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源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56833发布日期:2020-06-02 20:2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货源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信息检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货源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了解货源的效率,货车司机往往会在送货平台订阅货源相关的信息。

在现有技术中,送货平台往往会根据货车司机订阅的路线、货车司机的货车车长和车型,定期向货车司机推送货源信息。然而由于货车司机常常在外地送货,导致部分货源信息的出发地往往与货车司机的当前所在地不一致,从而造成推送信息的可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源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推送信息的可用性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源推送方法,接收终端设备返回的定位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包括用户身份标识以及当前所在位置;若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当前所在位置从变化到连续n次位置不变,确定所述当前所在位置为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到达的目的地;确定至少一条返程路线,其中,所述返程路线包括起点和终点,所述起点为所述目的地,所述终点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过往操作行为确定;判断至少一条返程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其中,所述货源的起点与相应的返程路线的起点相同,所述货源的终点与相应的返程路线的终点相同;若有,将满足预设条件的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推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先根据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的变化情况确定用户达到了目的地,然后再确定出从目的地出发的至少一条返程路线,再判断至少一条返程路线中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若有,则可以把货主发布的货源对应的运算路线推送给终端设备。在上述步骤中,可以根据用户的所在地为用户进行针对性地推送。推送的返程路线对应的货物的出发地与用户当前所在地一致,从而提高了推送信息的可用性。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至少一条返程路线,包括: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订阅的全部订阅路线;从所述全部订阅路线中筛选出初选订阅路线,所述初选订阅路线的起点或终点为所述目的地;从所述初选订阅路线中,筛选出被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浏览过的路线,所述初选订阅路线中被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浏览过的路线为所述返程路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先根据用户的用户身份标识,获得用户订阅的全部订阅路线;然后,从全部订阅路线中筛选出起点或终点为用户当前所在的目的地的订阅路线,记为初选订阅路线;然后从初选订阅路线中筛选出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浏览过的路线,记为返程路线。通过上述方式确定出的返程路线为用户先前接触过并有一定兴趣的路线,可以大大提高返程路线被用户采纳的概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至少一条返程路线,包括: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间段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所述货源信息包括货源的出发地以及货源待运输的路线;从所述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中,筛选出货源的出发地与所述目的地相同的目标货源信息,所述目标货源信息对应的待运输的路线为所述返程路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先根据用户的用户身份标识,获得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间段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然后从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中筛选出货源的出发地与目的地相同的目标货源信息,并将目标货源信息对应的待运输路线作为返程路线。通过上述方式确定出的返程路线为用户先前接触过并有一定兴趣的路线,可以大大提高返程路线被用户采纳的概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判断至少一条返程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包括:以所述返程路线的起点或所述起点的上级行政区为货源的出发地,以所述返程路线的终点或所述终点的上级行政区为货源的到达地,判断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获取到有货主发布货源的路线,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有货主发布的货源;或起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至终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的路线中仍然无货主发布的货源,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无货主发布的货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返程路线的具体起点至具体终点无货主发布货源时,可以继续判断起点的上级行政区至终点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或判断起点至终点的上级行政区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找到有货主发布货源,或起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至终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依然无货主发布货源。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尽可能地提高查找到货主发布货源的概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判断至少一条返程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包括:以所述返程路线的起点或所述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为货源的出发地,以所述返程路线的终点或所述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为货源的到达地,判断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获取到有货主发布货源的路线,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有货主发布的货源;或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至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的路线中仍然无货主发布的货源,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无货主发布的货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返程路线的具体起点至具体终点无货主发布货源时,可以继续判断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至终点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或判断起点至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找到有货主发布货源,或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至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依然无货主发布货源。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尽可能地提高查找到货主发布货源的概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将满足预设条件的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推送至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判断是否存在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若是,将所述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按照发布时间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序;将所述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中发布时间最近的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推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若某一条返程路线对应有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则可以按照货源的发布时间由近到远的顺序对货源进行排序,并且把满足预设条件的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一同推送给终端设备。发布时间越近,表示着货主的运货需求尚未被满足的概率越高,因此,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货源推送给用户,可以进一步提高推送信息的可用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源推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定位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返回的定位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包括用户身份标识以及当前所在位置;目的地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当前所在位置从变化到连续n次位置不变时,确定所述当前所在位置为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到达的目的地;返程路线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条返程路线,其中,所述返程路线包括起点和终点,所述起点为所述目的地,所述终点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过往操作行为确定;货源发布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至少一条返程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其中,所述货源的起点与相应的返程路线的起点相同,所述货源的终点与相应的返程路线的终点相同;货源推送模块,用于将满足预设条件的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推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返程路线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订阅的全部订阅路线;从所述全部订阅路线中筛选出初选订阅路线,所述初选订阅路线的起点或终点为所述目的地;从所述初选订阅路线中,筛选出被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浏览过的路线,所述初选订阅路线中被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浏览过的路线为所述返程路线。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返程路线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间段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所述货源信息包括货源的出发地以及货源待运输的路线;从所述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中,筛选出货源的出发地与所述目的地相同的目标货源信息,所述目标货源信息对应的待运输的路线为所述返程路线。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货源发布判断模块,具体用于以所述返程路线的起点或所述起点的上级行政区为货源的出发地,以所述返程路线的终点或所述终点的上级行政区为货源的到达地,判断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获取到有货主发布货源的路线,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有货主发布的货源;或起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至终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的路线中仍然无货主发布的货源,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无货主发布的货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货源发布判断模块,具体用于以所述返程路线的起点或所述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为货源的出发地,以所述返程路线的终点或所述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为货源的到达地,判断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获取到有货主发布货源的路线,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有货主发布的货源;或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至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的路线中仍然无货主发布的货源,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无货主发布的货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货源推送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若是,将所述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按照发布时间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序;将所述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中发布时间最近的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推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程序,该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执行程序产品,所述可执行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所要实现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货源推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步骤s130的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步骤s130的另一种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步骤s150的具体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货源推送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货源推送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服务器执行,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0至步骤s150:

