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0007发布日期:2020-06-05 22:3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超声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现有技术领域,无线的超声探头均是通过无线局域网与终端设备连接。当超声诊断开始时,一般需要医生先通过终端进行手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然后手动创建病人信息后才能开始进行超声诊断扫查;当扫查到具有典型特征的图像时,还需要在终端设备上进行操作以保存图像。

在上述整个超声诊断过程中,对于使用者身份的鉴权,安全性较为薄弱,掌握用户名和密码的使用者即可登录进行使用;医生需要同时操作超声探头和终端设备,如此频繁的交互操作在体检筛查时容易使医生操作失误,增加操作过程的时间,增加医生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一壳体,壳体包括一换能器探头、一第一控制按钮、一第二控制按钮、一指纹采集窗口和一显示屏,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空腔;

换能器探头包括一发射单元和一接收单元,发射单元用于根据外部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换能器探头发送超声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换能器探头接收到的超声回波信号,输出相应的反馈信号;

指纹采集窗口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并输出相应的指纹信息;

一超声主板,超声主板固定设置于空腔内,并分别电连接换能器探头、指纹采集窗口和显示屏,第一控制按钮通过一第一按键电路连接超声主板,第二控制按钮通过一第二按键电路连接超声主板;

第一控制按钮通过按动触发第一按键电路,用于向超声主板发送一第二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按钮通过按动触发第二按键电路,用于向超声主板发送一第三控制信号;

超声主板进一步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连接接收单元,用于对反馈信号进行处理,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

鉴权单元,连接指纹采集窗口,用于判断指纹信息是否属于一预设的用户指纹集合,并当指纹信息属于用户指纹集合时输出一授权指令;

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发射单元、第一按键电路和鉴权单元,用于根据授权指令,向发射单元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的次数进行传输模式切换,交替输出一第四控制信号及一第五控制信号;

第一通信单元,分别连接控制单元、图像处理单元、显示屏和第二按键电路,用于根据第四控制信号,将图像信号发送至一外部的本地终端,接收本地终端的第一反馈信息并将第一反馈信息发送至显示屏进行呈现,并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向本地终端发送一存储指令;

第二通信单元,分别连接控制单元和显示屏,用于根据第五控制信号,将图像信号发送至一外部的云端,接收云端的第二反馈信息并将第二反馈信息发送至显示屏进行呈现;

一供能电源,供能电源分别电连接超声主板、显示屏和换能器探头,用于向新型无线超声探头进行供能;

壳体还包括一电源按钮,电源按钮电连接供能电源,用于控制供能电源的开启和关闭。

优选的,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超声主板还包括一近场通信单元,分别连接控制单元和显示屏,用于根据外部的使用请求进行二次鉴权;

近场通信单元进一步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使用请求,输出相应的用户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连接处理模块,判断用户信息是否属于一预设的用户集合,输出一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发送模块,连接第一判断模块,当第一判断结果为用户信息属于用户集合时,向控制单元发送授权指令;

第二判断模块,连接第一判断模块,当第一判断结果为用户信息不属于用户集合时,判断用户信息是否属于一预设的患者集合,输出一第二判断结果;

第二发送模块,连接第二判断模块,当第二判断结果为用户信息属于患者集合时,向显示屏发送用户信息;

显示屏显示用户信息。

优选的,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壳体还包括一第三控制按钮;

第三控制按钮通过一第三按键电路连接控制单元,第三控制按钮通过按动触发第三按键电路,用于向控制单元发送一第六控制信号;

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第六控制信号的次数,交替向发射单元暂停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及恢复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优选的,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自本次通电时刻起,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的次数是否为偶数:

当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的次数为偶数时,控制单元向第一通信单元输出第四控制信号;

当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的次数为奇数时,控制单元向第二通信单元输出第五控制信号。

优选的,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显示屏为背光液晶显示屏。

优选的,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供电电源为可充电锂电池;

