为光散射状态。第二光透过状态即为光通过状态。

基于目视确定位于该避光袋3上的输液二维码标签2区域。在无需识别输液二维码标签2时,该避光袋3处于半透明的第一光透过状态,医护人员能够直接通过目视确定二维码所在的待扫描区域,并手动将二维码扫描器4大致对准该区域。继而启动该二维码扫描器4,基于由当前使用的输液袋1与该输液袋1内避光药液5之间的容积关系所确定的该输液袋1的袋体形态模拟信息,调取二维码解析方案知识库中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二维码解析方案的方案集合,并初始化该方案集合中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该选择评分至少关于袋体形态模拟信息的变形特征标签和/或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处理能力特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不可见的二维码的识别系统,尤其针对套设在装载有一定量液态药物而具有一定形变量的避光袋内的二维码的识别,通过对待识别二维码条码所依附的避光对象的变形形态进行提前判断,并结合云端信息交互的方式对二维码识别方案以及补光强度进行适用性分析的方式,不仅能够以显著地最小化误判概率以及识别失败的耗时的方式进行快速准确识别,同时不断优化不同二维码扫描器的成像光学器件的测量失真误差,使其适用于不可见的二维码的识别,尤其适用于在识别外部套设有避光袋的且该避光袋能够在两种光透过状态之间切换的二维码的识别;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不可见的二维码及识别系统,通过设置避光袋与二维码扫描器的扫描识别方式之间的配合使用关系,达到了在保证避光袋的可重复使用的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获取避光对象上药物二维码的便捷性,减轻了医护人员额外的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医护人员只需目视确定待扫描区域后将二维码扫描器大致对准该区域,该区域只会在扫描器对准扫描的短时间内由第一光透过状态切换至第二光透过状态,在短时内可快速可靠地识别到二维码对应的药物信息,并在医护人员撤除扫描器后该区域又恢复至有利于药物避光处理的半透明状,在整个扫描过程中均不需要医护人员手动紧贴内外层袋体,并且还避免了取出避光对象而使得内部药物长时间暴露在光线下的不利影响。