步骤s110,接收终端设备返回的定位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包括用户身份标识以及当前所在位置。

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也可以是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以及智能手环;还可以是车载终端设备,例如车载电脑等。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用户在驾驶货车运输货物的过程中,用户持有的终端设备可以定期获取用户当前所在位置,并将其连同用户身份标识一同定期返回到服务器,服务器通过上述方式获取每个货车司机用户在运输货物途中的最新位置。

连续两次获取定位信息的时间间隔可以预先设置,例如,不妨设置为1小时,即每间隔1小时,终端设备便返回一次用户的定位信息,也可以为其他的时间间隔,例如半小时,时间间隔的具体时长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具体地,定位信息可以存储在kafka系统中,kafka是一种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当前所在位置可以是具体的经纬度,通过服务器中的地区数据库的经纬度与城市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当前所在位置由经纬度转换成具体的省份、城市或城区。

步骤s120,若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当前所在位置从变化到连续n次位置不变,确定所述当前所在位置为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到达的目的地。

若某一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从发生变化到连续n次当前所在位置均不变,则可以判定该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为该用户运输货物的目的地。

n次为预先设置的次数阈值,该次数阈值可以设置成超过用户中途休息时长的一个次数的阈值,例如,可以通过历史多次数据获取到用户在运输货物途中的中途休息的最大时长,然后n的具体值与时间间隔的乘积可以超过中途休息的最大时长。不妨设历史获取到大量用户在运输货物途中的中途休息的最大时长为3小时,连续两次获取定位信息的时间间隔为1小时,则n可以设置为4;即若连续4次检测到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未发生变动,则可以判定用户当前并未进行中途休息(由于超过了预先获得的中途休息的最大时长),而是到达了目的地。

步骤s130,确定至少一条返程路线,其中,所述返程路线包括起点和终点。

返程路线指的是用户从目的地(即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出发,运输货物去往下一城市的路线。所述起点为目的地,所述终点根据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过往操作行为确定。

可选地,过往操作行为包括用户的过往订阅信息和浏览信息,请参见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31至步骤s133:

