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91741发布日期:2021-08-06 18:4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智能家居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居设备,如智能门关、智能冰箱等设置了具有显示屏的智能家居设备,以便于用户对家居设备进行控制。为降低显示屏在无人操作时的功耗,部分家居设备上的智能家居设备被设置为在用户位于智能家居设备预设距离内时亮屏唤醒,在用户位于预设距离外时就息屏待机。然而,智能家居设备从待机到唤醒需要经过一定唤醒时间,这使得当用户从预设距离外到达预设距离内后,仍然需要等待一段唤醒时间才能操作智能家居设备。唤醒时间跟智能家居设备的数据处理速度有关,如果要减少唤醒时间,可使用更快处理速度的智能家居设备,但这将带来家居设备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用户需要等待智能家居设备唤醒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设备,该智能家居设备包括:

显示屏,被配置为显示图像;

第一距离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是否存在人体;

第二距离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内是否存在所述人体,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人体,控制所述显示屏唤醒并输出所述图像;且根据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人体,控制所述显示屏点亮屏幕。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所述智能家居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是否存在人体;

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内检测到所述人体,控制所述智能家居设备的显示屏唤醒并输出图像;

检测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内是否存在人体,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如果所述第二距离内检测到所述人体,控制所述显示屏点亮屏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家居设备、方法及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通过在智能家居设备内设置不同检测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分别检测第一距离内是否有人体以及第二距离内是否有人体,当第一距离检测到人体时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显示屏唤醒并输出图像,当第二距离检测到人体时再控制显示屏点亮屏幕,使得智能家居设备在用户靠近智能家居设备的过程中唤醒,从而解决了用户在到达智能家居设备时需要等待智能家居设备唤醒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冰箱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距离检测人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距离检测人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准值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设备,该智能家居设备可为带有显示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图1所示,以一种带有显示功能的智能冰箱为例,该冰箱包括外壳100、门体110和显示屏120。

门体110设置在外壳100上,门体110内部设置有冷藏室和冷冻室,门体110外侧设置有显示屏120。显示屏120可连接一个控制器,根据控制器的控制进行显示,该控制器可搭载操作系统,如安卓操作系统,能够联网并运行应用程序,如菜谱类app、视频类app、音乐类app、时钟类app等。控制器还可连接语音识别模块设备,以实现语音控制。控制器还可连接扬声器,以实现声音播放功能。当然,控制器还可连接其他设备,以丰富智能冰箱的功能,本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智能冰箱可安装在用户厨房内,用户可通过显示屏120与智能冰箱进行交互,例如,当用户准备烹饪时,可在显示屏120上查询菜谱;在用户烹饪过程中,可在显示屏120上打开视频配app或音乐类app,一边烹饪一边看视频或听音乐,用户还可在显示屏120上打开时钟类app进行定时,在定时时间到后可提醒用户结束烹饪,例如,用户在烹制骨头汤时,可定时1小时,定时结束后智能冰箱播放铃声提醒用户熄灭燃气灶的火源。另外,用户也可在显示屏120所连接的控制器上安装购物软件,以实现通过显示屏120购买时蔬水果等商品。

当用户准备烹饪或进行烹饪时可能需要与智能冰箱进行交互,而在其他时间段与智能冰箱交互的时间可能较少,而在准备烹饪或烹饪过程中,除了需要与智能冰箱交互外,用户还需要进行其他事项,如准备食材等,因此,用户与智能冰箱的交互可能时断时续,显示屏120如果设置为常亮状态以随时等待用户操作,功耗将较大,显示屏120的寿命也将缩短,而如果设置为显示屏120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用户操作命令时就息屏待机(显示屏120正在播放视屏的情况除外),当用户需要与显示屏120进行交互时由用户通过触摸、声控等方式唤醒显示屏120,使显示屏120亮屏显示,当用户在准备烹饪或烹饪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中断与显示屏120的交互,过一段时间再重新开始与显示屏120交互时,需要重新唤醒显示屏120,当中断次数较多时,用户需要多次唤醒显示屏120,而从待机状态唤醒显示屏120又需要一定时间,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设置在用户在距离智能冰箱较远距离时,智能冰箱就从待机状态中唤醒,但不在显示屏120上显示图像,以减小功耗。如图2所示,当用户需要与智能冰箱进行交互时,可能从智能冰箱远处走向智能冰箱,当用户与智能冰箱的距离为d1时,可设置智能冰箱从待机状态中唤醒,其中,d1可设置为1米,由于此时用户与智能冰箱距离较远,与智能冰箱进行交互的可能性较小,可设置显示屏120虽然唤醒,但不显示图像,以减小功耗。当用户在距离智能冰箱较近距离时,智能冰箱的显示屏120显示图像,可与用户进行交互。

