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8156发布日期:2020-03-20 06:33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笔记本电脑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具体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笔记本电脑散热底座包括支撑板,在支撑板与电脑底部接触面上均匀分布有散热槽,保持笔记本底部空气畅通,达到散热的目的;或者在支撑板上分布如干个散热风扇,通过风扇吹风或吸风,加速笔记本底部的空气流通,达到散热的效果。

现有的笔记本散热器在不使用状态时,散热风扇直接裸露在外界,长时间的放置容易使散热风扇内部积灰,导致散热器使用寿命降低,同时现有的散热器无法形成一定的角度,使放置在散热器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摆放至适合于使用者观测视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旨在使散热器不使用状态时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在使用状态下能够形成一定倾角,便于笔记本电脑放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两侧具有滑槽的座板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座板的散热机构,使所述散热机构在滑槽上位移和转动;其中,座板开设有将散热机构内置的一空腔以及使散热机构滑出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一散热风扇以及位于散热风扇两侧连接座板的插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限于滑槽与滑槽滑动设置的方形滑块以及固定于方形滑块与插板铰接的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座板的底部开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座板上端面贯通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散热孔正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散热机构的面板上设置有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机构的面板上设置有开关、usb插口、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在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散热时,将其内置在底板内腔的散热机构滑出,然后翻转,形成一定倾角,使笔记本电脑在放置时能够倾斜放置,便于使用者观看;在不使用时,可将散热机构内置于内腔,防止灰尘进入,提高散热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的其它有益效果,还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1、座板;101、通孔;102、开口;103、散热孔;104、滑槽;

2、散热机构;201、插板;202、缓冲垫;203、开关;204、usb插口;

3、散热风扇;

4、连接件;401、方向滑块;40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本例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包括:

两侧具有滑槽104的座板1以及通过连接件4连接座板1的散热机构2,使所述散热机构2在滑槽104上位移和转动;其中,

座板1开设有将散热机构2内置的一空腔以及使散热机构2滑出的通孔101;使散热机构2在不使用状态下,内置于空腔,防止灰尘进入;在使用状态下,将散热机构2沿着滑槽104方向移出通孔101,然后通过连接件4转动,将散热机构2形成倾角,用于放置笔记本电脑。在本方案中:

散热机构2的具体结构包括一散热风扇3以及位于散热风扇3两侧连接座板1的插板201;散热机构2的面板上还设置有开关203、usb插口204、指示灯。

如图4所示,连接件4包括限于滑槽104与滑槽104滑动设置的方形滑块401以及固定于方形滑块401与插板201铰接的转轴402。

通过该散热机构2的具体结构以及连接件4的具体结构,使散热机构2在移出后进行转动时,方形滑块401不会发生转动,而散热机构2通过插板201与转轴402之间发生位置转动;当然本实用新型座板1的底部还可开设散热孔103,方便进气,而底部开设的散热孔103也不易使灰尘进入。

优选的,所述的散热机构2的面板上设置有缓冲垫202,使散热机构2在转动至如图3所示的状态,笔记本电脑放置时,能够进行一定的缓冲,避免连接件4损坏。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座板1的上端面贯通有一开口102,所述开口102与散热孔103正对设置,虽然使得该散热机构2不具有实施一的防尘功能,但能够使该散热机构2转动后将散热风扇3落入开口102内,降低整体高度和倾角,同时可在该座板1的内部直接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