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电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3480发布日期:2019-11-29 17:1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手写电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手写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为一种手写电子结构。



背景技术:

参考附图1,为目前手写板的结构剖面图;在手写板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模块2,即目前的手写板结构具有以下弊端:

弊端1,因为驱动模块2的体积很大,导致手写板1内部需要预留很大的空间以安置该驱动模块2,由图可以看出,在手写板的厚度层面h,因为手写板内部设置了驱动模块2,故必然的导致了手写板1厚度的增加;

弊端2,在手写板1的宽度层面l,因为手写板1内部设置了驱动模块2,导致减少了膜片3的设计面积,膜片3的设计面积越小,则手写板的感应手写的面积就会越小,极大的限制了用户的手写范围。

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子设备的大环境下,解决上述提到的弊端1和弊端2的手写板问题是目前技术人员急需克服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解决手写板过厚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手写板可书写面积过小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手写电子结构。

本申请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本申请提供一种手写电子结构,包括手写板和手写笔,所述手写板包括底壳、感应屏和第一导电数据线,所述手写笔包括笔壳、驱动模块和第二导电数据线;

所述底壳具有与所述感应屏适配的凹槽,所述感应屏安装于所述凹槽中;

所述第一导电数据线设置于所述底壳的内部,所述第一导电数据线的一端与所述感应屏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数据线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导电触点,所述第一导电触点设于所述底壳的外表面;

所述驱动模块设于所述笔壳的内部,所述第二导电数据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数据线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导电触点,所述第二导电触点设于所述笔壳的外部;

当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接触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感应屏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手写笔包括线体,所述线体设于所述笔壳的外部,且所述线体的一端与所述笔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数据线设于所述笔壳的外部,且所述第二导电数据线穿透所述线体。

进一步地,所述手写笔还包括束线纹路和磁铁贴,所述线体的内壁上设有铁屑层;

所述束线纹路设置在所述笔壳的外表面,所述线体可嵌入/分离于所述束线纹路;

所述磁铁贴贴合于所述笔壳的内壁上,所述磁铁贴磁吸所述铁屑层使所述线体贴合在所述束线纹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手写板还包括插座,所述手写笔还包括插头;

所述插座设于所述底壳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位于所述插座上;

所述插头设于所述线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位于所述插头上;

所述插座适配于所述插头,当所述插头插入于所述插座时,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屏包括上膜片、下膜片和液晶屏,所述上膜片和所述下膜片分别贴合于所述液晶屏的顶面和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pcb板、电池、书写感应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导电数据线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的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电源分叉接口、感应分叉接口和控制分叉接口;

所述电池、书写感应单元和控制单元均设置在所述pcb板上,且所述电池、书写感应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数据线通过所述电源分叉接口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数据线通过所述感应分叉接口与所述书写感应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数据线通过所述控制分叉接口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写笔还包括金属球;

所述金属球固定在所述笔壳的笔尖处的内部;

所述笔壳的笔头处开设有开口,所述金属球通过所述开口部分露出于所述笔壳的外表面。

本申请提供的手写电子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手写电子结构,通过将第一导电数据线设置于底壳的内部,第一导电数据线的一端与感应屏电连接,第一导电数据线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导电触点,第一导电触点设于底壳的外表面;以及,将驱动模块设于笔壳的内部,第二导电数据线的一端驱动模块电连接,第二导电数据线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导电触点,第二导电触点设于笔壳的外部;以达到当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接触时,驱动模块驱动感应屏进行工作的效果;因为将驱动模块安装在手写笔中,且手写笔和手写板能够通过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进行电信号传导,实现了手写板不必设置驱动模块,从而使手写板设计更加轻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手写板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手写电子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手写电子结构的手写笔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手写电子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手写电子结构的驱动模块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手写电子结构的手写笔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本申请为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附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手写电子结构的剖面结构分解图。

本申请提出的手写电子结构包括手写板1和手写笔2,手写板1包括底壳、感应屏101和第一导电数据线102,手写笔2包括笔壳、驱动模块3和第二导电数据线201;

底壳具有与感应屏101适配的凹槽,感应屏101安装于凹槽中;

第一导电数据线102设置于底壳的内部,第一导电数据线102的一端与感应屏101电连接,第一导电数据线102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导电触点103,第一导电触点103设于底壳的外表面;

