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散热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8150发布日期:2020-03-20 06:33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笔记本散热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配件领域,特别是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散热,具体是涉及一种笔记本散热底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笔记本电脑散热底座包括支撑板,在支撑板与电脑底部接触面上均匀分布有散热槽,保持笔记本底部空气畅通,达到散热的目的;或者在支撑板上分布如干个散热风扇,通过风扇吹风或吸风,加速笔记本底部的空气流通,达到散热的效果。

单纯设置在底部的散热风扇已无法满足笔记本电脑的降温,尤其在30-40℃的高温环境超功率运行,现提供一种高效降温的散热底座以解决现有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散热底座,旨在采用水冷和风冷两种方式共同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散热,以提高散热能力,保证笔记本电脑正常持续运行。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内部具有储水腔的基座;其中,所述基座中部贯通有阶梯孔;

安装在所述阶梯孔上的电机安装座;其中,所述电机安装座包括固定在下阶梯孔的伺服电机以及与伺服电机连接、并设于上阶梯孔内的散热风扇;

位于散热风扇上端的水冷管;其中,所述水冷管的进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设于储水腔内的水泵;出水管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储水箱连通,形成循环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冷管采用迂回型循环的方式布管。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支撑所述水冷光的支撑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基座底部的脚垫。

进一步的,它还包括盘旋于所述伺服电机与第二连接管出口连接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出口位于储水腔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用循环水冷管作为支撑板与笔记本电脑接触,实现降温处理,并结合在水冷管下端设置的散热风扇,使散热能力得到极大增强;

2、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第三连接管,该第三连接管盘旋于伺服电机的外侧,在降温处理的同时,对伺服电机也进行降温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的其它有益效果,还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水冷管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基座;2、电机安装座;3、伺服电机;4、散热风扇;5、水冷管;6、第一连接管;7、水泵;8、第二连接管;9、第三连接管;10、脚垫;11、支撑部;101、储水腔;501、进水管;50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本例提供一种笔记本散热底座,包括:

内部具有储水腔101的基座1;其中,所述基座1中部贯通有阶梯孔;

安装在所述阶梯孔上的电机安装座2;其中,所述电机安装座2包括固定在下阶梯孔的伺服电机3以及与伺服电机3连接、并设于上阶梯孔内的散热风扇4;

位于散热风扇4上端的水冷管5;其中,所述水冷管5的进水管501通过第一连接管6连接设于储水腔101内的水泵7;出水管502通过第二连接管8与储水箱101连通,形成循环管路。

在本方案中:将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水冷管5上,通过水泵7将储水腔7内的水进行循环输送,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水冷,实现一级散热;同时在水冷管5的下端设置散热风扇4,对笔记本电脑进行二级散热,使用者可根据情况和需要,选择两者同时进行还是选择其中某个散热模块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散热,适用性和散热性能较现有技术的散热装置而言具有更大的优势。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水冷管5采用迂回型循环的方式布管;该管道由设置在基座1上的支撑部11进行支撑,同时该基座1的底部还设置有脚垫10。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还包括盘旋于所述伺服电机3与第二连接管8出口连接的第三连接管9,所述第三连接管9的出口位于储水腔101内,在散热的同时,利用第三连接管9对伺服电机3进行散热,最大程度的利用水冷降低热量,提高该散热底座的散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