如图3所示,当用户与智能冰箱的距离为d2时,可设置智能冰箱的显示屏120显示图像,其中,d2可设置为0.5米,由于此时用户与智能冰箱距离较近,用户与智能冰箱进行交互的可能性较大,显示屏120显示图像能够实现与用户进行交互,并且,由于之前在用户与智能冰箱距离为d1时,显示屏120就开始唤醒,因此,当用户与智能冰箱距离为d2时,智能冰箱已经唤醒,只需点亮屏幕即可,用户不需再等待显示屏120唤醒,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方式以智能冰箱为例介绍了显示屏120的显示控制方法,当然,其他带有显示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门关、智能电视等也可应用上述显示控制方法。

控制器根据用户与智能冰箱的距离为d1、d2对显示屏120进行控制的原理可参见图4,为本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智能家居设备包括显示屏120、控制器200、第一距离传感器300和第二距离传感器400。

第一距离传感器300可为长距离传感器,可检测智能家居设备第一距离,即d1内的环境,生成第一信号,第一距离传感器300可将第一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00,供控制器200分析在距离智能家居设备第一距离,即d1内是否检测到人体。第一距离为控制器200设置的第一距离传感器300的有效检测距离,第一距离传感器300的实际检测距离可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控制器200可根据智能家居设备的人体检测需求,设置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传感器300的实际检测距离。

在实际实施中,第一距离传感器300可选为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一红外传感器可为被动式传感器,具有检测距离远的优点。第一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智能家居设备第一距离内的红外线,生成第一信号,第一信号能够反映智能家居设备第一距离内的红外线强度。当智能家居设备第一距离内出现热源时,红外线强度较热源出现之前将会增强。人体是一个能够散发热量的热源,当人体出现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时,第一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红外线强度将增强,而其他热源,如家中宠物出现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时,第一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红外线强度也将升高,控制器200可根据第一信号的变化情况判断第一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热源是否为人体。

当然,第一红外传感器也可为主动式红外传感器,即主动发射红外线,如果有物体位于智能家居设备前方,则第一红外传感器将能够接收到经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根据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生成第二信号。不同的物体位于显示屏120前方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强度将不同,控制器200可根据第一信号的变化情况判断第一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的物体是否为人体。

第二距离传感器400可为短距离传感器,可检测智能家居设备第二距离,即d2内的环境,生成第二信号,其中,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第二距离传感器400可将第二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00,供控制器200分析在距离智能家居设备第二距离内是否检测到人体。第二距离为控制器200设置的第二距离传感器400的有效检测距离。第二距离传感器400的实际检测距离可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控制器200可根据智能家居设备的人体检测需求,设置第二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距离传感器400的实际检测距离。

在实际实施中,第二距离传感器400可选为第二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可为主动式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生成的信号称为第二信号,能够反映智能家居设备第二距离内是否有物体位于显示屏120前方。

显示屏120可包括显示面板122和背光模块121,显示面板122包括显示屏幕,背光模块121包括光源,显示面板122和背光模块121分别与控制器200连接,显示面板122可接收控制器200的显示信号,根据显示信号在显示屏幕上输出对应的图像,背光模块121可接收控制器200的亮屏信号或息屏信号,根据亮屏信号点亮光源,根据息屏信号熄灭光源。当背光模块121点亮光源时,显示面板122上显示的图像可以被用户看到;当背光模块121熄灭光源时,显示面板122上输出的图像不能够被用户看到。

控制器200分别与第一距离传感器300、第二距离传感器400和显示屏120电连接,根据第一距离传感器300的第一信号和第二距离传感器400的第二信号对显示屏120进行显示控制。

当用户需要使用智能家居设备时,可能会从智能家居设备的远处移动至智能家居设备前方,当用户移动到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时,第一距离传感器300传输给控制器200的第一信号较用户位于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范围外时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如红外线强度显著增强。控制器200可根据第一信号反映的红外线强度增强程度,判断第一距离传感器300是否检测到人体。如果控制器200判定第一距离传感器300检测到人体,则可根据当前状态为待机状态,进入唤醒状态并发送显示信号到显示屏120的显示面板122,根据当前状态已经为唤醒状态(如用户可能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对显示设备进行了控制),则保持唤醒状态并发送显示信号到显示屏120的显示面板122;但不发送亮屏信号到显示屏120的背光模块121,可使得显示面板122在息屏状态下输出显示信号对应的图像,此时,背光模块121没有点亮光源,用户不能看到显示面板122输出的图像。

