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P模型的航空产品质量问题分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30443发布日期:2020-08-05 01:24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3P模型的航空产品质量问题分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p模型的航空产品质量问题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3p模型是是基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产品审核背景提出的“过程维度(process)-问题维度(problem)-性质维度(property)”3p问题分类模型;通过运用该模型进行产品质量问题分类,可以准确并全面的反应问题特征与性质,从而有效分析出产品研制过程的薄弱环节,推动基于风险思维的预防体系建设。

目前在航天领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在1995年发布了qj2731.8-95《航天产品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与代码或航天产品故障原因分类与代码》,其中将航天产品故障原因分为设计、工艺、操作、管理、器材、软件、设备、环境和其它等9个类别。在航空领域,波音公司在不符合项跟踪表中要求对不符合项的原因代码进行勾选,其代码包含构型管理、客户要求传递、操作疏漏、未按策划要求实施、设备校准与维护、文件、数据或标识与可追溯性、培训或资质等共36个类别,以此作为问题分析的准则。

但上述分类方法在国内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审核以及飞机质量问题调查的应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1)国内航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诸多问题无法在上述问题分类体系中找到合适的类别;2)航天与航空的产品特点不一,波音公司与国内航空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及体系存在较大差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因此组织的关注点以及期望监控的区域或环节也不同,国内航空企业在应用上述问题分类体系时往往无法得到企业期望的反馈,导致问题分析结论与产品实际质量问题的偏离;3)上述问题分类体系本身的架构存在缺陷,比如无法多维度的展现问题特征和性质、同一层次问题分类交叉频繁或覆盖性不足、层次不够深入导致问题分类结果不够具体细致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3p模型的航空产品质量问题分类方法,是一种平行分类方式与层次分类方式相互结合的问题分类体系,横向通过过程维度(process)、问题维度(problem)、性质维度(property)定义问题的不同分析类别,再通过对每一维度的层次分类,实现对问题的全面分解和准确剖析,从而查找并确定问题的本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3p模型的航空产品质量问题分类方法,包括过程维度第一层、过程维度第二层、问题维度第一层、问题维度第二层、性质维度第一层和性质维度第二层;

所述的过渡维度第二层包含在所述的过程维度第一层内,所述的过程维度第一层采用(p1)i表示,所述的过程维度第二层采用(p1)ij表示,所述的过程维度第一层(p1)i包含设计(p1)1、构型管理(p1)2、制造(p1)3、装配(p1)4、检验(p1)5、标识与防护(p1)6、试飞(p1)7、采购(p1)8、客户服务(p1)9和其他(p1)10;按顺序采用英文字母代码进行标识,每一个所述的过程维度第一层(p1)i的项目在所述的过程维度第二层(p1)ij中均包含若干子项目;

所述的问题维度第二层包含在所述的问题维度第一层内,所述的问题维度第一层采用(p2)i表示,所述的问题维度第二层采用(p2)ij表示,所述的问题维度第一层采用(p2)i包含设计问题(p2)1、工艺问题(p2)2、操作或执行问题(p2)3、工具或工装问题(p2)4、软件问题(p2)5、设备问题(p2)6、环境问题(p2)7、管理问题(p2)8和其他(p2)9;按顺序采用英文字母代码进行标识,每一个所述的问题维度第一层(p2)i的项目在所述的问题维度第二层(p2)ij中均包含若干子项目;

所述的性质维度第二层包含在所述的性质维度第一层内,所述的性质维度第一层采用(p3)i表示,所述的性质维度第二层采用(p3)ij表示,所述的性质维度第一层(p3)i包含问题区域(p3)1和影响程度(p3)2;按顺序采用英文字母代码进行标识,每一个所述的性质维度第一层(p3)i的项目在所述的性质维度第二层(p3)ij中均包含若干子项目;

在查找产品质量问题事根据质量问题的描述分类至所所述的过程维度第一层、问题维度第一层和性质维度第一层中,再通过每一层维度的子项目进行具体分类,形成完整的问题代码,针对具体代码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进一步的,所述的问题代码按过程维度、问题维度和性质维度的顺序进行逐一排布。

进一步的,三层维度所涉及到的问题代码进行逐一分类,形成代码调查表(如图2所示),用于问题分类检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国内航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含供应商)中予以了应用,3p模型质量问题分类方法较现有的其它分类方法而言更加注重多维度的分析,过程维度中给出了问题发生的具体过程,且过程配置中融合了管理过程与技术过程;问题维度对问题类型进行了判定;性质维度从“基于风险的思维”的角度评价了问题带来的风险程度,可以清晰地反应产品质量问题给组织带来的潜在影响趋势,组织也可根据不同的性质维度代码定义不同的整改程度,如仅需纠正、双五归零等。此外,在代码配置时考虑了数据分析的便利性,将相同的问题类型配置相同的代码,如因人为因素引起的设计过程问题的问题维度代码为ac,因人为因素引起的操作或执行问题的问题维度代码为cc,第二位代码均为c,更利于数据的统计分析。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3p模型计算公式。

图2示出本发明的问题代码表。

图3示出本发明的问题分类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2表格进行问题分类实例:

示例一:设计过程

1)问题示例:在液压部门检查需求矩阵时发现,液压系统选择阀产品规范最新版次为e版,但xx公司编制的需求矩阵仍对应的为b版的产品规范。进一步检查发现,e版的产品规范相对于b版更新了温度、流量等参数,且抽查出厂前试验记录发现存在产品不符合产品规定要求的现象。

(问题配置代码:af-ab-a1b3)