壳体包括一充电端口,供电电源通过充电端口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

优选的,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换能器探头为线阵探头;

线阵探头的工作频率为7.5mhz。

优选的,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第二通信单元进一步包括:

加密单元,用于对待发送的图像信号进行加密,输出一加密图像信号;

第二通信单元将加密图像信号发送至云端。

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通过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先行鉴权,能够对无线超声探头的安全规范使用进行有效的管控;增加了模式切换的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同时设置有多个快捷按键,简化了医务人员的使用操作,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中,超声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应用于超声检测领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如图1-3所示,具体包括:

一壳体1,壳体1包括一换能器探头11、一第一控制按钮12、一第二控制按钮13、一指纹采集窗口14和一显示屏15,壳体1内部设置有一空腔;

换能器探头11包括一发射单元111和一接收单元112,发射单元111用于根据外部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换能器探头1发送超声信号,接收单元113用于根据换能器探头1接收到的超声回波信号,输出相应的反馈信号;

指纹采集窗口14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并输出相应的指纹信息;

一超声主板2,超声主板2固定设置于空腔内,并分别电连接换能器探头11、指纹采集窗口14和显示屏15,第一控制按钮12通过一第一按键电路连接超声主板,第二控制按钮13通过一第二按键电路连接超声主板;

第一控制按钮12通过按动触发第一按键电路,用于向超声主板2发送一第二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按钮13通过按动触发第二按键电路,用于向超声主板2发送一第三控制信号;

超声主板2进一步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21,连接接收单元112,用于对反馈信号进行处理,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

鉴权单元22,连接指纹采集窗口14,用于判断指纹信息是否属于一预设的用户指纹集合,并当指纹信息属于用户指纹集合时输出一授权指令;

控制单元23,分别连接发射单元111、第一按键电路和鉴权单元22,用于根据授权指令,向发射单元111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的次数进行传输模式切换,交替输出一第四控制信号及一第五控制信号;

第一通信单元24,分别连接控制单元23、图像处理单元21、显示屏15和第二按键电路,用于根据第四控制信号,将图像信号发送至一外部的本地终端,接收本地终端的第一反馈信息并将第一反馈信息发送至显示屏15进行呈现,并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向本地终端发送一存储指令;

第二通信单元25,分别连接控制单元23和显示屏15,用于根据第五控制信号,将图像信号发送至一外部的云端,接收云端的第二反馈信息并将第二反馈信息发送至显示屏进行呈现;

一供能电源3,供能电源3分别电连接超声主板2、显示屏15和换能器探头11,用于向新型无线超声探头进行供能;

壳体1还包括一电源按钮31,电源按钮31电连接供能电源,用于控制供能电源3的开启和关闭。

现提供一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种新型无线超声终端具备模式切换功能,能够减少为病患检查过程中的多线操作,大幅度优化医务人员的使用体验:

于上述具体实施例中,该种新型无线超声终端包括一第一通信单元和一第二通信单元,其中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实现本地模式的无线连接,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实现云端模式的无线连接;所谓本地模式指的是终端为一安装有超声相关应用软件的计算机或平板,医务人员能够根据终端的显示装置实时查看超声图像信息,而远端模式指的则是终端为一云服务器,能够自动保存相关超声图像、自动生成超声报告及提供简要的诊断建议;于该种新型无线超声终端的壳体上的第一控制按钮为一模式切换按钮,可以通过按动该模式切换按钮进行相应的模式切换;

特别地,于上述具体实施例中,该种新型无线超声终端还包括一显示屏,当处于本地模式时,显示屏能够根据终端的反馈信息显示超声图像是否采集成功/图像是否有效,以供医务人员更为直观了解具体检查情况;当处于云端模式时,显示屏能够显示云端反馈的诊断建议,使得患者优先了解到自身的初步诊断结果;