优选地,该当前使用的输液袋1与该输液袋1内避光药液5之间的容积关系是通过在启动该二维码扫描器4时,基于由用户手动输入的输液袋1的容量信息以及该输液袋1内避光药液5的容量信息所确定的。在启动该二维码扫描器4后,医护人员能够直接通过目视观察输液袋1上的最大容量标记以及容量刻度,从最大容量标记对应的数值确定输液袋1的容量信息,从输液袋1内液体液面对应的容量刻度确定避光药液5的容量信息。该当前使用的输液袋1与该输液袋1内避光药液5之间的容积关系即为两者各自的容量信息所构成的未简化分子分母的分数。优选地,该容积关系至少包括从与该输液袋1相关的袋体形态模拟库中调取的与之相对应的至少一个袋体形态模拟信息。袋体形态模拟库中预先存储有不同容积关系下的袋体形态模拟信息,由于装有容量一定的不同输液袋1在装载有容量相同的液体药物时所具有的形态基本一致,基于袋体形态模拟库中预先存储的模拟信息即可获得当前袋体的形变程度。由于通常情况下液体药物的容量不会选用与之容量相当的输液袋1,因此不考虑输液袋1过度形变而造成输液袋1两侧褶皱凹凸程度过大、二维码无法识别的情况,即使是在该情况下医护人员也能够自行判断需要其手动将避光袋3和输液袋1拉平至一定程度后再进行扫描。该袋体形态模拟信息用于描述装载有该避光药液5的该输液袋1在未装载避光药液5的输液袋1的基础上的袋体形变程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时刻t在第一区域内确定袋体形态模拟信息的变形特征标签以及与第一区域相关的环境光照强度。第一时刻t即为医护人员输入输液袋1的容量信息以及该输液袋1内避光药液5的容量信息后,识别系统调取得到袋体形态模拟信息的变形特征标签的时刻。第一区域即为以当前二维码扫描器4所在位置为圆心以预设参数为半径的位置区域或是以当前二维码扫描器4所在位置为中心以预设参数为长宽高的位置区域。第一区域即为临近当前二维码扫描器4的与当前二维码标签所处光照环境最相近的位置区域,其划分方式可以通过识别系统预先调节。第一区域相关的环境光照强度即为当前二维码扫描器4上设置的感光元件在(t-t,t)的时间范围内获得的多个环境光照强度的平均值。第一区域相关的环境光照强度可以为当前二维码扫描器4上设置的感光元件在第一时刻t获得的环境光照强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调取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中与该变形特征标签相对应的历史扫描数据,以获得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第一预测选择评分、第二预测选择评分和/或第三预测选择评分中的一个或几个。优选地,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内预先存储有多个不同二维码扫描器4的多个历史扫描数据,多个历史扫描数据至少按照其该变形特征标签进行分类。多个历史扫描数据至少按照其变形特征标签、环境光照强度、获取时间中的一个或几个的组合进行分类。每个二维码扫描器4均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与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相连接,实现每个二维码扫描器4与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每个二维码扫描器4具有自己的编号,完成单次成功扫描后,将其扫描时获取的例如变形特征标签、环境光照强度、获取时间等多个信息与扫描器编号相绑定的方式发送至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根据预设的权重分配系数对该第一预测选择评分、该第二预测选择评分和/或该第三预测选择评分进行加权求和,以此初始化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优选地,用于初始化该选择评分的权重分配系数是基于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在不同历史扫描数据的调取条件下对应的不同处理能力特征而预先设定的使不同调取条件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可加和性的系数。该处理能力特征至少包括变形特征标签、环境光照强度、获取时间、历史扫描数据数量中的一个或几个。历史扫描数据数量即为在不同调取条件下所获得的满足调取条件的历史扫描数据的总数。尤其在历史扫描数据数量过少的情况下,采样的总次数过小而使得采样结果不具备代表性,即为在该调取条件下所获得的若干个历史扫描数据/预测选择评分同样地不具备代表性,从而选择评分的初始化是在剔除该该调取条件下所获得的若干个历史扫描数据/预测选择评分后再进行的,消除了由于历史扫描数据样品数量过低,而易造成评估结果偏差过大的问题。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时刻t在第一区域内确定袋体形态模拟信息的变形特征标签以及与第一区域相关的环境光照强度,调取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中与所述变形特征标签相对应的第一历史扫描数据,所述第一历史扫描数据至少包括在(t-t,t)的时间范围内获取到的具有相同变形特征标签和至少一个二维码解析方案的多个历史扫描数据。获得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第一预测选择评分。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在所述第一历史扫描数据所对应的调取条件下对应的不同处理能力特征至少包括变形特征标签、获取时间以及历史扫描数据数量。例如,在历史扫描数据数量大于预设母本数量范围时,二维码解析方案在所述第一历史扫描数据所对应的调取条件下具有1(有效变形特征标签)+0.5(有效获取时间)+1(有效历史扫描数据数量)的总和为2.5的权重分配系数。

优选地,调取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中与所述变形特征标签相对应的第二历史扫描数据,所述第二历史扫描数据至少包括在(t-t,t)的时间范围内且在第一区域内获取到的具有相同变形特征标签和至少一个二维码解析方案的多个历史扫描数据,以获得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第二预测选择评分。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在所述第二历史扫描数据所对应的调取条件下对应的不同处理能力特征至少包括变形特征标签、相邻区域、获取时间以及历史扫描数据数量。例如,在历史扫描数据数量大于预设母本数量范围时,二维码解析方案在所述第二历史扫描数据所对应的调取条件下具有1(有效变形特征标签)+0.5(有效获取时间)+0.5(有效相邻区域)+1(有效历史扫描数据数量)的总和为3的权重分配系数。

优选地,调取云端历史扫描数据库中与所述变形特征标签相对应的第三历史扫描数据,所述第三历史扫描数据为具有相同变形特征标签、相同环境光照强度和至少一个二维码解析方案的多个历史扫描数据,以获得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第三预测选择评分。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在所述第三历史扫描数据所对应的调取条件下对应的不同处理能力特征至少包括变形特征标签、环境光照强度以及历史扫描数据数量。例如,在历史扫描数据数量大于预设母本数量范围时,二维码解析方案在所述第三历史扫描数据所对应的调取条件下具有1(有效变形特征标签)+1.5(有效环境光照强度)+1(有效历史扫描数据数量)的总和为3.5的权重分配系数。