步骤s131,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订阅的全部订阅路线。

步骤s132,从所述全部订阅路线中筛选出初选订阅路线,所述初选订阅路线的起点或终点为所述目的地。

步骤s133,从所述初选订阅路线中,筛选出被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浏览过的路线,所述初选订阅路线中被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浏览过的路线为所述返程路线。

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设置为一个月,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时间段,第一预设时间段的具体时长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可以先根据用户的用户身份标识,获得用户订阅的全部订阅路线。然后,从全部订阅路线中筛选出起点或终点为用户当前所在的目的地的订阅路线,记为初选订阅路线。然后从初选订阅路线中筛选出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浏览过的路线,记为返程路线。

通过上述方式确定出的返程路线为用户先前接触过并有一定兴趣的路线,可以大大提高返程路线被用户采纳的概率。

可选地,过往操作行为包括用户的过往联系过的货源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电话与货源信息对应的货主进行联系,也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与货源信息对应的货主进行联系,请参见图3,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231至步骤s232:

步骤s231,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间段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所述货源信息包括货源的出发地以及货源待运输的路线。

步骤s232,从所述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中,筛选出货源的出发地与所述目的地相同的目标货源信息,所述目标货源信息对应的待运输的路线为所述返程路线。

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与第一预设时间段相同,也可以与第一预设时间段不同;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设置为一个月,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时间段,第二预设时间段的具体时长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可以先根据用户的用户身份标识,获得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间段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然后从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中筛选出货源的出发地与目的地相同的目标货源信息,并将目标货源信息对应的待运输路线作为返程路线。通过上述方式确定出的返程路线同样为用户先前接触过并有一定兴趣的路线,可以大大提高返程路线被用户采纳的概率。

在步骤s130之后,继续执行步骤s140,判断至少一条返程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的货源,若是,执行步骤s150。

其中,所述货源的起点与相应的返程路线的起点相同,所述货源的终点与相应的返程路线的终点相同。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14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以所述返程路线的起点或所述起点的上级行政区为货源的出发地,以所述返程路线的终点或所述终点的上级行政区为货源的到达地,判断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获取到有货主发布货源的路线,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有货主发布的货源;或起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至终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的路线中仍然无货主发布的货源,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无货主发布的货源。

具体地,为了便于说明,不妨设返程路线的起点为a1区,终点为b1区。其中,a1区所属在a2市,a3省;b1区所属在b2市,b3省。

可以先判断a1区至b1区是否有货主发布的货源;若有则判定a1区至b1区的返程路线有货主发布货源,并且停止后续的判断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的步骤。

若a1区至b1区没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可以继续判断a1区至b2市对应的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

若a1区至b2市没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可以继续判断a1区至b3省对应的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

若a1区至b3省没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可以继续判断a2市至b1区对应的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

若a2市至b1区没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可以继续判断a2市至b2市对应的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

若a2市至b2市没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可以继续判断a2市至b3省对应的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

若a2市至b3省没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可以继续判断a3省至b1区对应的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

若a3省至b1区没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可以继续判断a3省至b2市对应的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

若a3省至b2市没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可以继续判断a3省至b3省对应的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

若a3省至b3省没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则判定该条返程路线没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在上述判断过程中,若任何一处判断为由货主发布货源,则可以判定该条返程路线有货主发布货源,并且不再继续进行接下来的判断步骤。

在返程路线的具体起点至具体终点无货主发布货源时,可以继续判断起点的上级行政区至终点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或判断起点至终点的上级行政区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找到有货主发布货源,或起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至终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依然无货主发布货源。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尽可能地提高查找到货主发布货源的概率。

可选地,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14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以所述返程路线的起点或所述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为货源的出发地,以所述返程路线的终点或所述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为货源的到达地,判断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获取到有货主发布货源的路线,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有货主发布的货源;或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至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的路线中仍然无货主发布的货源,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无货主发布的货源。

在返程路线的具体起点至具体终点无货主发布货源时,可以继续判断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至终点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或判断起点至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找到有货主发布货源,或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至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依然无货主发布货源。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尽可能地提高查找到货主发布货源的概率。