特别地,于上述具体实施例中,该种新型无线超声终端还包括一第二控制按钮用于代替医务人员进行本地存储操作,第二控制按钮于本地模式下进行使用,能够向安装有超声相关应用软件的计算机或平板这类本地终端发送存储指令控制本地终端对超声图像进行存储;

特别地,于上述具体实施例中,该种新型无线超声终端还包括一指纹采集窗口,用于采集使用人员的指纹信息并根据指纹信息进行身份鉴权,防止非医务人员对其进行误操作从而避免仪器产生损坏的风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如图1和图3所示,其中超声主板还包括一近场通信单元26,分别连接控制单元23和显示屏15,用于根据外部的使用请求进行二次鉴权;

近场通信单元26进一步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使用请求,输出相应的用户信息;

第一判断模块,连接处理模块,判断用户信息是否属于一预设的用户集合,输出一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发送模块,连接第一判断模块,当第一判断结果为用户信息属于用户集合时,向控制单元发送授权指令;

第二判断模块,连接第一判断模块,当第一判断结果为用户信息不属于用户集合时,判断用户信息是否属于一预设的患者集合,输出一第二判断结果;

第二发送模块,连接第二判断模块,当第二判断结果为用户信息属于患者集合时,向显示屏15发送用户信息;

显示屏15显示用户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考虑到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检查时通常需要佩戴医务手套,故而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还设置了一nfc进场通信单元用于实现身份鉴权,医务人员能够将自身携带有nfc芯片的工牌靠近该种无线超声探头以实现身份鉴权;同时,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还可以读取患者病历中的nfc芯片并将相应的患者身份信息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信息进行查验核实和录入。

特别地,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在读取患者身份信息后,还可通过自身所有的通信单元将患者身份信息自动发送给外部终端并自动建档,而后超声探头检测到的图像信息均将存于该存档下,避免了医护人员尚需对终端进行病患手动建档的繁琐流程,进一步优化了医务人员的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壳体1还包括一第三控制按钮;

第三控制按钮通过一第三按键电路连接控制单元,第三控制按钮通过按动触发第三按键电路,用于向控制单元发送一第六控制信号;

控制单元23根据接收到第六控制信号的次数,交替向发射单元暂停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及恢复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壳体1上海设置有一第三控制按钮作为“冻结按钮”,可以在较长时间无需使用该种无线超声探头时通过控制单元23控制该装置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延长单次使用周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控制单元23进一步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自本次通电时刻起,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的次数是否为偶数:

当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的次数为偶数时,控制单元向第一通信单元输出第四控制信号;

当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的次数为奇数时,控制单元向第二通信单元输出第五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对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的方式进行了优化,通过判断自本次通电时刻起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的次数是否为偶数来进行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特别地,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默认该种无线超声探头于电源接通初始状态中处于本地连接模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显示屏15为背光液晶显示屏。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的显示屏为背光液晶显示屏,能够便于使用者查看,进一步提升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的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供电电源3为可充电锂电池;

壳体包括一充电端口,供电电源通过充电端口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的供电电源采用可充电锂电池的设计,无需如现有技术中频繁替换供电电源,优化了该种无线超声探头的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换能器探头11为线阵探头;

线阵探头的工作频率为7.5mhz。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种新型无线超声探头,其中第二通信单元25进一步包括:

加密单元,用于对待发送的图像信号进行加密,输出一加密图像信号;

第二通信单元将加密图像信号发送至云端。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实现和云端的通信连接,由于此时图像信号需要进行远距离的无线传输,存在被外部不法人员进行窃取或篡改的风险,故而在第二通信单元中加增了一个加密单元,用于先行对待发送的图片信号进行加密处理,云端中设置有相应的解密单元,能够保证无线通信时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通过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先行鉴权,能够对无线超声探头的安全规范使用进行有效的管控;增加了模式切换的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同时设置有多个快捷按键,简化了医务人员的使用操作,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推广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