2)问题示例:在检查飞机全机疲劳试验时发现,现场正在开展疲劳试验,但全机多处加载杠杆存在不同角度的倾斜,如右机翼xx肋与xx肋间的加载点倾斜角度约30°,试验大纲中要求在试验前应调平杠杆。

(问题配置代码:aj-cb-a2b3)

示例二:构型管理过程

1)问题示例:在内饰系统检查座椅构型管理计划时发现,构型管理计划中未明确构型管理组织的职责,也未对构型文件的更新周期等构型纪实内容进行规定。进一步检查发现,相关内容在其它文件中予以规定,但构型管理计划未进行引用与关联。

(问题配置代码:ba-ha-a1b1)

2)问题示例:在复合材料厂检查某构型更改贯彻时发现,其要求将零件a区域的后续公差由“±8%”更改为“±6%”,经评估受影响的工艺文件为a文件,该文件中显现已贯彻更改,但其工序中的公差仍为“±8%”。进一步检查产品实物发现,其厚度满足“±6%”的要求。

(问题配置代码:bd-cb-a1b2)

示例三:制造过程

1)问题示例:在数控加工厂厂检查制造指令时发现,某支架的制造指令中第xx工序为“切开补块,形成总长尺寸为80.2±0.2”,但附图中标注的总长尺寸80.5±0.2。

(问题配置代码:cj-bb-a1b2)

2)问题示例:在机加车间检查数控刀具时发现,11月1日-8日的温湿度记录显示湿度均为70%以上,但车间的工具管理程序中规定湿度应控制在30%-60%之间。

(问题配置代码:cj-gb-a2b2)

3)问题示例:在热处理厂检查高温测量时,某热处理炉的温度均匀性测试报告中显示某非易耗型热电偶在300℃的修正值为-1.5℃,温度均匀性检测结果符合要求,但该热电偶的校准证书显示在300℃的修正值为-2.6℃。进一步检查发现,若使用-2.6℃的修正值,该设备温度均匀性不满足要求。

(问题配置代码:ch-ca-a1b3)

示例四:装配过程

1)问题示例:在装配车间检查时发现,xx站位有一环槽铆钉头封包后露钉套。进一步检查发现,还有多处存在类似问题。

(问题配置代码:df-cb-a2b3)

2)问题示例:在装配车间检查时发现,现场xx工位零件架上放有一拆下的短长桁,无标识,且零件边缘多处损伤。

(问题配置代码:de-hf-a1b2)

3)问题示例:在装配厂检查中后机身装配时发现,某零件的“产品故障通知单”中描述了“零件a与零件b干涉,有明细划伤”的故障,但未明确故障等级,车间工艺就将故障处置措施定为“返修”(程序中规定返修应有主制造商设计人员批准)。

(问题配置代码:dn-cb-a1b3)

4)问题示例:在装配厂检查制孔工艺时发现,某零件的制造指令中第xx工序为孔的冷挤压操作,但未按照工艺规范要求定期检查冷挤压工具的外径。

(问题配置代码:dc-cb-a1b2)

示例五:检验过程

1)问题示例:在钣金加工厂检查零件首件检验报告时发现,首件检验报告中对“硬度测量”过程中使用的工艺规范xx(b版)进行了确认,但零件对应的制造指令中记录的该工艺规范版次为d版。

(问题配置代码:ec-ha-a1b2)

2)问题示例:在制造车间检查零件孔径时发现,检验计划中要求检查30个孔径,要求值为φ12.5(0,+0.5),实测记录显示最小孔径和最大孔径区间为(φ12.0,φ13.3),已超差,但检验结果为合格。进一步检查实物发现,孔径实际区间为(φ12.5,φ13.0),符合要求。

(问题配置代码:ea-cc-a1b1)

示例六:标识与防护过程

1)问题示例:在制造车间检查工装管理时发现,生产现场多块化铣刻线样板边角直接接触地面且已发生变形。

(问题配置代码:fc-dh-a2b2)

示例七:试飞过程

1)问题示例:在改装部门检查试飞机改装时发现,改装方案中要求将某传感器预置8°的下偏角,但改装工作指令中未对安装角度进行规定,也提供不出进行了检验的证据。进一步检查试飞机发现,下偏角为20°。

(问题配置代码:gb-cb-a1b3)

2)问题示例:在机务部门检查蓄电池充放电管理时发现,用于测量蓄电池电压的电压表的有效期为2018年9月21日(检查当日为2018年10月20日),已超期。进一步检查发现,超期期间未进行使用。

(问题配置代码:ge-fc-a1b2)

示例八:采购过程

1)问题示例:在供应商管理部检查时发现,xx公司与a单位或b单位等签订的外协合同中均明确要求制造过程中应使用主制造商的工艺规范,但xx公司未能提供将主制造商要求的工艺规范传递给外协方的证据。

(问题配置代码:hb-hk-a2b2)

2)问题示例:在采购部检查某轴承的入厂复验记录时发现,记录中显示对内径、外径、外圈宽度进行了入厂复验,但未对《标准件入厂复验项目清单》中的v形槽底倒圆半径、v形槽侧面角等进行检验,即完成了验收。

(问题配置代码:hc-cb-a1b3)

示例九:客户服务过程

1)问题示例:在维修部门检查维修人员培训时发现,某维修人员已通过获得等级iii的培训并获得资质授权,但其在实际操作时仍无法根据维护手册独立完成对发动机的功能检查。

(问题配置代码:ja-cd-a1b3)

示例十:其它过程

1)问题示例:在质量部检查纠正措施执行时发现,某不符合项描述为“零件外表面有明显划痕”,其责任判定为供应商,但截至检查当日(已距不符合项开出约半年),该不符合项仍未传递至供应商。

(问题配置代码:zc-hk-a1b2)。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