可选地,若某返程路线判定为无货主发布货源,且m小时内均无货主发布货源,则可以判定该返程路线失效。

步骤s150,将满足预设条件的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推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先根据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的变化情况确定用户达到了目的地,然后再确定出从目的地出发的至少一条返程路线,再判断至少一条返程路线中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若有,则可以把货主发布的且满足预设条件的货源对应的运算路线推送给终端设备。

满足预设条件可以是货源的发布时间最近,也可以是其他条件,例如:运费最高的货源、货物重量或体积与车辆最匹配的货源等。预设条件的具体条件不应理解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上述步骤中,可以根据用户的所在地为用户进行针对性地推送。推送的返程路线对应的货物的出发地与用户当前所在地一致,从而提高了推送信息的可用性。

可选地,也可以把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返回到服务器的延时推送队列中,由服务器根据设置的推送规则向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推送,例如每间隔若干分钟向终端设备推送一次货源信息。

可选地,请参见图4,步骤s15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51至步骤s153:

步骤s151,判断是否存在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若是,执行步骤s152。

步骤s152,将所述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按照发布时间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序。

步骤s153,将所述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中发布时间最近的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推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若某一条返程路线对应有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则可以按照货源的发布时间由近到远的顺序对货源进行排序,并且把满足预设条件的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一同推送给终端设备。发布时间越近,表示着货主的运货需求尚未被满足的概率越高,因此,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货源推送给用户,可以进一步提高推送信息的可用性。

可选地,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把货源的发布时间超过一定时长的货源删除,若货源发布时间超过了一定时长(例如,超过了3小时),可认为该货源已经被承运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可以直接将其删除,使得推送信息的可用性进一步提高。

请参见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货源推送装置,所述装置300包括:

定位信息接收模块31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返回的定位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包括用户身份标识以及当前所在位置。

目的地确定模块320,用于在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当前所在位置从变化到连续n次位置不变时,确定所述当前所在位置为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到达的目的地。

返程路线确定模块330,用于确定至少一条返程路线,其中,所述返程路线包括起点和终点,所述起点为所述目的地,所述终点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过往操作行为确定。

货源发布判断模块340,用于判断至少一条返程路线是否有货主发布的货源,其中,所述货源的起点与相应的返程路线的起点相同,所述货源的终点与相应的返程路线的终点相同。

货源推送模块350,用于将满足预设条件的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推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返程路线确定模块3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订阅的全部订阅路线;从所述全部订阅路线中筛选出初选订阅路线,所述初选订阅路线的起点或终点为所述目的地;从所述初选订阅路线中,筛选出被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浏览过的路线,所述初选订阅路线中被用户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浏览过的路线为所述返程路线。

返程路线确定模块3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所述用户身份标识对应的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间段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所述货源信息包括货源的出发地以及货源待运输的路线;从所述联系过的全部货源信息中,筛选出货源的出发地与所述目的地相同的目标货源信息,所述目标货源信息对应的待运输的路线为所述返程路线。

货源发布判断模块340,具体用于以所述返程路线的起点或所述起点的上级行政区为货源的出发地,以所述返程路线的终点或所述终点的上级行政区为货源的到达地,判断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获取到有货主发布货源的路线,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有货主发布的货源;或起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至终点所属的省级行政区的路线中仍然无货主发布的货源,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无货主发布的货源。

货源发布判断模块340,具体用于以所述返程路线的起点或所述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为货源的出发地,以所述返程路线的终点或所述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为货源的到达地,判断是否有货主发布货源,直到获取到有货主发布货源的路线,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有货主发布的货源;或起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至终点在预设范围内相邻的城市的路线中仍然无货主发布的货源,则判定对应的返程路线无货主发布的货源。

货源推送模块350,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若是,将所述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按照发布时间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序;将所述多个货主发布的货源中发布时间最近的货源连同对应的返程路线推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图5示出的货源推送装置与图1示出的货源推送方法相对应,在此便不做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