优选地,例如一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在该第一历史扫描数据所对应的调取条件下具有为x的权重分配系数,二维码解析方案在该第二历史扫描数据所对应的调取条件下具有为y的权重分配系数,二维码解析方案在该第三历史扫描数据所对应的调取条件下具有为z的权重分配系数,并且计算得到其为x的该第一预测选择评分、为y的该第二预测选择评分、为z的该第三预测选择评分,则该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ξ1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二维码扫描器4的驱动电压输出端11电连接至少一个该导电基底层9以形成闭合回路。在该二维码扫描器4对准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区域时,能够通过该二维码扫描器4生成的电压控制指令调节其输出的驱动电压参数。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控制该二维码扫描器4对至少一个该导电基底层9所施加的驱动电压参数变化时,该调光层10以其内部传播的光线发生不同角度的折射的方式从该第一光透过状态切换至该第二光透过状态进而实现其光导向功能,满足该二维码扫描器4的扫描条件,从而使得位于该标签区域内部的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能够以其短时可见的方式被位于该标签区域外部的该二维码扫描器4识别,在完成该识别过程且断开该驱动电压输出端11与至少一个该导电基底层9之间的电连接关系时,该调光层10以其内部传播的光线发生不同角度的折射的方式从该第二光透过状态切换至该第一光透过状态进而实现其光选择性通过功能,不足该二维码扫描器4的扫描条件,从而使得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恢复至难以被该二维码扫描器4所识别的该不可见状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启动该二维码扫描器4时,通过该二维码扫描器4的摄像头获取当前的环境光照强度。对该环境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进行比对,动态地控制该二维码扫描器4内补光光源的主补光强度。在接收到扫码指令时,通过该二维码扫描器4的摄像头获取对应于待解析输液二维码标签2的二维码图像。以动态地小幅度校正该补光光源的主补光强度的方式进行快速扫描识别。优选地,由于在进行扫描识别之前就预先对所需的补光强度进行了初步地预测,基于对外部包覆有一层避光袋的二维码进行扫描识别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设置该预设光照强度,以此能够初步地大幅度调节补光强度,以此再在实际扫描时能够在主补光强度上小幅度地校正,光照强度所需的变化幅度小且变化时间短,不影响二维码扫描时识别时长。其中,当该二维码扫描器4无法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完成二维码图像信息识别时,基于该方案集合中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从该方案集合中调取选择评分最高的一个二维码解析方案,以选择评分较低的二维码解析方案之一的处理能力特征为代价的方式进行再次扫描识别。以选择评分较低的二维码解析方案之一的处理能力特征为代价的方式即为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均具有各自的处理能力特征,例如扫描识别速度非常快或扫描速度相对较慢但扫描识别成功率较高或对二维码处于畸变或弯曲的情况的处理能力较强或是对清晰程度不够的二维码的识别可靠性较高。当该二维码扫描器4无法在预设的第二时长内完成二维码图像信息识别时,重新评估确定该方案集合中每个二维码解析方案对应的选择评分,从该方案集合中调取评分较低的二维码解析方案之一,重新获取对应于该待解析输液二维码标签2的二维码图像并进行再次扫描识别,获得扫描结果。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二维码解析方案至少包括桩点查找算法长宽比耐受优化解析方案、151桩点识别解析方案、对角线11311过滤规则解析方案、基于logisticregression的解析方案、整体配置跳行策略的解析方案、透视变换抗畸变解析方案、二次映射抗畸变解析方案、图像二值化解析方案中的一个或几个。其中,图像二值化解析方案就是将图像上的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0或255,也就是将整个图像呈现出明显的只有黑和白的视觉效果。在扫码算法解码前,有二值化计算,图像的二值化计算能使图像中数据量大为减少,并弱化图像模糊、颜色对比度不强、光线过强/太弱、图像污损等情况下其他信息的干扰,更利于检测识别。二次映射抗畸变解析方案通过使用二次函数建立映射关系,对于采样后获得的bitmatrix,对于中间部分一块矩形区域内的点,采用例如反转或每一个点随机取值的策略来改变中间点的值,使其能够通过容错边界的检查,容错识别能力和抗畸变能力优异。整体配置跳行策略的解析方案通过将跳行计算行数修改为可配置项,通过线上ab灰度测试得到最合适的跳行策略,整体配置此跳行策略,识别率较高。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识别系统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在接收到扫码指令而进行快速扫描识别时,确定关于输液二维码标签2的第一图像以及拍摄第一图像时的第一环境光照强度,在该二维码扫描器4无法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或第二时长内完成二维码图像信息识别时,确定关于输液二维码标签2的第二图像以及拍摄第二图像时的第二环境光照强度,分别对该第一图像与该第二图像进行亮度分析,得到与第一图像相对应的第一亮度值以及与第二图像相对应的第二亮度值,其中,当该第一亮度值与第一环境光照强度之间的偏差和/或第二亮度值与第二环境光照强度之间的偏差超出预设系统容许范围时,基于该第一亮度值与第一环境光照强度之间的偏差确定该二维码扫描器4在第一环境光照强度下的校正参数,和/或该第二亮度值与第二环境光照强度之间的偏差确定该二维码扫描器4在第二环境光照强度下的校正参数,以优化尤其在识别外部套设有避光袋3的且该避光袋3能够在第一光透过状态和第二光透过状态之间切换的二维码时,不同二维码扫描器4的成像光学器件的测量失真误差。

