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3501发布日期:2020-03-24 15:05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水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的散热系统中,水冷散热是常见的散热器之一,其利用水体循环流动吸收热量从而进行散热。

一般地,水冷散热器包括提供导热液体流行通道的散热水排和用于驱动导热液体在散热水排中循环流动的水泵。现有技术中,水泵通常与散热水排分开设置,即水泵与散热水排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从而驱动散热水排内的导热液体循环流动。然而,这种分体式结构设计,其需要在计算机机箱内预留足够大的空间分别用于安装散热水排、水泵以及管道,水冷散热器占用空间大,且水泵和散热水排单独拆装,组装操作繁琐、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冷散热器占用空间大、拆装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水排和水泵,散热水排包括上水室、下水室和连通上水室和下水室的若干散热管,上水室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上设置有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入的进水接头,第二腔室背离散热管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出的出水孔;水泵包括水泵壳体和安装于水泵壳体内的驱动主体,水泵壳体的底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入的进水孔,水泵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进水孔相连通并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出的出水接头,水泵安装于第二腔室的上表面且进水孔设置于出水孔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一腔室的容积大于第二腔室的容积。

进一步地,水泵壳体包括壳体支架、固定于壳体支架底部的底壳和收容于壳体支架内部的引水室,底壳固定安装于第二腔室的上表面,进水孔开设于底壳的中心位置处,引水室的入水端抵紧于进水孔的外周缘,驱动主体的叶轮收容于引水室内,且叶轮的轴线与进水孔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地,引水室入水端的端面与底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底壳相对的两侧部分别开设有一定位缺口,第二腔室的上表面对应定位缺口的位置处凸设有与定位缺口相适配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与对应的定位缺口卡接以使底壳定位安装于第二腔室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散热水排还包括上水挡板和下水挡板,上水挡板设置于上水室和散热管之间,上水挡板与各散热管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上水过孔,上水室通过各上水过孔与各散热管相连通;下水挡板设置于下水室和散热管之间,下水挡板与各散热管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下水过孔,下水室通过各下水过孔与各散热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水室内设置有用于分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分隔板,分隔板的四周侧边部分别与上水室的内壁及上水挡板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腔室避让开进水接头的位置处还开设有注水孔。

进一步地,各散热管间隔平行设置,相邻的两散热管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散热间隙内设置有若干沿散热管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散热鳍片,且同一散热间隙内的各散热鳍片成角度设置以形成若干通风孔。

进一步地,散热水排还包括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于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的两侧板,侧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连接散热风扇和机箱的安装孔,散热管夹设于两侧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器,其上水室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上设有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入的进水接头,第二腔室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出的出水孔,水泵安装在第二腔室的上表面上,并且,水泵壳体的底壁上开设有进水孔,当水泵安装于第二腔室的上部时,进水孔设置于第二腔室的出水孔的上方,如此,从散热管进入第二腔室内的导热液体便可依次通过出水孔和进水孔被水泵抽送至出水接头处排出。水泵与上水室之间无需设置管道相连,水泵壳体直接安装于上水室的第二腔室上即可,水泵集成设置于散热水排上,有利于实现水冷散热器的小型化设计,且水泵与散热水排固定连接于一体,安装时只需固定散热水排即可,水冷散热器的拆装操作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散热器的分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散热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散热器的局部分解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散热水排11—上水室12—下水室