当用户移动到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内时,第二距离传感器400传输给控制器200的第二信号较用户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范围外时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如第二信号强度显著增强。控制器200可根据第二信号的变化程度,判断是否检测到人体。如果控制器200判定第二距离传感器400检测到人体,则可根据当前状态已经为唤醒状态,保持唤醒状态并发送显示信号到显示屏120的显示面板122;并发送亮屏信号到显示屏120的背光模块121,使背光模块121点亮光源,从而可使得显示面板122在亮屏状态下输出显示信号对应的图像,使用户能够看到显示面板122显示的图像。由于当用户移动至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时,控制器200就已经控制显示面板122显示图像,因此,当用户移动至第二距离内时,控制器200只需控制背光模块121点亮光源即可,对于用户来说,无需等待智能家居设备从待机状态进入唤醒状态再显示图像,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该智能家居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检测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是否存在人体。

本实施例中,采用被动式红外传感器作为第一距离传感器,通过第一距离传感器对智能家居设备第一距离内环境中的红外线进行采集,生成第一信号,将第一信号发送到控制器。

根据第一信号可得到智能家居设备远距离,如第一距离内的红外线强度,不同的热源出现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时,红外线强度的增强程度将会不同,可预先通过第一对照实验确定人体出现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时的红外线增强程度。一种第一对照实验的实验方法如下:

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没有人体时,获取第一距离传感器测得的第一信号,作为基准值;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存在人体时,获取第一距离传感器测得的第一信号,作为测量值,其中,在计算测量值时,可令多个人体依次站立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以获得多个第一信号,将多个第一信号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测量值;根据测量值得到该基准值对应的第二门限值。

根据上述实验方法,确定的第二门限值可为基准值的1.6倍,即第一信号的变化超过基准值的60%时,可认为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检测到人体。

由于红外线强度会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即使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一直没有人体,第一距离传感器的第一信号也会产生变化。为提高第一距离传感器的检测可靠性,可对基准值进行调整,如图6所示,基准值的调整方法可包括步骤s210-s240。

步骤s210:计算在校正周期内第一信号的平均测量值。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器内可存储有基准值的初始值,在智能家居设备开机后,控制器可对基准值进行动态调整,根据实际需求,控制器可实时调整或间隔一段时间调整基准值,也可仅在开机后调整一次基准值。

校正周期可选为2秒,获取2秒内第一信号的全部测量值,计算全部测量值的平均值,得到平均测量值,将平均测量值作为校正周期内的第一信号大小。

步骤s220:判断平均测量值是否小于或等于基准值对应的第一门限值。

第一门限值可为基准值的1.3倍,即第一信号的变化小于或等于30%时,可认为第一信号的变化不是有人体出现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导致的,而可能是由环境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第一门限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平均测量值大于基准值对应的第一门限值,则可终止基准值的调整,返回步骤s210,在下一个校正周期再重新计算平均测量值。

进一步的,如果平均测量值大于基准值对应的第一门限值,还可判断当前时刻的测量值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如果大于第二门限值,则认为检测到人体;如果当前时刻的测量值小于第二门限值,则认为检测到人体以外的物体。

步骤s230:如果平均测量值小于或等于基准值对应的第一门限值,则计算调整周期内的加权平均值。

调整周期可设置为5秒,获取5秒内第一信号的全部测量值,计算全部测量值的加权平均值,得到加权平均值。

步骤s240:将基准值调整为加权平均值。

将基准值的初始值更新为加权平均值。如果控制器被配置为仅在开机后调整一次基准值,则将该加权平均值固定为调整后的基准值;如果控制器被配置为在开机后多次调整基准值,则将该加权平均值作为下次基准值调整之前的基准值,在下次调整基准值之后,再更新基准值。

进一步的,基准值调整之后,相应的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也需要进行调整,第一门限值调整为新的基准值的1.3倍,第二门限值调整为新的基准值的1.6倍。

如果第一距离内没有检测到人体,则跳转至步骤s150。

步骤s120:如果第一距离内检测到所述人体,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显示屏唤醒并输出图像。