一种不可见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以输液二维码标签2的方式贴附在输液袋1上,该输液袋1用于承载避光药液5和输液二维码标签2且套接在避光袋3内,该避光袋3用于对其内部进行避光处理且使得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呈该不可见状态,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能够在扫描条件下被该二维码扫描器4所识别,该避光袋3上至少部分袋体为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至少包括两个导电基底层9以及设于两个该导电基底层9之间的调光层10,该调光层10能够用于切换该多层结构的第一光透过状态和第二光透过状态,其中,该二维码扫描器4的驱动电压输出端11电连接至少一个该导电基底层9以形成闭合回路,在该二维码扫描器4对准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区域时,能够通过该二维码扫描器4生成的电压控制指令调节其输出的驱动电压参数,并且,在控制该二维码扫描器4对至少一个该导电基底层9所施加的驱动电压参数变化时,该调光层10以其内部传播的光线发生不同角度的折射的方式从该第一光透过状态切换至该第二光透过状态进而实现其光导向功能,满足该二维码扫描器4的扫描条件,从而使得位于该标签区域内部的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能够以其短时可见的方式被位于该标签区域外部的该二维码扫描器4在扫描条件下识别,在完成该识别过程且断开该驱动电压输出端11与至少一个该导电基底层9之间的电连接关系时,该调光层10以其内部传播的光线发生不同角度的折射的方式从该第二光透过状态切换至该第一光透过状态进而实现其光选择性通过功能,不足该二维码扫描器4的扫描条件,从而使得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恢复至难以被该二维码扫描器4所识别的该不可见状态。

优选地,所述调光层10为pdlc膜(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简称pdlc,高分子分散型液晶)。pdlc可以作为光调控的媒质,利用pdlc具有双折射光学的特征,以通过施加电场强度的变换引起pdlc中的光折射率的变换,能够实现对光的调控。pdlc又称聚合物分散液晶,是液晶以微米量级的小微滴分散在有机固态聚合物基体内所构成的。由于由液晶分子构成的小微滴的光轴处于自由取向,液晶分子折射率与基体的折射率不匹配,当光通过基体时被微滴强烈散射而呈不透明的乳白状态或半透明状态。施加电场可调节液晶微滴的光轴取向,当两者折射率相匹配时,呈现透明态,除去电场,液晶微滴又恢复最初的散光状态。无数个液晶微滴均匀分布于该聚合物材料的内部,其微滴的大小可大于可见光的波长,或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另外,每个液晶微滴由复数个液晶分子构成。每个液晶分子所具有的光电效应,由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光学折射率与介电常数所决定。具体地,聚合物基质位于后基板和前基板之间,在聚合物基质中向列相液晶分子微粒分别排列在各个微液晶滴中。当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之间不施加电压时,由于微液晶滴和聚合物基质之间折射率的不同,入射光全部散射,从而实现光散射态。即在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之间电场形成前,微液晶滴里的液晶分子微粒任意排列。因此,入射光经过聚合物基质同时散射从而呈现光散射态。而当电源单元在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微液晶滴内部的液晶分子微粒的长轴与电场e方向平行排列。这样入射光透过聚合物基质从而实现透光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透明基底层至少包括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改性聚苯乙烯中的一个或几个。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避光袋3在假想的平行于袋体表面的指定方向上具有彼此相邻的若干个条状层,每个条状层均为该多层结构,其中,该二维码扫描器4的驱动电压输出端11电连接至少一个该导电基底层9以形成闭合回路,基于输液二维码标签2区域所在位置确定与之对应的至少一个条状层,在该二维码扫描器4对准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区域时,通过控制该二维码扫描器4对至少一个该导电基底层9所施加的驱动电压参数变化,驱使与输液二维码标签2区域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条状层的内部可见且其余条状层保持不可见状态,以此该二维码能够通过该避光袋3选择性区域透光的方式在避光药液5的见光时间及见光面积最小化的情况下由该二维码扫描器4所识别。