驱动模块3设于笔壳的内部,第二导电数据线201的一端与驱动模块3电连接,第二导电数据线201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导电触点202,第二导电触点202设于笔壳的外部;

当第一导电触点103与第二导电触点202接触时,驱动模块3驱动感应屏101进行工作。

具体的,上述感应屏101包括屏体、电源引脚、双面胶和显示面,正负极电源引脚设置在屏体的底面或者侧边上,且用于与上述第一导电数据线102的一端连接;双面胶设置在屏体的底面和/或侧边上,使屏体紧贴的安装在上述凹槽中;显示面设置在屏体的顶面用于显示图像。

在具体实施时,用户手动的将设计在笔壳外部的第二导电触点202与设计在底壳外表面的第一导电触点103进行接触,因为第一导电数据线102的一端与感应屏101电连接,以及因为第二导电数据线201的一端驱动模块3电连接,以使驱动模块3的数据信息和/或电信号(具体的,上述数据信息为人机交互类控制数据信息,电信号为电流/电压)能够通过第二导电数据线201传导至第二导电触点202处,感应屏101也能够通过第一导电数据线102接收第一导电触点103所感应到的数据信息和/或电信号,从而实现手写板1和手写笔2的电源与信号的传递,通过这种方式使驱动模块3设计在了手写笔2中,从而手写板1无需安装驱动模块3,手写板1中也无需设计用于安装驱动模块3的空腔,这极大的减小了手写板1的内部体积占用,从而解决了手写板1过厚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手写板1可书写面积过小的技术问题,使手写板1更加轻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手写电子结构还包括面盖和面盖钉,上述底壳的顶面上具有与面盖钉适配的钉孔,上述面盖的材料优选为软性胶质的皮革,上述钉孔具体位于底壳顶面的边角处,面盖钉穿透面盖的边角插入于钉孔,使面盖的边角固定在底壳的边角上;面盖起到装饰,以及覆盖感应屏101和覆盖底壳顶面边缘的作用。

当然,面盖也可以采用硬质的材料,通过铰接等现有的方式,即将面盖安装在底壳的顶面,且将面盖的一端与底壳顶面的一侧铰接,面盖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从而实现面盖在底壳顶面上进行开合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有意对面盖的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进行置换,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面盖可以替换为另一个手写板(以下简称第二手写板),由上述可知,因为将传统的手写板1内部的驱动模块3放置入手写笔2中,使得手写板1的厚度减少,以及使手写板1的感应屏101的接触面积增大;将第二手写板的第一与底壳顶面的一侧铰接,第二手写板的另一端为活动端,从而实现第二手写板在底壳顶面上进行开合活动,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扩大用户手写的感应面积。

参考附图3,为本申请手写电子结构的手写笔2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手写笔2包括线体205,线体205设于笔壳的外部,且线体205的一端与笔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导电数据线201设于笔壳的外部,且第二导电数据线201穿透线体205。

具体的,线体205采用胶质材料制成,线体205呈中空圆柱形以使第二导电数据线201设置在线体205的内部;上述笔壳与线体205连接处的笔壳外表面上具有开孔,第二导电数据线201的一端通过开孔与上述驱动模块3连接,第二导电数据线201另一端的第二导电触点202设计于线体205的外部(即理解为第二导电数据线201穿透线体205使第二导电触点202位于线体205外部);因为第二导电数据线201一部分设计在底壳内,第二导电数据线201另一部分设计在底壳外,为了充分保护第二导电数据线201而提出线体205,以提升了第二导电数据线201的安全性。

沿用附图3,手写笔2还包括束线纹路204和磁铁贴,线体205的内壁上设有铁屑层;

束线纹路204设置在笔壳的外表面,线体205可嵌入/分离于束线纹路204;