如果第一信号大于第二门限值,第二信号大于第三门限值,根据智能家居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待机状态,则生成唤醒信号,根据唤醒信号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进入唤醒状态,并发送显示信号到显示屏的显示面板,但不发送亮屏信号到显示屏的背光模块,使显示面板在息屏状态下输出显示信号对应的图像;根据智能家居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唤醒状态,则保持唤醒状态并发送显示信号到显示屏的显示面板,不发送亮屏信号到显示屏的背光模块,使显示面板在息屏状态下输出显示信号对应的图像。

步骤s130:检测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内是否存在人体,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采用主动式红外传感器作为第二距离传感器,通过第二距离传感器向智能家居设备前方发送红外线,根据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生成第二信号,将第二信号发送到控制器。

根据第二信号可得到智能家居设备的近距离,如第二距离内是否有物体,不同的物体位于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内时,第二信号的变化量将会不同,可预先通过第二对照实验确定人体出现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内时的第二信号变化量。一种第二对照实验的实验方法如下:

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内没有人体时,获取第二距离传感器测得的第二信号,作为对照值;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内存在人体时,获取第二距离传感器测得的第二信号,作为实验值,其中,在计算实验值时,可令多个人体依次站立在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内以获得多个第二信号,将多个第二信号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实验值;根据实验值得到该对照值对应的第三门限值。

如果第二信号大于第三门限值,则表明用户已经到达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内。

步骤s140:如果第二距离内检测到人体,控制显示屏点亮屏幕。

根据智能家居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唤醒状态,则只需生成亮屏信号,发送亮屏信号到显示屏的背光模块,使显示面板在亮屏状态下显示显示信号对应的图像。

在第一距离内检测到人体,表明用户可能从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内朝向智能家居设备移动,根据第一距离检测到人体,仅控制显示屏输出图像但不亮屏显示图像内容,在用户到达第二距离后再点亮显示面板进行亮屏显示。

与用户到达第二距离后再控制显示屏进入唤醒状态并显示图像相比,本申请能够减少用户等待显示屏进入唤醒状态的时间;与在用户到达第二距离前就亮屏显示图像相比,本申请能够减小智能家居设备的能耗。

步骤s150:如果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距离不存在人体,控制显示屏进入待机状态或保持待机状态。

如果第一信号小于第二门限值,根据智能家居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待机状态,则保持待机状态;根据智能家居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唤醒状态,则进入待机状态,以减小智能家居设备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距离传感器可根据第一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再启动检测,当第一距离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时不启动检测,从而减小智能家居设备的能耗;当然,第二距离传感器还可与第一距离传感器一样,一直处于检测状态,以提高检测灵敏性,避免第一距离传感器由于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设置不合适,或第一距离传感器损害等原因导致第一距离内不能正常检测人体而导致第二距离传感器不能正常启动的问题。

当第二距离传感器设置为与第一距离传感器一样,一直处于检测状态时,可能出现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均没有检测到人体的情况,此时,可根据智能家居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待机状态,则保持待机状态;根据智能家居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唤醒状态,则进入待机状态,以减小智能家居设备能耗。

当第二距离传感器设置为与第一距离传感器一样,一直处于检测状态时,还可能出现第一距离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但第二距离传感器却检测到人体的情况。例如,控制器对第一信号的分析受到智能家居设备的环境中红外线的干扰,导致没有成功判断出在第一距离内检测到人体,当用户到达智能家居设备前方时,控制器可能根据第二信号得出第二距离内距离到人体。

此时,显示屏可能处于待机状态,由于第二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人体,表明用户已经到达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二距离内,此时,不管第一信号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都需要立刻亮屏显示图像。

根据智能家居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待机状态,控制器需要从待机状态进入唤醒状态,发送显示信号到显示屏的显示面板,并发送亮屏信号到显示屏的背光模块,使背光模块点亮光源,从而可使得显示面板在亮屏状态下进入唤醒状态并显示显示信号对应的图像,使用户能够看到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

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方法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智能家居设备显示控制方法。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申请通过在智能家居设备内设置不同检测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分别检测第一距离内是否有人体以及第二距离内是否有人体,当第一距离检测到人体时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显示屏唤醒,并输出图像,当第二距离检测到人体时再点亮屏幕,使得智能家居设备在用户靠近智能家居设备的过程中唤醒,从而解决了用户在到达智能家居设备时需要等待智能家居设备唤醒的问题;并且,智能家居设备在用户靠近智能家居设备的过程中不点亮屏幕,功耗较低。

由于以上实施方式均是在其他方式之上引用结合进行说明,不同实施例之间均具有相同的部分,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而且,术语“包括”、“设置有”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设置有,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电路结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的内容指出。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