如图2所示,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避光袋3的边缘部分上以部分延伸出该避光袋3的方式分别固定有彼此相邻的第一电极片6和第二电极片7,该第一电极片6的一端和该第二电极片7的一端分别与至少一个导电基底层9相连接,该二维码扫描器4上设置有沿扫描器壳体的一端引出的连接导线,该连接导线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扫描器壳体内部的驱动电压输出端11和夹持部件8相接,以此能够通过该夹持部件8同时附接在该第一电极片6与该第二电极片7上的方式,使得该驱动电压输出端11与至少一个该导电基底层9之间形成闭合回路。优选地,该二维码扫描器4至少包括设于其本体上的光发射器,其中,该光发射器发射出的光线经过输液二维码标签2反射回该二维码扫描器4,由该二维码扫描器4上的光电转换器所接收,使得该光电转换器产生电信号,该电信号经过放大后产生模拟电压信号,模拟电压信号与照射到输液二维码标签2上并被反射回来的光线成正比,再将经过滤波整形后的模拟电压信号输出,形成与该模拟电压信号对应的方波信号,该方波信号经译码解释为数字信号,以此通过获得的数字信号转换能够获得与该输液二维码标签2相对应的药物信息。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二维码扫描器4至少包括设于其本体的扫描窗以及设于该本体内部的光电转换器、与该光电转换器连接的放大电路、与该放大电路连接的滤波整形电路、与该滤波整形电路连接的译码器,其中,该光电转换器位于该二维码扫描器4本体上与该扫描窗相适配的位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光发射器至少包括激光发射器、红光发射器、红外荧光灯中的一个或几个。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调光层10上按照入射光到出射光的矢量方向分别布置有第一ito电极层、光学折射可调层与第二ito电极层,其中,该第一ito电极层和该第二ito电极层均为透明的电极层且用于分别与该二维码扫描器4所施加的驱动电压相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二维码扫描器4至少包括无线发射电路,该无线发射电路上设置有第一无线充电模块、第二无线充电模块和第三无线充电模块,其中,该第一无线充电模块与该第二无线充电模块连接且用于输出功率至该第二无线充电模块,该第二无线充电模块与该第三无线充电模块连接且用于输出充电电流,该第三无线充电模块用于对该充电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状态提示。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所提供的不可见的二维码及识别系统的使用步骤至少包括:

s1:在电脑中打印出输液二维码标签2,将输液二维码标签2贴附在输液袋1上。其中,输液二维码标签2的二维码所对应的信息至少包含患者床号、姓名、药物名称、给药浓度、剂量、方法、给药时间等信息。

s2:使用时,首先将避光的药物从避光棕色玻璃瓶中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注射至输液袋1中。

s3:将输液二维码标签2贴好后立即用避光袋3把输液袋1封装起来,以形成有利于隔离药物与光线的输液环境。

s4:准备专门用于扫描输液二维码标签2的二维码扫描器4。

s5:在进行输液前,用二维码扫描器4扫描该二维码及患者腕带二维码进行扫码核对,扫描完成后,进行输液。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