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行业规划网架数据处理分类以及数据可视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5083发布日期:2020-03-24 21:2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行业规划网架数据处理分类以及数据可视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行业规划网架数据处理分类以及数据可视化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网架的持续建设和改造,其中部分网架数据处于持续更新中,在每项统计工作开始之前,为了确保收集的数据是最新的,需要多次协调各部门进行数据汇总,并对收集的数据重新统计分析,整个过程较为繁琐,重复性工作较多,工作效率低。

由于不同部门收集的数据负责的内容各不相同,包括网架、设备、运行和营销等数据明细,数据多且复杂,因此在基础数据收集完成之后,还需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现有技术中电力行业数据规划中,会出现大量的数据重复收集、数据统计不准确和数据展现不直观归档困难的问题,在使用中存在缺陷。

因此,发明一种电力行业规划网架数据处理分类以及数据可视化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行业规划网架数据处理分类以及数据可视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力行业规划中,数据统计效率低,数据统计不准确和网架数据不可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行业规划网架数据处理分类以及数据可视化系统,包括数据导入模块、数据汇总模块、数据分类模块和数据可视化模块,所述数据导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汇总模块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数据汇总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分类模块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分类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可视化模块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可选的,所述数据导入模块包括数据识别和信息获取单元。

可选的,所述数据汇总模块包括数据合并去重单元。

可选的,所述数据分类模块包括数据关键字段提取分类判断单元。

可选的,所述数据可视化模块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图形展现在地图平台。

可选的,所述数据导入模块、数据汇总模块、数据分类模块和数据可视化模块的处理器均为mpc8377。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实现网架资源数据自动统计分类,根据不同类别及要求输出相应图表,提高数据统计准确性及效率,并实现网架数据可视化。

本发明将需要定制的规则转换为对应的图形变量,通过界面进行配置等方式让用户自己选择定制需要的效果,提供标准数据收集模板以及模板数据的快速导入,并与地理接线图中的相关图元进行匹配,实现基础数据的快速汇总及分类展现,通过提供区域范围的设置,依据地图,对不同供电区域或供电单元进行划分,实现区域内网架的快速统计,每条基础数据均能与地理接线图中的图元进行匹配,数据匹配成功之后,该条基础数据会关联到相关图元属性中,且修改数据预览或图元属性中的基础数据,两者相互联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数据处理分类可视化系统示意图。

图中:1、数据导入模块;2、数据汇总模块;3、数据分类模块;4、数据可视化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力行业规划网架数据处理分类以及数据可视化系统,包括数据导入模块1、数据汇总模块2、数据分类模块3和数据可视化模块4,数据导入模块1包括数据识别和信息获取单元;

由图1所示,数据导入模块1的输出端与数据汇总模块2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数据汇总模块2包括数据合并去重单元,数据汇总模块2的输出端与数据分类模块3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数据分类模块3包括数据关键字段提取分类判断单元,数据分类模块3的输出端与数据可视化模块4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数据可视化模块4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图形展现在地图平台,数据导入模块1、数据汇总模块2、数据分类模块3和数据可视化模块4的处理器均为mpc8377。

综上所述,运行时,首先需要把不同模块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合并,由于不同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在网架设备的命名方式上存在差异,需人为判定相同网架设备的数据并归集为一条,汇总成一份完整的网架设备明细表;

其次,针对已合并的数据,根据需要按线路、通道、设备、发电、电压等级、区域范围和供电区类型等不同维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网架数据分析完之后,根据地理接线图绘制的图元、路径设置的名称和指标代码进行图元信息匹配,如检测到相同名称的图元,则会把当前图元的基本信息进行自动补充,同时系统会根据最新调整之后的数据重新按名称与图元进行自动匹配和基础数据更新,实现网架数据的直观展现及数据归类,进而快速完成各类数据的统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