13—散热管14—上水挡板15—下水挡板

16—侧板20—水泵21—水泵壳体

22—驱动主体23—密封圈111—第一腔室

112—第二腔室113—进水接头114—出水孔

115—分隔板116—注水孔131—散热间隙

132—散热鳍片133—通风孔141—上水过孔

151—下水过孔161—安装孔211—底壳

212—进水孔213—出水接头214—壳体支架

215—引水室221—叶轮1121—定位凸起

2111—螺柱2112—定位缺口2141—连接长孔

2142—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冷散热器,适用于对计算机主机进行水冷散热。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水冷散热器包括用于供导热液体循环流动吸热的散热水排10和用于驱动导热液体于散热水排10内循环流动的水泵20,其中,散热水排10包括上水室11、下水室12和连通上水室11和下水室12的若干散热管13,上水室11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上设置有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入的进水接头113,第二腔室112背离散热管13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出的出水孔114;水泵20包括水泵壳体21和安装于水泵壳体21内的驱动主体22,水泵壳体21的底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入的进水孔212,水泵壳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进水孔212相连通并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出的出水接头213,水泵20安装于第二腔室112的上表面且进水孔212设置于出水孔114的上方,流入第二腔室112的导热液体通过出水孔114和进水孔212进入水泵壳体21后在由水泵20抽吸至通过出水接头213排出。并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相互独立,即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不直接交换导热液体而仅通过导热管水流相通,如此,上水室11内的导热液体不会出现短流现象,避免水泵20直接将刚进入上水室11内未进行循环吸热的导热液体抽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冷散热器,其上水室11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上设有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入的进水接头113,第二腔室112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供导热液体流出的出水孔114,水泵20安装在第二腔室112的上表面上,并且,水泵壳体21的底壁上开设有进水孔212,当水泵20安装于第二腔室112的上部时,进水孔212设置于第二腔室112的出水孔114上方,如此,从散热管13进入第二腔室112内的导热液体便可依次通过出水孔114和进水孔212被水泵20抽送至出水接头213处排出。水泵20与上水室11之间无需设置管道相连,水泵壳体21直接安装于上水室11的第二腔室112上即可,水泵20集成设置于散热水排10上,有利于实现水冷散热器的小型化设计,且水泵20与散热水排10固定连接于一体,安装时只需固定散热水排10即可,水冷散热器的拆装操作更加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腔室111的容积大于第二腔室112的容积。这样,容积较大的第一腔室111内能够容纳的导热液体的量大于第二腔室112能够容纳的量,如此,确保第一腔室111能够存储足够量的导热液体以保证各散热管13内始终有导热液体流动吸热;而设置第二腔室112的容积小于第一腔室111的容积,其一方面是减小腔室整体体积,以腾出空间安装水泵20,缩小本实施例的水冷散热器的整体体积,另一方面,由于水泵20直接通过进水孔212与第二腔室112的出水孔114相连通,导热液体可以快速直接的从第二腔室112转移至水泵壳体21内,无需设置大体积的第二腔室112用于容纳导热液体,因此,第二腔室112只需提供导热液体的流行通道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分设置于上水室11的左右两侧,第一腔室111的上表面凸出设置,以满足其容积的设置需求,第二腔室112的上表面紧靠散热管13设置,第二腔室112与第一腔室111呈台阶状设置以形成用于安装水泵20的安装空间,如此,水泵20能够利用第一腔室111的凸伸空间进行安装,结构设置更加合理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水泵壳体21包括壳体支架21、固定于壳体支架21底部的底壳211和收容于壳体支架21内部的引水室215,底壳211固定安装于第二腔室112的上表面,进水孔212开设于底壳211的中心位置处,引水室215的入水端抵紧于进水孔212的外周缘,以使经第二腔室112出水孔114排出的导热液体进入引水室215内,驱动主体22的叶轮221收容于引水室215内,且叶轮221的轴线与进水孔212的中心线重合,如图3所示,如此,导热液体进入引水室215即被叶轮221旋转吸入,减小水泵20的抽吸负荷,提高水泵20的抽吸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底壳211直接贴合固定于第二腔室112的上表面上,且底壳211上的进水孔212正对第二腔室112的出水孔114设置,以使水泵壳体21的进水孔212以最短的距离连通第二腔室112的出水孔11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底壳211可以焊接或者粘接固定于第二腔室112的上表面。

具体地,如图4所示,底壳211的底部四角处凸伸设置有四个螺柱2111,壳体支架214对应四个螺柱2111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长孔2141,壳体支架214通过紧固件2142如螺钉或者螺栓与底壳211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水泵20优选为离心泵,对于相同的输送量,由于离心泵工作时其叶轮221无需处于淹没状态,因此其对引入室的容积需求更小,如此,离心泵的结构能够被设计的更小、更轻,从而更有利于本实施例的水冷散热器的小型化设计。

更近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引水室215入水端的端面与底壳2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3,以进一步提高引水室215与第二腔室112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能,避免导热液体窜行至引水室215外;并且,当水泵20为离心泵时,设置密封圈23以满足离心泵的真空作业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底壳211相对的两侧部分别开设有一定位缺口2112,第二腔室112的上表面对应定位缺口2112的位置处凸设有与定位缺口2112相适配的定位凸起1121,定位凸起1121与对应的定位缺口2112卡接以使底壳211定位安装于第二腔室112的上表面,通过设置卡接配合的定位凸起1121和定位缺口2112,以实现对底壳211的定位安装,并且,底壳211安装到位后,定位凸起1121还能对底壳211起到限位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水排10还包括上水挡板14和下水挡板15,上水挡板14的四周侧边部与上水室11的内壁密封连接,上水挡板14与上水室11组成一用于存储导热液体的腔体,下水挡板15的四周侧边部与下水室12的内壁密封连接,下水挡板15与下水室12组成另一供导热液体流动的腔体。上水挡板14设置于上水室11和散热管13之间,上水挡板14与各散热管13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上水过孔141,上水室11通过各上水过孔141与各散热管13相连通;下水挡板15设置于下水室12和散热管13之间,下水挡板15与各散热管13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下水过孔151,下水室12通过各下水过孔151与各散热管13相连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液体的流行路通为:进水接头113→第一腔室111→上水过孔141→散热管13→下水过孔151→下水室12→下水过孔151→散热管13→上水过孔141→第二腔室112→出水孔114→进水孔212→出水接头213,如此,导热液体安装此通路循环流动,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上水室11、下水室12、连通上水室11与下水室12的散热管13,以及上水挡板14和下水挡板15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热量吸收及传导能力强,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并且,上述各结构之间均焊接连接,以确保各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水室11内设置有用于分隔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分隔板115,分隔板115的四周侧边部分别与上水室11的内壁及上水挡板14密封连接,设置分隔板115以实现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112之间的密封隔绝,确保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112内导热液体不直接流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述,第一腔室111避让开进水接头113的位置处还开设有注水孔116,注水孔116与第一腔室111相通。具体地,在上水室11的第一腔室111设置注水孔116,当散热水排10内的导热液体损耗过度时,可以通过注水孔116向散热水排10内补充导热液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各散热管13间隔平行设置,相邻的两散热管13之间形成散热间隙131,散热间隙131内设置有若干沿散热管13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散热鳍片132,在散热管13之间的间隙内布设散热鳍片132,以增加散热水排10的散热面积,并且,同一散热间隙131内的各散热鳍片132成角度设置以形成若干通风孔133,水冷散热同时壳进行风冷散热,从而更近一步地提升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散热水排10还包括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于上水室11和下水室12之间的两侧板16,侧板16上开设有若干用于连接散热风扇和机箱的安装孔161,散热管13夹设于两侧板16之间。具体地,侧板16在作为散热水排10的整体支撑结构的同时,还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61如螺纹孔等,可用于安装散热风扇及用于与机箱连接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