磁铁贴贴合于笔壳的内壁上,磁铁贴磁吸铁屑层使线体205贴合在束线纹路204上。

具体的,上述束线纹路204为在笔壳外表面上的凹槽路径,上述线体205的直径大小与束线纹路204的宽度大小适配(因为线体205为胶质材料制成其具有弹性,故束线纹路204的宽度优选小于线体205的直径,以使线体205能够固定嵌入于束线纹路204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线体205嵌入于束线纹路204中的稳定性,在笔壳的内壁上贴合有磁铁贴,在线体205的内壁上设有铁屑层,通过磁铁贴磁吸铁屑层以提升线体205嵌入于束线纹路204中的稳定性;上述磁铁帖203包括双面胶和磁铁碎屑,磁铁碎屑铺满双面胶的一面,双面胶的另一面与笔壳的内壁粘合,上述铺满于双面胶一面上的磁铁碎屑能够磁吸上述铁屑层。

在另一情况下,线体205不必要嵌入于束线纹路204上,可通过磁铁帖203磁吸铁屑层将线体205贴合在笔壳的外壁上。

参考附图4,为本申请的手写电子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4可知,手写板1还包括插座104,手写笔2还包括插头206;

插座104设于底壳的外表面,第一导电触点103位于插座104上;

插头206设于线体205的一端,第二导电触点202位于插头206上;

插座104适配于插头206,当插头206插入于插座104时,第一导电触点103与第二导电触点202接触。

由上述可知,线体205的一端与笔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而线体205的另一端则与上述插头206固定连接;插座104具体为设置在底壳顶面的凹槽,插头206能够适配的插入上述插座104,以实现第一导电触点103和第二导电触点202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感应屏101包括上膜片、下膜片和液晶屏,上膜片和下膜片分别贴合于液晶屏的顶面和底面。

具体的,液晶屏的特质是能够感应到受压的位置,原理为:受压位置的液晶会向外排开,而液晶屏便能够感应到液晶向外排开的具体位置。

参考附图5,为本申请的手写电子结构的驱动模块3和第二导电数据线20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由图5可知,驱动模块3包括pcb板301、电池302、书写感应单元303和控制单元304,第二导电数据线201与驱动模块3连接的一端的端口处具有电源分叉接口、感应分叉接口和控制分叉接口;

电池302、书写感应单元303和控制单元304均设置在pcb板301上,且电池302、书写感应单元303和控制单元304相互连接;

第二导电数据线201通过电源分叉接口与电池302连接,第二导电数据线201通过感应分叉接口与书写感应单元303连接,第二导电数据线201通过控制分叉接口与控制单元304连接。

具体的,上述pcb板301用于搭载电池302、书写感应单元303和控制单元304;由上述可知,感应屏101能够自感应受压位置,即能够感应受压位置的路径(以下检测受压路径),而书写感应单元303能够接收感应屏101发出的受压路径,并根据受压路径分析得出所书写的文字;上述控制单元304用于控制手写笔2和手写板1(例如开/关手写笔2)。

参考附图6,为本申请手写电子结构的手写笔2结构剖视图;

由图6可知,手写笔2还包括金属球4;

金属球4固定在笔壳的笔头处的内部;

笔壳的笔头处开设有开口。

具体的,因为笔壳笔头处具有开口,能够使金属球4部分外表面外露于笔壳。

在一个实施例中,笔壳外表面设有清除开关,清除开关与驱动模块电连接;

具体的,上述清除开关可以是按键、触摸触点等,清除开关与驱动模块3电连接;清除开关用于开启/关闭手写板1的字迹清除功能,当开启字迹清除功能时,通过手写笔2笔尖按压手写板1,其按压手写板1的轨迹为清除的轨迹。

在具体实施时,用户按压清除开关会生成信号,该信号沿第二导电数据线201传导至第二导电触点202,第二导电触点202与第一导电触点103连接,最终通过第一导电数据102先传导至感应屏101,实现清除过程。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手写电子结构,通过将第一导电数据线102设置于底壳的内部,第一导电数据线102的一端与感应屏101电连接,第一导电数据线102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导电触点103,第一导电触点103设于底壳的外表面;以及,将驱动模块3设于笔壳的内部,第二导电数据线201的一端驱动模块3电连接,第二导电数据线201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导电触点202,第二导电触点202设于笔壳的外部;以达到当第一导电触点103与第二导电触点202接触时,驱动模块3驱动感应屏101进行工作的效果;因为将驱动模块3安装在手写笔2中,且手写笔2和手写板1能够通过第一导电触点103和第二导电触点202进行电信号传导,实现了手写板1不必设置驱动模块3,从而使手写板1设计更加轻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